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童子問

詩童子問

宋代輔廣撰的書籍
(宋)輔廣撰輔廣,宋逵子,字漢卿,号潛庵(一說潛齋)。師事呂祖謙及朱熹。甯宗初僞學禁嚴,學徒多避去,廣不為動。嘉定初上政府書,反複于是非成敗之際,築傳贻書院,教授學者,時稱傳贻先生。著有《四書纂疏》、《六經集解》、《通鑒集義》、《詩童子問》、《日新錄》等書。《詩童子問》之大旨,主于羽翼《詩集傳》,叙述平日聞于朱子之說,故曰童子問。卷首載大序小序,采錄《尚書》、《周禮》、《論語》說詩之言,各為注釋。[3]
    書名:詩童子問 别名: 作者:輔廣 類别:古籍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年代:宋代

簡介

〖詩童子問〗十卷。宋輔廣撰。廣字漢卿,号潛庵,本為北方人,後舉家南遷,居秀州崇德縣(今浙江桐鄉),為呂祖謙、朱熹弟子,甯宗初朱熹學派被斥為"僞學",朝廷禁嚴,生徒多避走,輔廣卻始終如一,師事朱熹,後建傳購書院,教授學者,時稱傳賜先生,著述較多,有《四書纂疏》、《六經集解》、《通□集義》、《日新錄》等書。輔廣作此書,其宗旨在于進一步豐富其師所撰《詩集傳》。輔氏受業于朱熹,每聞朱嘉論《詩》之說,遂将其搜羅成帙,并為其發揮闡述,故名曰"童子問"。卷首載錄《詩經》之大、小《序》,采錄《尚書》、《周禮》、《論語》等論《詩》之言,各為注釋,又備錄諸儒辨說,用以闡明讀《經》的方法。書中不載經文,僅載錄其篇目,分章為之訓诂。最末一卷乃作者專論《詩經》中之"吐韻"。輔氏此書,繼承了其師朱熹的觀點,對漢儒之《詩序》,多有抨擊,言辭亦激烈。書中舛誤亦存,陳啟源《毛詩稽古編》即雲,輔氏注《周頌》之《潛》篇,不知道"季春薦鲔"是月令之文,而誤以為序說。朱彜尊《經義考》著錄為:二十卷,并稱有胡一中序,實則二十卷本前十卷為朱熹《詩集傳》,一中序文亦為《詩集傳》而作,兩書初為合刊,迨明代毛晉汲古閣刊此書時,乃為單刻,故卷數減半,但内容并不缺如。有毛晉汲古閣刊本及《四庫全書》本、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學海類編》本等。

目錄

提要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末

作者

輔廣,南宋理學家、經學家。字漢卿,号潛庵。祖籍趙州慶源(今河北趙縣),南渡後居秀州崇德(治今浙江桐鄉西南)。以父功授保義郎,轉忠訓郎。初師呂祖謙,後從朱熹學。慶元黨禁時,朱熹學徒多避去,而輔廣不為所動。嘉定初曾上書指陳世事,論是非成敗,遂為權臣所忌。後歸隐家鄉,築傳贻書院,講學授徒,學者稱傳贻先生。其學宗朱熹之說,認為“道理無空缺處,亦無間斷時,一有空缺間斷便欠少了,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不然”。又認為“理義之心人所固有”,“學者須是将聖人言語熟讀深思,晝夜玩味,則可以開發吾之知識,日就高明,涵養吾之德性,日就廣大”(《宗輔錄》)。後其門人傳其學于福建、浙東一帶,影響及于明代。又肆力于經學,曾诠釋疏解群經,所說亦多宗朱熹。生平著述頗富,有《語孟學庸答問》、《四書纂疏》、《六經集解》、《潛庵日新錄》、《師訓編》等,今唯《詩童子問》尚傳。其講學之語由其鄉人輯編為《宗輔錄》。

上一篇: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

下一篇:冬瓜粉絲丸子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