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砂枕

蠶砂枕

祛風濕的中草藥
蠶砂枕,是一種祛風濕的中草藥,它的藥材名叫蠶沙。[1]它的别名有原蠶屎、蠶沙、晚蠶沙、馬鳴肝、晚蠶矢、二蠶沙。它的名稱考證有原蠶沙(《綱目》),原蠶屎(《别錄》),蠶沙(陶弘景),晚蠶沙(《鬥門方》),馬鳴肝(《東醫寶鑒》),晚蠶矢(《本草備要》),二蠶沙(《江蘇藥材志》)。它的科目來源是蠶蛾科昆蟲。它的藥用部位為家蠶蛾幼蟲的幹燥糞便。
    中文名:蠶砂枕 外文名: 别名: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脾、胃經 來源:《綱目》 适用:嬰幼兒 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

适合人群

一.嬰幼兒:嬰幼兒肺火旺盛,使用蠶沙枕可醒腦,涼爽止汗,祛暑退火。有益于嬰幼兒枕出健康周正的頭型,聰耳明目,預防起痱子等。

二.老年人:用蠶沙枕頭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風濕、關節疼痛、頸椎、肩周炎等症.長期使用,能持續作用于頭、頸部的頸胳和穴位,有助于人體調節功能的發揮,使全身的肌胳舒通,氣血流暢,髒腑安和。蠶沙具有清熱解毒,安神醒腦,降低血壓,消炎止痛,聰耳明目,增強記憶,改善睡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預防中風癱瘓,手足不遂等功效!

三.白領、教師、學生等腦力勞動者:具有清熱解毒,安神醒腦,降低血壓,消炎止痛,聰耳明目,增強記憶,改善睡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預防中風癱瘓,手足不遂等功效!

四.其他失眠患者及睡眠質量不佳人群:可以改善睡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作用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和胃化濁。主治風濕痹痛,肢體不遂,濕疹瘙癢,濕濁内阻而緻的吐瀉轉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随,由于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資源分布】育蠶地區均産。以江蘇、浙江産量最大。

【藥材鑒定】幹燥的蠶沙,呈短圓柱形小粒,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棱及3~4條橫向的淺紋。兩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質堅而脆,遇潮濕後易散碎。微有青草氣。以幹燥、色黑、堅實、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古籍考證】①《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鼈肉作丸,治腹中症結。②《本草求原》:原蠶沙,為風濕之專藥,凡風濕癱緩固宜,即血虛不能養經絡者,亦宜加入滋補藥中。

【化學成分】蠶沙含有機物物83.77~90.44%,灰分9.56~16.23%,總氮量1.91~3.60%。又含葉綠素,可用乙醇或丙酮抽提出來。據報道,第三、第四、第五齡蠶的蠶沙,順次提出粗葉綠素1.6,2.0,2.4%,但其中真正的葉綠素隻一小部分。例如第五齡的蠶沙的粗葉綠素隻含純葉綠素13.19%,其餘尚有皂化物48.92%,不皂化物44.45%。蠶沙含植物醇0.25~0.29%。另含不皂化成分β-谷甾醇、膽甾醇、麥角甾醇和廿四醇、蛇麻脂醇。

從蠶沙中尚分離出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氨酸等13種氨基酸,随着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蠶沙含多量胡蘿蔔素。上述的粗葉綠素每克含維生素A3644國際單位。蠶沙又含多量維生素B。蠶沙含植物生長激素-雜茁長素。蠶沙含銅,其含率至第五齡達到最高值。銅是由桑葉得來,新鮮桑葉每克含銅1.02~2.22微克。

功效

具有去風降濕,和胃化濁,明目降壓的功效,對眼疾,結膜炎,心慌,神經衰弱,失眠,偏頭痛,高血壓,肝火旺,消化不良,關節炎等症有輔助治療的作用,用蠶沙做的枕頭還具有清涼降火的作用,它吸汗力強、透氣性好,冬暖夏涼。嬰幼兒四季睡用,可端正頭部形狀,促進大腦發育。使用蠶砂枕可醒腦,涼爽止汗,祛暑退火。有益于幼兒枕出健康周正的頭型,聰耳明目,預防起痱子等。

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冬凍腦,春秋腦足俱凍,為聖人之常法也。"由此可見,枕頭的溫度宜低于頭部的溫度,有助于睡眠。現代醫學也認為頭部的溫度宜低一些,有助于盡快進入夢鄉。蠶砂,又名晚蠶砂,陰性中藥材,性微涼,味甘辛性溫,歸肝、脾、胃三經,《本草》記載,蠶砂有祛風降濕、明目降壓等功效,對眼疾、心慌、神經衰弱、失眠、偏頭痛、高血壓、肝火旺、關節炎等症有良效。蠶砂枕采用優質蠶砂為原料,保持頭部溫度均衡。做到真正涼頭熱腳、健康睡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