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賓斯基三角形

謝爾賓斯基三角形

數學術語
謝爾賓斯基三角形(英語:Sierpinski triangle)是一種分形,由波蘭數學家謝爾賓斯基在1915年提出。它是自相似集的例子。它的豪斯多夫維是log(3)/log(2) ≈ 1.585。[3]
  • 中文名:謝爾賓斯基三角形
  • 外文名:Sierpinski triangle
  • 别名:
  • 表達式:
  • 提出者:波蘭數學家謝爾賓斯基
  • 适用領域:
  • 提出時間:1915年

構造

去掉中心

1.取一個實心的三角形。(多數使用等邊三角形)

2.沿三邊中點的連線,将它分成四個小三角形。

3.去掉中間的那一個小三角形。

4.對其餘三個小三角形重複1。

取一個正方形或其他形狀開始,用類似的方法構作,形狀也會和謝爾賓斯基三角形相近。

Chaos Game

用随機的方法(Chaos Game),都可得到謝爾賓斯基三角形:

1.任意取平面上三點A,B,C,組成一三角形

2.任意取三角形ABC内的一點P,畫出 該點

3.畫出 P和三角形其中一個頂點的中點

4.重複1

L系統

圖1展示了曲線如何逼近謝爾賓斯基三角形。

圖1.曲線逼近

圖1.曲線逼近

這條曲線以L系統來記述為:

變量: A , B 常數: + , - 公理: A 規則: A → B-A-B B → A+B+A A,B : 向前

- : 左轉60°

+ : 右轉60°

其他

先作一個正三角形,挖去一個“中心三角形”(即以原三角形各邊的中點為頂點的三角形),然後在剩下的小三角形中又挖去一個“中心三角形”,我們用黑色三角形代表挖去的面積,那麼白三角形為剩下的面積(我們稱白三角形為謝爾賓斯基三角形)。如果用上面的方法無限連續地作下去,則謝爾賓斯基三角形的面積越趨近于零,而它的周長越趨近于無限大。

若設操作次數為n(每挖去一次中心三角形算一次操作),則剩餘三角形面積公式為:4的n次方分之3的n次方。

将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區域,均分成四個小等邊三角形,去掉中間一個,然後再對每個小等邊三角形進行相同的操作得……,這樣的操作不斷繼續下去直到無窮,最終所得的極限圖形稱為謝爾賓斯基墊片。謝爾賓斯基墊片的極限圖形的面積趨于零,而小圖形的數目趨于無窮,作為小圖形的邊的線段數目趨于無窮,實際上是一個線集。操作n次後邊長r=(1/2)n,三角形個數N(r)=3 n,根據公式N(r)=1/rD,3n=2Dr,D=ln3/ln2=1.585。所以謝爾賓斯基墊片是1.585。它比普通的一維直線占據了更多空間,但還是沒有二維正方形占據的那麼多,可以用等比數列的知識求出他的面積是0。

上一篇:内聚力學說

下一篇:全電流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