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

江蘇傳統小吃
蟹黃湯包,是江蘇傳統小吃,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制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制作工藝精妙絕倫。最出名的就是當屬龍袍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南京六合區常年舉辦龍袍蟹黃湯包節,盛況空前享譽海内外,此外靖江、鎮江、泰興、揚州等地的湯包也非常有名。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制作"絕"、形态"美"、吃法"奇"。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風寒感冒未愈、宿患風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
  • 中文名:蟹黃湯包
  • 外文名:
  • 分類:淮揚菜
  • 口味:鮮
  • 英文名:Crab soup
  • 主要食材:活大閘蟹,母雞,豬肉皮,高筋面粉
  • 類别:小吃

所需食材

活大閘蟹、蔥、姜、活母雞,豬肉皮、高筋粉

做法

第一步

小火熬蟹油

食材準備

活大閘蟹800克。

調料:蔥末、姜末、紹酒各10克,鹽、香醋各4克,白胡椒粉3克,熟豬油50克。

制作步驟

1.将活螃蟹刷洗幹淨,用繩子捆綁好,上籠大火蒸20分鐘至熟,取出放涼,去殼取蟹肉、蟹黃備用。

2.鍋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入蔥末、姜末炒香,入蟹肉和蟹黃,翻炒至出蟹油,加紹酒、鹽、白胡椒粉調味,打去浮沫,淋上香醋,起鍋裝盤即可。

第二步

雞湯熬皮凍

食材準備

原料:母雞、豬皮

調料:蔥、醬油各50克,姜、紹酒、蝦子、食用堿各20克,蔥花、鹽各15克,白糖3克,雞精、白胡椒粉各10克。

制作步驟

1.将母雞宰殺,去内髒,用清水洗淨,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氽去血水

,撈出,用熱水洗淨。

2.将豬肉皮洗淨,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燒5分鐘至肉皮斷生,待肉皮卷曲時撈出。

3.在盆中放入50℃左右的溫水3千克,加食用堿調勻,放入肉皮,洗掉油脂,取出沖洗掉堿味,去掉殘留的豬毛和油脂,漂洗幹淨。

4.将豬皮、母雞一同放鍋中,入清水10千克,放入蔥、姜,大火燒開,改小火焖制2小時撈出,用絞肉機絞碎肉皮,制成豬皮蓉。

5.将雞湯過濾,放入鍋中,下入豬皮蓉,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50分鐘,打去浮沫,待湯汁約剩7千克時,依次放入蝦子、醬油、鹽、白糖、紹酒調味,待湯稠濃時,調入雞精、白胡椒粉,撒上蔥花,2分鐘後起鍋,趁熱過濾,将湯汁放在盤中,并不斷攪拌,待湯汁冷卻,凝固後捏碎即成皮凍餡。

第三步

高筋粉成形

食材準備

原料:紅牡丹牌高筋面粉500克,皮凍蓉400克,制好的蟹黃100克

調料:陳村枧水2克,鹽3克,香醋20克,姜絲5克。

制作步驟

1.将皮凍蓉和制好的蟹黃放入盆中,向一個方向拌勻,制成蟹黃餡備用。

2.将鹽、陳村枧水放入碗中,加清水275克凋勻,制成混合水。

3.将高筋面粉放在案闆上,逐次倒入混合水,揉和成面團,搓成粗條,放在案闆上,用幹淨的濕毛巾蓋好,場制20分鐘。

4.将場好的粗條搓細,下重約25克的小面劑30個,均擀成直徑約16厘米,中間

稍厚,周邊略薄的圓形面皮。

5.取面皮1張,放在手心,五指收攏,包入蟹黃餡100克,将面皮對折,左手夾住,右手推捏收口,成圓腰形湯包坯。

6.将湯包坯置于籠屜中,每隻間隔3.3厘米,置于沸水鍋上,旺火蒸制7分鐘即熟。

7.将裝湯包的盤子用開水燙過、瀝幹,用右手五指把包子輕輕提起,左手拿盤随即插于包底,配醋、姜絲,帶吸管上桌。

營養成分

螃蟹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蟹肉性寒,味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清熱、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此外,蟹肉對于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栓、高血脂及各種癌症有較好的療效。

雞肉

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用于治療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洩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産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

小麥面粉

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洩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曆史典故

傳說,蟹黃湯包在三國時就有制作。三國後期,諸葛亮病重時,想到先主劉備在東吳招親以後不久,托故離開了東吳,孫尚香被孫權強行留住在娘家。後來,孫、劉各自稱帝,雙方交戰,劉備兵敗,病死于白帝城。孫夫人聞訊,思念夫妻情義,痛不欲生,登上北固山淩雲亭,望西遙祭,投江自盡。諸葛亮由于忙于出征,未能顧上祭靈,趁現在還在世,便派人去東吳祭奠,了卻心願。

諸葛亮就召喚跟随劉備去東吳的尉役吳老頭,要其去東吳祭奠孫夫人,吳老頭問帶什麼物品去祭奠,諸葛亮說用肉饅頭祭奠。吳老頭一聽,知道這是昔日丞相在渡泸水時,不殺生靈,而用面團包肉代替人頭的祭品。

吳老頭聽了吩咐,告别丞相,乘船來到東吳京口,裹告地方官說是來祭奠孫夫人的。知府一聽,不敢怠慢,将吳老頭安排在驿館住下。

住下後,吳老頭就找來面粉和和,用刀将豬肉斬斬碎與作料調好。又想到夫人在世時,最喜歡吃螃蟹,又弄了一些蟹煮熟,剝出蟹黃、蟹肉放在豬肉餡中攪拌做餡心。

第二天,一些地方官員和随從跟吳老頭一起祭奠。到了北固山江邊後,吳老頭叫人擺好香案,點燃香、燭,棒上四十九隻肉饅頭,掏出丞相寫就的祭文宣讀。大家一看鼓鼓的道道花紋的肉饅頭,不知是什麼玩藝。隻見吳老頭在讀罷祭文後,就将這些玩藝抛入江中。祭奠完畢後,大家問吳老頭。剛才抛下江中去的是什麼?吳老頭笑笑,故弄玄虛地說,這是孫夫人在世時最喜愛吃的食物,是“蟹黃燙包。”吳老頭掉了幾顆牙,說話有點不關風,衆人把“燙”字聽成個“湯”字,也就随聲附和說這是“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也是六合龍袍的美食一絕,龍袍蟹黃湯包已有140年曆史,相傳曾為朝廷貢品。其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時逢經龍袍,品嘗了鄉民們特地為其制作的以蟹黃蟹肉等為餡的包子以後,龍顔大悅,連聲贊美“好吃、好吃”,鄉民們也受寵若驚,便稱此種包子為“乾隆湯包”。清朝末年,劃子口街道的陶戟師傅創辦了“太平春飯館”,繼承了乾隆湯包傳統工藝并對包餡進行了再加工,佐以多種配料,使湯包味道更佳且更名為“蟹黃湯包

”開展經營,20世紀30年代,陶戟将此藝傳至秦有發、易春炳、沈老二繼續經營,深得食客好評,譽滿鄉裡。20世紀60年代,秦有發傳人周玉春接手“老鴻園”,将蟹黃湯包工藝傳承并發展起來。進入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為我鎮湯包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和環境,“六八酒家”、“長江大酒店”等餐館應運而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2004年,在市餐飲商會的關心支持下,成立了由24家湯包店組成的“南京餐飲商會龍袍蟹黃湯包分會”,從而使得龍袍蟹黃湯包業做大做強,盛況空前,享譽海内外。

食用指南

食用方法

取吸管一根,吸完鮮美湯汁之後,然後将薄皮蘸醋食之。當然,也可用牙齒将薄皮咬下缺口,然後吸幹湯汁食用。切不可抓而食之,不然則湯撒一身。

宜食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産婦胎盤殘留、孕婦臨産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忌食人群

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風寒感冒未愈、宿患風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

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食物相克

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紅柿、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緻腹瀉。

制作竅門

1.制作蟹黃湯包最怕破皮漏湯,所以面粉一定要用筋度高的高筋粉。和

面時添加少量陳村枧水和鹽,場制20分鐘,可以有效增加面粉的筋度。和面時,也要一邊攪拌一邊加水,讓水和面充分接觸,以增加面團的韌性。

2.制作面皮時,一定要做到面皮中間略厚,邊緣薄。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蒸好的包子裝盤時“掉底”’,二來可以避免食用到最後面皮被泡透,沒有咬勁。

3.給包子收自時要擰緊,千萬不能有空隙,否則蒸制時面皮回縮,包子開口漏湯。

4.蒸蟹黃湯包時,蒸汽不能過猛,否則會沖破面皮,導緻湯汁外漏,因此最好用老式蒸籠。如果用蒸箱,蒸汽量控制在中等即可。

5.蟹黃湯包裝盤前,要用開水将盤子燙一遍,一再瀝幹水分,這樣

既有保溫作用,又能避免面皮與盤子粘在一起,夾不起來。

6.姜絲和醋必不可少,蟹黃湯包鮮味十足,客人吸完湯汁後,很難馬上嘗出餡料的鮮香,必須加點姜、醋調和一下。

7、蟹黃湯包的面皮變化不大,很多師傅在餡心上大下功夫,制作出了許多新餡心。蟹黃湯包餡心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蟹黃和皮凍的比例有4種:1:1,1:2,1:3,1:4都是可以的,1:4效果最好,成本也好控制。有的酒店除了添加蟹黃和皮凍,還增加一點肉泥,減少蟹粉的用量,制成皮凍湯包。或者添加蝦仁工筍丁等,調整口味。現在也有一種河豚蟹黃湯包很受歡迎,即将河豚肉制成蓉,調味後添加在餡心中,鮮美異常。

上一篇:榧樹

下一篇:東北紅豆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