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紙棚山歌

萬載紙棚山歌

萬載紙棚山歌
萬載紙棚山歌是流傳于江西省陽朔縣白沙鎮的傳統民歌。每年農曆的六月二十三日前後是當地的傳統節日,由民間組織在白沙鎮上開展的傳統民俗文藝、體育及祭祀活動,當地人亦稱趕會期。六月二十三,是白沙鎮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日子。
  • 中文名:萬載紙棚山歌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産名稱萬載紙棚山歌

所屬地區:江西 · 宜春 · 萬載縣

遺産編号:Ⅱ-4

遺産類别:民間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萬載縣

遺産級别:省

簡介

萬載,地域廣闊,山歌内容豐富,題材廣泛,風格各異。有近乎口語質樸、音調粗犷的“急闆山歌”;有高亢明亮、熱情奔放的“客家山歌”,真可謂山上唱山歌,田裡唱田歌,駕船唱船歌,采茶唱茶歌,耍燈唱燈歌。但頗具地方特色的“紙棚山歌”,鄉土味尤為濃郁。

萬載是江西毛竹重點産區,豐富的資源為表芯紙的生産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表芯紙又稱土紙,是萬載三大特産之一。萬載“紙棚山歌”曆史悠久,自明代萬載有表芯紙生産開始,就産生了紙棚山歌。這種紙工謠在勞動現場紙棚中現編現唱,想唱就唱,是紙棚工人在勞動中不可或缺的自娛自樂的文化形式。他們在歌唱中或期盼豐收,或宣洩苦悶,或打情罵俏,或訴說心聲。比喻貼切,自然幽默,诙諧成趣。一首紙工謠一般由四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或加上襯詞。在山岡上,在竹林裡,紙棚工人你唱我和,使艱苦的勞動變得輕松愉快,情緒得到宣洩。

藝術特色

音樂特色“紙棚山歌”的音樂旋律優美流暢,音型、節奏特色分明,音樂主要以“6˙1˙2”為主音,音調、節奏與地方語言密切結合,聽起來使人感到舒暢,易于上口流行。

基本内容 萬載“紙棚山歌”歌詞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圍繞紙工生産過程中采竹紋、漚竹紋、挖紙漿、開槽面、淌紙簾、焙紙等工序間紙工即興演唱的山歌。它宣洩紙棚工人勞動中的苦與樂,青年男女的愛與情以及紙工對竹林豐産的期盼。如《紙棚隔屋隔得近》中“早晨早起累到夜,黃柏樹下苦彈琴”和《實實在在哇妹知》中“三更半夜沒有睡,被窩席子都黴發哩”宣洩紙工勞作的艱苦。又如《戀郎莫戀焙紙郎》中“好像賊坐班房,極像學生寫文章”、“好像黃狗爬糞缸,賽過幾多财主人”等用比喻的手法,诙諧而活潑,表現了做紙工人的樂觀精神。還有“夜布做紙妹會幫,郎開槽面姐挖膠”,反映男女間的愛與情;再如《一月做紙是春社》中“保佑竹子滿山發,保佑竹山多生筍”,表達了紙工對來年竹林豐産的期盼。紙工演唱時不需要任何道具,皆可随口傳唱,即興創作。

藝術思想

“紙棚山歌”流行于萬載的高村、茭湖、仙源、赤興一帶,它地方特色濃厚,與勞動人民的生産、生活緊密相聯,息息相關。從歌詞角度來看,雖象傳統民間口頭文學,但每首山歌都有其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也深刻地反映着廣大勞苦大衆的精神風貌。如“戀郎嗳戀做紙郎,做紙郎子有戀場,初一十五打牙祭,賽過幾多财主人。”它不僅反映了紙棚工人的戀愛情感,而且還表現了紙棚工人的樂觀情緒。“一月做紙是春社,保佑竹子滿山發,保佑竹山多生筍,賺錢正等今年來。”它表現了紙棚工人祈盼來年風調雨順,能賺錢養家糊口。同時,那“紙棚隔屋隔得近,棚下言語切莫聽,早晨早起累到夜,黃柏樹下苦彈琴”,“今日拉棚冇得料,定轉拉棚聊幾工,焙紙吾到紙駱在,賺錢吾等今年來。”它不僅反映紙棚工人困苦的生活境況,還揭露了紙棚工人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現狀

由于曆史的變遷,尤其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曲意篡改利用,在有些“紙棚山歌”中,帶有封建意識,沾染黃色、腐朽的基調或迷信色彩。為此,在傳唱“紙棚山歌”時,應加以鑒别,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使這一來自勞動人民的民間藝術重放異彩。

随着社會的進步和造紙新技術的出現,手工造紙日漸衰微,能編唱紙工謠的人也日漸見少。随着演唱紙棚山歌老藝人的相繼去世,年輕人外出務工,紙棚山歌的傳承已青黃不接,面對這種瀕危狀況,搶救保護工作已刻不容緩。

傳承發展

紙棚山歌源于生活,原生态的傳統民間歌詞與曲調的結合相得益彰。其曲調、節拍、節奏、旋法和原生态演唱特征引起省内外專家的重視。1979年底,省民間音樂專家黃國強、流沙等同志來到萬載調研民間音樂,召開老藝人座談會,了解紙棚山歌的藝術特征,對紙棚山歌的收集整理工作高度重視,并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萬載縣挖掘、收集、整理的紙棚山歌有多首入選《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1980年萬載紙棚山歌參加宜春地區民間音樂演唱演奏會并獲好評。它悠久的曆史淵源對民間歌曲的傳承和發展産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并為研究民間音樂提供了寶貴的資料。1984年根據紙棚山歌創作改編的歌曲《紙工謠》,參加江西省廣播電視廳舉辦的“新中國成立五周年征歌評選”活動,獲得三等獎,并由省廣播電台錄制展播。2008年,萬載紙棚山歌入選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