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村

華新村

廣東興甯市新陂鎮下轄村
華新村,隸屬廣東省梅州市興甯市新陂鎮,位于梅州市興甯市新陂鎮東北。東臨甯江、米寨、南連家莊、新元,西鄰上長嶺、新金,北接葉塘鎮嶽橋、甘塘村。村委會位于旗崗嶺南坡,距鎮府1公裡。是一個負責,設備齊全的新型農村。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新陂鎮東北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華新村 水田:878畝 栽植:水稻為主

行政區劃

轄華興、小河背、新興、下甘4個片39個村民小組。由華興、馮屋、壘子羅、小河背、小河角、陳屋、鹿頸羅屋、大路康、王屋、鐘屋、橫江塘、下康井頭、唐屋、圍下、墳堂茔、陶前共17個自然村組成。

有李、馮、羅、劉、陳、康、王、鐘、唐、彭、蘇11個姓氏居住,據傳最早居住的是康姓人家。截止至2005年末人口3179人。

曆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華興小河背片稱為躍進管理區,1959年9月劃入米寨大隊;1961年5月分出新星大隊,新興、下甘片時稱新甘大隊。

1963年10月華星、新甘合并各取一字為華新生産大隊;1968年改稱革命委員會;1984年4月起稱鄉人民政府;1987年4月改為村民委員會;1989年9月改稱為管理區辦事處;1999年4月起稱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依法由村民選舉産生,“華新”稱謂一直延用。

農業

截止至2005年末,全村有水田878畝,畲嶺壩地364畝。

該村以栽植水稻為主,冬種蠶豆、雪豆、小麥、可一年三熟,旱輋壩地種植花生、黃豆、甘薯等作物,經濟作物有果蔗、甘蔗、黃麻、紅麻、煙葉等。

解放後,經過深耕改土,開渠引水,平整土地,改良品種,糧食産量得以提高。

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生産熱情高漲,積極響應政府号召,科學種田,大面積采用雜優良種,實行塑盤抛秧,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及時防治蟲病,水稻産量大幅增長,畝産千斤以上,其他作物的生産也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人均收入達3709元。

工副業

農戶在栽植水稻的同時,普遍有家庭副業,養豬、牛、雞、鴨等畜禽,養牛主要用于耕田駛役。過半農戶家庭有從事做竹籮、編畚箕、腳籃、削擔杆等各種小農家具的生産或外出修補竹制農家具的習慣,其手藝世代相傳,其收入成為除農業的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小部分農戶兼織土布、做小生意。

20世紀60年代後期,大隊辦起了糧食飼料加工廠、榨油廠,七十年代初辦起爆竹廠、肥皂廠。發揮鄉土人才陳其銘先生的創造性,研制成功土法制作照明蠟燭和明光油工藝,辦起了綜合加工廠,陸續生産蠟燭、明光油、盤香、蚊香、加工塑料薄膜袋,鼎盛時期有廠場幹部、工人及采購員30多人,産品銷往江西、福建、湖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成為當時興甯縣少數幾個集體企業發展較好的大隊。

在大隊企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有100多戶家庭從事上述商品的生産加工,每隔三、五天就有整車貨物外運。商品生産銷售活動擴大了部分農民的視野,打開了更多的生産銷售渠道,為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打下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村級企業因種種原因雖已停辦,但全村已有了一批私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戶、運輸專業戶和從事服務行業如餐飲等的各種人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占總勞動力的40%左右,2002年以來,市政府在該村甘塘大嶺崗、伯公嶺等地建起了“新興工業園”引進了一批企業、公司落戶工業園,為部分村民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

基礎建設

水利:華新村轄區内江、河、溝、渠縱橫交錯。流經境内的有甯江、麻嶺河、九萊口河、嶽橋河、甯西溝、西溝、九臂坜、南蛇窿排灌溝等,河多橋多,有人戲稱“橋鄉”,由于水流系統分散,農田極易受旱受澇,20世紀50年代起興修水利,改善了耕作條件。八成水稻田屬樂仙、麻嶺、合水三個水庫灌溉的水尾田,二成屬望天田或低壟水漬田。

自1980年以來,在上級政府和水利部門的支持下,對年久失修的陂、圳、閘、槽進行整修,有的重新布局建造,先後修建了水閘7座,架設渡槽9個,對重點溝、渠實行砌石“三面光”。冬春季組織清淤疏浚,從根本上解決了易旱易澇問題。

道路:随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道路建設逐步得到改善。自1985年起,對村道擴寬夯實,主村道砌護路牆。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采取争取上級支持,向在外鄉賢募捐,發動群衆捐資等辦法籌集資金,鋪築了圩鎮至村委會、各自然村、屋至村道或連接公路的水泥道路4.9公裡,新建華興、下甘、鹿頸等橋梁7座。徹底改善了道路交通環境。

學校:解放前,村中學童依習慣分别在各自的氏族學堂如元慶學校、欽齋小學、普福小學讀書,能讀到小學畢業的不多。華新小學始建前則分别在新陂一小,“新興小學”或華興片教學點就讀。

20世紀60年代末,由上級教育部門投入少量資金,大隊發動各生産隊、群衆投工投勞擔石做工,分派各生産隊,農戶送土磚、瓦、雜木等材料建起了二棟磚瓦房校舍,1991年籌資又建了一棟紅磚結構的校舍,1994年教育基金“百萬行”活動集資近6萬元,再建一室兩間近百平方米的樓房。

由于初建的校舍年代久遠,已成危房,嚴重影響師生安全,在市鎮黨政的關心重視下,得到香港區劍雄愛心會的捐助35萬元,群衆鄉賢捐資13萬多元,拆除危房于2003年8月新建了一座二層半9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同時擴建了操場,新砌了校園圍牆和标準籃球場,美化綠化校園環境,華新小學已成為校舍、設施較為完善的一間完全小學。

為鼓勵學生認真讀書,先後有鹿頸羅屋、墳堂茔、康屋、華興等自然村自發籌集獎學金20多萬元,用于獎勵品學兼優和考上高中、中專、大學的學生,崇文重教的客家優良傳統進一步發揚光大。

領導機構

支部書記:(1960年前待查)

李洪勝 1961年——1986年2月

劉木賢 1961年——1963年(新甘大隊)

康龍森 1986年3月——2006年12月

李建洪 2007年1月----

村委主任:

劉木賢 1962年——1967年

劉子輝 1968年(革命領導小組組長)

李洪勝 1969年——1980年

劉國标 1981年——1983年

康龍森 1984年——1987年3月(鄉長)

劉振東 1987年4月——1987年12月

羅朋方 女,1988年1月——10月

李建洪 1988年10月——1995年12月

劉偉東 1996年1月——1999年4月

康龍森 1999年4月——2002年4月

李建洪 2002年4月——2005年5月

康龍森 2005年5月——2007年9月

曹膩瑪 2001年9月——2006年8月

哀木涕 2003年7月——2009年6月

李開複2001年5月——2009年5月

簡介

華新村屬于廣東省,梅州市,興甯市,新陂鎮。

6月26日,烏蘭木倫村彩旗飄揚,鼓樂震天,由神華集團投資十億元建設的神華新村安居工程在這裡隆重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出席奠基儀式的有: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神華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喜武,市委書記杜梓及市各大班子領導,旗委書記楊博、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根喜、政府旗長雲衛東、政協主席郝永耀及旗各大班子領導和當地各族各界幹部群衆。市委書記杜梓在儀式上講話。

杜梓說,近年來,神華集團與鄂爾多斯市深入合作、科學發展,開創了地企共赢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這次開工建設的神華新村,是神華集團與我市在新農村建設領域開展的重大合作項目,它的開工建設标志着神華作為國家大企業講政治、講大局的崇高境界,是我們共同落實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也表明我市以工哺農、以城帶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工作進入了新階段,标志着地企合作邁向了新水平。

杜梓說,當前鄂爾多斯上下正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實施“結構轉型、創新強市”、“城鄉統籌、集約發展”新戰略,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态勢。希望各有關方面切實把這項事關群衆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城鄉統籌示範工程和農牧民滿意的民心工程,地方黨委政府将切實提供良好服務,共同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衆得實惠。神華集團董事長張喜武緻辭說,神華工程在鄂爾多斯建設已經走過了24個春秋。

鄂爾多斯是神華事業的發祥地,也是神華事業的聚寶盆,鄂爾多斯孕育了神華,也打造了神華。随着神華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神華也正在逐漸回報地方政府,回報鄂爾多斯市各族人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用工業反哺農業。建設神華新村,是神華集團落實科學發展觀,履行社會責任的新的嘗試,也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選擇。烏蘭、張喜武、杜梓為烏蘭木倫村、松定霍洛村等村和當地農牧民贈送了新農村科技緻富圖書。

項目建設單位神東煤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翟桂武和當地農牧民代表、小學生代表分别在儀式上講話。上午十一點半,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烏蘭宣布神華新村開工建設,出席奠基儀式的各級領導走下主席台為項目奠基。神華新村項目位于烏蘭木倫鎮境内,占地62.7公頃,規劃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25萬平方米,幼兒園、小學、醫院、文體設施、商業設施等近5萬平方米,由神華集團投資4億元,集中安置農牧民約1200戶。

據了解,神華新村項目由市政府負責規劃,神華神東煤炭集團負責建設,将在兩年内基本建成,建成後的新村,将成為設施齊備、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村容整潔、人居環境優良的“安居”新村,最終将其打造成為中國西部第一村

主要活動

在“冬至大過年”的節日裡,廣東省社科院王珺院長一行26人到定點幫扶的新陂鎮華新村走訪慰問貧困戶、檢查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新陂鎮黨委書記李新強、市社科聯主席彭曉明等領導陪同調研。

王珺入村後,首先來到華新村“一對一産業幫扶”項目基地調研,詳細了解該基地的投資規模、種植和管理模式、銷售渠道、預期經濟收入及貧困戶就業、收益等方面情況,并與在場人員就如何進一步做好山區土地開發和流轉、加強“基地+農戶、先富帶後富、一對一産業幫扶”的脫貧模式進行了現場探讨。

緊接着,王珺來到貧困戶馮耀輝家中,省社科院駐華新村工作隊吳永斌隊長詳細介紹了駐村工作隊對馮耀輝一家制定的幫扶措施、實施情況和取得的效果。馮耀輝一家有6口人,2016年精準扶貧時,三個子女仍在就學、馮耀輝本人癱瘓在床、母親年老體弱,僅靠妻子鄧桂彬在家務農,家境貧窮。

在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幹部的幫扶下,鄧桂彬養殖了100多隻五黑雞,修繕了房屋,享有醫療救助和發展種養等國家幫扶政策,兩個女兒今年畢業後從事幼師工作,小兒子在葉塘中學讀高中,按照計劃今年可如期脫貧。王珺鼓勵鄧桂彬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幫扶下,積極配合駐村工作隊,紮實搞好五黑雞養殖,不僅要脫貧,還要依靠發展産業走上緻富路,并送上800元慰問金。期間,社科院其他幹部分組走訪慰問了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并代表省社科院黨組送上慰問金。

随後,王珺實地查看了華新村黨建文體廣場建設情況,強調要充分利用黨建文體廣場的載體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群衆性文化活動,使黨建文體廣場成為黨建宣傳的新陣地和群衆休閑娛樂的新場所。

最後,王珺與鎮村幹進行了座談,王珺充分肯定了駐村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上卓有成效的努力,鼓勵駐村工作隊繼續保持紮實苦幹、主動作為的工作精神,積極配合村“兩委”開展好後續工作;并就脫貧政策和項目具體實施情況及目前脫貧攻堅工作存在的問題、村級黨建、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讨。王珺與李新強均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的指示,進一步加強省社科院與新陂鎮的聯系,共商共建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華新村貧困群衆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實現鄉村振興。王珺還向新陂鎮贈送了《廣東改革開放史》《廣東2035發展趨勢與戰略研究》等書籍。

上一篇:福田區

下一篇: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