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潭鎮

葵潭鎮

地區名稱
葵潭鎮位于惠來縣西北部,地處普(甯)惠(來)陸(豐)三縣(市)交界處,構成風光旖旎、千嬌百媚的綿綿風景。葵潭鎮背山面海,屬沿海丘陵地形。1月均溫14.1度,7月均溫27.9度,年均降水量1829毫米。自然資源有錫、鎢、銅、鐵、金、甲長石、鉛、鋅、煤、高嶺土、泥炭土和石英等20多礦藏。葵潭鎮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沿海地區,是一座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城鎮,2003年被廣東省政府列入廣東省中心鎮,被揭陽市評為技術專業鎮,是惠來縣三大鎮之一(葵潭鎮、靖海鎮、惠城鎮)。這裡交通方便,商貿活躍,物産豐富,素有“水果之鄉”美稱,主要品種有荔枝、龍眼、菠蘿、青梅、楊桃、香蕉、芒果、李仔等。是荔枝盛産和集散地。
    中文名:葵潭鎮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 地理位置:惠來縣西北部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長春社區 電話區号:0663 郵政區碼:515239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世铿院、大庚園、錦铧園、沙門古寺、将軍第、千年古城遺址 機場: 火車站:廈深鐵路葵潭火車站 車牌代碼:粵V 地區生産總值: 英文名:Kuitanzhen 人口:5.45萬人 面 積:156平方公裡 人 口:108002人(2006年統計資料) 方 言:潮汕話、閩南話、客家話 機 場:暫無 農業特産:荔枝,龍眼,菠蘿,青梅,楊桃等 古今名人:林世铿、翁照垣、高三公 電力設施:110千伏變電站、35千伏變電站 供水設施:葵潭水廠(日制水量6000噸) 大型社區:長春社區、玄武社區、吉成社區

地理概況

葵潭鎮

在廣東省惠來縣西部。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8.4萬。鎮人民政府駐長春村,人口2.5萬。1949年為葵潭區,1957年設葵潭鎮。1958年并入紅星公社。1961年析置葵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四周環山,丘陵起伏。盛産荔枝、香蕉、菠蘿。竹器編織和水果加工曆史悠久。324國道和葵和公路在此交會。

交通線路

廈深鐵路:(廈門至深圳高速鐵路,途經葵潭鎮,并設立葵潭中間站)

324國道:(福州至昆明一級公路,粵東段命名廣汕公路,途經葵潭鎮,貫穿葵潭鎮全境8公裡)

337省道:(葵潭至和平二級公路,起點葵潭鎮,終點潮陽區和平鎮,途經隆江、惠城、隴田等鎮)

潮惠高速:(池尾至東港一級公路,途經葵潭鎮,并設立葵潭出入口)

葵鳌公路:(葵潭至鳌江三級公路,起點葵潭鎮,終點鳌江鎮)

葵青公路:(葵潭至青山四級公路,起點葵潭鎮,終點青山鄉)

城區簡介

葵潭鎮市區面積約5平方公裡,鎮政府駐廣汕大道。市區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城區主要街道有廣汕大道、葵和大道、工業大道、工業中道、工業西道、葵新路、吉新街、大新街、新興街、崇德街、長安街、育才路、龍華街、世铿校道、葵陽街、南華街、田缶街、茶街、米街、魚街等道路。城區内有葵潭、江湖洋、葵潭高新技術開發區3大工業園區。城區内有葵潭廣場、龍華廣場2個廣場,是葵潭文化、藝術等專用廣場。

有水果、煙草、電器、摩托等4大專業市場,其中,葵潭鎮粵東水果市場是聞名粵東地區的水果貿易市場。鎮區内還有新興、鎮西、鎮南3大肉菜綜合市場,鎮區中心最繁華的地方是新興街與大新街,其次是崇德街與龍華街,是葵潭購物消費的天堂。城區交通便捷,國道324線沿城區東北向西南穿城而過、省道337線在城區東南與國道324線連接、普惠高速公路在城區西北向南跨過324國道(設有葵潭出入口)、國家沿海大動脈——廈深鐵路經過葵潭,并在葵潭鎮區東南部設立葵潭客貨站(惠來目前唯一的一個火車站)。

城區西北部的世铿院是國家AAA級旅遊景點,城區中部的大庚園是國家美術寫生基地,城區東南部的錦铧公園,是娛樂、休閑、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城區東北部的龍溪河建設新水閘、建有新橋,沿水路可達隆江鎮、神泉港。城區西南部是葵潭政府機構,有葵潭派出所、葵潭郵電分局、葵潭中級人民法院、葵峰醫院等政府服務機構。城區内有農行、中行、郵政、招行、建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城區内有葵春、興隆、葵陽園等大型酒店。葵潭鎮建有小水電站6處,裝機容量476千瓦。有35千伏變電站1處。有縣辦國營廠3家,二輕工業廠24家,鎮辦工業3家,個體加工工業40戶。該鎮竹藝産品已于1978年進入國際市場。

1987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2635.43萬元,其中工業産值825萬元,占31.3%。由于地處潮汕地區通廣州的省道要沖,商貿非常活躍,擁有個體商業約千餘家。全鎮有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17所,幼兒園5所,影劇院2座,衛生院、敬老院、農民文化宮1所。鎮竟内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70年代縣藥材公司設站收購,收購品種約定120多個,年收購量約1噸。

管轄範圍

區域總面積156平方公裡,其中鎮區面積6平方公裡。現轄:長春、玄武、吉成3個社區和葵亭、長埔、青陂、螃蟹、青坑、圓墩、吉鎮、頭屯、溪口、新聯、陂美、兵營、石田、新光、頂寨、門口葛、千秋鎮、北山埔、石陂仔、塗牆墩、三池埔、土角寮、南照埔等23個鄉村。

長春社

長春社區位于葵潭鎮區,是鎮政府所在地,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9年底總人口27194人,其中農業人口13198人,非農業人口13996人,耕地面積1995畝,其中水田面積635畝,山地面積4500畝。長春社區商貿發達,工業經濟初具規模,設有粵東水果批發市場、旭日商場、佳友商場、新興市場、購物區,有工業園區,萬成針織廠、廣惠毛織廠、正豐毛織廠等逐步形成以毛織産業為龍頭,電子、服裝、首飾、水果加工等産業為輔的工業格局。

玄武社

玄武社區位于葵潭鎮西部與陸豐市交界。2009年底社區總戶數3769戶,總人口15293人,其中農業人口7698人,非農人口7595人。耕地面積1694畝,其中水田面積442畝,山地面積600畝。社區交通便利,普惠高速穿境而過,并設置出入口,社區商貿發達,擁有國家級旅遊景點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AAA旅遊點世铿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揭陽寫生基地大庚園、玄武文化宮等名勝文化景區,社區村民主要從事商貿活動。

吉成社

吉成社區位于葵潭鎮北面,是葵潭鎮區重點社區之一。2009年底社區總人口9699人,總戶數2510戶,耕地面積1166畝,其中水田面積458畝,山地面積1900畝,社區廠礦較多,有揭陽市港豐醬油廠、怡景電子廠、常樂飲料廠,以及文娛中心葵潭影劇院,社區居民主要從事商貿活動。

吉鎮村

吉鎮村位于葵潭東部,廈深鐵路穿境而過,火車客(貨)運站設置在該村。2009年底總人口5092人,耕地面積1768畝,其中水田面積799畝,山地面積7000畝,吉鎮物産豐富,有楊桃、荔枝、李仔、菠蘿等特色農産品,尤其吉鎮楊桃最出名,遠銷深圳、廣州、普甯等地。村民主要收入以農業為主。

葵亭村

葵亭村位于葵潭西北部,與玄武社區交界。2009年底總人口2549人,耕地面積830畝,其中水田面積413畝,山地面積4000畝。葵亭物産豐富,素有“荔枝之鄉”美稱,荔枝種植面積3378畝,有三月紅、烏葉、妃子笑、桂味、鳳花等品種。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

青陂村

青陂村位于葵潭北部,2009年底總人口1990人,耕地面積907畝,其中水田面積553畝,山地面積11456畝,村委會由下青陂、白石崗、田心、埔上四個自然村組成,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

三池埔

三池埔位于葵潭西南部,廈深鐵路、普惠高速穿境而過。2009年底總人口2423人,耕地面積803畝,其中水田面積424畝,山地面積3500畝,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

石陂村

石陂村位于葵潭西南部。2009年底總人口1168人,耕地面積662畝,其中水田面積357畝,山地面積3500畝,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

土牆墩村

土牆墩村位于葵潭鎮區西南部,與長春社區交界。2009年底總人口1250人,耕地面積398畝,其中水田面積160畝,山地面積978畝,村民主要從事蔬菜種植為主。

南照埔村

南照埔村位于葵潭東北面。2009年底總人口1125人,耕地面積441畝,其中水田面積264畝,山地面積800畝,村青壯年外出務工,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頭屯村

頭屯村位于葵潭東北面,與普甯市交界,交通便利,廣汕大道穿境而過。2009年底總人口5059人,耕地面積1438畝,其中水田面積1112畝,山地面積11100畝,頭屯村曆史悠久,現村有四大寨門建寨遺址,上百年的古老榕樹,村民姓氏繁多,共有28個姓氏,有鄉賢捐建朝富路、貴國路環村大道。頭屯物産豐富,有著名的烏葉荔枝、香蕉、李仔等特色農産品。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溪口村

溪口村位于葵潭東南面,與普甯市馬鞍山農場交界。2009年底總人口4980人,耕地面積1355畝,其中水田面積665畝,山地面積2500畝,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和外出經商為主。

新聯村

新聯村位于葵潭東南面。2009年底總人口3516人,耕地面積1190畝,其中水田面積780畝,山地面積4500畝,村委會由餘家寮、割魚塘、缶窯三個自然村組成,農産品有香蕉、李仔、梅仔等。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陂美村

陂美村位于葵潭東部。2009年底總人口1028人,耕地面積263畝,其中水田面積182畝,山地面積7902畝,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兵營村

兵營村位于葵潭東部,與華僑場交界,交通便利,葵和路穿境而過。2009年底總人口5680人,耕地面積2730畝,其中水田面積1761畝,山地面積14424畝。村委會由兵營、園頭湖、内坑三個自然村組成,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為主,主要農産品有:無公害黑皮冬瓜、荔枝、香蕉等。

石田村

石田村位于葵潭東面。2009年底總人口1732人,耕地面積856畝,其中水田面積499畝,山地面積2600畝,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主要種植芭菜、荔枝、香蕉等農産品。

新光村

新光村位于葵潭東部。2009年底總人口1803人,耕地面積723畝,其中水田面積325畝,山地面積638畝,村委會由上村、中村、祠堂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

頂寨村

頂寨村位于葵潭東面。2009年底總人口1105人,耕地面積384畝,其中水田面積190畝,山地面積550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

圓墩村

位于葵潭東部,距離鎮區18公裡,是一個革命老蘇區。2009年底總人口3765人,耕地面積992畝,其中水田面積607畝,山地面積19337畝。村民主要以農業生産為主,主要種植菠蘿、李仔等,盛産的圓墩菠蘿,遠銷國外、廣州、深圳、江西、福建等地,是一大特色農産品。

青坑村

位于葵潭東部,與普甯市馬鞍山農場交界。2009年底總人口3558人,耕地面積2206畝,其中水田面積1675畝,山地面積1650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菠蘿、荔枝、梅仔等特色農産品。

螃蟹村

螃蟹村位于葵潭東部,原青山鄉村所在地。2009年底總人口1703人,耕地面積1172畝,其中水田面積981畝,山地面積1350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荔枝、菠蘿等特色農産品。

長埔村

長埔村位于葵潭西北部,與陸豐交界。2009年底總人口1075人,耕地面積703畝,其中水田面積257畝,山地面積3000畝,村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産。

北山埔村

北山埔村位于葵潭東部,原青山鄉交界處。2009年底總人口720人,耕地面積537畝,其中水田面積337畝,山地面積682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冬瓜、荔枝、李仔等特色農産品。

千秋鎮

千秋鎮村位于葵潭東北面。2009年底總人口1838人,耕地面積612畝,其中水田面積328畝,山地面積1200畝,主要特色農産品有:荔枝、李仔等。村民從事農業生産為主。

門口葛

門口葛村位于葵潭東北面,廣汕大道穿境而過。2009年底總人口1769人,耕地面積831畝,其中水田面積445畝,山地面積4000畝,村民主要從事花苑培植、蔬菜種植為主。

土角寮

土角寮村位于葵潭西南部,毗鄰鎮區。2009年底總人口1068人,耕地面積467畝,其中水田面積169畝,山地面積1047畝,村主要青壯年人主要外出務工。村民主要收入以農業為主。

發展戰略

惠來縣葵潭鎮是廣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中心鎮,也是揭陽市重點鎮、惠來縣三大鎮之一。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省第九次黨代會和省委九屆二次全會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總目标總任務統攬全局,繼續堅持“穩中求快、強化管理”的方針,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革中發展,積極實施“工業立鎮、科教興鎮、外向帶動、可持續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五大戰略,以大力發展民營中小型生産性輕工類企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進程,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推動經濟和社會的跨越式發展,進一步提升整體經濟實力和城鄉文明程度,努力把葵潭建設成為發達的輕工業基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

曆史文化

葵潭鎮所屬地方,曆史悠久。據《潮州志·地質志》載:“泥礫石見于葵潭附近,但高于現今河床約二十米,高度達數公尺,位其灰色粘泥吉礫石所組成。載葵潭北五裡之葵亭橋頭,所見者厚約十公尺,上為現代河流砂泥層所複”,“泥礫石疑為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碛層”。據惠來縣文物部門考察記載:“據葵潭的頭屯飛鵝崗和葵亭橋頭所見的泥礫石,疑此地于百萬年前曾經曆過冰碛”,“葵潭東三裡的葫蘆寨附近偶有塊集岩及少量之火山灰燼,層甚薄,乃屬侏羅紀(中生代)火山岩系之遺迹”。葵潭鎮所屬的千秋鎮,創建于唐代以前。據《潮州府志》載:“千秋鎮……,唐末盜賊蜂起,官兵屯營守之。”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臘月,帝昺、文天祥、鄒沨等曾屯兵于此,“豐碑永勒号千秋”。

葵潭鎮,古往今來乃集市所在地,昔年稱為舊鋪。舊鋪北側處龍溪河上有一石橋通往北岸,乃來往者必經之道,南岸有碧水岩庵,俗稱“渡頭庵”,昔有學子吟誦“碧水流沙長”之詩句;岸邊有一深潭(稱“觀音娘潭”)和一株古葵樹。爾後舊鋪逐漸擴大,明代年間更名為葵潭。“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惠來知縣張玿美以葵潭鄉為閩粵往來孔道,界處崇山,離縣甚遠,必需專員管理,應設巡檢一員在葵潭駐紮,盜賊私枭,專責捕緝,遇有失事,照專管例議處。若沿途遞解饷鞘人犯等事,凡到葵潭,令該巡檢驗明申報,撥役護送,毋庸繞道抵縣,緻滋耽擱。詳情允設葵潭司巡檢一員,給印信,其巡檢衙役,照經制額數添設,所需官俸役食,将奉在汰北山驿驿丞額編經費銀兩撥給。”(摘自《清·惠來縣志》)。

葵潭鎮,清代以前屬龍溪部,稱葵潭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稱葵潭鎮,置葵潭區,包括葵潭鎮、新東鄉、區中鄉、月南鄉、溪南鄉、東墩鄉等一鎮五鄉。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稱第四區,包括葵潭鎮、月南鄉、南溪鄉、新東鄉、東墩鄉、葵隴鄉、梅峰鎮、南陽鄉、松陽鄉、雲落鄉、高埔鄉等二鎮九鄉。1949年4月26日葵潭鎮解放,同年8月1日惠來縣人民政府成立後,葵潭區轄一個鎮和十四個行政村,包括葵潭鎮和元青、屯溪、溪北、嶺後、嶺南、東~、新湖、橫坡、石角、葵長、玄武、長春、吉成、溪南等行政村。1952年5月,改稱惠來縣第三區,轄葵潭鎮和十個鄉。1953年4月,惠來縣第三區轄葵潭鎮和十三鄉、七十三自然村。1956年12月撤區建鄉,改為葵潭鎮。1958年9月14日,全縣取消鄉鎮建制,實行政社合一,把葵潭鎮、青坑鄉所屬地區合并,成立紅星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惠來、普甯并縣,紅星公社隸屬普甯縣管轄;1961年恢複惠來縣建制後,改稱惠來縣葵潭公社。1983年11月實行政社分設,設區建鄉,改為葵潭區,轄葵潭鎮和十六鄉。1986年10月撤區建鄉,重新改為葵潭鎮迄今。

旅遊景點

世铿院

世铿院位于惠來縣葵潭鎮玄武社區,由揭陽市政協名譽主席、香港慈雲閣董事局永遠主席林世铿先生投資興建。該院于1995年動工興建,2004底年竣工,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該院設計新穎,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景點錯落有緻,是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的結晶,是旅遊觀光的一大勝地。

世铿院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龍吐珠,八駿騰空,雕刻工藝堪稱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活龍活現;四周規模壯觀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着葉選平、馬萬琪、啟功、沈鵬、孫轶青、關山月等全國各地以及港、澳、台地區領導、名人名家無償贈送的278幅丹青墨寶,該院收藏名書名畫共500多幅。後部分主建築九院合一,廳堂畫棟雕梁,金鑲玉琢,石雕石柱,别具氣派,極盡天工,廳堂及四廂刻有數百幀詩、詞、聯、匾額,東西長廊懸挂有匾額、楹聯,琳琅滿目,皆是珍品;屋頂分别雕塑有各類具有江南潮汕一帶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豎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二肖像動物,各種動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靜的花圃,花樹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機;世铿先生及其慈母石雕像後面圍牆壁之間的7幅石雕,刻錄着林世铿先生從童年到成為傑出企業家的艱難創業曆程。

大庚園

大庚園位于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324國道北側,由81歲高齡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

産(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會員、中國古建築專家薛福鑫主持設計。大庚園占地面積16800平方米。園林萃聚了江南古典園林設計的精華,建築結構主要采用蘇州傳統的木結構形式,建築色彩采用大片的白粉牆為基調,配合黑灰色的瓦頂,栗殼式的梁柱和裝修,褐灰色鋪地,組成了素淨的色調,具有古樸淡雅、簡潔明快的格調。走進大庚園,猶如遊覽濃縮的蘇杭景緻。

園内珍藏啟功、關山月、黎雄才、歐陽中石、馮遠、劉大為、沈鵬、張海、楊之光等書畫名家墨寶800多幅,雲南易武、班章、景邁等名山出産的茶柱、茶餅、茶磚及普洱茶系列文化,彰顯了高雅的文化内涵和藝術品格,更平添嶺南文化氣息。

2008年3月,大庚園慶典落成并成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揭陽大庚園寫生基地。

沙門古寺

在廣東揭陽惠來縣葵潭鎮溪沙鄉交通要地,大南山國營農場嶺門管區,有座重建一新的沙門古寺(俗稱“嶺門庵”)。1998年7月2日揭陽市宗教局給予登記,有著名詩僧釋定持所撰妙聯,系禮佛、遊覽好去處。寺位于大南山落脈,背靠嶺門徑,臨田見水,龍溪而襟帶奔流南海,故攬山水之勝。

千年古城遺址

古城遺址位于葵潭鎮區東北面約3公裡處的千秋鎮村。這裡三面環水,北有古鎮山,宋朝時已有村,故稱千秋鎮。清康熙年間進士經過千秋鎮詩有 :“瑟瑟寒煙照水湄,共傳帝子古營基。……”

在千秋鎮村東北面入口處聳立着一棵奇特的千年古榕,古榕稱“萬年青”,

有一段史話: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在文武大臣護送下,率宋軍南逃,于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十五日,右丞相文天祥退出潮陽海門外的蓮花峰,急轉移赴海豐五坡嶺。陸秀夫保護着幼主趙昺,鄒沨、唐瑤甫與元軍浴血奮戰,節節敗退。宋帝駐紮海豐縣龍溪都千秋鎮(今葵潭鎮千秋鎮村)屯兵。宋帝趙昺曾藏身于此榕樹下避雨并欽封其為“萬年青”。在古榕數十米處有一段十多米長,幾十公分高的土牆,傳說為當時抵擋元兵的将士乘夜築牆,為怕暴露目标,夜間築城時隻好借朦胧月色,天亮土城築成,于是人們驚歎一夜成城乃宋帝深夜驅鬼築城。後村民稱“鬼仔圍城”。

從“萬年青”古榕到城牆遺址約半公裡路程,就到了龍溪邊的古城牆遺址,這幅貝夯築殘垣長約13米,高約3.5米,寬約0.4米。土城範圍内,地上,瓷片随手可拾,也有街磚等痕迹。據《惠來縣志》載:宋處置使鄒沨曾駐兵其上,因勒銘石上,銘曰:“崇岡壁立,曲水長流。開險莫 升人謀曷籌。山川萬古,鎮壘千秋”。宋時已有村民從福州、莆田、潮州遷移至此。當年有商鋪林立,街市、鹽坑。後來,發現有“太監墳” ,殘垣數丈及屯兵營地遺址尚存。

有學者考證認為:這裡乃晉代義安郡所轄海甯縣城所在地。該村唐朝時代就已有荔枝落戶,如今村莊還遺留着已有800多年樹齡的“福建荔”,百年樹齡以上 “狀元紅”、“金鐘”等。

将軍第

将軍第:是打響‘一·二八’淞滬抗戰第一槍, 抗日英雄翁照垣(翁輝騰)将軍的故居。

位于葵潭鎮老城區布街,建于1936年前後,曆時3年建成。建築為灰磚水泥結構,整座建築為潮汕傳統“下山虎”的民居格局,準确來說是“下山虎疊樓”格局(即在原來“下山虎”的基礎上,改平房建築為樓式築)它有潮汕傳統的雕花镂鳥工藝,但窗戶上面的灰雕,還有欄杆又透着洋氣,建築風格帶有西化的味道,整個風格是比較質樸厚重的。

将軍第

将軍第

正門上方“将軍第”三個由清末舉人許宛如手筆的朱筆楷書大字清晰可辨。

原來正門兩邊還有一副對聯“将智超凡名聞天下屢立功勳垂範凇滬”。

與“将軍第”相連的十來間屋子,均為翁将軍的産業。“将軍第”的右邊是翁将軍1945年辦的一個地方銀行———廣東省銀行,左邊則是加工錫砂的廠房。這些都是翁将軍當時在家鄉興辦的

實業。 土改後,“将軍第”用做區公所,後為人民公社辦公處、小學。由于室内光線不好,小學遷走,繼由惠來罐頭廠職工家屬居住,大約1993年退還翁家。

特色小吃

“沖廣”(音譯,春卷)。葵潭的特色小食是炸春卷。春卷裡面的最基本的材料是切粒的蔥,當然還有豬肉、蛋、香腸、香菇、蝦、鱿魚等等,這些因各人的口味而異,至于醬油,沙茶和味精之類的配料是少不了。春卷皮把這些包起來是用白色漿糊粘起來的。包好自然是下油鍋炸啦。炸好時它是金棕色的,把它夾放在架上滴油納涼,不久就可以食得了。吃“沖廣”在冷天氣時才比較盛行,大熱天自然少些。這種“沖廣”太上火了!不過愛吃的人自然不怕,因為太好吃了!一般午後至淩晨三四點買得到。

“泡面”(是動詞),就是煮面條,面薄,粿條,餃子之類的東西(除了粿條,都自制的),可以說這是葵潭的特色經濟快餐了,因為它便宜,煮得快,這種店很多,在其他地方幾乎沒有見過。加料是大家熟悉的“卷章”(在葵潭叫裹肉)和肉丸,還有豬肺,豬腸,肉皮,等等,還有配料鹵湯和蔥花油,因人而異。

“按粿”,也叫粿卷,在普甯叫粿汁,是比較厚的卷起的面片,湯跟煮湯圓的湯差不多,當然味道不一樣。叫它“按粿”是因為它一般都被放在“按”(一種中間較大的缶缸)裡。加料和配料跟上面的泡面差不多一樣。價錢比泡面貴點。白天買得到。

“蚝烙”,既是一種煎蛋,蚝和雞蛋混合後在一個大型的平底鍋上用少量油煎出。依個人口味可添加番茄醬等配料。可以配上粉條等面食食用。老少皆宜!

葵潭也有豬腳飯,牛肉粿(有炒的,也有湯的,湯的就比較特色點),綠豆餅,結婚喜糖等等。

葵潭女子茶

潮汕功夫茶早已名聞遐迩。然而,在潮汕地區還有一種鮮為外地人士所知卻可與功夫茶媲美的茶飲,那就是葵潭的“女子茶”。女子茶也就是“媽人擂茶”,或曰“油麻茶”,它流傳于惠來、普甯一帶,尤其是惠來縣的葵潭鎮,更為時尚。

“女子茶”,要選用優質“茶米”(茶葉),如福建的鐵觀音,潮州鳳凰山的單叢奇種茶等,放入帶齒的缶缽(宿稱擂茶缽)内,用番石榴樹的粗幹特制的擂茶槌将茶葉擂成粉末,然後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黃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鹽、糖,并沖上開水。飲用時,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鹹、甘、澀諸味懼全的獨具一條的葵潭女子茶了。

“女子茶”是節日和待客的食品和禮茶,一般要在重要的節日(如元宵節)和尊貴的客人來時才制作。但現在有些家庭在平時也會制作,“女子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鄉鎮介紹

在惠城西部,鎮政府駐地距惠城32.5公裡。東北與普甯、西南與陸豐接壤。面積101平方公裡。1987年人口5.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萬人。屬丘陵地帶。土質宜木宜果,為縣最主要的水果産地。山地9.7萬畝,種植荔枝、菠蘿、香蕉、柑桔、桃李、青梅等水果3.37萬畝,年産水果約7000萬噸;耕地2.36萬畝,其中水田1.23萬畝,主種稻、薯、花生。竟内有山塘、水庫34座,總庫容1718萬立方米。

建有小水點站6處,裝機容量476千瓦。有35千伏變電站1處。有縣辦國營廠3家,二輕工業廠24家,鎮辦工業3家,個體加工工業40戶。該鎮竹藝産品已于1978年進入國際市場。1987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2635.43萬元,其中工業産值825萬元,占31.3%。由于地處潮汕地區通廣州的省道要沖,商貿非常活躍,擁有個體商業約千餘家。全鎮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16所,幼兒園5所,影劇院2座,衛生院、敬老院、農民文化宮1所。鎮竟内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70年代縣藥材公司設站收購,收購品種約定120多個,年收購量約1噸。

葵潭鎮是潮汕地區人口較多且較為稠密的鄉鎮之一。2004年末人口為10萬人,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9%以上,另有極少數的回、滿、苗、壯、黎、傣、京等少數民族。葵潭鎮現轄31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境内有國道324線、337省道、普惠高速、深汕高速、廈深鐵路。

曆史沿革

葵潭鎮所屬地方,曆史悠久。據《潮州志·地質志》載:“泥礫石見于葵潭附近,但高于現今河床約二十米,高度達數公尺,位其灰色粘泥吉礫石所組成。載葵潭北五裡之葵亭橋頭,所見者厚約十公尺,上為現代河流砂泥層所複”,“泥礫石疑為二三百萬年前的第四紀冰碛層”。據惠來縣文物部門考察記載:“據葵潭的頭屯飛鵝崗和葵亭橋頭所見的泥礫石,疑此地于百萬年前曾經曆過冰碛”,“葵潭東三裡的葫蘆寨附近偶有塊集岩及少量之火山灰燼,層甚薄,乃屬侏羅紀(中生代)火山岩系之遺迹”。葵潭鎮所屬的千秋鎮,創建于唐代以前。據《潮州府志》載:“千秋鎮……,唐末盜賊蜂起,官兵屯營守之。”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臘月,帝昺、文天祥、鄒沨等曾屯兵于此,“豐碑永勒号千秋”。n

葵潭鎮,古往今來乃集市所在地,昔年稱為舊鋪。舊鋪北側處龍溪河上有一石橋通往北岸,乃來往者必經之道,南岸有碧水岩庵,俗稱“渡頭庵”,昔有學子吟誦“碧水流沙長”之詩句;岸邊有一深潭(稱“觀音娘潭”)和一株古葵樹。爾後舊鋪逐漸擴大,明代年間更名為葵潭。“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惠來知縣張玿美以葵潭鄉為閩粵往來孔道,界處崇山,離縣甚遠,應設巡檢一員在葵潭駐紮,盜賊私枭,專責捕緝,遇有失事,照專管例議處。若沿途遞解饷鞘人犯等事,凡到葵潭,令該巡檢驗明申報,撥役護送,毋庸繞道抵縣,緻滋耽擱。詳情允設葵潭司巡檢一員,給印信,其巡檢衙役,照經制額數添設,所需官俸役食,将奉在汰北山驿驿丞額編經費銀兩撥給。”(摘自《清·惠來縣志》)。n

葵潭鎮,清代以前屬龍溪部,稱葵潭鄉,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稱葵潭鎮,置葵潭區,包括葵潭鎮、新東鄉、區中鄉、月南鄉、溪南鄉、東墩鄉等一鎮五鄉。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改稱第四區,包括葵潭鎮、月南鄉、南溪鄉、新東鄉、東墩鄉、葵隴鄉、梅峰鎮、南陽鄉、松陽鄉、雲落鄉、高埔鄉等二鎮九鄉。1949年4月26日葵潭鎮解放,同年8月1日惠來縣人民政府成立後,葵潭區轄一個鎮和十四個行政村,包括葵潭鎮和元青、屯溪、溪北、嶺後、嶺南、東~、新湖、橫坡、石角、葵長、玄武、長春、吉成、溪南等行政村。1952年5月,改稱惠來縣第三區,轄葵潭鎮和十個鄉。1953年4月,惠來縣第三區轄葵潭鎮和十三鄉、七十三自然村。1956年12月撤區建鄉,改為葵潭鎮。1958年9月14日,全縣取消鄉鎮建制,實行政社合一,把葵潭鎮、青坑鄉所屬地區合并,成立紅星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惠來、普甯并縣,紅星公社隸屬普甯縣管轄;1961年恢複惠來縣建制後,改稱惠來縣葵潭公社。1983年11月實行政社分設,設區建鄉,改為葵潭區,轄葵潭鎮和十六鄉。1986年10月撤區建鄉,重新改為葵潭鎮迄今。

經濟發展

葵潭鎮區建成區面積約5平方公裡,鎮政府駐廣汕大道。鎮區是全鎮政治中心、經濟貿易、文化交流活動中心。鎮區主要街道有廣汕大道、葵和大道、工業大道、工業中道、工業西道、葵新路、吉新街、大新街、新興街、崇德街、長安街、育才路、龍華街、世铿校道、葵陽街、南華街、田缶街、茶街、米街、魚街等道路。鎮區内有葵潭工業區、江湖洋工業區、葵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中)三大工業園區。鎮區内有葵潭廣場、龍華廣場兩大廣場,是葵潭文藝表演、藝術交流等專用廣場。鎮區内還有新興、鎮西、鎮南、吉成四大肉菜綜合市場,鎮區中心最繁華的地方是新興街、崇德街、大新街,是葵潭購物消費的天堂。

城區交通便捷,國道324線沿鎮區東北向西南穿城而過,省道337線在城區東南與國道324線連接,潮惠高速公路在鎮區西北向南跨過324國道,在白領仔設有葵潭出入口,國家沿海大動脈——廈深鐵路經過葵潭,并在葵潭鎮區東南部設立葵潭火車站。鎮區西北部的世铿院是國家AA-旅遊景點,鎮區中部的大庚園是國家美術寫生基地,鎮區東南部的錦铧園是文化藝術中心。鎮區西南部是葵潭政府機構,有葵潭派出所、葵潭郵電分局、葵潭中級人民法院、葵峰醫院等政府服務機構。鎮區内有農行、中行、郵政、招行、建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服務機構。鎮區内有葵春酒家、興隆酒店、葵陽園大酒店等大型酒店。葵潭鎮建有小水電站6處,裝機容量476千瓦。有35千伏變電站1處。

葵潭鎮區一角有縣辦國營廠3家,二輕工業廠24家,鎮辦工業3家,個體加工工業40戶。該鎮竹藝産品已于1978年進入國際市場。1987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2635.43萬元,其中工業産值825萬元,占31.3%。由于地處潮汕地區通廣州的省道要沖,商貿非常活躍,擁有個體商業約千餘家。全鎮有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2所,小學17所,幼兒園5所,影劇院2座,衛生院、敬老院、農民文化宮1所。鎮竟内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70年代縣藥材公司設站收購,收購品種約定120多個,年收購量約1噸。

上一篇:荷蘭牛欄奶粉

下一篇:嘉莉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