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

中國地理分區
傳統的地理大區名稱,稱“中部地區”。在民國時代,華中地區是指長江流域的七省四市,現華中地區一般指華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華中地處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與華南之間,是黃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華中地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
    中文名:華中地區 外文名:Central China 别名: 别稱:華中 所屬地區:中國 下轄地區:河南、湖北、湖南 面積:約56萬平方千米 人口:22,239.42萬(2016年) 地理位置:中國中部、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遊 著名景點:少林寺、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黃鶴樓、嶽陽樓等 機場:鄭州新鄭機場、武漢天河機場等 政府駐地:鄭州、武漢、長沙 火車站:鄭州站、武漢站、長沙站 行政類别:地理分區 地方方言: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 著名學校:鄭州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概況

華中地區,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簡稱華中,或稱“中部地區”。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華中地區行政上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三省。

華中地區位于我國中部、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遊地區,地處華北、華東、西北、西南與華南之間,京九鐵路、京廣鐵路、焦枝鐵路、枝柳鐵路縱貫南北,隴海鐵路、萬裡長江與浙贛鐵路橫貫東西,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過渡的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着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全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農業發達,輕重工業基礎雄厚,水陸交通便利。華中地區是全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是中國工農業的心髒和交通中心。

省區

河南

河南,國之中央,古稱中原,簡稱“豫”,地處中國中東部河南政區圖、黃河中下遊,省會鄭州,因其大部分位于曆史上的黃河中下遊以南,故名河南,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接壤,承東啟西、聯南望北。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祥地、華夏曆史文化的中心,曾長達五千年居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更是誕生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等舉世聞名的古都,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同時還擁有商丘、南陽、濮陽、許昌、新鄭等古都,為中國古都數量最多最密集的省份。中原文化、河洛文化、根親文化、三商文化、兩宋文化、漢梁文化、聖賢文化、武術文化、宛商文化等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姓氏文化、詩詞文化、禮儀文化、戲曲文化等博大精深;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源地。全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5處,總數量居全國首位,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交通中心和物流樞紐,2013年國内生産總值繼續位列全國第五位、中西部首位,鐵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車總裡程均居全國首位。

湖北

湖北省,簡稱“鄂”,又稱“千湖之省”,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位于位于中國中部、長江中遊、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介于北緯29°05′至33°20′,湖北政區圖東經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東連安徽,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東西長約740公裡,南北寬約470公裡,面積18.59萬平方公裡,省會是武漢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宜昌市、襄陽市,黃石市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漢江自西北向東南,彙入長江,在湖北中部形成江漢平原。湖北省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中心,全國交通航運樞紐。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就坐就落于湖北省。其省會武漢是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副省級市和區域中心城市。

湖南

湖南省,簡稱“湘”,位于長江中遊南部。湖南政區圖大部分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因自古廣植木芙蓉和水芙蓉而有“芙蓉國”之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誕生的地方。湘江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湖南人民的母親河。她自南向北,流貫全省, 注入洞庭湖,湖南因而簡稱“湘”。毛澤東曾在詩中盛贊:“芙蓉國裡盡朝晖”。湖南東鄰江西,北交湖北,西連重慶、貴州,南接廣東、廣西,省會設長沙市。全省地勢是,東南西三面環山,東有羅霄山脈,南有南嶺,西有武陵、雪峰山脈;北部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為丘陵、盆地。湖南總面積為21.18萬平方公裡,湖南戶籍人口總數達到6805.70萬人。湖南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輩出,“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湖南物産富饒,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城市

鄭州

鄭州為河南省省會、五朝古都、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及世界曆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華中城市。中部地區重要城市,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所領的有熊國及夏朝、商朝、管國、鄭國和韓國建都所在地。鄭州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位于華北平原南端、母親河黃河下遊南岸、河南省中部偏北,為天地之中、華夏及中原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均為交通要塞。鄭州為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素有“中國鐵路心髒”和“中國交通十字路口”之美譽,坐擁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及亞洲首座、全國唯一的時速350公裡高鐵客運十字樞紐站,擁有全國三家之一中西部唯一的商品交易所、中部地區首家國家級保稅區。

武漢

武漢簡稱漢,别稱“東方芝加哥”,華中城市——武漢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内陸地區最繁華都市及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特大城市。“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将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武漢号稱九省通衢,是中國内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國家的經濟地理中心;全國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在校大學生人數全球第一;内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内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長沙

長沙,華中城市——長沙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省會,中部地區重要城市,位于湖南省東部,轄六市轄區、二縣、一縣級市;古時稱為“潭州”,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山水洲城和快樂之都,長江中遊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 長沙作為我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年燦爛的古城文明史,是楚漢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亦是環長株潭城市群龍頭城市。長沙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交通

鐵路

全國鐵路樞紐城市:鄭州、商丘、洛陽、南陽、武漢、襄陽、宜昌、長沙、株洲、懷化、衡陽。

公路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國家公路主樞紐城市:鄭州市、商丘市、洛陽市、南陽市、武漢市、襄陽市、長沙市、衡陽市。

水路

信陽明港、武漢港、宜昌港、黃石港、荊州港、崗港、嶽陽港、衡陽港、長沙港、湘潭港、株洲港等。

航空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主要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鄭州上街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商丘觀堂機場、信陽機場、安陽豫東北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宜昌三峽國際機場、襄陽劉集機場、恩施許家坪機場、長沙黃花機場、衡陽南嶽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懷化芷江機場。

經濟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荊州開發區、宜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嶽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甯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鄭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洛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安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南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新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沌口經濟技術開發區、孝感高新技術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湘潭高新技術開發區、株洲高新技術開發區、益陽高新技術開發區。

教育

著名高校

鄭州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

著名中學

河南: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鄭州市第一中學、河南實驗中學、鄭州市外國語中學、商丘一高、商丘市實驗中學、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開封五中。

湖北:武漢二中、黃陂一中、武漢外國語學校、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武鋼三中、黃岡中學、夷陵中學、湖北省天門中學、荊州中學、襄樊四中、襄樊五中、黃石二中、大冶一中。

湖南: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市第一中學、株洲市二中、醴陵市一中、衡陽市第八中學、湘潭縣一中、甯鄉一中、益陽市箴言中學。

旅遊

河南少林寺

洛陽龍門石窟

安陽殷墟

黃帝故裡

白馬寺

中嶽嵩山

天地之中

嵩陽書院

河南博物院

商丘古城

應天書院

燧皇陵

中國商文化博物館

開封府

開封龍亭

清明上河園

雲台山

中國文字博物館

王屋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淮源

寶天曼自然保護區

南陽府衙

卧龍崗

内鄉縣衙

永城芒砀山漢文化景區

淮陽太昊陵

鹿邑老子故裡

南灣湖

雞公山

太行山大峽谷

鄭州方特歡樂世界

中原福塔

鄭州世紀歡樂園

木蘭祠袁家山隋唐大運河商丘碼頭遺址宋國故城梁園

旅遊景點

曆史傳承

沿革

在中華民國時代,一般華中地區指長江流域的七省四市。1945年11月,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軍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是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1947年1月以抗日戰争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及其後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及其後成立的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華東野戰軍。建國後區域劃分,以解放戰争時期各野戰軍戍防區域為基礎,大陸主要分六大區域。其中華北野戰軍的戍防區域為基礎為今天的華北地區,華東野戰軍及其南下範圍為建國後的新區域華東地區,中原野戰軍一路南下的範圍為基礎為中南地區,這也是山東河南部分區域在華北平原但是卻不在華北地區的原因。華中地區大部分地區随着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的合并劃到了幾天的華東地區,少部省份在中南地區。

194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鹽城召開會議,劉少奇傳達了中央關于東南局與中原局合并及所轄範圍的決定。

5月20日,華中局在鹽城正式成立,主要負責華中抗日根據地黨和新四軍的工作。華中局下轄蘇中、鹽阜、淮海、皖東北、皖東津浦路東、皖東津浦路西、豫皖蘇、鄂豫邊、江南9個區黨委。劉少奇為書記,領導人還有饒漱石、陳毅、曾山等。1945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時,華中局撤銷。1954年6月,大行政委員會撤銷,地方行政機構統一于省市地縣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建為廣州軍區。

1958年1月,為配合國民經濟計劃的進行以及管理體制的調整,中共中央決定在全國成立七個經濟協作區,由有關省、市、自治區黨委舉行定期性的或不定期性的會議,使各地互通情報,交流經驗,互相協作,彼此支援,調節矛盾,相互評比,以便在中央方針政策和統一規劃下,促進共同發展。全國七個協作區是:遼甯、吉林、黑龍江、東蒙(内蒙古自治區東部三個盟)為東北協作區,以歐陽欽為會議召集人;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内蒙古自治區(内蒙西部四個盟和呼和浩特市)、河南為華北協作區,以林鐵為會議召集人;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江西為華東協作區,以柯慶施為會議召集人;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為華南協作區,以陶鑄為會議召集人;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為華中協作區,以王任重為會議召集人;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陝西這西南協作區,以李井泉為會議召集人;陝西、甘肅、青海為西北協作區,以李德生為會議召集人。有些省、區劃分在幾個協作區内,可根據經濟關系密切程度,以參加一個協作區為主。經濟協作區初步劃分中,山東、河南等省市同時劃分在幾個協作區内,分别以參加華東、華中協作區為主。

1961年,華中區與華南區合并成中南地區,全國形成為六大經濟協作區。後因文化大革命,經濟協作區被撤消。

在1970年編制的“四五”計劃中,決定以大軍區為依托,将全國劃分為西南區、西北區、中原區、華南區、華北區、東北區、華東區、閩贛區、山東區、新疆區等十個經濟協作區。此後再無華中經濟協作區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形式出現在任何大陸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其他

現中南地區拆分為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把中南地區中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稱為華中,把廣東、廣西、海南、台灣、澳門和香港稱為華南,這種提法是中國動物地理區劃和中國氣象地理區劃的普遍劃分。

上一篇:前打竿

下一篇:廬山藝術特訓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