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

俄國作家普希金著作書籍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這本書是普希極為知名的作品,它确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同時,它也是一本當代青年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俄國長篇詩體小說,普希金寫于1823~1831年,也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石。[1]
  • 書名:
  • 别名:
  • 作者:[俄]普希金
  • 類别:詩體小說
  • 原作品:
  • 譯者:智量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325
  • 定價:16元
  • 開本:21cm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20043255
  • 作品名稱:葉甫蓋尼·奧涅金
  • 外文名稱: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 創作年代:1823~1831年
  • 價格:14元
  • 語種:譯本中文
  • 字數:250000
  • 叢書名:名著名譯插圖本

背景搜索

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個貴族家庭,父親當過禁衛軍軍官,伯父瓦西裡·普希金是詩人。當時著名作家如卡拉姆津、德米特裡耶夫、茹科夫斯基、維亞澤姆斯基等和普希金一家常有交往。普希金從小受家庭熏陶熱愛文學。8歲時,他就閱讀了許多世界文學名着,并開始自己寫詩了。

1811年,普希金随伯父來到彼得堡,進入俄國最有名的皇村學校,在那裡他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推崇自由的精神。1812年衛國戰争激起他的愛國熱情。他所結識的一些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軍軍官,特别是恰達耶夫,對他有很大的影響。

1817年他從皇村學校畢業後,以十品文官銜到外交部任職。1819年參加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幸福同盟”有聯系的文學團體,此後他寫了不少歌頌自由、反對專制的詩歌,還針對沙皇當局寫了不少諷刺詩。這些詩章以手抄本流傳甚廣,影響很大。1820年被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流放南俄。

1825年12月,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普希金的許多朋友被流放西伯利亞。新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拉攏普希金,為己所用,于是赦免他。盡管如此,普希金照舊寫政治抒情詩和政治諷刺詩,歌頌十二月黨人,譴責沙皇。

1830年5月,他和岡察羅娃訂婚。9月去下諾夫哥羅德辦理接受他父親在波爾金諾村的領地的手續。正巧這時伏爾加流域瘟疫流行,交通封鎖,他在波爾金諾村羁留達3個月之久。在這期間寫了大量作品,包括一部小說集、一部長詩、30多首抒情詩,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這是他的創作高潮時期,後來被文學史家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

1831年2月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5月遷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供職。1834年法國波旁王朝的亡命者喬治·丹特斯男爵來到彼得堡,在俄國禁衛軍騎兵團供職。他很快就追求岡察羅娃。1836年4月普希金創辦《現代人》雜志。同年11月初他接到幾封匿名信,對他進行侮辱和攻擊。為了維護自己的榮譽,他向丹特斯要求決鬥。決鬥于1837年2月8日舉行。普希金身受重傷,10日逝世。報上刊出這個噩耗時說:“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隕落了。”

推薦閱讀版本:呂熒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創作背景

奧涅金的“多餘感”反映了俄國社會轉型期部分先進貴族知識分子對俄國社會生活的内心情感。反映時代面貌中先進的俄羅斯文學的主要特點。19世紀上半期,當西歐資本主義已鞏固和發展的時候,俄國是處在沙皇專制統治下的封建農奴制社會,資本主義還在萌芽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大大落後于西歐。伴随着反拿破侖戰争的勝利,西方正統的資産階級文化——自由主義——對俄國的沖擊出現了高潮,1812年開始的反拿破侖戰争激起了俄國人民空前的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的高漲,必然導緻進步的人們對社會政治問題和祖國前途的關注。貴族知識分子中,青年軍官們受到法國資産階級革命的影響,要求社會改革,醞釀了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慘道鎮壓而失效,社會彌漫着高壓氣氛。在這種動蕩不安的社會中,舊貴族階級中分化出了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他們厭惡本階級,痛恨本階級的醜惡,自身上又具有本階級的劣根性,空有抱負,卻沒有實際行動和勇氣,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成為“多餘人”。

作者通過這部分貴族青年知識分子内心的感受,反映他們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探索過程中的複雜心情。

人物介紹

奧涅金

奧涅金是個利己主義者,他沒有勇氣向朋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本想拒絕決鬥,但又伯人嘲笑和诽謗,最終殺死了連斯基,在連斯基死後到處流浪。

在對待愛情上奧涅金是個自欺欺人者,他擺出一副道學家的面孔教訓達吉亞娜,對她說不願意把自己禁銅在家庭的圈子裡,天生不會享受幸福,拒絕了達吉亞娜的愛情。可是後來,在奧涅金回到彼得堡後,他又愛上了達吉雅娜,身為人婦的達吉雅娜拒絕了他。達吉亞娜走了,隻留下奧涅金一個人,在這裡普希金結束自己的小說,關于奧涅金以後的命運如何普希金什麼也沒寫,一個普希金的熟人說按照詩人的意思“奧涅金應該犧牲在高加索或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中”。

奧涅金的“多餘感”是俄國舊文化與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産物,注定了他的悲劇性命運。一方面,貴族階級即将退出曆史的舞台,特别是黑暗腐朽的專制政體、愚昧落後的農奴制以及适應這種制度的舊文化;另一方面,歐洲啟蒙思想文化的傳播促使俄國的知識者去思考。在這場俄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以壓倒優勢撞擊俄國文化。

奧涅金厭惡舊文化并不采取行動,認同新文化也無力去實踐。這樣無法脫離舊文化,又不能紮根于新文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感到時代的風暴即将來臨,不甘心和貴族階級一道滅亡,但階級的局限又使他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參加革命鬥争。也看不見社會發展的前景,因此終日訪徑苦悶、焦躁不安,社會不需要他,他也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苦尋求俄羅斯的出路,但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隻會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在時代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曆史大背景下,具有“多餘感”的“多餘人”是時代與社會的産物。

奧涅金作為這種特定社會條件下的一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具有貴族出身帶來的各種缺點,并不是當時貴族青年的先進人物。作者從奧涅金身上體現了—個時代的重要問題,即俄羅斯進步的知識分子脫離人民的問題,這也是十二月黨人之所以失敗的原因。

奧涅金的性格是真實的,他不僅代表了貴族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憂郁而又無能為力,而且反映了整個時代的情緒,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時的社會曆史條件下,“多餘人”心中的“多餘感”具有民族性特征。

達吉雅娜

達吉雅娜是詩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别林斯基在評價這部作品時指出;“普希金的偉大功績,是他在這篇長篇小說裡詩意地再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并且以奧涅金和連斯基為代表,顯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性的一面,可是,這恐怕是我們詩人更大功績:他首先第一個以達吉雅娜為代表,詩意地再現了俄國的婦女。”在評論作品的人物形象時,别林斯基進一步肯定達吉雅娜是“俄國婦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評論中,則把達吉雅娜稱作“俄國婦女的聖像”。可見,達吉雅娜不僅是詩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達吉雅娜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的俄羅斯正處于貴族革命的前夕。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外貌上遠不及妹妹漂亮,“一點兒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極富思想個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靈美、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對責任的忠誠、純而又純的天性。她從小就厭棄女孩子的針線活計;她拒絕父母的溺愛,更不習慣貴族家庭對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滿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熱愛俄國自然景物和民間故事;她讀過理查生和盧梭的着作,受西歐啟蒙主義思想的熏陶,有模糊的個性解放的要求。但在當時的俄國社會裡,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她們沒有任何經濟或文化地位,傳統賦予她們的角色隻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愛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

達吉雅娜作為一個女性,身處當時的社會,“為女——為妻——為母”是她必經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種生命程式。作為女兒的她,唯一的出路隻能是婚姻(為妻),于是,她渴望着愛情,渴望着找到一個理想的丈夫能幫她擺脫這種孤獨的處境,給她以新生。孤傲不群的奧涅金出現了,達吉雅娜一見鐘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熱情地幻想着,并被幻想不停地追逐着……終于決定抛棄一切傳統的上流社會女性虛僞的種持和矯揉的束縛,抛棄父母的意見,主動出擊,勇敢求愛。詩人把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塑造成為一個勇敢、主動追求愛情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當時貴族上流社會的道德規範,具備了現代的愛的能力,這與傳統的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因為傳統的積習認為“兩性必然是有差别的,一方是主動的,另一方是被動的,女性當然屬于被動的一方”,而文本中達吉雅娜一反傳統的被動而變為主動,其現代性非常明顯。詩人充分肯定并贊揚了她的這種愛情和行為。

普希金無法跳出時代的局限去給奧涅金和達吉雅娜一個光輝的結局。所以面對奧涅金,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情理想,達吉雅娜表面上冷若冰霜、無動于衷,私下裡卻悲痛欲絕。于是,當我們看到她獨坐在豪華的起居室裡,讀着奧涅金寫給她的信,心酸無言,淚如泉湧時,我們終于也體會到了她在愛情和婚姻權衡中的悲哀與無奈。達吉雅娜是“俄羅斯婦女的典型”,她再一次以俄羅斯婦女們所特有的犧牲和隐忍承擔了個人命運的一切悲哀。

連斯基

如果說奧涅金是冷漠、自私的現實主義者,那麼外省的貴族青年連斯基就是充滿激情、富于幻想的浪漫主義者。雖然他和奧涅金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他們的性格迥異。連斯基沉醉于脫離現實生活的哲學學說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詩歌,不谙世事,把一切都加以理想化。像他這樣的人根本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最終要麼妥協于現實,要麼就被現實碾得粉碎。

連斯基在決鬥中死于奧涅金的槍下,這一事件構成了小說情節的高潮,普希金對連斯基之死做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奧爾加

奧爾加精神上非常貧乏,毫無個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價值籌碼,在男性視野中,奧爾加就是他們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詩人連斯基因此而瘋狂地迷上了奧爾加。然而,普希金讓奧爾加使兩個親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奧爾加是個間接兇手。從某種意義上說,詩人對奧爾加的責備态度,反映出了他作為一個傳統的男性作家對于女性恐懼心理的原始狀态。這一點,精神分析學家霍妮說得很中肯;“男人總是通過對女性的攻擊,使自己從對女性的恐懼中掙脫出來。”連斯基愛上了頭腦愚鈍、感情膚淺、水性楊花的奧爾加,對頗有個性思想的達吉雅娜卻視而不見。當連斯基對婚姻無限神往和陶醉的時候,詩人普希金則把“我”與奧涅金封為“豪門的叛逆”。

顯然,普希金借“我”之口傳達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該自由自在的享受單身生活,享受天拘無束的愛情,而不應像連斯基那樣将婚姻當成生命的目标,讓婚姻束縛自由;男人屬于自由的愛情,女人屬于責任的婚姻,婚姻隻是用來束縛女性的。舞會風波後,連斯基為了未婚妻奧爾加而決鬥,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自始至終,奧爾加對連斯基生死攸關的重大行動,毫無覺察,她對連斯基的生命感念也非常短暫,在連斯基屍骨未寒之際,她使被一位骠騎兵用情場上幾句獻媚的話所俘虜,在神壇前羞答答頭戴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無疑,奧爾加的見異思遷、另覓新歡,也是普希金對于連斯基婚姻理念的一個極大諷刺。

作品賞析

作品主題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準确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多餘人”是19世紀俄國文學中所描繪的貴族知識分子的一種典型。他們的特點是出身貴族,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雖有高尚的理想,卻遠離人民;雖不滿現實,卻缺少行動,他們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隻能在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費自己的才華。他們既不願站在政府的一邊,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對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他們很是心儀西方的自由思想,他們也很不滿俄國的現狀,又無能為力改變這種現狀,然而他們又是大貴族和權勢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與底層人民相結合以改變俄國的現狀。

最早是在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裡的主人公“奧涅金”身上體現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多餘人”的鼻祖,而這一形象真正的廣為流傳是在屠格涅夫185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多餘人日記》之後才更加深入人心的。之後又有赫爾岑《誰的罪過》中“别爾托夫”,萊蒙托夫《當代英雄》中的“畢巧林”,屠格涅夫《羅亭》中的“羅亭”,岡察洛夫《奧博洛莫夫》中“奧博洛莫夫”等。

用作家們自己的話來說,“多餘人”群像是“既非孔雀,又非烏鴉”的中間人物。他們既有缺點,又有優點;而且他們的缺點除了與他們自己思想、階級上的局限性有關外,更多的還是他們所處時代的局限性。從葉甫蓋尼·奧涅金到奧勃洛摩夫,整個俄國社會越來越腐敗,這是其背景;而諸“多餘人”形象越來越龌龊便是其表現了。所以,作家們通過這些人物主要是反映現實的黑暗,希望改變現實,扭轉時局。

生态倫理

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詩人超前的生态倫理意識:返歸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詩人賦予達吉雅娜的純真、自然的個性和品質,正是其對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表達。在詩人筆下,城市裡充滿着喧器與浮跟,燈紅酒綠,人影幢幢,滿是虛情假意和花言巧語,而在農村,有恬靜的溪流、牧場,

有散發着野花幽香的叢林、山谷,有像達吉雅娜的奶娘一樣淳樸、厚道的人民。這樣的對比描寫道出了達吉雅娜不願意去那繁華的城市的原因,呆在古樸的鄉村的緣由,也道出了詩人呼籲人們返歸自然、詩意地栖居于大自然之中的心聲。而這種境界又恰恰與生态倫理學所追求的終極目标不謀而合。

婚戀觀

如果說鄉村少女達吉雅娜是叛逆的、現代的,那麼,作為婚姻的女性,作為将軍夫人,達吉雅娜己完全歸于了傳統。為了不使母親失望,她來到了莫斯科這個婚姻市場,将自己嫁給了老将軍。作為将軍夫人的達吉雅娜,光彩照人,雍容華貴,具有完全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舊情人奧涅金再次出現,當愛情與婚姻正面沖撞的時候,愛情讓位于婚姻,自由讓位于責任,将軍夫人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斷然拒絕了奧涅金的求愛,選擇了忠于傳統婚姻道德。

男主人公奧涅金最終拒絕了達吉雅娜的求愛,将“好心”地将女主人公教訓了一通。花園裡,他們的那場對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兩性之間的一場對話。一向心高氣傲的奧涅金在愛情方面一直習慣于主動出擊,而現在,一個女性卻反客為主,把他當作追求對象,潛意識裡他是難以接受的。在男性話語的統攝之下,女性隻能被動地居于屈從的地位。因而,從兩性文化的角度來看,達吉雅娜的求愛失敗也是一種必然。奧涅金與達吉雅娜的對話表明,在愛情方面,主動權隻能專屬于男性,女性隻能處于被動。一旦她逾越常規變成主動,那麼結局隻有一個——失敗。所以,在普希金的愛情觀念中,愛情自由是單向的,隻屬于男性。

人物形象

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事件貫穿社會反農奴制運動時期,普希金講述了年青人的命運,反映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不滿,比如說奧涅金,他是十二月黨人先進貴族、知識分子代表,是十九世紀初葉俄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他出身貴族,從小受貴族教育,學說法語、社會交際等。奧涅金區别于社會上的年青人是他出衆的智慧,他能在談話中輕易地涉及一切,在重大問題中他會裝出老練的、學者的嚴肅,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見解。

達吉亞娜和奧涅金在天性上,在對待社會的批判态度上是一緻的,他們都鄙視貴族上流社會,但在心靈氣質上他們又不同。奧涅金無力擺脫貴族階級思想和習俗的惡劣影響,精神空虛,而達吉亞娜與人民有深厚的感情,與俄羅斯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内心充實。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概括了19世紀貴族進步青年的特點,提出貴族向何處去的問題,而在達吉亞娜身上突出了她和人民的親近、她氣質的高潔,詩人以達吉亞娜的豁達胸懷、善良、同情勞動人民來批評奧涅金的利己主義和精神空虛。

作品影響

小說是俄羅斯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塑造了奧涅金這個“多餘人”的形象。作品用奧涅金的冷漠、懷疑,連斯基的理想主義熱情,達吉雅娜的純潔、孤寂,突出反映19世紀20年代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和知識分子追求光明、自由時的困惑、迷惘的心理。這部詩體小說廣闊地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表現了那一時代俄國青年的苦悶、探求和覺醒,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上尉的女兒》一起被譽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1878年,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将其改編成同名歌劇。

譯本一覽

【俄羅斯】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文譯本:

1957年,《歐根·奧涅金》,查良铮譯,新文藝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981年,《葉夫根尼·奧涅金》,王士燮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

1982年,《葉甫蓋尼·奧涅金》,馮春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葉甫蓋尼·奧涅金》,智量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年,《葉甫蓋尼·奧涅金》,呂熒譯,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6年,《葉甫蓋尼·奧涅金》,丁魯譯,譯林出版社

2001年,《葉夫根尼·奧涅金》,劉宗次譯,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葉甫蓋尼·奧涅金》,田國彬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年,《葉甫蓋尼·奧涅金》,劍平譯,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葉甫蓋尼·奧涅金》,九霄環佩譯,新浪博客網絡共享。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專家點評

1820年3月的一天,在俄國宮廷裡,沙皇亞曆山大一世正對群臣大發雷霆:“應該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亞去!他弄得俄羅斯到處都是煽動性的詩,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誦它們。”這位讓沙皇如此震怒的年輕詩人普希金,在俄羅斯人民心中卻像太陽一般閃耀。

普希金是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他的文學創作不僅為他自己,而且也為整個俄羅斯文學赢得世界聲譽。他在多種文學體裁如抒情詩、叙事詩、詩劇、小說、散文、童話等都取得了傑出的成績,為後代的作家提供了典範。他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和十幾篇叙事詩,運用了各種形式和韻律。他用不朽的作品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的紀念碑。他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于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确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立了我們的詩的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着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

别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隻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着俄羅斯生活的脈搏。”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隻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裡鳴響着: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

他至今仍受俄羅斯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正如他自己在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我的名字将會遠揚,隻要在這月光下的世界哪怕僅僅有一個詩人流傳。我的名字将傳遍偉大的俄羅斯,她的各民族的語言都将我呼喚。我将被人民喜愛,他們會長久記着我的詩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記着我在這冷酷的時代歌頌自由,并且為倒下的人呼籲寬容。”

普希金最重要的詩作是《葉甫蓋尼·奧涅金》,這也是俄國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全詩現存8章,1823至1830年間陸續寫成,采用的是普希金特有的“奧涅金體”十四行詩的形式。全詩以青年貴族奧涅金和女地主拉林娜的長女達吉雅娜、詩人連斯基和拉林娜的次女奧爾加的戀愛故事為主線,廣泛地展示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現實生活的圖畫,被譽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

普希金塑造了俄國文學中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奧涅金。奧涅金對上流社會感到不滿,但又是這一社會的産物。他遠離人民,精神空虛,生活缺乏目的,他是自己所處環境中的多餘的人。作者認為奧涅金的懷疑和冷漠,連斯基的理想主義的熱情,都無補于當時的實際。女主人公達吉雅娜才是普希金塑造的一個最為動人的形象,具有俄國人民的精神豐富、道德純潔和堅忍克制等特點。

奧涅金曾經說:“生活太匆忙,沒有時間去感受。”他錯過了生活的熱情和寶貴的愛情。那麼在我們匆忙的現代生活中,何不為自己留一點時間,讀一些書,感受一些生活的體驗。

妙語佳句

習慣本是人間的暴君,何必跟時代無益地争辯?

愛情原本是魔鬼的把戲。

幻想和年華一去不再,我無法複活我死去的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