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

莆田

福建省轄地級市
莆田,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福建省轄地級市,地處福建省沿海中部,北連省會城市福州,南接曆史名城泉州,西依戴雲山,東南瀕臨台灣海峽,與台灣隔海相望。境内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截至2021年,莆田市轄一縣四區兩個管委會(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湄洲島管委會、湄洲灣北岸管委會),陸域面積4200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莆田市常住人口為321.0714萬人[2]。莆田曆史底蘊深厚,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環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永莆鐵路貫穿全境,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投入使用[3];福廈高速、沈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格局[4]。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2021年莆田市實現生産總值2882.96億元,增長6.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36.63億元,增長3.7%;第二産業增加值1506.48億元,增長5.7%;第三産業增加值1239.85億元,增長7.4%[5]。
  • 中文名:莆田
  • 外文名:Putian
  • 别名:荔城、興化、興安、莆仙、莆陽
  • 行政區劃代碼:350300
  •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
  • 地理位置:福建沿海中部、台灣海峽西岸
  • 下轄地區:1個縣、4個區、2個管委會
  • 政府駐地:城廂區荔城中大道2169号
  • 電話區号:0594
  • 郵政區碼:3511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湄洲島、南少林寺、九鯉湖、南山廣化寺、媽祖廟、九龍谷、木蘭陂
  • 火車站:莆田站、仙遊站、涵江站、莆田東站
  • 車牌代碼:閩B
  • 人均生産總值:89342元(2019年)
  • 市花/市樹:月季花/荔枝樹
  • 面積:4200km²(陸域面積)
  • 人口數量:322萬(2021年末常住人口)
  • 地區生産總值:2882.96億元(2021年)
  • 市委書記:付朝陽
  • 市長:林旭陽
  • 方言:莆仙語

曆史沿革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莆田境内已有人類活動

南北朝之前,境内無縣及縣以上建制。按地域,夏、商時期屬揚州,西周時屬七閩地,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百越,秦時屬閩中郡,西漢前期屬閩越國,西漢後期屬會稽郡冶縣,東漢後期屬南部都尉侯官縣,三國時期屬建安郡侯官縣,西晉時期屬晉安郡侯官縣,南朝前期屬南安郡。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析南安縣地建莆田縣,不久撤縣。隋開皇九年(589)置莆田縣,不久即廢。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縣,屬豐州(州治今南安豐州)。聖曆二年(699)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天寶元年(742)清源縣改名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均屬清源郡(郡治今泉州)

軍、州、路、府建制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诏以莆田、仙遊、永福(今永泰)、福清四縣之部分屬地置興化縣(治所在今仙遊縣遊洋鎮),并在其地建太平軍。太平興國五年,改太平軍為興化軍,劃出平海軍(今泉州市)的莆田、仙遊2縣歸興化軍管轄,興化軍直屬兩浙西南路,與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州、邵武軍合稱為“八閩”,轄地基本上與今莆田市相同。太平興國八年,軍治遷至莆田縣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閩地從兩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興化軍隸屬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臨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登位,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複得,端宗诏改興化軍為興安州,故莆田市又有“興安”之稱。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軍陷興安州城。元代,地方設行中書省。興安州改稱興化路,屬江浙行中書省管轄,設總管府,置錄事司,統莆田、仙遊、興化3縣。至元十五年,設福建行中書省,興化路屬之。元皇慶二年(1313年),興化縣治由遊洋鎮遷到廣業裡湘溪(今莆田縣新縣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參政文殊海牙開城降明,興化路亦納款歸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興化路改稱興化府,隸福建行中書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書省改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興化府屬之。興化府廢錄事司,轄莆田、仙遊、興化3縣不變。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地處山區的興化縣,虎患嚴重,病疫流行,人丁漸少,百姓不堪重負,因而裁革興化縣。将武化、長樂兩鄉并為廣業裡,劃歸莆田縣,興泰、福興、來蘇3裡并為興泰裡,劃歸仙遊縣。

清沿明制,興化府建制不變,仍轄莆田、仙遊兩縣,隸屬福建省閩海道。

民國時期隸屬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改用中華民國紀元。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興化府,莆田、仙遊兩縣屬福建省南路道管轄。

民國三年(1914年),實行省、道、縣三級制,莆田、仙遊兩縣屬廈門道管轄。民國十五年(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入閩,成立福建省政府,同時廢道,莆、仙兩縣直屬福建省管轄。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福建舉事,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分為閩海、興泉、龍汀、延建4省和福州、廈門兩個特别市,莆、仙兩縣屬興泉省管轄。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十九路軍“福建事變”失敗。2月,福建省政府在仙遊縣城設立行政專員第四督察區公署,轄莆田、仙遊、永春、德化、大田、惠安6縣。翌年秋,專署由仙遊縣城遷到同安縣。直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莆、仙兩縣均屬第四行政督察區。8月21日和8月25日,莆田、仙遊兩縣先後解放。

專區、地區建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福建省分為8個專區及福州、廈門兩市。莆田、仙遊兩縣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泉州)。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區更名為晉江專區。至1970年5月,莆、仙兩縣隸屬不變。

1970年6月,莆田、仙遊兩縣由晉江專區劃歸閩侯專區,同時把閩侯專區機關從閩侯螺洲遷至莆田城廂。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為莆田專區。同年5月,改莆田專區為莆田地區。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閩清、福清、平潭、長樂、閩侯、永泰8縣。1973年7月,閩侯縣劃歸福州市管轄。1983年4月28日,撤銷莆田地區,原轄屬的福清、閩清、平潭、長樂、永泰5縣劃歸福州市管轄,莆田、仙遊2縣劃歸晉江地區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莆田市,以莆田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将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析莆田縣地置城廂、涵江2區。将莆田縣的城廂鎮、城郊公社成立城廂區,将莆田縣的涵江鎮、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調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莆田縣,成立荔城區、秀嶼區,市轄有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和仙遊縣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4月,莆田市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等一縣四區,此外還轄有湄洲島管委會、湄洲灣北岸管委會兩個管委會。市人民政府駐地莆田市城廂區荔城中大道2169号。

地名/駐地

面積(平方千米)/行政區劃代碼

區号/郵編

城廂區/霞林街道

502/350302

0594/351100

涵江區/涵東街道

752/350303

0594/351111

荔城區/鎮海街道

271/350304

0594/351100

秀嶼區/笏石鎮

519/350305

0594/351152

仙遊縣/鯉城街道

1851/350322

0594/351200

莆田行政區劃表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地處北緯24°59′—25°46′,東經118°27′—119°56′之間。東南瀕臨台灣海峽,東北毗鄰福州市的福清市,西南連接泉州市的永春縣、南安市、洛江區、泉港區,西北背泉州市的德化縣和福州市的永泰縣。東西長122.4千米,南北寬80.5千米。全市陸域面積420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1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莆田市境内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背倚戴雲山脈,面對台灣海峽。西北部多為中低山,海拔500—1800米,總面積960平方千米,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有千米以上的山峰43座,其中位于仙遊、永泰、德化交界處的石谷解海拔1803米,為市内最高峰。中部為低山與丘陵。平原與盆谷錯綜其間,地勢較平坦,有興化平原,仙遊東、西鄉平原,南方平原,楓江平原等,平原海拔多在60米以下,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20.6%。東南部為沿海低丘陵帶和島嶼,海岸線曲折,呈鋸齒狀,北起莆田縣江口鎮萩蘆溪口,向西南沿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峤、忠門、東莊、靈川至仙遊楓慈溪口,全長223.9千米,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把沿海圍成埭頭、忠門、醴泉三個半島,地勢起伏舒緩,海拔50—250米,相對高度50米左右。有大小島嶼150多個,其中南日島面積50.67平方千米(不含小島),湄洲島面積14.21平方千米,靠近南日島的東月嶼為莆田市的最東端,烏丘嶼為莆田市的最南端。

氣候

莆田市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溫度适宜是本市氣候的一大特征。平均年太陽輻射量達110.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995.9小時,年均日照率為45%。日照時間從山區至沿海逐步增多。氣溫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内陸山區逐漸降低。各地年平均氣溫在16℃至21℃之間。無霜期年平均達316天至350天之間。全市絕大部份土地,适宜農業生産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又是本市氣候的一大特點。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間,自西北山區向東南沿海遞減。西北部山區達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為1200毫米至1600毫米,東南部沿海和島嶼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全市一般可分為四個降水季節:春雨季節(3-4月),降水量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強度弱是這一雨季的特點。梅雨季(5-6月),降雨量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區廣、雨量多、強度大、雨時長是這一雨季的特點。台風、雷陣雨季(7-9月),降雨量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強度大,易造成洪澇災害。少雨季(10-2月),降雨量約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間,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季風明顯,濱海風大也是本市氣候的一個特征。主要的方向有東北風和西南風;東北風有10個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區,山區則以北風或東風居多。冬、夏季風方向随季節交替而轉換明顯,冬季多為偏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而春、秋季為風向轉換季節。風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區減弱,冬季風往往比夏季風強。全市常見的大風有兩種。一種是由北方冷空氣南下而引起的東北大風,風力一般為6至8級,最大達10級以上。沿海風力通常比内陸風力大3-4級,海島地區每年6級以上的大風約在150天左右。另一種是由台風侵襲而引起的大風,每年平均有4至8次,最多的年份多達11次。台風每年大多出現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強台風正面襲擊時往往伴有暴雨,易造成風災水患,但往往也能為沿海地區解除旱情,為内陸山區的植被和農作物補給水份

水文

水源充沛,水系發達,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豐富、相對落差大等特點。境内河流多數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流徑,主要有木蘭溪、延壽溪和萩蘆溪三大溪流水系。木蘭溪發源于德化縣戴雲山支脈的筆架山,入仙遊縣西苑鄉黃坑村,橫貫全市中、南部,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度尾、大濟、鯉城、城東、賴店、蓋尾、華亭、城郊、渠橋、黃石、涵江等地區,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幹流全長168公裡,集雨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裡,是閩中的最大溪流,為全省八條主要水系之一。木蘭溪水系的較大支流有延壽溪、中嶽溪、大濟溪、溪口溪,龍華溪、松闆溪,仙水溪、苦溪等。延壽溪又稱南萩蘆溪,源于仙遊縣鐘山鎮林泉安,彙九鯉湖溪、莒溪、長嶺溪、漁滄溪等溪水,進入莆田平原後,分成衆多溝渠,流經常太、城郊和涵江等鄉鎮,注入木蘭溪出海,幹、支流總長189公裡,集雨面積386平方公裡,是木蘭溪最大的支流。萩蘆溪源于永泰縣和莆田縣交界的黃鄉,入仙遊遊洋鎮馨角山,彙吉宦溪、湘溪、鞏石溪、朱溪、蒜溪等,自東北向東南流經莊邊、白沙、秋蘆、江口等鄉鎮,注入興化灣。萩蘆溪幹支流總長150公裡,集雨面積709平方公裡(莆田市境内662平方公裡),居全省第十一位。萩蘆溪翻山越嶺,峽高灘險,水位落差大,莊邊溪底高程137.7米,至江口溪底隻有7米,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境内有215科,1403種。主要介紹植被、樹種、藥材、農作物、果樹、茶葉、花卉、食用菌等資源。植被類型有天然林、人工林、荒草坡、經濟林、果樹林、海岸植被等。莆田市的植被分區為“閩東南戴雲山東濕潤暖亞熱帶雨林小區”。其植被段分界線大緻為:西起仙遊縣度尾鎮的苦竹村,經度尾中峰橋、大濟鎮南山、書峰鄉書峰村、榜頭鎮桃源村和九仙寺及天馬寺、蓋尾鎮外坑亭和頂寨裡,再轉入莆田縣華亭鎮三紫山、九華山、紫霄峰及萩蘆鎮崇聯、梅洋和友誼村,東至江口鎮東方紅水庫。此界南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帶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雨林,界北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森林樹種種類繁多,主要有馬尾松、杉林、毛竹和闊葉林種,其中有國家級與省級的黃楠、花榈木、青岡栎、木夾紅、豆樹、香椿等樹種。藥材品種有203科,814種,有三尖杉、山杜仲、猕猴桃、金銀花、銀杏、黃連、肉桂、喜樹、金線蓮、列當、石花菜等珍貴中藥材。作物品種主要是糧食作物,以水稻、大、小麥、甘薯、大豆等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油菜、黃麻、紅麻,煙草等為主;此外還有各類蔬菜。全市境内有51個果樹品種,其中栽培的32個,野生的半野生的19個,形成了熱帶和溫帶果樹聚集區,其中荔枝、龍眼、枇杷、蜜柚為聞名遐迩的四大名果

動物資源

動物資源主要有飼養和野生兩大類。飼養動物主要有牲畜、家禽、兔、蜂等。其中牲畜品種以牛、羊、豬、馬、驢、騾為主,牛有耕用、奶用與肉用三種;羊有戴雲山山羊、福清高山羊、四川麻羊、吐根堡奶羊、薩能奶羊、陝西奶山羊等品種;豬的品種有莆田黑豬(被列為全國優良品種之一)、福安花豬、廣東白花豬、約克夏、杜洛克、波中豬等。家禽主要以雞、鴨為主,“絨毛烏骨雞”與“麻鴨”為主要的優良家禽。野生動物除分布于海洋及淡水生态系統的水生動物外,還有分布于樹林生态系統中的數百種陸生動物,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全市有魚類、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共37個目,500多種。其中水生脊椎動物就有323種,無脊椎動物已鑒定的有306種,其中可供養殖的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有蝦、蟹、貝、蟲尋、蛏、牡蛎、花蛤、泥蚶、紫菜等38種之多

礦産資源

礦産資源據1958年已探明的,有鐵、錳、鋁、鋅、鎳、銀、鎢、鈣、鈾、銅等有色金屬礦;非金屬石有高嶺土、蛇紋石、滑石、葉臘石、花崗石、鉀長石、矽線石、凍石、水晶、鋁土、石油、明礬等。其中,鉛鋅礦石儲量611.2萬噸,鐵礦石500多萬噸,黃銅礦石600多萬噸,錳礦石84萬噸,鎳礦石36萬噸,高嶺土8000萬噸,蛇紋石4564萬噸,滑石176萬噸,花崗石約上億噸。全市地下礦藏分布面廣,鐵礦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的平海、忠門、東莊、靈川、莊邊、南日島等地;黃鐵、黃銅、鉛鋅鈾、錳和凍石主要分布在新縣境内;鎢礦分布在埭頭、東峤、平海一帶;石油分布在沿海一帶;花崗石礦廣泛分布于沿海丘陵地帶;高嶺土分布在鐘山鎮至榜頭鎮、蓋尾鎮境内。山亭鄉的矽線石礦是世界上少有的非金屬礦産。非金屬礦目前開采量較大的是花崗岩

港口資源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大陸岸線總長223.9公裡。東自莆田江口鎮起,向西南沿着涵江、黃石、北高、埭頭、平海、東峤、忠門、東莊、靈川等鄉鎮延伸,直至仙遊縣楓亭鎮,約占全省大陸岸線總長的8.6%,島嶼岸線長119.7公裡,約占全省島嶼岸線的7.4%。

境内大小港灣衆多,較大的有湄洲灣、興化灣和平海灣等。這些海灣一般水深港闊,不淤不凍,灣外島嶼拱衛,兩側有半島或岬角環抱,形成了“口小腹大”的地理形勢,避風條件良好。湄洲灣北鄰興化灣,南連泉州灣,東、西和西北三面為莆田、惠安和仙遊三縣大陸。灣口朝向東南,湄洲島雄踞灣口,灣内有盤嶼、大竹嶼、小霜嶼、羅嶼、橫嶼、洋嶼等,形成三道天然屏障,使灣内風平浪靜,水闊港深。興化灣口外有南日島作為屏障,北部有江陰島頂托。自江陰島南部至南日島西南水道,水域寬闊,深達10米至28米之間。興化灣的西北部和西部為大片淺海灘塗,灣口的三江口港是福建省有名的古老的港口。

獨特的沿海地理走勢,形成了平海、莆禧、醴泉三個半島,分布着大小島嶼共150多個,有常住居民的島嶼12個。其中南日島面積最大,總共59.02平方公裡(含灘塗7.02平方公裡),是莆田市第一大島,福建省第四大島,全島地形東西闊,南北狹,中間平坦,狀如一個多芒角的長星。湄洲島是市内第二大島,面積18.08平方公裡(含灘塗石多礁4.08平方公裡),全島地形狀如一彎鵝眉,故而得名。

市内主要港口有秀嶼港、三江口港、楓亭港,還有文甲港、湄洲島宮下港、江口港、南日島港、石城港、東潘港等。這些港口都建有不同噸位的碼頭,其中秀嶼港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深水良港,它航道順直,常年不凍不淤,可利用的深水岸線長達30公裡,可建萬噸級泊位150多個,10萬噸級輪船可自由進出,20萬噸級輪船可乘潮入港。現有深水泊位11個,東南沿海最大的40萬噸碼頭已投入運營,初步建成礦石、煤炭等大宗散貨運輸系統,是福建省重點打造的大宗散貨運輸核心港區,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得天獨厚的港口條件,成為莆田市最具發展潛力的不可多得的資源

人口

2020年全市戶籍人口365.5萬人,常住人口321.1萬人,比2010年分别增加42.0萬人、43.2萬人。

截止2020年底,人口密度885人/平方公裡,比2010年末增加210人/平方公裡。從縣區分布看,地處沿海和平原的湄洲島、荔城區、秀嶼區、北岸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15人/平方公裡、1167人/平方公裡、513人/平方公裡、484人/平方公裡,而山區面積較多的涵江區、仙遊縣、城廂區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0人/平方公裡、244人/平方公裡、10人/平方公裡。

2021年末常住人口3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4.4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3.50%,比上年末提高0.80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2.5萬人,出生率為7.77%;死亡人口2.16萬人,死亡率為6.70%;自然增長率為1.07%。年末戶籍人口數為366.6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4萬人。

市内居住有漢族、回、苗、土家、彜、布依、畲、壯、侗、白等48個民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莆田市常住人口為3210714人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付朝陽

市委副書記

季翔峰

市長

林旭陽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傅冬陽

副市長

陳志強、吳健明、胡國防、陳楓、陳文榮、林韶雯、朱正揚、祝海輝

經濟概況

綜述

2021年莆田市實現生産總值2882.96億元,增長6.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36.63億元,增長3.7%;第二産業增加值1506.48億元,增長5.7%;第三産業增加值1239.85億元,增長7.4%

2020年莆田市實現生産總值2643.97億元,增長3.3%,增幅居全省設區市第六位;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5.66億元,增長1.4%;第二産業增加值1362.33億元,增長1.5%;第三産業增加值1155.98億元,增長5.8%。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12月最新核算方法,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95.39億元,比上年增長6.6%(以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總量為基數)。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23.65億元,增長2.8%;第二産業增加值1377.98億元,增長7.3%;第三産業增加值1093.76億元,增長6.2%。三次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第一産業為4.8%,第二産業為53.1%,第三産業為42.1%。全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89342元,比上年增長6.4%。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26.39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3.12億元,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96億元,增長4.8%。全市稅收收入(不含海關代征)186.67億元,增長0.6%。

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含鐵路)比上年增長6.3%。其中,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跨區項目)增長6.0%

第一産業

2021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56.80億元,比上年增長3.2%。糧食種植面積3.0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79.07公頃。糧食産量18.64萬噸,比上年增加0.12萬噸,增長0.6%。其中,稻谷産量11.31萬噸,減少0.13萬噸,下降1.2%。

全年肉蛋奶總産量12.87萬噸,比上年下降4.7%。肉類總産量9.60萬噸,增長7.1%,其中,豬肉産量4.52萬噸,增長21.4%。禽蛋産量3.06萬噸,下降0.7%。牛奶産量0.21萬噸,增長0.5%。年末生豬存欄35.93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2.5%;全年生豬出欄55.54萬頭,比上年增長20.5%。

全年水産品總産量101.54萬噸,比上年增長2.0%。其中,海水産品産量98.75萬噸,增長2.1%;淡水産品産量2.80萬噸,增長1.3%。在海水産品産量中,海水養殖89.55萬噸,增長2.2%;近海捕撈9.20萬噸,增長0.7%。在淡水産品産量中,淡水養殖2.33萬噸,增長1.3%;淡水捕撈0.47萬噸,增長1.2%

第二産業

2021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226.88億元,比上年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其中,輕工業增長6.1%,重工業增長8.9%;采礦業下降19.3%,制造業增長6.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2.9%。工業産品銷售率98.4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的33個行業大類中有19個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50.3%,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2%,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14.4%,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13.4%。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2.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0.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6%。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7.2%。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2.1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6.53元,比上年減少0.69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12%,下降0.10個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5.1%,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81.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839.99億元,增長9.2%

第三産業

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45.75億元,比上年增長8.3%。按限額标準統計,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13.14億元,增長11.8%;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132.61億元,增長6.5%。限額以上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87.94億元,增長12.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5.20億元,增長7.7%。限額以上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593.49億元,增長11.8%;餐飲收入額19.65億元,增長12.8%。

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五金電料類比上年增長54.0%,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5.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2.2%,中西藥品類增長20.3%,日用品類增長16.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1.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8%,煙酒類增長9.2%,金銀珠寶類增長9.1%,化妝品類增長7.2%,飲料類增長6.6%,汽車類增長3.1%。

全年限額以上商品網上零售額32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8.1%

2021年,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70.83億元,增長6.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6.57億元,增長10.3%;金融業增加值156.30億元,增長5.3%;房地産業增加值162.41億元,增長7.4%。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2.2%。

全年公路通車裡程6459.81公裡,比上年增長0.5%。鐵路營業裡程148.60公裡,與上年持平。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5757.89萬噸,比上年增長8.4%。貨物運輸周轉量135.43億噸公裡,增長14.4%。旅客運輸總量934.32萬人,下降10.6%。旅客運輸周轉量17.72億人公裡,下降14.9%。

全年沿海港口新增貨物通過能力331.00萬噸;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012.10萬噸,比上年增長7.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274.87萬噸,增長24.8%。集裝箱吞吐量15844标箱,增長23.7%。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46.13萬輛(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41.10萬輛,增長8.6%。轎車保有量27.06萬輛,增長8.9%,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25.02萬輛,增長8.6%。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3.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7億元,增長19.7%;電信業務總量99.87億元,增長12.7%。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75.09萬件,包裹業務6.42萬件,快遞業務量19799.64萬件。年末電話用戶總數366.83萬戶,增長1.0%。其中:固定電話用戶41.07萬戶,下降6.1%;移動電話用戶325.76萬戶,增長1.9%。移動電話普及率101.2部/百人。5G手機終端用戶66.90萬戶,增長112.8%。全市互聯網用戶318.20萬戶,增加18.52萬戶

2020年,全年接待入境遊客10.1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81.6%。其中,接待外國人1.88萬人次,下降73.4%;台灣同胞5.67萬人次,下降84.7%;港澳同胞2.65萬人次,下降76.9%。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遊客10.19萬人次,下降81.6%。國際旅遊外彙收入0.66億美元,下降86.4%。全年接待國内旅遊人數2632.41萬人次,下降32.9%;國内旅遊收入265.54億元,下降34.7%。旅遊總收入270.12億元,下降38.7%。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47.56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78億元,增長4.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7.27億元,增長6.3%。稅收收入(不含海關代征)206.83億元,增長9.8%。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1.4億元。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存款餘額2536.3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5%;金融機構本外币各項貸款餘額2474.9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2.0%。

年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361.8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6%。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币個人消費貸款餘額1033.6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5%。

年末境内A股上市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總市值636.93億元,增長19.0%;新三闆挂牌企業1家,比上年減少1家。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74.64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其中,财産險保費收入14.54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0.1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2.6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其中,财産險9.73億元,人身險12.91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1年,全市共有省創業創新示範中心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9家、國家級衆創空間1家、省級衆創空間20家、市級衆創空間10家。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19家,總數204家;新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現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6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42家;新認定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88家,總數88家。專利授權5264件,同比增長14.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52件,增長104.7%。截至年末,有效發明專利1352件,比上年末增長27.9%;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4.212件。全年商标注冊3.13萬件,年末注冊商标總量13.14萬件,比上年末增長31.19%。

年末共有100家機構通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國家級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省級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2個,全年強制檢定工作計量器具15.5萬台(件)。全年新增發布實施國家标準12項、行業标準8項、省地方标準5項、團體标準5項。

年末共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3個,國家天氣站8個。共有專業地震監測台(網、站)72個,其中綜合台1個,監測網(台陣)1個,前兆台3個,測震台1個,強震台2個,烈度速報台6個,GNSS基準站2個;地震預警基本站3個,地震預警一般站53個。共有33個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位,其中赤潮加密監測站位4個,南日島重點養殖區監測站位10個,後海墾區監測站位3個,漁港監測站位8個,養殖尾水監測站點8個

教育事業

2021年,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671人,在校生36025人,畢業生5749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含技工、理工)10121人,在校生26153人,畢業生5419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4891人,在校生12511人,畢業生2649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24932人,在校生74520人,畢業生19502人。全市普通初中招生45394人,在校生135048人,畢業生38925人。普通小學招生47943人,在校生288722人,畢業生44705人。特殊教育招生308人(含随班就讀),在校生1968人,畢業生425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20109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105.9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6.63%

普通高等院校

莆田學院

高職院校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普通高中一級達标校

莆田一中、莆田二中、仙遊一中、仙遊僑中、莆田四中、莆田八中、莆田五中、莆田六中、莆田僑中、莆田十中

普通高中二級達标校

仙遊第二中學、蓋尾中學、榜頭中學、莆田第二十四中學、莆田第三中學、莆田第十二中學、涵江區錦江中學、仙遊縣度尾中學、莆田哲理中學、莆田擢英中學、仙遊縣私立第一中學、仙遊縣現代中學

普通高中三級達标校

仙遊縣郊尾中學、楓亭中學、度尾中學、園莊中學、莆田第九中學、莆田第十五中學、莆田第十八中學、莆田第十四中學、莆田第七中學、莆田第十一中學、莆田第二十五中學、莆田第二十七中學、秀嶼區實驗中學、莆田媽祖中學、莆田第十三中學、仙遊縣大濟中學、仙遊縣龍華中學、莆田第二十八中學

其它

莆田市高級技工學校、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莆田東莊職業中專學校、莆田職業技術學校、莆田市理工技術學校、莆田工程學校、福建省稅務學校、莆田市實驗中學、莆田科技職業技術學校、莆田市藝術學校、莆田衛生學校、莆田涵江職業中專學校、莆田航海職業技術學校、莆田黃石職業中學、莆田笏石職業中學、莆田靈川職業中專學校、仙遊縣榜頭職業中學、仙遊華僑職業中專學校、仙遊職業中專學校、仙遊縣度尾職業中學、仙遊縣楓亭職業學校、仙遊縣山立學校、仙遊縣友誼學校等

文化事業

2020年年末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公共圖書館5個,文化館6個,博物館7個。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0.07萬場,本年度首演劇目2個,觀衆21.03萬人次,其中:政府采購公益性觀衆3.66萬人次;各級公共圖書館組織各類講座73次,書刊文獻外借97.93萬冊,總流通人數64.87萬人次;各級文化館組織舉辦展覽49次,組織文藝活動103次、培訓班193期和公益性講座29次,共有17.23萬人次參加;博物館共舉辦13個基本陳列和36個展覽,共有95.34萬人次參觀,其中,未成年人參觀25.19萬人次。

共有數字影院24家,銀幕電影銀屏139塊,座位數1.7萬餘座,年度電影票房3782萬元。農村室内電影放映點60個。“2131”工程放映數字電影10864場,觀影人數達39.8萬人次。電視台1家、廣電網絡公司1家,有線用戶35.6萬戶,高清用戶23.32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

全年出版報紙8種(不含校報、副牌),總印數2500萬份;期刊9種,總印數10.5萬冊。年末共有5個綜合檔案館,1個專門檔案館。

醫療衛生

2020年年末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01個,其中,醫院60個,衛生院49個,村衛生室900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7417人,其中,醫生7671人,注冊護士7973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7692張,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622人。

體育事業

2020年全年莆田市運動員在全國級别以上賽事中共獲得9金9銀8銅的成績。全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共投入資金2154萬元,建有全民健身中心1個、智慧體育公園2個、籠式足球場7個、多功能運動場6個、籠式籃球場2個、室外健身路徑84套、室外乒乓球桌110台。全年銷售體育彩票7.798億元。

社會保障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5元,比上年增長8.3%。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92元,增長9.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01元,增長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1.93,比上年縮小0.04。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211元,比上年增長12.1%。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759元,增長16.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8505元,增長10.2%。

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0.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2萬人。企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為6.06萬人,全部實現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26.9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8.2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6萬人。

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0.1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3萬人。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579人,比上年末增加731人;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9353人,比上年末增加2004人;城鄉特困供養對象34035人,增加96人。

年末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床位數增至18640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63.7%。建立各類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1039個,其中城鄉社區服務中心(站)1037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2.45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8160萬元

城市建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莆田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對台交流

媽祖是兩岸同胞共同信仰,在台胞心中享有崇高地位,而媽祖故裡莆田湄洲島已成台灣信衆争相前來朝拜聖地。

莆田市有關部門透露,近年來莆田發揮媽祖文化優勢,通過舉辦多層次多形式媽祖文化交流活動,遍邀台灣信衆參加,以媽祖信仰凝聚力擴大莆台同胞廣泛聯系和交流。如今,每年來莆朝拜媽祖台胞超過10萬多人次,莆台交流1萬多人次。二00六年,台灣島内50家媽祖宮廟代表7000多人來莆谒祖進香,成為迄今最大規模台胞來大陸交流活動。

與此同時,莆田以籌建湄洲灣台商投資區、對台經貿合作試驗區、莆田農漁業合作實驗區、閩東南水産品物流中心等為契機,探索莆台經貿合作新途徑新形式,着重加強莆台産業合作、擴大産業對接、拓展利用台資渠道和對台貿易。為推動莆台交流合作深入持續發展,一個集休閑、娛樂、購物、餐飲、金融、會展、行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莆台交流合作服務平台媽祖城,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包括台胞在内的海内外人士踴躍捐資近億元,支持媽祖城和媽祖文化研究院建設

交通運輸

數據

2019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59.65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公路通車裡程6553.83千米,比上年增長0.3%。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62.51千米,與上年持平。鐵路營業裡程148.6千米。全年貨運量7307.56萬噸,比上年增長13.6%。貨物周轉量124.30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30.5%。

全年客運量2741.66萬人,比上年下降20.6%。旅客周轉量40.19億人千米,比上年下降7.6%。

全年沿海港口新增貨物通過能力778.82萬噸;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157.07萬噸,比上年增長23.1%。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2538.41萬噸,比上年增長86.1%。集裝箱吞吐量19155标箱,下降22.3%。

年末全市汽車保有量38.68萬輛(含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比上年末增長11.7%,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34.77萬輛,增長11.2%。全市轎車保有量22.73萬輛,增長12.1%,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21.16萬輛,增長11.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26.31億元,比上年增長36.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61億元,增長19.7%;電信業務總量120.70億元,增長37.2%。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63.78萬件,包裹業務1513.40萬件,快遞業務量1475.94萬件。年末全市電話用戶總數413.94萬戶,增長7.9%,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2.15萬戶,下降6.7%;移動電話用戶351.79萬戶,增長10.9%,其中4G電話用戶263.89萬戶,淨增21.65萬戶。全市互聯網用戶287.49萬戶,增加26.49萬戶

公路

莆田市有沈陽—海口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甯波—東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23)、莆田—炎陵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1517)、秀嶼—永春高速公路(閩高速S55)和各縣區的疏港大通道。

莆田汽車站位于莆田市荔城區鎮海街道闊口村的文獻路與荔園路交叉處。

莆田城市軌道交通正在規劃階段,規劃預留兩條城市軌道路線。一條是城市輕軌,起點為城際鐵路涵江站,終點是媽祖新城中心區,途經西天尾鎮,城廂傳統商業區,木蘭溪北岸片區,莆田中心火車站,笏石片區,平海灣片區。另一條是機場快軌,自莆田候機場出線,沿迎賓大道,知名路與城市快軌聯通。建議采用地面輕軌形式。

BRT快速公交系統亦在規劃中

鐵路

莆田建成運營的鐵路有福廈鐵路、永莆鐵路和湄洲灣港口鐵路支線(貨運專線)。永莆鐵路已于2013年9月26日開通運行

莆田火車站既是福廈鐵路的中間大站,該鐵路南接廈深鐵路,又是向莆鐵路的首末站。莆田有三個投入運行的客運火車站:莆田火車站、涵江火車站、仙遊火車站。

水路

莆田市有莆田文甲到湄洲島、石城到南日島、湄洲島到金門、馬祖、澎湖、台中(不定期航線)等航線

地方文化

地名含義

因曆史上莆田平原地處淺海和沼澤地帶,蒲草滋生,先民鏟除蒲草、排洩海水造田而得名。别名莆仙,因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莆仙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行政區域出現而得名。别名荔城,因古時盛種荔枝而得名。又稱興化,因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置興化軍,轄莆田、仙遊、興化三縣而得名。還稱莆陽,因北面是衆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于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興安”之稱,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興化軍城失而複得,端宗诏興化軍為興安州而得名。

“莆田”地名最早的曆史記載是《陳書》列傳第十三“虞寄傳”:“及寶應敗走,夜至蒲田,顧謂其子扞秦曰:早從虞公計,不至今日……”其背景是南朝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陳寶應割據晉安和建安二郡,發展軍事實力,并成為陳朝宗室屬籍。至天嘉五年(564),因反叛,遭陳文帝派大軍追殺,陳寶應大敗,率其子南逃至莆田被俘。後來全家被押送建康斬首。“蒲田”一詞,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引作“莆口”,有學者認為“莆口”是莆仙最早的港口,至于它在莆田沿海的具體地址則聚訟紛纭,說法不一。

“蒲田”二字,後代幾乎都是寫作“莆田”。改寫原因有多種解釋。較通行的說法是莆田古時為海,後升為平原,因蒲草叢生,水患頻仍,農田難以耕作,所以“蒲”字删去三點水寫為“莆”;另一種解釋是“莆”“蒲”二字古籍中本來就通用,寫作“莆”隻是更簡易罷了。當然還有其他解釋,如認為黃石舊時稱為莆田裡,“莆田”隻是置縣時最初治所在莆田裡的緣故。但不管怎樣,莆田的命名與海有關、與“蒲”有關,也與“田”有關

在莆田曆史上,“莆陽”是一個十分常見的别稱。“莆陽”一詞至遲在中唐時期已見使用。

莆田縣古稱“蒲口”,公元568年(陳光大二年)由南安郡分出置縣,因盛産荔枝,别稱“荔城”。仙遊縣原名清源,早在唐聖曆二年(公元699年)就設置清源縣。因有何氏九兄弟跨鯉升仙的傳說,後更名“仙遊”,别稱“鯉城”。自宋至清,兩縣曾先後同隸于興化軍、興安州、興化路和興化府,故至今仍俗稱“興化”(南洋一帶則稱“興安”)。解放後,曾以莆田為中心,設立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等7個縣。1983年,莆田縣和仙遊縣合并成為今天的莆田市

地方語言

莆田話又稱莆仙話、興化語,當地人又稱為本地話,保存着很多中原古漢語發音,被稱為語言的“活化石”。是分布于福建南部沿海的方言,部分有對應的文字,分布于莆田市以及泉港、福清、永泰的部分地區,屬于漢藏語系閩語,在莆田市和周邊地方的使用人口約500萬。莆田話和台灣話超過一半可互通,莆仙方言對于聯絡兩岸感情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方習俗

莆仙戲

莆仙戲是中國現存戲劇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原名“興化戲”,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莆仙戲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閃光于現代。它表演古樸優雅,不少動作深受木偶戲影響,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的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的藝術特點,用方言演唱,具有濃厚地方色彩,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戲音樂元素,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據統計,莆仙戲現存傳統劇目5000多個,約占全國各劇種傳統劇目總和的三分之一。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一年過兩次年

春節,對莆仙人來說具有雙重的含義,莆仙人更加注重傳統意義上春節外的另一層含義,那就是“做大歲”。在莆田,過完除夕,正月初四或(仙遊為初五),莆田人還會隆重地再來一次“做大歲”。莆田“做大歲”風俗全國獨有,代代相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該風俗将可歌可泣的抗倭英雄史與傳統民俗相結合,很自然地将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傳承至今

白額春聯

在興化地區,這種春聯卻有一些不同,紅紙上方有“白紙額頭”,稱為白頭春聯,也叫“白額春聯”。這種習俗起源于清朝,福建省莆田、仙遊等也有這樣的白頭春聯習俗。

相傳清兵入關後,濫殺無辜百姓,莆田不少人家也身陷其害,因辦喪事貼了白聯。而此時時逢春節,為表“國泰民安”,家家戶戶隻能按照要求貼紅聯。在悲傷和憤怒中,有先輩在貼紅春聯時,有意讓門上的白聯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餘哀。老百姓之間相互效仿,逐成莆田“白頭春聯”的習俗,并流傳至今

莆田鬧元宵

莆田元宵節民俗活動從農曆正月初六開始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且地域特色濃郁

以時間跨度長、活動規模大、群衆參與多等特色而聞名,可謂是“十裡不同風,一村一習俗”,吸引國内外媒體聚焦。除了中央電視台關注外,2015年3月3日起,白俄羅斯國家電視廣播公司也深入到莆田鄉村,進行為期4天的“莆田元宵”拍攝活動

文獻文物

古建築是莆田曆史文明的重要載體,是莆田市文物的精華。莆田市尚且保存的數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築是極其寶貴的曆史遺産。宋代建築以古谯樓,三清殿、媽祖廟以及衆多宋塔、宋橋、宋陂為代表。八閩名樓古谯樓以其有地方建築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稱。

莆田是福建省首批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1年4月,莆田市現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7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近現代優秀建築22處,市級公布的八批曆史建築共257處。國家級曆史文化名村1處、省級曆史文化名鎮3處、省級曆史文化名村5處,中國傳統村落3處、省級傳統村落12處,省級曆史文化街區2處

地方特産

金沙薏米

仙遊縣龍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于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

南日鮑魚

是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産于莆田市秀嶼區南日。另外,鮑所産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豔,鮑的經濟價值很高。

仙遊皮蛋

仙遊皮蛋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後甘味回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可以減少膽固醇。

荔枝

“荔城無處不荔枝”——這是郭沫若對莆田的第一感覺。自唐代起,莆田就開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種多、果粒大、果色豔紅、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氣濃郁,質量優而名揚海内外,主要品種有“陳紫”、“宋家香”、“狀元紅”等。

文旦柚

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遊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嘗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實無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無渣,富含維生素C,曾被清朝列為貢品。

興化米粉

興化米粉是中國最早的快餐之一。它是莆田著名的土特産,始于宋代,相傳為宋治平間,興化軍主簿黎畛受命協助錢四娘在莆田興建木蘭陂水利工程時所創。興化米粉采用特等大米精制而成,現有銀絲米粉、快熟米粉、細米粉和粗米粉等系列産品

莆田紅團

紅團,福建莆仙地區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餡兩部分構成。紅團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喜慶節日食品,過年時家家必做。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節日氣氛,還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饋贈禮品。

風景名勝

截至2021年4月,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總面積20855.9公頃。有風景名勝區4處,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3處,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20.3平方公裡(含海域面積)/79.4平方公裡(不含海域面積)。

湄洲島:國家5A級旅遊景區,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南山廣化寺:福建名刹之一、三座全國樣闆寺廟之榜首

南少林寺:我國佛教禅宗文化遺産、中國武術南拳的發源地之一

九鯉湖:國家4A級景區,中國祈夢文化發源地

木蘭陂:中國五大古陂之一、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囊山慈壽寺:福建省著名古刹、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九龍谷: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後黃村:中國最美鄉村、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绶溪公園:國家4A級旅遊景區、綜合性水上公園

菜溪岩: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福建省風景名勝區

梅峰光孝寺:福建佛教發祥地之一、國務院第一批批準開放的全國重點寺院

著名人物

林披:唐高平太守林萬寵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

林藻:福建曆史上第一位書法家、莆陽進士第一人

徐寅:福建首位狀元

本寂:晚唐名僧、佛教“曹洞宗”始創人之一

黃滔:閩中文章初祖、晚唐五代著名文學家

陳洪進:宋朝開國顯貴

林默(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娘娘等

蔡襄:北宋名臣,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蔡京:北宋名臣、莆田書畫名家

李富:抗金英雄

鄭樵:南宋大史學家、學界泰鬥

陳俊卿:南宋名相、詩人

林光朝:南宋理學家

鄭僑:宋代經濟名臣、三朝元老

陳谠:南宋兵部侍郎

陳文龍:莆田扶宋抗元民族英雄、南宋宰相

柯維骐:明代史學家

林兆恩:“三一教”創始人

林潤:明代著名禦史。

宋珏:明代詩人、書畫家、篆刻家

普鲸:明代著名肖像畫大師

林蘭友:廣西臨桂縣令、南京湖廣道監察禦史

江春霖:晚清監察禦史

李霞:著名古典人物畫家

張琴:末代進士、清代書法家

李耕:20世紀古典人物畫第一家”,與齊白石并稱“北齊南李”

黃羲:中國古典人物畫大師、著名美術教育家

吳德懋:著名體育家、體育教育家。

黃震:革命先行者

林景潤:莆籍教育家

歐元懷:現代教育家、著名學者

城市榮譽

獲得年份

榮譽稱号

2013年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五連冠”

2015年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6年

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

2017年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

國家森林城市

2019年

第二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區)、2019年中國地級市百強第85名、中國城市綠色競争力排名第98、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111、第三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第85、2019年度福建省設區市電子政務績效考核第一名

2020年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國家産融合作試點城市、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2020年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行業類)

2021年

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縣村鎮、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2021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争力排行榜第72名

2022年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