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區

蘇州高新區

蘇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蘇州高新區,即蘇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位于蘇州古城西側,屬于虎丘區。東臨京杭大運河,南鄰吳中區,北接相城區,西至太湖。下設江蘇省蘇州浒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科技城、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蘇州西部生态城。2014年蘇州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産值2600億元。2015年蘇州高新區召開蘇州市科技工作會商會議。高新區管委會駐地在科普路。
    中文名:蘇州高新區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 面積: 下轄地區:橫塘、獅山等4個街道、3個鎮 政府駐地:蘇州市科普路58号 電話區号:(+86) 0512 郵政區碼:21501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蘇州樂園、楓橋、樹山等 機場: 火車站:蘇州新區站 車牌代碼:蘇E 地區生産總值: 英文名:Suzhou National Hi-Tech District (SND) 面 積:258平方千米 方 言:吳語太湖片——蘇州話 機 場: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園區共建對象:高郵經濟開發區

園區動态

2015年1月27日上午,蘇州高新區與市科技局聯合召開2015年度市區科技工作會商會議。會議由高新區領導鈕躍鳴主持,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浦榮臯出席會議,蘇州市科技局局長黃戟及局班子成員、相關處室負責人、市科投公司,高新區科技局、科技城、創投集團等部門參會。

會上,高新區科技局彙報了2014年科技工作情況、2015年科技工作思路及會商建議内容。雙方就新興産業培育、新型産業技術創新組織建設、創新生态體系構建、科技服務業發展等内容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簽署了《蘇州市科技信貸市、區聯動(科貸通)業務合作協議》。

黃戟表示,2015年市科技局将重點在企業主體、産業技術、人才、金融、科技服務五大領域實施科技專項工作。他希望通過協助高新區發揮江蘇省醫療技術産業創新中心引領示範作用、延伸市自主創新廣場6大服務平台功能、加強市區科技金融聯動強度,并重點在POWER芯片項目推進、軌道交通産業發展等方面不斷加大對高新區的集成支持,助推高新區盡早實現邁入全國高新區“第一方陣”。

鈕躍鳴指出,蘇州高新區将以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搶抓市級科技資源更多向高新區開放的機遇,借助市級平台,主動承當應有的創新責任,更好地發揮科技對區域經濟的支撐作用。

浦榮臯要求,科技創新工作要立足科技孵化、推廣與服務職能,通過不斷探究完善區域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布局,找到切實提高企業層級、提升人才效益、加大成果轉化的新方法新舉措。他希望,科技系統進一步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升業務水平,為轉型升級、經濟發展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自2011年蘇州高新區與蘇州市科技局正式建立工作會商制度以來,雙方每年定期召開會商會議。通過市區科技會商,有效地加強了市、區兩級科技工作的溝通交流,為高新區科技工作進一步明确思路與重點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曆史沿革

規劃沿革

蘇州高新區是蘇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保護古城風貌,加快新區建設”的批複精神于1990年11月開發建設的,首期開發面積為25平方公裡,1994年規劃面積擴大到52.06平方公裡。

經過幾年發展,蘇州新區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同時也一直注重環境保護工作。1992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1996年10月,蘇州新區委托上海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蘇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對52.06平方公裡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

1997年3月,《蘇州新區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保護規劃》通過江蘇省環保局審批正式實施。

1997年被确定為首批向APEC成員開放的亞太科技工業園。

1997年10月,蘇州高新區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首家ISO14000标準試點區,1998年3月試點工作全面啟動,1998年12月高新區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并開始試行。

1999年7月,蘇州高新區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管理體系審核中心的認證,同年9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首家ISO14000國家環境示範區。

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内首家“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0年被外經貿部、科技部批準為,蘇州國家環保高新技術産業園(蘇州國家環保産業園)于2001年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産業園。

2003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立出口加工區,2003年6月,蘇州高新區委托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負責編制完成“蘇州高新區、虎丘區生态環境保護規劃”工作。

2003年10月10日《蘇州高新區發展循環經濟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編制完成。12月,《蘇州高新區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區規範建設綱要》通過了由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論證。2004年7月制定了《蘇州高新區生态規劃》。2003年12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建設。

2004年4月被國家環保總局批準同意建設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并被批準為全國首家ISO14000國家環境示範區後,先後制定《生态工業園建設規劃》、《蘇州高新區國家生态工業示範園區建設規劃》,計劃2010年,基本建成以“城市園林化、開發園區化、産業生态化、環境自然化”為特征的高新區生态型和循環型社會。

2005年高新區成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2005年高新區建立了“蘇州高新區循環經濟展廳”和“蘇州國際環保技術和産品交易中心”。

2007年高新區成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标準化試點園區。到2007年底全區累計通過ISO14001認證的企業有166家。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标準化試點園區。循環經濟展廳被市科技局、市科協批準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4月,高新區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生态工業園區省級考核驗收。

2008年3月,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生态工業示範園區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生态工業示範園區。

建制沿革

虎丘區始建于1951年,當時稱郊區,由吳縣劃出城東、城西兩區組成。

1992年2月前,蘇州高新區無獨立的行政轄區。

1992年3月,新建的蘇州河西新區開始代管原屬蘇州市郊區橫塘鄉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獅山6個行政村。區域範圍:東瀕京杭大運河;南抵向陽河、橫塘鄉北界;西達獅子山、何山;北接吳縣楓橋鎮南界。區域面積6.8平方公裡。

1993年4月2日,蘇州河西新區改稱蘇州新區。蘇州新區代管的區域範圍擴大至原吳縣楓橋鎮的徐何、典橋、金莊3個村,木渎鎮的興隆、新升、明星、石城4個村和郊區橫塘鄉的黃山村。區境四至:東瀕京杭大運河;南接向陽河、橫塘鄉北界和吳縣木渎鎮長浜、沈巷等村;西臨木渎鎮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吳縣楓橋鎮支英村;北連楓橋鎮支津、毛家、木橋、合利4村。區域面積16.8平方公裡。

1994年6月10日,吳縣的楓橋鎮,木渎鎮的興隆等4個村和郊區橫塘鄉的永和等7個村劃歸蘇州市管轄。由蘇州新區管理委員會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轄區範圍:東與京杭大運河相臨;南與向陽河、橫塘鎮北界和吳縣木渎鎮長浜、沈巷、天平諸村接壤;西與吳縣藏書鄉的五峰、天池、篁村3個村和郊區浒墅關經濟開發區的鹿山、石羊2個村相連;北與浒墅關經濟開發區的五圖、塘西、紅星、長亭4個村毗鄰。境域面積52.06平方公裡。

2000年9月8日被批準改名為虎丘區,下轄橫塘、虎丘、浒墅關3個鎮和白洋灣街道、浒墅關經濟開發區。

2002年9月,蘇州市委、市政府對新區、虎丘區、相城區、吳中區等進行了區劃調整,将虎丘區虎丘鎮和白洋灣街道以及橫塘鎮的部分村劃出,由相城區和吳中區劃入通安鎮和東渚鎮、鎮湖街道,建立蘇州高新區。

行政區劃

區劃調整後的蘇州高新區、虎丘區東臨石湖和京杭大運河,與滄浪區友新街道,金阊區三元街道、白洋灣街道以京杭大運河為界,與金阊區虎丘街道,相城區黃橋街道的青台、民安、大莊、陳旗、下莊5個村毗鄰。

南與吳中區越溪街道的莫舍、張宅、吳山、張橋4個村,木渎鎮的金山、天平2個村,藏書鎮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橋等村,光福鎮的楓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瀕太湖;北與相城區黃埭鎮的長泾、潘陽2個村,東橋鎮的方橋、埝橋、桑浜、羅埂、矯埂等村,望亭鎮的堰頭、華陽、巨莊、吳泗泾、孟河等村毗鄰。

行政面積223.36平方公裡,2010年末區域總人口72.51萬,其中常住人口33.57萬,暫住人口38.16萬,外籍人口0.78萬。下轄獅山、楓橋、橫塘、鎮湖4個街道及浒墅關、通安、東渚3個鎮,下設科技城、浒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西部生态城、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高新區管委會、虎丘區人民政府駐地在科普路。

地理環境

蘇州高新區地勢西高東低,吳淞标高4.88m-5.38m,土質粘性,地耐力強,地質穩定。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春秋短,冬夏長,四季分明,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溫度17.7℃。

蘇州高新區位于古城西側,交通十分便利,通過周邊發達的高速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網與中國各主要城市相連。蘇州高新區、虎丘區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90公裡、浦東國際機場130公裡,距上海港100公裡、張家港港口90公裡、太倉港70公裡、常熟港60公裡。滬甯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和繞城高速公路從境内穿過,高水準建設的太湖大道橫貫東西。

經濟概況

區域污染排放實行總量控制,污水管網複蓋,固體廢物集中處理,先後投入10多億人民币,建成一大批高标準的環保基礎設施。

2004年産業園引進10家外資企業、15家内資企業,實現環保高新技術産業轉化的企業數為5家,申報高新技術産業2家,高新技術産品5項,引進孵化企業10家。在此基礎上,建立環保民營孵化基地1個,引進中試平台2個,全年舉辦2-3次全國性的環保培訓。

占地15萬平方米的環保産業園基地,加快載體建設,41000平方米的廠房、廠區主幹道和8000平方米的綠化配套建設。截至2003年,全區共有130多家環保型企業,産值近30億元。

2012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830億元,公共财政預算收入8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390億元,工業總産值2575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50億美元,其中出口21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新增注冊内資2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438元,幫扶5309名失地人員實現就業創業,開發公益性崗位1044個,區内“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态清零。全年新建安置房面積20萬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4866套;新增4個市圖書館分館,總數達15個,列全市第一。

政治體制

2002年9月,蘇州市進行區劃調整。蘇州新區與虎丘區調整為蘇州高新區。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政府設工作部門10個:經濟發展局;财政局;建設局;國土房産局;城市管理局;社會事業居;教育文體局;農村發展局;環境保護局;審計局。

合署辦公機構6個:監察局;司法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交通局;民族宗教事務局。

高新區管委會直屬機構2個:科學技術局;招商局。派出機構4個:浒墅關經濟開發區(蘇州高新區浒墅關開發分區);蘇州高新區東渚開發分區;蘇州高新區通安開發分區;駐北京辦事處。

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蘇州市虎丘區核定區級機關人員編制總數310名(不含政法機關)。其中:行政編制213名,行政事業編制97名。另核行政附屬編制63名,其中機關老幹部服務人員13名,機關後勤服務人員編制50名。

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内設機構為副處級,正職為副處級幹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