讀書日

讀書日

節日名稱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于國際出版商協會。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蒲幌一郎曾為此公開撰文,稱圖書和版權作為人之創造精神的重要推動力,“在争取和平的鬥争中發揮着突出作用”。199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世界圖書日 中文名稱:讀書日 外文名稱:World Reading Day or 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公曆日期:4月23日 起源時間:1995年 地區:全球性 節日意義: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 設立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節日介紹

設立背景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号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後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聖喬治節”。另據圖書館雜志,世界讀書日來源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個傳說:美麗的公主被惡龍困于深山,勇士喬治隻身戰勝惡龍,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贈給喬治的禮物是一本書。從此書成為膽識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為“聖喬治節”。節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和英國著名作家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

節日由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擇4月23日成為世界讀書日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美麗的傳說。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衆節日“聖喬治節”。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裡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召喚,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緻力于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産權的保護。

“我們必須能夠讓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獲得圖書。”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文化産業與版權部主任兼教科文組織出版社社長米拉格羅斯·德爾·科羅爾女士曾多次強調的一句話。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得到了全球社會各界的熱切響應,并發展為尤其重視針對青少年的活動,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人文精神,引導他們尊重知識。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師、圖書管理員、私立或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學生、人道主義者、大衆媒體,以及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已經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演變成一個熱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日還未被社會公衆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占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閱讀對人的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面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設立目的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産權。

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但在我國這個日子還沒有廣為人知,近兩年開始有出版社和書店搞一些公益活動。

主旨宣言

世界讀書日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産權。”重溫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反思我國讀書風氣衰敗,在今天具有現實意義。

讀書活動

實踐活動

據資料表明,自“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已有超過 100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很多國家在這一天或者前後一周、一個月的時間内都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書館、媒體、出版商、學校、商店、社區等機構團體在這一段的時間裡,都會做一些贈書、讀書等鼓勵人們閱讀的事情,把讀書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慶。

中國

1997年1月,中央宣傳部、文化部、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廣播影視部、新聞出版社、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九個部委共同發出了《關于在全國組織實施“知識工程”的通知》。

200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為了實施“倡導全民讀書,建設閱讀社會”為宗旨的“知識工程”,在全國範圍内舉辦大型活動讓全國公衆都知道“世界讀書日”。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禮儀之邦、文明古國,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今天,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學習型社會的時代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營造一個書香濃郁的社會,閱讀作為推進社會發展的力量是不可取代的。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而我們作為未來的主人翁,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的閱讀水平事關祖國的未來,事關民族的興衰。

2009年4月23日是第14個“世界讀書日”,以“讓我們在閱讀中一起成長”為主題的“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活動在天津少兒圖書館啟動。中國圖書館學會、少兒圖書館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倡議全國各類圖書館,特别是公共圖書館、少兒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一起行動起來,開展“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活動,強力推進少年兒童閱讀推廣工作,争取建立我國的少年兒童閱讀節,讓孩子喜歡閱讀、習慣閱讀,在閱讀中快樂,在快樂中成長。“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系列活動從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分6個階段推進。

活動衍生

為提高公衆對閱讀的興趣和促進圖書出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在“世界讀書日”的框架下發起了“世界圖書首都計劃”,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為2001年的“世界圖書首都”。此後,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圖書首都”的稱号。

曆年當選“世界圖書首都”的城市分别有:

馬德裡(西班牙,2001年)

亞曆山大(埃及,2002年)新德裡(印度,2003年)

安特衛普(比利時,2004年)

蒙特利爾(加拿大,2005年)

都靈(意大利,2006年)

波哥大(哥倫比亞,2007年)

阿姆斯特丹(荷蘭,2008年)

貝魯特(黎巴嫩,2009年)

盧布爾雅那(斯洛文尼亞,2010年)

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2011年)埃裡溫(亞美尼亞,2012年)

曼谷(泰國,2013年)

網絡讀書

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有很大的不同,傳統閱讀的目的性比較強,讀者在讀書後會理解和消化書籍的内容,也有理性判斷和理性思考的機會,好書需要細細地閱讀,慢慢地品味。而網絡圖書通常會采用鮮豔的色彩、突出的插圖甚至以音樂搭配來刺激讀者的感官,适合于快速閱讀。閱讀一般都是在輕松狀态下進行的,看過的内容不易記憶。而且它必須借助一些硬件支持,如計算機、智能手機。還需要一個固定的場所,無法像書本那樣可以随時随地閱讀。所以,隻能在電子書上面浏覽因此讀者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絡閱讀的興起,要在電子閱讀和傳統閱讀之間正确取舍,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讀書是一個人特别是年輕人心智培養、性格塑造、人生觀引導的重要方法,不管采用什麼方式,關鍵是要将讀者拉回到讀書中來。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營造一種科學讀書的氛圍,對讀者尤其是青年人的閱讀行為進行合理引導。

讀書格言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顔真卿

寶劍鋒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冰心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寶貴血脈。——彌爾頓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别力。——赫爾岑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沒有書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戰,正如沒有艦就不能打赢海戰一樣。——羅斯福

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魯賓斯坦

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西塞羅

有創見的書籍傳布在黑暗的時代裡,猶如一些太陽光照耀在荒涼的沙漠上,為的是化黑暗為光明。這些書是人類精神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人們憑借它們的原則,向種種新的發現邁進。書本是将聖賢豪傑的心照射到我們心裡的忠實的鏡子。——(英國)吉本

讀書可以撫育青年,慰藉老年。讀書可以增進幸福,消災解愁。在家時,給你帶來快樂;外出時,讓你心曠神怡。——(古羅馬)西塞羅

書籍是夜間的伴侶。當你翻開它時,它會使你忘記壓抑在心頭的苦衷;書籍傳授給你知識,增長你的才幹;它從不妒忌,更不會疾惡如仇;它總是認真完成你的重托,無論時間多麼長久,它絕不背叛友誼的誓言。——(阿拉伯)阿裡一伊本.紮赫姆

我像吝啬鬼對待自己的财寶那樣,迷戀着圖書。我堅信,隻要我願意,我就可以享用它;我為能享有這種權利,而感到心滿意足。每當我啟程上路,總要書籍陪伴着我。——(法國)蒙田

對書籍的愛,是我一生的驕傲和榮耀。即使将所有的印度寶石跟我的藏書交換,我也不樂意。我的藏書室,是我著作的依據和最大的生活樂趣。——(英國)吉本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習慣培養

讀書應該是從小就培養的習慣,然而,不讀書的人群中有一半左右是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惕。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不讀書了,他們如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建立成熟的價值體系?又如何為國家的未來思考?

當學業的重擔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甚至書包都需要用行李車去拖時,他們哪有時間讀書?當父母不能跟他們進行精神交流,不能給予足夠的心理關懷,興趣得不到多元化開發時,他們的興趣就隻能投入到看電視、網聊、打遊戲上面。當功利心理左右人的思維時,書必須是要有實用價值的,要能從中直接獲得某種可見的收益。當讀書已經不能為學習、為就業增加籌碼,反而是一種“負擔”時,他們也就遠離了書籍,“讀書無用論”也就浮出了水面。

上一篇:駕駛證記分查詢

下一篇:警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