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漢語漢字
董(拼音:dǒ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根據現有古文字材料,此字始見于篆文,但也見于《尚書》等先秦著作,形聲字。董的本義為鼎董,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假借為監督、管理,也可作為姓氏使用。
  • 中文名:董
  • 拼音:dǒng
  • 繁體:
  • 部首:艹
  • 字碼:
  • 五筆:ATGF(86、98)
  • 倉颉:THJG
  • 鄭碼:EMKB
  • 筆順:
  • 字級:一級字(編号:2551)
  • 平水韻:上聲·一董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上下結構
  • 筆畫數:12
  • 四角号碼:4410₅
  • Unicode:基本區 U+8463
  • 筆順編号:122312511211
  • 異體字:菫、蕫、?
  • 注音:ㄉㄨㄥˇ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dǒng

監督管理:董統。董督。董正(督察糾正)。董理。董事(某些企業、學校的資産所有者推舉出來代表自己監督和主持業務的人)。董其成。

正:“餘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姓。

詳細字義

dǒng

【動】

(形聲。從艸,重聲。①本義: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監督;督察〖supervise〗

董之用威。——《書·大禹谟》。傳:“董,督也。”

董逋逃。——《左傳·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師。——《左傳·昭公十年》

出則監察而董是非。——《後漢書·陳忠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董正(監督糾正);董統鷹揚(為督察綱紀而大展雄才);董治(監督管理);董攝(監督治理)

統率〖command〗。如:董一(統一主持;一統);董率(董帥。統率;領導);董督(統率)

主持;主管〖takechargeof〗。如:董成(主持和談)

正,守正〖rectify〗

董,正也。——《爾雅·釋诂》

随人使少師董成。——《左傳·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擇之。——《左傳·昭公三年》

餘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終身。——《楚辭·屈原·涉江》

又如:董道(守正道);董役(正其事理);董齊(征伐之使歸一統)

dǒng

【名】

今簡稱董事為董〖director〗。如:校董;董事會(某些公私合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或私人所辦企業、學校、團體等的領導機構)

古地名。春秋時晉地,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Dong〗

董事

dǒngshì

〖trustee;director〗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由股東會從股東中選出

董事會

dǒngshìhuì

〖directorate;boardofdirectors〗∶公司的全體董事出席的會

兩個附屬的基金會,今天都在召開董事會

〖court〗∶有資格主管一個組織的一般事務的理事、經理或代表的機構

大學的董事會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鼎蕫也。從艸童聲。杜林曰:藕根。多動切

說文解字注

鼎蕫也。

釋艸曰:蘱,薡蕫。郭雲:似蒲而細。按說文無蘱字者,葢許所據隻作類。

從艸童聲。

多動切。九部。亦作董,古童重通用。或用為童蓈字,誤。

杜林曰“藕根”。

漢志有杜林倉颉訓纂一篇,杜林倉颉故一篇,此葢二篇中語。藕當從後文作蕅。蕅根猶荷根也。郭樸曰:北方人以藕為荷,用根為母号也。然則杜林謂蕅為蕫。

康熙字典

古文(蕫)《唐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懂。《爾雅·釋诂》:董,督正也。《書·大禹谟》:董之用威。

又《博雅》:固也。

又,深藏也。《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

又,《周禮·春官》:辨九?,四日振動。鄭注:動讀為董。書亦或為董。振董,以兩手相擊也。

又,《玉篇》:藕根也。

又,董蕖。《續博物志》:董蕖者,婆羅門雲阿苗根,似白芷。

又,亭名。《左傳·文六年》:改蒐于董。注:河東汾隂縣有董亭。

又,澤名。《後漢·郡國志》: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澤。

又,姓。《左傳·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龍多歸之,服事帝舜,賜之姓曰董。

又,《宣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

又,《集韻》主勇切,音腫。《羣經音辨》:短也。《左傳》“餘發董董”,今本作“種種”。

又,《字彙補》:董正之“董”,讀若督,東谷切。

《集韻》通作蕫。

上一篇:天淨沙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