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山

蘇州西山

旅遊景點
蘇州西山,世稱洞庭西山,面積82.63平方公裡,是洞庭中第一大島,也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島上缥缈峰海拔336.6米,為洞庭七十二峰之首。西山景區是洞庭風景名勝區的精華,由洞庭山等22個島嶼及附近湖面組成。
  • 中文名:蘇州西山
  • 外文名:Suzhou Xishan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82.36
  • 著名景點:缥缈峰景區、明月灣景區、洞庭湖濱公園等

發展曆史

從洞庭三山島和西山俞家渡的考古發掘證實,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西山就已有人活動。4000年前,大禹治水過西山,留下了禹王廟、禹期山等古迹。春秋時,西山因位于吳越之間而留有很多吳越争霸時的遺迹,如當年吳王夫差曾攜西施在此避暑、賞月,因而留下了消夏灣、明月灣、畫眉池等至今令人神往的古迹。西山地處湖心,物産富饒,水路航運四通八達,曆來是達官顯貴退隐的好地方。天下名山僧寺多,南朝梁武帝時,西山佛寺大興,浙有三庵十八寺之盛,西山的包山寺、水月寺、法華寺者曾興盛一時,名重天下。西山也是道教勝地,有道教中的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和第四十九福地(毛公壇)。北宋時,朱面力大辦:“花石綱”,西山謝姑山、石公山等地的洞庭石被大量開采。南宋初年,北方貴族大舉随宋室南遷,大批貴族到西山定居,給西山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西山的大族多數是南渡貴族的後裔。明清時期,西山因土狹民稠,大批居民外出經商,足迹文遍布江浙滬一帶,還大規模遠貿至湖南、湖北,且多數因經商緻富後,西山建造了大批規模宏大、裝飾精美的宅第,也形成了許多像明月灣那樣規劃嚴密、布局合理、配套齊全的村莊和集鎮,這種狀況在清乾隆、嘉慶及道光年間達到了鼎盛。西山保存的古建築大多建于明清時期,且有着鮮明的西山地方特色。西山地處湖心,既承襲南渡中原文化遺韻,又因遠貿而深受各地影響,形成了大異于吳中其他地方的方言、風俗和習慣。1999年,西山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還有一大批古街巷、古建築,古橋梁等内涵豐富的曆史文化遺存。

地理環境

西山原設金庭、石公、堂裡三鄉,1987年合并建立西山鎮。現又更名為金庭鎮(西山島),轄境包括西山主島及周圍洞庭小島20多個,鎮域陸地總面積82.36平方公裡,其中60%是低山和丘陵。西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加上洞庭水體的調節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的特點,盛産柑桔、青梅、楊梅、枇杷、銀杏、闆栗等花果。有稻田9500畝,果園、茶園3.1萬畝,養殖水面6000畝。

主要景點

林屋洞、石公山、缥缈峰、羅漢古寺等。

蘇州西山

西山世稱洞庭西山,古稱包山、西洞庭、林屋山,是洞庭東南部的一個島嶼,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端,距蘇州古城45公裡,在北緯31°03′~31°12′、東經120°11′~120°22′間。西山主峰缥缈峰,海拔336.6米,為洞庭七十二峰(41峰在西山)之首。西山島南北長11公裡,東西長15公裡,面積79.82平方公裡,是中國内湖第一大島,由全長4308米的太湖大橋與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相連。西山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精華。它是以群島風光、花果叢林、吳越以來的古迹見長,以浏覽、度假為主的湖島區。它擁有湖中群島、湖灣山水、山中塢谷、山頂峰巒四個風景層次。全區規劃建設缥缈雲場、水月問茶、林屋晚煙、消夏漁歌、甪裡犁雲、玄陽稻浪、肖山遺蹤、毛公積雪、西湖夕照、石公秋月,風凰煙雨、金铎松篁、文化巽峰、大沙觀帆、羅漢古刹、雞籠梅雪、明灣古村、天王魚國、橫山旭日等二十個景點。景點的規劃面積共計609.3公頃。

“美麗的太湖,迷人的西山”這是上海社科院教授登上西山島的第一句贊美詞。太湖72峰,其中西山有山峰,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最高峰——缥缈峰也隻有300多米,但其中豐富的人文曆内涵卻賦予了她無窮無盡的魅力。

旅遊景點

1、天下第九洞 

林屋洞号稱“天下第九洞天”,俗稱龍洞,位于西山東則的鎮夏村。林屋洞出土過唐代的金龍、玉簡、神像等道教文物。古人詩千贊:“一山飛峙太湖中,千嬌深藏林屋洞”。

位于林屋洞南側,又名無礙精舍,系宋無礙居士隐居處。他曾任平江(今蘇州)知府不滿二月,就被罷官,遂築園隐居,自稱居所為“道隐園”。他的《道隐園記》刻于林屋洞口。1995年4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林屋梅海

以林屋為中心,環山數千畝梅林連綿不斷,其面積之大、梅種之多、密度之高堪稱全國之最。林屋自古為賞梅勝地,自唐朝起就留下了深厚的梅文史迹。這裡有紅梅、綠梅、白梅,尤以白梅最多。每到梅花盛開時節,數千畝梅花,白茫茫一片,似雪、似海,景象極為壯觀。林屋梅海還是中國梅文化研究基地,每年一次的中國太湖梅花節在此舉辦。

3、石公山 

石公山是西山鎮東南隅的一座山峰,排列西山八景之首。它三面臨水,岩石奇秀,翠柏蔥郁。石公山以前有奇石兩塊,伛偻似老翁的就是石公,另一塊是石婆。他倆差肩而立,相對而望,傳說在日夜思念着隔湖的大姑、小姑。石公之名由此而得。

亭為方形,亭柱上镌刻着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書寫的明王鏊的楹聯“山與人相見,天将水共浮”。亭中還有古人張鵬沖的詩句:“石登盤幽曲,孤亭瞰渺茫。傍空無四壁,乘月飲湖光。”

相傳建亭時,有一群鶴從西子湖的放鶴亭飛來,見到青山綠水,便栖息宿夜,故亭名“來鶴”。亭柱上的對聯”虹飛霞際落,鶴舞鏡中回”,系著名書畫家吳木所書。亭位于危岩之上,氣勢不凡。亭後有古柏一株,蒼勁挺拔。懸崖腳下有“鶴池”一方。

上一篇:裕陵

下一篇:天上王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