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斯洛特

蘭斯洛特

亞瑟王傳說中的圓桌騎士
蘭斯洛特( Lancelot ),亞瑟傳奇裡亞瑟王(King Arthur)領導的圓桌騎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中的傳奇人物。勇敢強大且樂于助人,是亞瑟王最偉大的圓桌騎士之一。[1]相傳他是由湖之仙女(Lady of the Lake)撫養長大,因此也被稱為“湖上騎士”。他是亞瑟王忠心而得力的騎士,但他和亞瑟的王後格尼薇爾(Guinevere)之間的戀情最終還是導緻了圓桌的崩潰。
    本名: 别名:Lancelot、Launcelot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姓名:蘭斯洛特 職 業:騎士 稱 号:湖上騎士、圓桌第一騎士

簡介

傳說蘭斯洛特還是嬰兒時由於父親過世而被棄置湖邊,被湖中的一群仙女養大,因而也被稱為“湖上騎士”。他行俠仗義、個性溫柔體貼、善於與女性相處,不僅在亞瑟王的圓桌上很受支持,在整個王國内都有很好的口碑。所以他也被稱為亞瑟王的第一騎士。亞瑟王對蘭斯洛特信賴有加,任命他為王後格尼薇兒的守護騎士。

所以得知蘭斯洛特與格尼薇兒有私情後亞瑟王非常憤怒。然而蘭斯洛特與格尼薇兒是私情而非通奸,也就是單純的兩人互相吸引互相欽慕的“柏拉圖式”精神戀愛,并不涉及肉體欲望。根據當時的基督教道德标準,男性不得對愛人的“精神外遇”懷有嫉妒之心。因此亞瑟王沒有辦法公開殺死蘭斯洛特,否則就會受到輿論譴責。

于是當這兩人在森林裡幽會的時候亞瑟王派出十二名騎士前去暗殺,卻被蘭斯洛特盡數殺死。蘭斯洛特逃脫,格尼薇兒則被亞瑟王處以火刑。然而對王後一往情深的蘭斯洛特與戰友強襲處刑場,硬生生劫走格尼薇兒,兩人渡海逃往法蘭西。

雖然其後經過教皇的調解,迫于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格尼薇兒,但故事并未到此結束。另一位圓桌騎士蓋文——同時也是亞瑟王的表兄——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格尼薇兒時被蘭斯洛特所殺。亞瑟王本來就對王後被拐的恥辱耿耿于懷,加之蓋文慫恿,終于決定親征法蘭西。就是這次征讨蘭斯洛特給了莫德雷德篡位的良機。

亞瑟王與莫德雷德在卡姆蘭兩敗俱傷,王國土崩瓦解。癡心的蘭斯洛特返回英格蘭繼續追求格尼薇兒,然而王後已經做了修女。蘭斯洛特最後也出家做了修道士,兩人至死再未見面。

經曆

亞瑟王(King Arthur)傳說中最著名的圓桌騎士之一,素有“騎士之花”之稱的偉大騎士,他是在後來才進入亞瑟王傳奇的人物。在12世紀末,法國詩人克裡斯蒂安(Chretien de Troyes)配合當時法國的思潮和氣氛改編了亞瑟的故事,他與很多詩人深受當時“宮闱之愛(Courly love)”準則的影響,武士除了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外,還要擁有一系列美德。在他的筆下,蘭斯洛特這個人物則集溫文爾雅,慷慨虔誠、彬彬有禮這些特性于一身。

蘭斯洛特與亞瑟王的王後桂乃芬(Guinevere )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宮闱之愛”。蘭斯洛特到後來的受歡迎程度也隻有崔思痛(Tristan)和珀西法爾(Percivale)可以與之相媲美。

蘭斯洛特是班王(King Ban of Benioic)和伊蓮王後(Elaine)的兒子,他在還是嬰兒時棄置湖邊,被湖中的仙女(Lady of the Lake)養大,因而也有“湖上的蘭斯洛特”(Lancelot of the Lake)之稱。後來,他來到亞瑟王朝,成為了一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的優秀圓桌騎士。

在一些作品中,蘭斯洛特與崔思痛(Tristan)、蘭馬洛克(Lamorak)被稱為“世間最享有盛名的三騎士”或者是“不列颠的獅子”。在比武場的騎士決鬥中,蘭斯洛特技壓群雄,赢得了王後桂乃芬的芳心,亞瑟王對身為圓桌騎士佼佼者的蘭斯洛特也信賴有加,而蘭斯洛特則成為了王後的侍衛。

一次,摩根女爵(Morgan)施用法術将蘭斯洛特困入了凱利奧城堡的主塔中,逼迫他從幾個相貌醜陋的女人中選出一個作為情人(分别是北卡利斯的王後、伊斯特蘭的王後、外島的女主[8])。但蘭斯洛特并不為其所動,直截了當的拒絕了她的要求,女爵不得不停下了對蘭斯洛特的羞辱。

他也曾接受了尋找聖杯這個任務,但沒能完成,原因是他與王後的戀情使他無緣一睹聖杯。在15世紀中葉英國作家馬洛禮(Marlory,Sir Thomas)所撰寫的《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中,最終找到聖杯下落的是三位騎士:最世俗的勃斯(Bors),最單純的帕西法爾(Percivale)和最純潔的高朗翰(Galahad)。

但其中隻有蘭斯洛特與佩萊斯(Pelles)之女艾伊蓮(Elaine)的兒子高朗翰能夠捧起它——他“雙手間如同捧着基督的聖體”,在他捧起聖杯的刹那,無數光輝的天使降臨帶他的靈魂迎接入了天堂。

蘭斯洛特和王後桂妮維亞之間産生了戀情,雖然王後曾刻意與蘭斯洛特保持距離,但他們還是走到了一起。如同英國學者福瑞斯·克裡爾(Freisc)所言“蘭斯洛特和王後的愛情傷害的不僅是亞瑟王,還有整個圓桌騎士”。很快,他們的戀情引起了一些人的疑心。其中有位叫做梅裡亞岡特的騎士,他不斷在亞瑟王面前诋毀蘭斯洛特和王後,憤怒的蘭斯洛特與他進行了決鬥,結果他被蘭斯洛特一劍殺死。

雖然蘭斯洛特一直在努力捍衛王後的名譽,但他的一些做法卻引起了很多騎士的不滿,但亞瑟王沒有辦法公開殺死蘭斯洛特,否則就會受到輿論譴責。

于是阿格規文(Agravaine)和莫德雷德(Mordred)帶領12名騎士悄悄潛入了王後的宮中,将正在幽會的兩人逮了個正着。蘭斯洛特奮力殺出重圍後逃脫,桂妮維亞則被亞瑟王處以火刑。然而對王後一往情深的蘭斯洛特與戰友強襲處刑場,硬生生劫走桂妮維亞,兩人渡海逃往法蘭西。

這件事發生後,亞瑟王曾悲歎道失去了“最高尚的騎士情誼”。雖然其後經過調解,迫于騎士的榮譽,蘭斯洛特交還了桂妮維爾,但故事并未到此結束。另一位著名的圓桌騎士,亞瑟王的侄子高文(Gawaine),他的兄弟在阻止蘭斯洛特劫走桂妮維亞時被蘭斯洛特所殺,再加上王後被拐,因此對蘭斯洛特産生了怨恨。最終,對王後被拐的恥辱耿耿于懷亞瑟王決定親征法蘭西。

亞瑟王與“叛亂之子”莫德雷德(Modred)在卡姆蘭戰役中兩敗俱傷,王國土崩瓦解。在《Le Morte d'Arthur》中,蘭斯洛特回到了舊地來見王後桂妮維亞,然而王後已經做了一名修女。她說都是因為他們兩人害得圓桌毀于一旦,蘭斯洛特同意她的見解,甚感悲傷,兩人至死再未見面。

在後來的傳說中,蘭斯洛特所擁有的一座城堡“快樂之城(Joyous Guard)”成為了他死後安葬自己的地方,同樣在此長眠的還有其要好的朋友騎士加勒沃特(Galehaut)。

争議

在很多法國小說和文學作品中,他被描述為亞瑟王偉大而最受信任的騎士。同時,他也是很受歡迎的角色,并且作為亞瑟傳奇的著名形象而成為很多詩歌、故事、戲劇、和電影的主題。對于多數英國讀者來講,亞瑟王和圓桌騎士團如此耳熟能詳,蘭斯洛特亦是如此。提到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立刻令現代人聯想到蘭斯洛特,他是衆弟兄的最勇敢的一員,也是王後的秘密情人。但是蘭斯洛特并非傳奇中原有的成員,他的傳說的産生現在依然在學者中頗多争議。

公元12世紀蒙茅斯的喬佛瑞(Geoffrey of Monmouth)所著《不列颠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taniae)》中還未出現他與圓桌武士的叙述;但在法國詩人克雷蒂安(Chretien de Troyes)加入聖杯主題創作的五部亞瑟王傳奇中,蘭斯洛特、帕西法爾等圓桌武士的事迹就成為重心,這接近同時期的德文詩《蘭斯洛特(Lanzelet)》(Lanzelet)對他的生平作了更詳盡的描述。

在收錄龐雜的亞瑟王傳奇,英國作家馬洛禮(Marlory, Sir Thomas,,?-1471)的《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成為日後的主要重述來源後,蘭斯洛特也成為亞瑟王傳說中的知名人物。

頗有意思的是在最早的現存亞瑟王傳說版本中,并沒有蘭斯洛特的出現,而他的傳說是如何産生現在依然頗多争議。(參照Geoffrey of Monmouth,這就是沒有提到蘭斯洛特的一例,而Chretien de Troyes是提到蘭斯洛特的一例)。由于現存最早的亞瑟王傳說版本中「Lancelot」這個英文名字看不出明顯的凱爾特語痕迹,雖然有人試圖找出可能變換為「Lancelot」的凱爾特語源(例如「Lance ap Lot」,「蘭斯,洛特的兒子」),但是那時并未出現「Lance」這樣的名字。

Roger Sherman Loomis推論亞瑟王的麾下一名愛爾蘭戰士Llenlleawg,曾出現于威爾斯的傳說中,可能是法國蘭斯洛爵士形象的來源。

上一篇:蒼天白鶴

下一篇:張志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