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齒鼯鼠

複齒鼯鼠

松鼠科複齒鼯鼠屬動物
複齒鼯鼠别名橙足鼯鼠、黃足鼯鼠,是中國特有種。[1]體長268—300毫米,尾長260—270毫米,後足長56—60毫米,耳長30毫米或更長。體背面黃褐帶赤褐色或淺淡土黃色雜以灰色;前後足背面鮮黃褐色,有時帶淺淡赤色;眼圈赤褐色或黃褐微帶赤色,耳簇毛長而黑,體腹面白色,毛基部灰色;尾灰色帶黃褐色調,有的上面遠端有許多黑色長毛,下面遠端2/3呈黑色。後足踱墊裸露,位于足底内側,呈卵圓形。複齒鼯鼠的栖息環境多在險峻的山嶺森林地帶。巢穴多在岩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縫中營造,洞口光滑,有出入複齒鼯鼠夜間活動,以清晨和黃昏時活動頻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覺,頭部向外,尾負于背,遮向頭部,或将尾墊于腹下,呈蜷卧姿式。活動時爬攀與滑翔交替,由高處向低處滑翔數百米。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獸亞綱 目:齧齒目 亞目:松鼠亞目 科:松鼠科 亞科:鼯鼠亞科 族:鼯鼠族 屬:複齒鼯鼠屬 亞屬: 種:複齒鼯鼠 亞種: 分布區域:中國南部,包括湖北、湖南、貴州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複齒鼯鼠 二名法:Trogopterus xanthipes 分布:亞熱帶、溫帶山地森林

生活習性

複齒鼯鼠栖息于山林中,常在山崖岩洞或石隙内營巢。它的巢窩以苔草類為材料,略呈圓形,外徑30~50厘米,大多有開口。一般雄獸的巢口向洞口,雌獸的巢口開在側面。通常每巢隻有1個個體。夜行性,傍晚出巢,從洞口滑翔至樹上覓食。滑翔最遠可達200多米。月夜特别活躍,拂曉前返回洞巢。攀爬能力很強。

植食性,以山杏、山桃、山核桃、石黃蓮等植物果實為食,也吃植物的枝葉。吃食時用前足抱食物,後足站立不動。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平山、涉縣),遼甯,吉林,山西(介休、靈石、排定),陝西(洛南、商州、山陽、柞水、安康、甯陝、石泉、西鄉),湖北(宜昌),四川(城口、蒼溪、萬源、達縣、南充、萬縣、巫溪、南江、平武、黑水、二郎山、巴塘、理縣、金川、灌縣、峨嵋、宜賓、屏山、筠連、叙永、秀山),雲南(理江),西藏(措美),青海,貴州,甘肅。

保護級别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将複齒鼯鼠列入易危動物等級,同時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主要特征

體長268—300毫米,尾長260—270毫米,後足長56—60毫米,耳長30毫米或更長,耳基部内側和外側各有1小簇黑色長毛。體背面黃褐帶赤褐色或淺淡土黃色雜以灰色;前後足背面鮮黃褐色,有時帶淺淡赤色;眼圈赤褐色或黃褐微帶赤色,耳簇毛長而黑,體腹面白色,毛基部灰色,耳基部内側和外側各有1小簇黑色長毛;尾灰色帶黃褐色調,有的上面遠端有許多黑色長毛,下面遠端2/3呈黑色。後足踱墊裸露,位于足底内側,呈卵圓形。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平山、涉縣),遼甯,吉林,山西(介休、靈石、排定),陝西(洛南、商州、山陽、柞水、安康、甯陝、石泉、西鄉),湖北(宜昌),四川(城口、蒼溪、萬源、達縣、南充、萬縣、巫溪、南江、平武、黑水、二郎山、巴塘、理縣、金川、灌縣、峨嵋、宜賓、屏山、筠連、叙永、秀山),雲南(理江),西藏(措美),青海,貴州,甘肅。

生活習性

生活在海拔1360-2750m 的山區。常在陡峭山崖的岩洞或石隙内營巢,洞口一般離地高30m以上。洞間距近者為1-2m,遠者可達10餘米。洞内有巢窩,以苔草類枝葉構成,通常一巢一鼠。排糞在距洞口10-15m處,糞便集中在一處。夜行性,善攀爬,能滑翔100m以上。以栎樹葉、松籽、山杏、山核桃、石黃蓮等果實為食。每年繁殖1胎,通常每胎1-2仔。

生長繁殖

每年繁殖1次。12月下旬至1月為發情期。從發情到交配需4~6天。妊娠期74~82天(約為3個半月),每胎通常1—2仔,偶爾有3—4仔。初生幼仔體長30—50毫米,體重20—80克,全身裸露;5天後始長出稀毛,20~30天開始睜眼;45天毛長全,體重約100克;90天左右能出窩吃植物的葉;90~120天斷奶,體重可達160克。幼鼠到90天換好胎毛。2歲以上者春秋季換毛2次,先由頭部向後脫換。壽命達10年以上。

亞種分化

複齒鼯鼠共有4個亞種。

指名亞種又叫河北複齒鼯鼠,體形較小,體背面鮮黃褐赤色,喉及體腹面白色,前後足背面鮮黃褐色。分布于河北西部平山、涉縣山區,遼甯,吉林,山西和陝西南部秦巴地區的洛南、商州、山陽、柞水、安康、甯陝、石泉和西鄉等地。

湖北亞種身體較大,體背面鮮黃褐色,體腹面白色,足背面赤褐色。分布于湖北的宜昌和四川的城賓、蒼溪、萬源、達縣、南充、萬縣、巫溪、南江、平武、黑水、二郎山、理縣、金川、灌縣、峨眉、宜賓、屏山、筠連、叙永、秀山等地。

雲南亞種體毛色較灰,頭和體背面淺淡呈土黃色而非鮮黃褐色,也有的是呈灰色的。分布于雲南西北部麗江一帶以及四川的巴塘等地。

西藏亞種分布于西藏南部措美等地。

經濟價值

五靈脂為鼯鼠科動物複齒鼯鼠的幹燥糞便,功效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保護級别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已将複齒鼯鼠列入易危動物等級,同時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人工飼養

飼養方式

鼯鼠喜獨居,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雌、雄種鼠不能放在一隻籠内,否則,會引起搏鬥,造成死亡。常采用籠(箱)單養和室内散養相結合的方式。

籠(箱)單養母鼠妊娠産仔期采用籠(箱)單養。籠的規格:用木闆做長約60cm、寬30cm、高30cm的箱,箱裡隔成内外兩間小室,内室供鼯鼠産仔休息,外室連接電焊網籠,網籠大小與産仔箱同,是鼯鼠采食活動場所。使用時用木架支起,離地面高80cm左右,也可用兔籠或舊貂籠。

散養用土木結構的舊房舍,加防逃設施後,将鼯鼠散養在裡面。在牆壁上挖洞,相鄰洞間距70-80cm,洞口直徑25-30cm,洞深35-40cm,洞最大内徑35-40cm,内鋪幹淨墊草,供鼯鼠居住。室内中央地面,用木架做投飼台,将側柏枝葉挂在木架上或木架平台上,任其自由采食,地面放置飲水盒。牆洞數要多于飼養鼯鼠數,否則,因争窩會引起打鬥。

飼料

鼯鼠為草食獸類,以側柏枝葉和油松枝葉為主,加喂梨、梨葉、蘋果、蘋果葉、杏葉、榆葉、桑葉等,冬季和繁殖期還可給種鼠加喂玉米面窩頭、羊奶等。但加喂的飼料不能超過側柏枝葉或油松枝葉的1/5,否則會影響五靈脂的藥效。

投食

良好的飼料和科學的管理是保證松鼠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松鼠生産能力和改進品種的條件。飼料搭配比例應該特别注意蛋白質的含量和質量。飼喂松鼠的飼料有混合飼料、粗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混合飼料一般由大麥、小麥、玉米、黃豆和款皮等組成,含量為25%大麥或小麥,20%玉米,15%豆餅,10%黃豆,20%鼓皮,6%魚粉,3%骨粉和1%食鹽,這種混合飼料的營養成分為:20%以上的蛋白質,6%脂肪和42%碳水化合物等。粗飼料主要有花生、向日葵和核桃等;青綠多汁飼料有白菜、胡蘿蔔、油菜、桑樹葉、冬青葉;夏秋兩季也可以飼喂一點瓜果之類的食物,如黃瓜、西紅柿和西瓜等。每天每隻松鼠的飼料投喂量大約為:混合飼料30克左右,粗飼料200~250克,和青綠多汁飼料150~200克。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投喂,每天投喂點固定是必要的。

繁殖期的飼養管理

配種鼯鼠18-22個月齡性成熟,當年仔鼠不能參加配種繁殖,每年11月至第2年7月,是種鼠配種産仔期。從10月開始,将所有種鼠按l:3的雄、雌比例放入散養室内,密度不能超過1隻/立方米。投喂時,在側柏枝葉上蘸上5%VE溶液,以促進種鼠發情,第2年元月将母鼠從散養室轉移到籠内進行單養,并注意有無返情現象,若發情母鼠返情,應及時放入散養室内。另外,未産及産後仔鼠死亡的母鼠,應在6月以前,再投入散養室内進行配種,直到配完為止。

産仔鼯鼠妊娠期70-89天,平均76.5天。母鼠産前有絮窩行為,多在夜間産仔,在産前應及時清理産仔室内的糞便及殘料,并把清潔軟幹草放入産箱内,讓其自行絮窩。産仔母鼠具有很強的護仔性,一般不要輕易檢查仔鼠,以免棄仔或吃仔。哺乳期内,除給母鼠新鮮飼料外,最好每天加15ml左右的玉米面糊或羊奶,以促進泌乳,提高仔鼠成活率。分窩新生仔鼠70天左右開始采食,在90天後斷奶,這時将母鼠從籠中轉移到其它籠内單養或散養室内,仔鼠繼續留原籠中飼養。

上一篇:漁遊蛇

下一篇:鼠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