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唐代杜甫所作七言古詩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古詩。詩序如散文詩,旨在說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聞其先師,觸景生情,撫今思昔,記起童年觀看公孫大娘之劍舞,贊歎其舞技高超,并以張旭見舞而書藝大有長進之故事點綴。此詩既有浏漓頓挫的氣勢節奏,又有豪宕感激的動人力量,而前半熱鬧歡娛場面的渲染與後半樂極哀來的感傷遙相映照,更增加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 作品名稱: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駕元持宅,見臨颍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餘公孫大娘弟子也。”開元三載,餘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餘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顔。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于邺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傾動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複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公孫大娘:瘩玄宗開元年問著名的教坊舞伎。公孫是其姓,大娘是對年長婦人的敬稱。弟子:徒弟,學生;公孫大娘弟子,即序中所說的李十二娘。劍器,古舞曲名,屬健舞(武舞)之一,舞者為女子,作男子戎裝,空手而舞。表現出一種力與美相結合的武健精神。今有人考證謂執劍而舞。

2.大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大曆二年,即767年。

3.别駕:官名,州刺史的佐吏。又唐代都督府屬官也有别駕。元持,人名,生平不詳。臨颍,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臨穎縣西北。臨颍是李十二娘籍貫。

4.壯:用作動詞,有贊賞、欽佩之意。蔚跂(qí),光彩煥發、姿态矯健的樣子。

5.問其所師:問她的技藝是跟誰所學。師,學習。

6.開元五載:即公元717年。載,年。

7.童稚:年幼。開元五年杜甫6歲。

8.郾(yǎn)城:縣名,即今河南省郾城縣。公孫氏,即公孫大娘。劍器渾脫,把劍器舞和渾脫舞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舞蹈。渾脫,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健舞。

9.浏漓(lí)頓挫:流利暢酣而又曲折有緻。浏漓,流利飄逸的樣子。頓挫,形容舞蹈跌宕起伏,回旋曲折。

10.獨出:特出,超群出衆。冠時:在當時數第一。

11.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内人:指供奉宮廷的歌舞女藝人。高頭,猶如說“前頭”,指在皇帝跟前。宜春,即宜春院。宜春院與梨園是唐玄宗時宮内教授歌舞的處所。伎坊,也稱教坊,是教練歌舞的機構。内人,宮中的女伎,也稱“前頭人”。

12.洎(jì):及。外供奉舞女,與内人相對而言,指不居宮中,随時應诏入宮表演的歌舞藝伎。一本無“舞女”二字。

13.曉:通曉。

14.聖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開元二十七年(739)群臣所上。初:初年。

15.玉貌:美自如玉的容貌。錦衣:華美彩色的服飾。況,何況。餘,我。白首,白頭,指年老。

16.茲:這個。匪,同“非”,不是。盛顔,指年輕時的容貌。

17.辨:明白,弄清楚。由來,指李十二娘舞藝的師承淵源。波瀾,比喻事物的起伏變化,這裡泛指舞蹈的意态節奏等藝術風格。莫二,沒有兩樣。

18.慷慨:情緒激昂,心情激動。

19.昔者:從前。

20.數:屢次,多次。嘗:曾經。西河劍器:劍器舞的一種。

21.豪蕩感激:指書法意态飛動,飽含着激情。感激,激動。

22.即公孫可知矣:那麼公孫大娘舞蹈藝術的高妙便可想而知了。即,則,那麼。

23.佳人:美人。

24.動四方:轟動四方。

25.觀者如山:形容觀看的人多。色沮喪,指圈震驚而失色。

26.之:指公孫大娘的舞蹈。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動。一說,低昂是偏義複詞,取其“低”義。

27.耀:閃爍的樣子。後羿射九日,上古神話,在堯統治天下的時代,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出來,莊稼草木都曬枯焦了,堯就派後羿去射日,結果射落了其中的九個。

28.矯:矯捷,形容動作有力而敏捷。帝,天神。骖,駕在車兩旁的馬,這裡用作動詞;骖龍,猶言駕着龍。

29.來:指開場。劍器舞主要以鼓伴奏,舞前鼓樂喧阗,形成一種緊張的戰鬥氣氛。鼓聲一落,舞者登場,所以說“雷霆收震怒”。震怒,盛怒,大怒。

30.罷:結束,指收場。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結束時靜止不動。

31.绛唇:大紅的嘴唇,這裡指青年時代的公孫大娘。珠袖,飾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孫大娘的舞姿。寂寞,無聲無息,兩寂寞,是說人舞俱亡。傳,繼承。芬芳,香氣,這裡比喻舞藝美妙,不同凡俗。

32.臨穎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節城東白帝山上),這裡指夔州城。

33.神揚揚:神彩飛揚。

34.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說“既辨其由來”之意。以,因由,原委。時,時局。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惋傷,帳恨悲傷。

35.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八千人,極言人多,不一定是确數。

36.初:當初。

37.五十年間:自杜甫于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到代宗大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見李十二娘舞劍器而寫此詩,其聞正好是50年。

38.風塵:比喻戰亂。澒(hòng)洞,彌漫無際。昏,昏暗,比喻國運衰退。王室,指朝廷。

39.老夫:杜甫自指。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裡去,形容心情迷惘。

40.繭:通“研”,指腳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這裡用作動詞。轉,倒,反。疾,快。

白話譯文

唐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駕元持家裡,觀看臨颍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

玄宗開元三年,我還年幼,記得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舞,流暢飄逸而且節奏明朗,超群出衆,當代第一,從皇宮内的宜春、梨園弟子到宮外供奉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隻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當年她服飾華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經不是年輕女子了。

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撫今追昔,心中無限感慨,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聽說過去吳州人張旭,他擅長書寫草書字帖,在邺縣經常觀看公孫大娘跳一種《西河劍器》舞,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放蕩不羁,由此可知公孫大娘舞技之高超了。

從前有個漂亮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舞來,就要轟動四方。

觀看人群多如山,心驚魄動臉變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蕩。

劍光璀燦奪目,有如後羿射落九日,舞姿矯健敏捷,恰似天神駕龍飛翔,

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令人屏息,收舞時平靜,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鮮紅的嘴唇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揚。

臨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無比神采飛揚。

她和我談論好久,關于劍舞的來由,我憶昔撫今,更增添無限惋惜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約有八千人,劍器舞姿數第一的,隻有公孫大娘。

五十年的光陰,真好比翻一下手掌,連年戰亂烽煙彌漫,朝政昏暗無常。

那些梨園子弟,一個個地煙消雲散,隻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經合抱,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玳弦琴瑟急促的樂曲,又一曲終了,明月初出樂極生悲,我心中惶惶。

我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荒山裡邁步艱難,越走就越覺凄傷。

創作背景

該詩是作者大曆二年(767)在愛州時所作。“劍器”是一種持劍的舞蹈,公孫大娘是唐代著名的舞蹈家,杜甫幼年時,曾在郾城看過她的舞蹈,大曆二年又在夔州看見她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劍器》,作者回憶開元年間觀看卓越的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時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場面,時隔五十年,世事巨變,詩人以興亡之感,寫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并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詩的起首八句是回憶兒時所見公孫大娘舞劍器的情景。詩人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淋漓暢酣地描繪了公孫大娘精妙絕倫的舞蹈技藝,詩句寫得突然而來,忽然而止,筆法之妙,有如七寶樓台,變幻起滅,使人神移目眩,應接不暇。

公孫大娘的舞藝自是高超,而詩人如此盡情贊美則又寓有深意。因為大凡一位擁有巨大社會影響的藝術家,往往能象征一個時代。公孫大娘是開元年間極負盛名的舞伎,并且在唐玄宗親自教授法曲的梨園弟子中名列第一,她自然有資格代表她所生活的那一歌舞繁華的時代。所以在頌揚公孫大娘舞蹈藝術的美妙詩句裡,實際則飽含着詩人對開元盛時的無限眷戀與向往之情。

“绛唇”以下六句是從公孫大娘人舞俱亡,引出其弟子李十二娘舞劍器,以及她與詩人的對話。寫李十二娘舞劍器,用的是側面虛寫的手法,隻用“傳芬芳”、“神揚揚”輕輕一點,但也有萬千氣象在内,而且我們還可以從中看到公孫大娘的影子。詩人與李十二娘的問答則僅是一筆帶過,作為叙事抒情的線索。

“先帝”以下六句是詩人撫今追昔的感慨,為全詩高潮。詩人說,先帝時期宮廷内外的歌姬舞女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大娘的劍器舞當初名列第一。一晃五十年過去了,鋪天蓋天的戰亂把大唐王朝攪得天昏地暗,使得國運衰退。

當初那麼多梨園弟子也都在這場浩劫中煙消雲散流落民間了,李十二娘雖得公孫真傳,頗有其師當年舞技的流風餘韻,可惜生不逢時,她的美妙舞姿和徐娘半老的身影,隻有在夔州這樣的僻陋之地,與冬日殘陽餘光互相輝映了。

“先帝侍女八千人”的誇張,使人想象到當年的國勢強大、歌舞繁華的盛時景況;“五十年”前後大起大落的對照,缸現了時代的滄桑巨變,使人感到無限凄涼,無限悲傷;“女樂餘姿映寒日”,形容時過境遷,佳人空老,字裡行間寄托着詩人憶昔傷今的浩歎,令人不忍卒讀。

以上六句重在撫時感事,“金曩堆”以下六句則重在抒發内心的憂傷。由于歌舞的興衰是和唐玄宗以及整個國家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所以詩人又從眼前情景想到已死的唐玄宗,想到國運衰退,想到風雨飄搖的年代中自己的處境。

五十年恍若一夢。轉瞬之間,玄宗墓木已拱,而自己也流落西南,流落在這個草木蕭瑟的夔州小城。過去的一切如同眼下豐盛的筵席和惠管繁弦的歌舞一樣,都已經結束了,再也不重來了。這時月亮已從東方升起。詩人聯想着往事,被一種樂極哀來的巨大的憂傷與速惘所支配,以緻不知道該往哪裡去。“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二句把詩人當時憂傷迷惘的心情表現得十分形象生動。

此詩藝術表現上,既有浏漓頓挫的氣勢節奏,又有豪宕感激的動人力量,而前半熱鬧歡娛場面的渲染與後半樂極哀來的感傷遙相映照,更增加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此詩确是一篇七言歌行中沉雄悲壯的傑作。全詩氣勢雄渾,沉郁悲壯。見《劍器》而傷往事,撫事感慨,大有時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詩以詠李氏,而思公孫;詠公孫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歎當今衰落之情。

名家點評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結二句,所謂對此茫茫,百端交集,天涯流落,去住兩難,作者讀者,俱欲噭(jiào)然一哭。”n

清楊倫《杜詩鏡铨》:“序中‘浏漓頓挫’、‘豪蕩感激’,便是此詩妙境。”n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世所脍炙,絕妙好詞也。内雲:“先帝侍女八千人……樂極哀來月東出。”餘謂“壯士軒昂赴敵場”,一如“兒女恩怨相爾汝”。杜有建安黃初氣骨,白未脫長慶體耳。n

明高棅《唐詩品彙》:濃至慘黯,如野笛中斷,聞者自不堪也。n

明鐘惺《唐詩歸》:題是公孫大娘弟子,而序與詩,情事俱屬公孫氏,便自穆然深思。鐘雲:此一語獨妙(“罷如江海”句下)。n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耀如”四句,名狀得意,“收”字謂其猶隐隐有聲也。但舞一劍,若謂其如雷如霆則非也。周啟琦曰:“罷如江海凝清光”,妙。連上三句,覺有精采。n

明王嗣奭《杜臆》:“來如雷靈收震怒”,凡雷霆震怒,轟然之後。累累遠馳,赫有餘怒,故“收”字之妙,若轟然一聲,阕然而止,雖震怒不為奇也。詩雲“感時撫事增惋傷”,則“五十餘年似反掌”數句,乃其陚詩本旨;“足繭荒山”,從此而來,尤使人穆然深思也。n

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沉着痛黯,讀者無不感慨。n

清黃周星《唐詩快》:樂極哀來,何以即接“月東出”?倒句自奇。(“玳筵急管”句下)。一起有排山倒海之勢,後卻平平。n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曲折三緻。n

清張謙宜《繭齋詩談》:隻“傳芬芳”、“神洋洋”六字,已将前叙舞意勾起,不用再說,此煩簡相生之妙。n

清田雯《古歡堂集雜著》:餘嘗謂白香山《琵琶行》一篇,從杜子美《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得來。“臨颍美人在白帝……感時撫事增惋傷”。杜以四語,白成數行,所謂演法也。凫胫何短,鶴胫何長,續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大然之緻,不惟詩也,文亦然。n

清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俞如山之嶙峋,後如海之波瀾,前半極其濃至,後半感歎,“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也。n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绛唇”六句,落到李娘,為篇中叙事處。舞之妙,已就公孫詳寫,此隻以“神揚揚”又字括之,可識虛實互用之法。“感時撫事”句,逗出作詩本旨。

“先帝”六句,往事之憾,此本旨也。言公孫而統及女樂,言女樂即是感深先帝。故下段竟以“金粟堆”作轉接,此下正寫惋傷之情。一句着先帝,一句收歸本身。……結二句,所謂對此茫茫,百端交集。行失其所往,止失其所居,作者讀者,俱欲噭然一哭。n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感時’”句是一篇前後脈絡章法也,卻入于出題中藏之。‘金粟堆’”又從先帝意中起棱,柯覺身世之戚,興亡之感,交赴腕下。此詩亦“豪宕感激,浏亮頓挫,獨出冠時”。自大曆至今,先生一人而已。”n

清施補華《岘傭說詩》:“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詩,叙天寶事隻數語而無限凄涼,可悟《長恨歌》之繁冗。”n

清曾國藩《十八家詩鈔》:“瞿塘”(原詩作“唐”)句一語收入,筆力超絕,而著語不即不離,尤極渾妙。它手為之,便不免鈍滞矣。

上一篇:河間傳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