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門橋

西直門橋

北京著名立交橋
西直門橋是北京著名的立交橋,在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轉彎處,是城區通往西北郊的必經之路,因此它在北京陸地交通位置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實際上是兩座立交橋的一個組合變形,橋上路線很繞、經常堵車,因設計繁複被戲稱為“第九奇迹”。從1994年開始,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做出了新立交橋的設計。1999年,投資2個億的嶄新的西直門立交橋拔地而起。西直門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路和橋的通行能力不匹配,進口的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低,車全擠在這裡了。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西直門橋 類型:立交橋 所在地:北京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轉彎處 戲稱:第九奇迹 地位:城區通往西北郊的必經之路

簡介

西直門橋是北京市著名的立交橋。西直門橋在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轉彎處,是城區通往西北郊的必經之路,因此它在北京陸地交通位置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979年建成舊橋主橋,1986年完善了通往學院路的分道橋。西與2001年修通的西外大街快速路相通,北與同年修建的西直門北大街相通。該橋上層為環形機動車道,轉彎車輛在上層行駛,中層為東西向的跨線橋車道與西内、外大街相通,下層為雙向10車道的二環路主行車道。下有環線地鐵通過。形成了全立體的交通樞紐。

環境

西直門橋在北二環路與西二環路轉彎處,是城區通往西北郊的必經之路,因此它在北京陸地交通位置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1979年建成舊橋主橋,1986年完善了通往學院路的分道橋。西與2001年修通的西外大街快速路相通,北與同年修建的北二環到北四環的城市快速路。該橋上層為環形機動車道,轉彎車輛在上層行駛,中層為東西向的跨線橋車道與西内、外大街相通,下層為又向10車道的二環路主行車道。下有環線地鐵通過。形成了全立體的交通樞紐。

争議

西直門橋建成後,引發了很大争議。主要是立交橋設計過于複雜,和聯通公司的徽标很相似,給司機帶來很大困惑。因此,西直門橋在民間,又被稱為“聯通橋”。從1994年開始,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做出了新立交橋的設計。1999年,投資2個億的嶄新的西直門立交橋拔地而起。僅僅過了兩年,這裡成了北京最堵車的地方之一。

堵車

專家:規劃設計不合理

西直門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路和橋的通行能力不匹配,進口的通行能力高,出口通行低,車全擠在這裡了。設計時,路橋通行能力的匹配是關鍵的數據,進出合理,才能達到路暢車通。現在的事實是大大超出設計流量的車輛從北京的西北方向彙聚到西直門,路網結構是造成這裡堵車的一個主要原因。這與人體的血管非常相似,主動脈下面密布着大量的毛細血管才能保障養分能夠運送到位。

解決方法

如果拆了立交橋重建,顯然不現實,也不可能。最簡單、最快捷的方式莫過于讓所有的司機和道路參與者熟悉了解立交橋的性能特點,道路管理者制定出最清晰明确的指示标志。人手一冊或上網即查的快捷方式也許是一條既省錢又省時的好辦法。現在有些地圖上也标有立交橋的走向,但很不可靠,而且看不懂。

市民提議

交通設施不合理

“路标不清晰是堵車的一個主要原因。到了路口才發現路标已經晚了。如果急刹車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不急刹車肯定開過了。無形中給别的路增加了擁堵。”僅西直門橋地區就有大小交通标志近百個,而其中的禁行、禁左标志又弄得司機雲裡霧裡不知該向何處去。很多司機反映盡管走了多次西直門,但還是容易轉向,有些車需要走主路、有些車需要走輔路、還有些車需要走匝道,讓人感覺非常混亂。

代表提案

出一份立交橋地圖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兩會上,市人大代表、北方工業大學教授馬潤津代表向大會遞交了一份關于立交橋怎麼走更方便的提案。引起了其他代表和有關部門的關注。

“第九奇迹”

名稱由來

自從大學生李旭設計“微型立交橋”治堵以來,引起市民以及網友對立交橋治堵的關注。出現多種因素加劇該橋的擁堵,比如:西直門橋公交站點靠得太近,橋下地鐵出入口人車混雜,橋面車道繞行繁雜,這些問題加上北京的高峰擁堵,讓西直門橋的問題被放大。很多網友将其與北京的西直門立交橋相比,認為西直門橋的設計繁複,如同迷宮,強烈建議換掉。甚至有網友将其調侃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主要問題

1、繞——西向南,幾乎要繞行整座橋

從西直門外大街經西直門橋向南轉向,按道理來說就是一個簡單的右轉,在很多立交橋下,隻需直接右轉即可。可在西直門橋,則不行。西直門橋西南角,也有右轉的輔路,可由西直接向南轉行駛,但在地鐵大廈北側,有一個限制右轉的交通限行标志,“7:00—20:00禁行”,不少司機有在此右轉被罰的經曆。提示:說實話,要不是事先看過地圖提示,實地探訪很容易“迷失”在這複雜的圈裡。開車在輔路上繞過3個圈,總算是成功駛往官園橋方向,探訪時車不多,繞行花費了近2分鐘。如在晚8點到次日7點,車輛不受限制,可直接在輔路右轉,駛上二環外環輔路。西外大街主、輔路向南行駛,如受時間限制,都必須繞行。

2、北向東未上輔路繞遠3公裡

因西直門北大街沒有左轉通道,從薊門橋南下後上北二環,必須繞行西直門橋。按照地圖提示,薊門橋一路南行後,需在西直門北大街轉上輔路,行駛到西直門橋後,過橋右轉盤橋,駛往西直門内大街方向,過橋後,可直行通過西直門南小街通往北二環,也可過橋後右轉,駛上西二環内環輔路,向北後駛上北二環。可以說,這也算是走西直門橋最繞、走冤枉路最多的路線。

提示:

探訪時,看完地圖提示,也走錯了一回,原因是從北向南時,輔路出口處未設駛往北二環的路标,沒有及時拐上西直門北大街輔路。再往南走都在主路上,無法盤橋掉頭,隻能到官園橋掉頭了。再次實地行駛,及時駛上輔路,終于順利在橋上盤橋掉頭,駛上了北二環。因車多緩慢,這個過程花費了5分鐘,繞行了3公裡有餘。

3、堵——出入口多,頻繁并線“添堵”

西直門橋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交彙的車道、引橋太多,導緻很多車輛要進行頻繁地并線,選擇所需出口和車道,如此一來,讓本不寬餘的主輔路車道,更顯局促,很多車輛互相搶行、剮蹭,都讓擁堵的西直門橋不堪重負。比如從西直門北大街、北二環主路向西行駛的車輛,都會在西直門橋西北角的右轉匝道上交彙。這裡隻有兩條車道可行,讓北面和東面彙集過來的車輛擁堵在此,擠過了這條匝道,才能駛上橋西的西直門外大街主路。

4、人車混行,輔路車輛擠地鐵口

地鐵2号線西直門站,剛好位于西直門立交橋下,其東側兩個出入口,都在橋體下方,出入人流需要穿行輔路。“地鐵口這兩邊,早上要不是人堵車,就是車堵人。”每到早高峰或者晚高峰,地鐵裡人流量非常大,地鐵外兩個車道充斥着大量乘坐地鐵的人,包括一些出租車、黑三輪容易造成擁堵,而且東面兩個地鐵站出口都設在拐彎處。早晚高峰時段,這裡很多人穿行路中間,又沒有紅綠燈,很多時候都是人在車間穿行,車在人中蠕動,人和車都互相堵在了這裡。西直門橋上二環主路的車輛還比較多,行駛不快,轉向和走輔路的車輛開得都較慢,除了轉彎限速外,輔路上穿行的地鐵站進出乘客,也是大家減速避讓的主因。西直門地鐵站西南口一出來,緊挨着的就是立交橋,大量乘坐地鐵的人和立交橋上的車擠在一起。

問題回應

應一點點“肢解”這個樞紐

曾潛心十餘年研究立交橋最佳修建方案的民間設計師鄭學信:西直門立交橋在設計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陷,當初根本就不應當在西直門這個地方形成一個交通樞紐,說得好聽是交通樞紐,說得不好聽就是一個巨大的堵點。解決的辦法就是把這個交通樞紐一點一點地“肢解”,像一些公交車站一樣,拉開空間距離,疏散開來。

本是兩座立交橋組合變形

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馬林:西直門橋的問題較複雜,要考慮當時的具體情境和前提條件,該立交橋由于位置特殊,實際上是兩座立交橋的一個組合變形。在當時設計改造的前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這個路段較特殊,必須保證主路的通車;二是裡面的地鐵大樓不能動。

上一篇:殷鑒不遠

下一篇:習仲勳陵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