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茶

蒙頂茶

茶飲品
蒙頂茶是中國傳統綠茶,産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産地全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細雨蒙蒙、煙霞滿山。這種生态環境,能減弱太陽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葉中合氮物質的形成[1]。《中國茶葉大辭典》載:“雅安蒙頂與綿竹趙坡茶、峨眉白芽并稱珍品”。蒙頂茶的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相傳西漢時,甘露普惠妙濟大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于五峰之中”。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久飲該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主要用料: 口味: 中文學名:蒙頂茶 中文别名:蒙頂甘露茶 分布:四川蒙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亞 綱:原始花被 科:山茶 屬:山茶 類别:綠茶

發展曆史

蒙頂茶,據古籍、古碑和清代《四川通志》載,自西漢名山茶農吳理真手植七株茶樹于蒙山之颠,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曆史。甘露三年(公元前53年),吳氏在蒙頂植茶成功之後,蒙山茶農曆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将蒙茶繁育、擴展到整個蒙山全境,到唐代,蒙山茶已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品質和數量都超過了其它地區,并在中國享有很高的聲譽。

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蒙頂茶成為貢品,作為土特産入貢皇室。

憲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嚴道縣蒙山在縣南十裡,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公元816年楊晔《膳夫經手錄》記:“蜀茶得名蒙頂,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頂。”

公元825年李肇撰《唐國史補》: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為第一。

文宗開成5年(公元840年)蒙頂茶傳入日本。

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楊烨的《膳夫經手錄》說:“蜀茶得名蒙頂,元和(唐憲宗年号)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是以蒙頂先後之人竟栽茶以厚利,不數十年間,遂斯安草市,歲出千萬斤”。可見當時蒙頂茶之興旺、之珍貴,而且成了“蜀茶”的代表,蜀茶皆因蒙頂而出名。

宋神宗熙甯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提舉茶馬司先後在名山、百丈設置“茶場”,盡“榷”全縣茶葉。

神宗元豐4年(公元1081年)皇帝下诏:“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7年)重申神宗原诏:“用名山茶易蕃馬”并“定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蒙頂茶創始人吳理真,被封為“甘露普慧妙濟禅師”。

明清時期,茶業日益繁榮,各地名茶更加普遍,茶書、專着也越來越多,蒙頂茶在激烈競争中仍以質量取勝。

清蒙頂“仙茶”演變為皇室祭祀太廟之物,“皇茶園”外所産茶葉,開始列為正貢,副貢和陪貢。

德宗光緒32年(公元1906年)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為抵制印茶侵銷西藏,集資5萬兩白銀籌建“名山茶葉有限公司”。

公元1937年名山縣成立茶業同業公會,入會會員172人。

1958年名山縣組織800餘人上蒙頂山開荒種茶。并以淨居庵為場部,建立了茶葉培植場。

1959年“蒙頂甘露”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63年成立“四川省國營蒙山茶場”。1979年國營蒙山茶場李家光等人在蒙頂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柴山崗婁子岩,發現四株千年古茶樹。

1981年“蒙頂”商标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2003年“蒙山茶場”改制為“四川省蒙頂皇茶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2004年《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在蒙頂山發表,明确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世界茶文明的發祥地,确立了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

2010年“蒙頂”獲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标稱号,蒙頂皇茶是唯一擁有蒙頂茶商标的公司。

生态環境

蒙頂茶産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蒙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西部,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組成。諸峰相對,狀若蓮花,山勢巍峨,峻峭挺拔。這種雲霧彌漫的生态環境,能減弱太陽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于茶葉中合氮物質的形成,也增加了氨基酸、蛋白質、咖啡堿、茶素、維生素C的含量。

品質特點

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内質香氣馥郁,芬芳鮮嫩;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葉底嫩芽秀麗、勻整。

制作工序

上乘的蒙頂皇茶,每年隻采摘一季,從采摘到制作成成品,要經過十三重工序。

每年清明時節,采茶姑娘或提着茶藍,穿行于茶林之間,開始采摘新茶。采摘标準十分嚴格,雨、露水芽不采,病蟲芽不采,芽葉長度都在1.5~2厘米之間,不夠或超過長度的都不采,每個芽頭必須由采茶姑娘用食指和拇指挾住從茶樹上折下來,而絕不能用指甲去掐。如此采摘的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每斤成品茶約有茶芽4~5.5萬個葉片。

每一盒蒙頂皇茶,在采摘之後,還要經過以下這樣的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攤涼—頭揉—炒(烘)二青—攤涼—二揉—幹燥(炒或烘)—做形提毫—烘幹—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裝箱入庫。

這樣精心制作的蒙山皇茶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扁形茶、外形扁平黃亮,卷形茶緊、細、卷曲披毫,針形茶緊、細、圓、直、顯毫,這已經不僅僅是茶葉,更稱得上是讓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了。

功效作用

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着《本草綱目》中有這樣的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頂山出者溫而主祛疾……”也清楚地表明了蒙頂山茶是唯一中性茶這一無可比拟的功效。

而現代醫學對蒙頂山綠茶的研究表明,常飲蒙頂山綠茶,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

據全國茶葉研究所化驗專家分析,蒙頂山茶中含物質豐富,如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維生素等。而且在全國第三屆防治食道癌學術論文集中,華西醫大研究人員以蒙頂山綠茶為實驗品作食道癌防治的論文中已證明蒙頂山綠茶對防治食道癌有明顯功效。

在夏季,蒙頂山綠茶更可作為人們消夏的首選飲品。因為蒙頂山綠茶鮮葉中天然物質保留有85%以上,而這些物質對防癌、抗癌、殺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為其他茶葉所不及。所以,人們若在暑熱天喝蒙頂山綠茶,自然可以定心安神、消暑去熱。所以蒙頂山綠茶不啻為充滿功效的、無熱量的天然健康飲料。

獲得榮譽

蒙茶在曆代名茶中的地位較高。要說“評比”的話,曆代都是冠軍、金獎,然而古代一般沒有這樣的評比。唐代稱“第一”五代稱“尤佳”,宋代稱“最佳”、“獨珍”,明代稱“最上”,清代稱“最佳”“最好”、“均佳”。這裡的“第一”、“最”、“尤”都是至好的意思,都是“含金量”百分之百的“足赤”。

蒙頂茶号稱天下第一,是唐宋時期的故實。

茶中故舊

蒙頂茶,産于地橫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縣的蒙山,曆史悠久,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這兩句飄揚蒙頂茶的詩句,寓意頗深,傳說揚子江心水,味甘鮮美,用這種水泡蒙山中頂的仙茶,是人間最美的佳飲,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對“蒙頂茶”愛慕之至,贊語不絕。

茶聖陸羽在評價名茶時曾說:“蒙頂第一,顧諸第二”(顧諸茶産于浙江長興,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稱的蒙頂茶其由來,有不少神話傳說,傳說古時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來告訴和尚,說春分前後春雷初發時,采得蒙山中頂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這位老和尚聽了老翁的話,便在蒙山上清峰築起石屋,請了一些人長住在這裡,遵照老翁所傳授的方法,采了蒙頂茶。煎服後,老和尚病果然好了,體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歲的人。于是,蒙頂茶可以返老還童的神話遂之傳開。

蒙山,古時屬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成功時,曾在此緻祭。佛教傳人中國,蒙山逐漸成佛教勝地。

山頂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羅、靈泉、甘露、其命名都與佛教有關。蒙山的貢茶圓,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嚴密,各守其職。

蒙頂茶,是蒙山所産各種花色名茶的統稱。有雷鳴、霧鐘、雀舌、鷹嘴、芽白等品名,以後又有鳳餅、龍團等緊壓茶。民國初年,以生産黃芽為主,故稱蒙頂黃芽,為當時的蒙頂茶的代表。如今,以生産甘露為多。

特殊茶藝

蒙頂派茶道分蒙頂茶藝“天風十二品”和蒙頂茶技“龍行十八式”兩大類,分屬典雅派與剛健派。兩派一柔一剛,一文一武,一靜一動,這和中國詩詞風格的“婉約派”、“豪放派”一樣相映成趣,乃蒙頂派茶道、茶藝“技”、“藝”雙絕,被譽為中國茶文化藝術的兩大裡程碑。

天風十二品

相傳是蒙頂茶開山祖師“吳理真”所創,本來用于祭祀女娲使蒙頂山獨享天外風雨潤澤的。曆經兩千年的風雨,演變成著名的蒙頂茶藝。講的是如何泡茶、聞香、送茶、飲茶的奧妙。它包括玉壺蓄清泉、甘露潤仙茶、飲客鳳點頭等12道程序,表演者通常需要沐浴焚香後在山頂表演。茗煙與仙霧漸融漸逝,神思共天,且合且離,可謂将茶藝的雅緻之美發揮得淋漓盡緻。

龍行十八式

指蒙頂山“禅茶”中所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相傳,“龍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師在蒙頂山結廬清修時所創。過去,作為僧人修行的一門功課,“龍行十八式”茶藝隻在蒙頂山僧人中流傳,直到清代才逐漸傳入民間。創下融茶道、武術、舞蹈、禅學、易理為一體的茶技——蒙頂派“龍行十八式”。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水乳交融,更奠定了蒙山作為世界茶文化聖山的至尊地位。

蒙頂山長嘴壺茶技“龍行十八式”屬剛健派。在國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靜穆優雅的高雅藝術的代表。但是,“龍行十八式”茶技卻與傳統的茶道大異其趣,表現出一種剛健向上的藝術風格,以陽剛之美獨樹一幟,成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絕無僅有的獨特景觀。

中央一台、中央二台、中央三台、中央四台、鳳凰衛視,江蘇、貴州、西藏、四川等全世界30多家電視台都紛紛進行專題或者新聞報道。“龍行十八式”茶技,它是指蒙頂山“禅茶”中所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龍行十八式”茶技融傳統茶道、武術、舞蹈、禅學、易理于一爐,充滿玄機妙理。摻茶師手持嘴長一米多的長嘴銅壺,翻轉騰挪,提壺把盞,準确将水注入杯盞中。每一式均模仿龍的動作,式式龍行雲動,招招景馳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動神馳。

茶葉文化

文化特征

雅州舊八景有句日:“蒙頂仙山石芽茶。”有一幅清朝《蒙山全景圖》真迹的圖題赫然4個大字:“蒙頂仙茶”。圖頂部有文日:“貢茶園甘露井甘露石室俱在絕頂五峰之心。”神聖仙氣乃蒙頂茶文化之首要特征。

文化标志

“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出自元代文人李德載《贈茶肆》(中呂·喜春來)曲:“蒙山頂上春來早,揚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學士更風騷。應笑倒,銷金帳,飲羊羔。”而今,這兩句詩已成了蒙頂茶文化的标志:在館名雅緻的茶館,常見“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的楹聯;有關蒙茶仙姑與茶祖吳理真的民間傳說故事很多,以他們茶緣姻緣為主題的作品相繼問世;還有一些高雅的茶藝表演。

茶藝文化

指蒙頂山“禅茶”中所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相傳,“龍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師在蒙頂山結廬清修時所創。過去,作為僧人修行的一門功課,“龍行十八式”茶藝隻在蒙頂山僧人中流傳,直到清代才逐漸傳入民間。創下融茶道、武術、舞蹈、禅學、易理為一體的茶技——蒙頂派“龍行十八式”。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水乳交融,更奠定了蒙山作為世界茶文化聖山的至尊地位。

詩詞

《辨物小志》——陳绛

《謝人寄蒙頂茶》——北宋畫家文同

《琴茶》——白居易

《蒙山白雲岩茶》——黎陽王

創始傳說

當地關于蒙頂茶創始的傳說:“昔普惠大師生于西漢,姓吳氏,挂錫蒙頂之上清峰中,鑿井一口,植茶數株,此舊碑圖經所載,為蒙山茶之始矣。

清雍正《四川通志》也記載了這一傳說:“名山縣蒙山上清峰甘露井側産茶,葉厚而圓,色紫赤,味略苦。春末夏初始發,苔藓庇之,陰雲複焉。相傳甘露大師自嶺表攜靈茗播五頂。

民間傳說

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裡正巧碰見一個采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鐘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将茶籽種在蒙山頂上。

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抛向空中,頓時白霧彌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着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

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隻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并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後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禅師”。

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貢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專人去揚子江取水,取水人要淨身焚香,午夜駕小船至江心,用錫壺沉入江底,灌滿江水,快馬送到京城,煮沸沖沏那珍貴的蒙頂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後與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詩詞傳說

相關詩詞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明代陳绛《辨物小志》

以擅長墨竹名世的北宋畫家文同(字與可),在四川邛州任上時,得友人寄奉蒙頂新茶。畫家以千裡之外的無錫惠山泉水烹飲,他“一啜咽雲津”,頓覺身心清爽,“羽翼要騰身”了,欣喜之餘作《謝人寄蒙頂茶》,詩雲:

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

靈根托高頂,勝地發先春。

幾樹驚初暖,群籃競摘新。

蒼條尋暗粒,紫萼落輕鱗。

的礫香瓊碎,蓬松綠趸均。

漫烘防熾炭,重碾敵輕塵。

惠錫泉來蜀,幹崤盞自秦。

十分調雪粉,一啜咽雲津。

沃睡迷無鬼,清吟健有神。

冰霜凝入骨,羽翼要騰身。

落人真賢宰,堂堂作主人。

玉川喉吻澀,莫厭寄來頻。

“蜀土茶稱聖。”古代巴蜀,是中國早期茶事孕育地之一。四川的茶葉生産,其源可追溯到巴蜀建國的初期,即戰國時期。四川産名茶,不但起源早,而且種類多,聲譽高。曆史上多稱蜀茶為“上品”、“極品”、“仙品”等。直到初唐,“貢茶亦以蜀為重”(《歲時廣記》)。曆代詩人文士都争相稱頌蜀茶,白居易有詩雲: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瓯似乳堪持玩,況是春深酒渴人。

詩人在春深酒渴時,适逢新蜀茶寄到,即呼童汲來渭水烹煎,其欣喜之狀,躍然紙上。

“郊寒島瘦”的苦吟派詩人孟郊,獨嗜蜀茶,當他身邊“蒙茗玉花盡,越瓯荷葉空”時,急如星火地向在朝廷當官的朋友呈詩“乞茶”:“錦水有鮮色,蜀山饒芳叢”,“幸為乞寄來,救此病劣躬”。

蜀茶的珍品出自蒙山,故有“蒙山味獨珍”之謂。白居易愛蜀茶,最愛的亦是蒙山茶:“琴裡知聞唯《渌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琴與茶是白居易晚年“窮通行止長相伴”的心愛之物。彈琴他最愛聽《渌水》一曲,飲茶則把蒙山茶當作老朋友般喜愛。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動内,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抛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裡知聞惟渌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相與還。孟郊乞讨的“蒙茗玉花”,也就是蒙山茶。宋文彥博在《贊蒙頂茶》中說:“舊譜最稱蒙頂味,露芽雲液勝醍醐”,譽蒙頂茶如雲之脂膏,賽過醍醐。宋吳中複《謝人惠茶詩》有“吾聞蒙山之嶺多秀山,惡草不生生淑茗”之句。李肇在《唐國史補》卷下說:“茶之名品益衆,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為第一。”

可是,陸羽在《茶經》中未列蒙山茶。詩人黎陽王對陸羽未能品嘗到這絕品茶,感到十分惋惜,吟有《蒙山白雲岩茶》雲:

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

冰绡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

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

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上一篇:古丈毛尖

下一篇:椰林飄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