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吊孝

諸葛亮吊孝

古代傳說故事
《諸葛亮吊孝》是古代傳說故事,講述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智謀之争。周瑜一氣再氣,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吊唁。
    中文名:諸葛亮吊孝 别名: 作者: 類型:小說故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 屬于:三國典故 事情:古代 内容: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智謀之争

簡介

東吳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隻是肚量狹小,不能容人。

他和諸葛亮共商破曹大計,可又想加害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時,曾身中毒箭。當諸葛亮趁亂用計先取南郡、荊州、襄陽後,周瑜一氣之下箭傷複發。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荊州,均被諸葛亮識破。周瑜一氣再氣,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聲中死去。

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訊,決定前去吊唁。劉備怕諸葛亮被害,派趙雲帶五百軍士保護。在周瑜柩前,諸葛亮親自奠酒,跪在地上讀祭文,淚如泉湧,悲痛不已,衆将均被感動。魯蕭見諸葛亮如此悲痛,自言自語地說:“周瑜肚量狹小,自取滅亡。”

相關記載

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随,不敢下手。孔明教設祭物于靈前,親自奠酒,跪于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心實痛,酹酒一觞;君其有靈,享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财,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裡鵬抟;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讨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谏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怆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别!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恸不已。衆将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

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後人有詩歎曰:“卧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知魯肅設宴款待孔明。宴罷,孔明辭回。方欲下船,隻見江邊一人道袍竹冠,皂縧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氣死周郎,卻又來吊孝,明欺東吳無人耶!”孔明急視其人,乃鳳雛先生龐統也。

孔明亦大笑。兩人攜手登舟,各訴心事。孔明乃留書一封與統,囑曰:“吾料孫仲謀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來荊州共扶玄德。此人寬仁厚德,必不負公平生之所學。”統允諾而别,孔明自回荊州。民間傳說:周瑜為了诓騙諸葛亮,假死,躺在棺材内,但留了一小孔喘氣。諸葛亮前往吊孝,識破機關,堵住那個小孔,把周瑜真給悶死了。

賞析

據《三國演義》記載:周瑜臨死前仰天長歎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後人有詩歎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周瑜死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亮觀天象,将星聚于東方。亮當以吊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閑士佐助主公。”玄德曰:“隻恐吳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趕巴丘吊喪。

關于這一節,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更有諸葛亮聲淚俱下、淋漓盡緻的表演。

諸葛亮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老部将程普等人持劍欲殺諸葛亮,被趙雲以劍挑落,諸葛亮拾起落劍還給程普。諸葛亮設祭物于靈前,親自奠酒,跪于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天亡!修短數天,人豈不傷?心實痛,酹酒一觞;君若有靈,享蒸嘗!”短短數語,真誠感人,不但一下把衆人憤怒、敵對和責怪的強烈情緒緩和了大半,還使衆人自然而然地随之轉入憑吊周瑜、哀悼大都督的悲痛氛圍之中。這充分說明,講究溝通方法,把握現場氣氛,引導衆人情緒,這是化解危機的公關行動的第一步。

緊接着是轉入祭文第二部分——正文,從周瑜的幼學、弱冠、壯力、豐度、氣概、弘才等不同方面高度概括周瑜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财,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裡鵬抟;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讨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谏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從電視畫面上看到,諸葛亮事先讓人把周瑜的事迹畫在桃符上,諸葛亮每放一桃符,便聲淚俱下哭訴一番,那場景十分感人。而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周瑜蓋棺認定寫贊美詩的不是東吳人,而是蜀國的丞相諸葛亮。

這一節祭文思路清晰,立意贊美,層次分明,用詞簡約精煉、非常老到,起到了點石成金、嘤鳴求友而引起雙方強烈共鳴的作用,因而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和欽佩。這是縱深推進公關工作的重要環節,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出衆的政治才華和精妙的外交能力。

祭文的第三部分,則充分描述、渲染周瑜之死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悲痛及哀悼之情。“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怆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這一節既痛惜了周瑜的英年早逝,又渲染了現場的哀悼氣氛,三軍悲怆,主人哀泣,朋友灑淚,同時為下一步提出蜀吳聯合、結盟同心埋下了伏筆,提供了鋪墊。

第四部分,寫孔明與周瑜的相識、相知、合作,以及孔明的哀恸之情。“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别!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飨。”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恸不已。既闡述了周瑜助吳拒曹、輔漢安劉的傑出東貢獻,恰如其分地表示了“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又是對周瑜“既生亮、何生瑜”感歎的巧妙回應。

啟示

可以說,孔明過江吊喪活動達到了三個目的:一是顯示了才華。很自然地表達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詞華麗,描述準确,表達到位,在東吳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學富五車和文韬武略。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諸葛亮祭拜後,衆将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諸葛亮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見,孔明是大獲全勝。三是消除隔閡。

本來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這是吳國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實,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為證!此時,東吳人對諸葛亮及劉備西蜀絕沒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殺諸葛亮為公瑾報仇的情緒。通過聲淚俱下的哭訴和對亡人的不凡事迹列舉評價,諸葛亮實現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閡、繼續聯吳抗曹的目的,可以說,卧龍吊喪是一次絕妙的政治外交活動,更是一次沒有評委但有評判結果的演講比賽,個中的道理,值得們今天從事外交、公關工作的人品味、學習和借鑒。

歇後語

諸葛亮吊孝

比喻:諸葛亮吊孝。

解釋:假仁假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