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遊戲

心理學遊戲

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
心理遊戲(Psychological Game)通過心理遊戲能有針對性地指導解決人們存在的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控、溝通交往、生存意志、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幫助解決集體建設中面對的如環境适應、成功激勵、合作競争、感恩責任、創新拓展等難題。此外,還有同名的電影、電視劇和音樂專輯等。心理遊戲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它是通過團體内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讨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态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适應的助人過程。
  • 中文名:心理學遊戲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Game
  • 别名:
  • 範疇:心理學
  • 作用:解決心理困惑

基本内容

心理遊戲(Psychological Game)通過心理遊戲能有針對性地指導解決人們存在的自我意識、學習潛能、情緒調控、溝通交往、生存意志、心靈成長等方面的困惑,有效地幫助解決集體建設中面對的如環境适應、成功激勵、合作競争、感恩責任、創新拓展等難題。此外,還有同名的電影、電視劇和音樂專輯等。

簡介

心理遊戲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它是通過團體内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讨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态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适應的助人過程。心理遊戲為參加者提供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創造了一種信任的、溫暖的、支持的團體氣氛,使成員可以以他人為鏡,反省自己,深化認識,同時也成為他人的社會支持力量。心理遊戲可以互相支持,集思廣益,特别适于人際關系适應不良的人。心理遊戲結合一定的心理訓練和輔導,對于提升人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義。

讓“心理遊戲”形成一種“主體性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樣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的主體。要把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種新穎的豐富的“校園文化”,就要充分讓學生暢心地生活在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實踐中,許多學校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活動。以下是幾個解決小學生自私的心理遊戲。

心理教育活動課

心理教育活動課是在班主任組織下,全班師生共同參與,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生動、活潑、交互、聯動的活動。活動課可以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科技文體活動課等活動課時進行,也可以利用周會、晨會進行,有條件的可以納入校本課程建設。根據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内外、校内外進行。

活動課體現主體性、實踐性、系統性、組織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通過遊戲、讨論、辨析、觀察、演講、表演、小品、訓練、檢測等方式方法,旨在發展和提高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活動課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的準備,有确定的内容,有具體的步驟,有恰當的技巧。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要根據小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發展趨向、防範要求等作認真細緻的處理。

心語沙龍

心語沙龍類似于少兒心理活動課,相比較它參加人數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動形式更顯簡約、寬松和靈活,活動時間一般利用課外、晚間或雙休日進行。場地選擇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師生家中。活動的主題也較為集中,參與的對象則較為專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級、團隊幹部,或單親家庭學生,或貧困生,或存有某向類心理困擾的學生,針對一個目标組織一次沙龍活動。心語沙龍更重于心靈溝通,情感體驗,更重于加深理解,求取共識。心語沙龍人數既少,又可以對同學加重理解,可以更好的保護同學,真是一舉兩用啊!

心育小報

心育小報可以是小學生自辦的“手抄報”,班級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級牆報、黑闆報中開辟出專欄。心育小報由學生自編自辦,旨在讓學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紹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學生心理問題的探讨。班級心育小報可以“走出”班級,與其他班級交流,與學校的廣播、小電視台相結合,充實校園媒體、校園文化内容。作為“心育小報”的“雙胞胎”,還可辦出“心理畫報”和“心理漫畫”,借助美術表現、欣賞的功能,提高心育效應。心育小報可以反映一些貧困生,或是單親家庭學生生活中的事,但要隐名埋姓的寫,尊重被寫同學。

心育雛鷹行動

雛鷹行動是少先隊教育活動的一種形式,心育雛鷹行動是在此基礎上,側重在小學生中開展如品德踐行,社會實踐、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相互學習中,心心相印,共同進步。

心理小劇

心理小劇包括心理兒童劇、心理小品、心理故事會、心理訓練操等等。心理小劇的素材來自學生,心理小劇的寫、編、演、看、評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發揮支持、幫助、輔導、組織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或教師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或由教師演學生看。這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于樂的作用。心理小劇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事,看同學們怎樣解決,選出對的做法,演出來。

心語日記

結合小學生寫日記、周記,鼓勵學生記“心語日記”(周記)。“心語日記”有學生心理宣洩和排解,有心理認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學生内心世界的“鏡子”,也是能顯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窗口”,還能成為學生健康進步的“階梯”。班主班老師通過浏覽學生“心語日記”(以學生主動願意提供為前提),能搭通學生的“脈搏”,開展對話,交流思想情感。當然,日記一定要是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學生如果故意隐瞞自己的想法而編造文章,一般的心理老師都看得出來。

心語贈言

“心語贈言”是班主任主動向學生作心理沖擊。班主任的“心語贈言”可出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本的改評批語中;可出現在“學生素質報告單”的操行評語裡;可出現在“家校聯系卡”内;也可以是老師專門設置的“心語贈言”卡(由老師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語贈言”要抓住時機,如學生表揚獲獎時、困難受挫折時、心煩苦惱時、學生生日、畢業升學時等等。要選準火候,把握溫度;要擊中要害,引發震動。“心語贈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詩歌、名言,可以是書法、繪畫.可以是工藝小制作,總之,是能以“美”和“愛”來激活學生,在心靈深處迸發出璀璨的火花,成為學生渴望獲取的“珍藏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