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痨

話痨

形容人話多的詞語
【話痨】,名詞,指整天說話唠唠叨叨沒完沒了的那類人。痨,指肺結核,多咳嗽。“話痨”造詞用的是比喻意,形容一個人的話多得像患肺結核的人的咳嗽那麼多。而【話唠】則是動詞,指的是說話很唠叨這種行為的本身。它們是有着天差地别的區别的。[2]
  • 中文名:話痨
  • 外文名:
  • 别名:唠叨
  • 詞性:名詞
  • 意思:整天說話唠唠叨叨沒完沒了的那類人

英國四歲小話唠2012年12月21日,一則英國四歲男孩講聖誕故事的視頻在網上走紅,在新浪視頻上就被點擊了120多萬次。視頻是美國一檔脫口秀節目,記者在大街上随機采訪一群兒童遊客,讓他們說些過聖誕節的故事,沒想到碰到了一個英國四歲可愛的小話痨連姆,他滔滔不絕地講他的長故事,把采訪記者都快逼“瘋”了。由于小正太實在是太萌了,迅速從國外網站傳到國内,有網友将他稱為,“超級無敵小話痨。”

《吉米·坎摩爾秀》是美國一檔着名的電視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叫吉米。網絡上流傳的“小話痨”視頻正是該電視欄目播出的。據了解,最近該節目組成員在大街上随機采訪了一些孩 子,讓他們講一個 關于聖誕節的故事。視頻裡, 一個叫連姆的小朋友也按要求講了一個聖誕故事,他今年四歲。主持人吉米在節目中表示,工作人員隻問了他一個問題,但這個小朋友花了9分鐘來講這個聖誕故事,他一直不停地講啊講,故事好像跟堆雪人有關,講了好多無關緊要的内容。在故事的中間某段,他還從1一口氣數到了25。話痨小朋友的故事實在是太長了, 采訪人員也插不上話,中間,工作人員直接把麥克風遞給連姆拿着,讓他接着說,默默地走到一邊休息了下。“小話痨”連姆有闆有眼認真講故事的萌樣直接秒殺了衆多網友,有網友說,“萌得無法抵抗啊!”也有網友說,“這小孩長大後還得了啊"。

其實三四歲小孩成話痨是正常現象,這是三四歲小孩的通病。”記者查看一些育兒須知發現,确實如網友所說。據中國教育在線一篇名為《育兒須知:寶寶4歲成話痨 家長如何面對》文章稱,其實寶寶愛說話正是4歲幼兒的特征。此外,能夠有闆有眼地脫口而出不明了的詞彙,也是這個階段常見的現象,唯一的缺點是發音不正 确,這種現象到了5歲便可改善。不論是畫畫、搭積木時還是上床睡覺時,4歲幼兒都喜歡自言自語,念念有詞,如果詞不達意的話,他們還會發脾氣!

家長如何面對寶寶成話痨

1、父母要接受四歲幼兒這階段的多話現象

父母首先不要嫌煩,其次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必須經過“聽”與“說”兩個階段,所以大人應為小孩樹立正确的說話典範,同時也要當幼兒忠實的聽衆。

尤其是不 要抑制幼兒說話的意願,父母對他們的話要表示關切,請多制造些愉快的氣氛;而例如“啰唆”、“閉嘴”等禁止小孩說話的态度是最不應該出現的。 

如果家裡有客人的話,大人擔心孩子插嘴影響交談,可以先告訴他:“等一下再聽你說好不好?”讓他養成等待的習慣。

以上的說法并非要父母随時守在孩子身 旁,隻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鐘耐心地陪他就夠了,其餘的時間媽媽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應和說:“原來是這樣呀!”并注視着他的眼睛,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話是有反應 的。 

這雖然隻是非常簡單的反應,但已經讓孩子相當滿足了。

此外,在媽媽準備晚飯時,讓爸爸陪着小孩也是個好辦法。這時父親不妨把外邊的趣聞告訴幼兒,更能滿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進父子(女)間的感情。

2、明白寶寶内外的差異

話再多的4歲幼兒,在外面也不像在家裡那麼健談。尤其是面對陌生的環境時,這種傾向就更加明顯了。

這時大人也許會馬上急躁地說:“在家不是講得好好的 嗎?現在怎麼搞的?”。

這種現象與其說是孩子本身的語言能力問題,不如說是幼兒社會化的問題。

隻要讓他們習慣人和環境的改變,這種障礙是可以慢慢克服的。

3、父母不要在意寶寶的粗話

4歲的寶寶一旦和小夥伴們玩成一片,就可能常常脫口而出一些粗話或是令人難堪的字眼。

這時大人不要太在意;如果因此而禁止他們說粗話,反而等于禁止他們 接觸外面的生活。

當4歲的寶寶第一次說粗話時,父母不妨對他說:“這句話不太好聽,不應該這麼說哦!”然後教導他正确的說法。 

如果以後再聽到他說粗話,就故意不吭聲,讓他覺得用這種話無法與大人溝通,自然而然就會改掉這個毛病了;如果大人因此大驚小怪,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幼兒是不斷地在學習新詞彙的,隻要家人注意文明用語,孩子說粗話的新鮮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總之,面對4歲寶寶正在學話的時節,家長們要多引導,多理解,對孩子所說的話盡量認真傾聽,糾正孩子所說的不正确的地方。幫助孩子又快又好的學會一些新的詞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