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蘿蔔幹

蕭山蘿蔔幹

江南腌菜
蕭山蘿蔔幹,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蕭山蘿蔔幹是江南醬腌技藝的傑出代表。“一刀種”蘿蔔經過傳統技藝脫水加工,曆時300天制成。其味清香,口感清脆。正宗的蕭山蘿蔔幹是“三曬兩腌”,在蘿蔔切條後,不是放鹽腌制,而是直接晾曬,每天翻三次,靠風來脫水。經過3—5天後,把晾曬好的蘿蔔撒鹽并用打磨棒壓實,放進壇子裡。第一次按每百斤的白條蘿蔔加鹽三斤的比例,拌勻揉透,分批入缸。裝缸時,放一層,壓一層,逐層壓實。經過三天,出缸再次曬二三天。而後再進行第二次腌制,以每百斤加鹽一斤半的比例,再拌勻揉透,仍分批入缸,腌制七天左右,即可以出缸。[1]
    中文名:蕭山蘿蔔幹 外文名: 分類:家常菜 口味:鹹鮮味、微辣 主要食材:蘿蔔條,蘿蔔塊 調料:清油、醬油、白糖、味精

簡要介紹

産于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以該市“一刀種”蘿蔔為原料,以其長度與菜刀相近,加工時一刀可分兩半而得名。具有色澤黃亮、條形均勻、鹹甜适宜、脆嫩松口的特色,為早餐佐食之佳品。據《中國土特産大全》記載:蕭山蘿蔔幹“食之有消炎、防暑開胃的作用,是早餐佐食之佳肴”。主要産地分布在蕭山市的坎山、赭山、義蓬、瓜瀝、城北等鄉鎮。

制作方法

1、加工季節一般在12月至來年2月。将蘿蔔洗淨,削去須根、青頭、糙皮、斑點等。均勻切條,條條帶皮,粗細如手指,呈三角形。較大的蘿蔔應抽心,過長的則要切斷。

2、将切條放在四面通風的曬簾上,攤薄均勻曬3~5天,每天上、下午各翻動1次,晚上将曬簾折起,蓋上草墊,以防霜凍或雨水侵入。一般曬至重量占鮮料的35%為止(可用手捏切條,柔軟無硬條即可)。

3、将曬後的切條攤涼,加鹽拌勻(用曬幹後蘿蔔條重量3%的鹽),用力揉透,直到鹽溶化後入缸,層層壓緊,越緊越好,經3—5天,待鹽完全溶化時出曬。鹹條出曬時要攤薄均勻,隔2~3小時翻動1次,過2~3天即可。一般曬至初曬時料重的‘70%為止。

4、将第二次曬後的鹹條攤涼,用曬幹後蘿蔔條重量的1.5%的鹽拌勻揉透,裝缸,層層踏緊壓實。一般7天後即可出缸。出缸時一邊剔去雜物,一邊分級堆放,用2%的鹽和O.01%的苯甲酸鈉分兩次加入(根據不同口味,也可加入适量的辣椒粉或其他調料),拌勻後裝壇。切忌使用裝過非醬菜類物品的空壇。裝壇前必須将壇洗淨擦幹,必要時用白酒或酒精擦抹。每壇裝7~8層,層層壓緊,最後隻留僅能放進兩隻手的空間。

5、裝好後,用250克鹽封頂。頂上加蓋毛竹葉,用稻草繩盤結塞口至平(略高出口),用水泥(水泥與黃沙的比例為3:7)封口,封口厚約l厘米。一般30天後即成。

食用須知

蘿蔔幹還含有一定數量的糖份、蛋白質、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營養成份,以及鈣、磷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蘿蔔幹的維生素 B、鐵質含量很高,是高級養生食物,有“素人參”之美名。

能降血脂、降血壓、消炎、開胃、清熱生津、防暑、消油膩、破氣、化痰、止咳等功效。科學家還發現它含膽堿物質,有利于減肥,它含有的一種叫糖化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等成分,能促進人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又能把緻癌的亞硝胺分解掉。

曆史文化

蕭山蘿蔔幹起源于1890年的河莊。勤勞的沙地人在絡麻收剝後馬上種植蘿蔔,結果大量的鮮蘿蔔吃不完。有人試着腌制後,放在蘆簾(一種用蘆葦稈編成的簾子)上任由日曬風吹,等蘿蔔幹了以後再塞進小口壇子裡,壓緊用泥密封。一年後打開來吃,發現它色澤黃亮,香味濃郁,鹹中帶甜,味道比鮮蘿蔔更好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風幹蘿蔔在蕭山東片沙地裡傳開來了,技術也日漸成熟,成了聞名遠近的“蕭山蘿蔔幹”。上世紀20年代初起,先後被銷往杭州、上海、江西、港澳、新加坡等地。曆史上,蕭山蘿蔔幹的年産量曾達到2萬多噸。

上一篇:棕色大熊貓

下一篇:黃魚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