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根

茜草根

中藥材名
茜草根 ,地蘇木、活血丹(《綱目拾遺》),紅龍須根(《貴州民間方藥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藥手冊》),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江蘇植藥志》),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東中藥》),小活血龍(《浙江民間草藥》),土丹參、四方紅根子(《閩東本草》),紅茜根(《江蘇藥材志》)。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1]
  •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别名:
  • 界:植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被子植物門
  • 亞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超目:
  • 目:龍膽目
  • 亞目:
  • 科:茜草科
  • 亞科:茜草亞科
  • 族:
  • 亞族:
  • 屬:茜草屬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茜草
  • 亞種: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安徽、河北、陝西、河南、山東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護級别:
  • 中文學名:茜草根
  • 中文别名: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
  • 二名法:Rubia cordifolia
  • 别稱:血茜草、血見愁

正文

茜草根(《本經》·原作茜根)

異名

血見愁(《土宿本草》),過山龍(《格緻餘論》),地蘇木、活血丹(《綱目拾遺》),紅龍須根(《貴州民間方藥集》),沙茜秧根(《河南中藥手冊》),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江蘇植藥志》),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山東中藥》),小活血龍(《浙江民間草藥》),土丹參、四方紅根子(《閩東本草》),紅茜根(《江蘇藥材志》)。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态

茜草(《本經》),又名:茹藘(《詩經》),茅蒐(《毛詩傳》),蒨草,地血、牛蔓(陸玑《詩疏》),紅藍(《史記》徐廣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嶽近陽草、鐵塔草、風車草(《土宿本草》),蒨藤、五葉藤(《履巉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綱目拾遺》),金線草、紅絲線,鋸子草(《植物名實圖考》),紅茜、四輪草、穿骨草、紅髻巾、麥珠子,鐵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龍草、拈拈草、澀澀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紅根藤、鴨蛋藤、染蛋草、紅内消、紅根草、拉拉藤、牛人參、鋸鋸草、粘蔓草,大鋸鋸藤、破血丹、小女兒紅。

多年生攀援草本,長1~3米。支根數條或數十條,細長,外皮黃赤色。莖方形,有4棱,棱上有倒生刺。葉4片輪生,有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狹卵形,長1.5~6厘米,寬1~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髒形或圓形,全緣,葉脈3~5,自基部射出,葉柄和葉下面中肋上均有倒刺,聚傘花序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小,花萼不明顯;花冠5裂,裂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聯合,淡黃色;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喉内,花絲較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上部2裂,柱頭頭狀。漿果小球形,肉質,紅色轉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原野、山地的林邊、灌叢中。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本植物的莖葉(茜草莖)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此外,尚有下列幾種植物亦作茜草使用:

①長葉茜草,莖呈顯著的四方形,葉為披針形,長2~10厘米,基部圓形,先端漸尖,葉柄亦較長。使用于四川、貴州。

②中華茜草,葉柄較短,葉闊卵圓形,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花序較短。使用于四川、東北等地。

③狹葉茜草,葉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果實黑色。使用于山東部分地區。

④黑果茜草,形态與茜草相似,但果實成熟時黑色。使用于黑龍江、遼甯、甘肅。

栽培技術

一、整地繁殖:選擇陽光充足,腐殖質豐富的灌木叢生的山地種植。種植前每穴施綠肥、堆肥或其他有機肥作基肥。秋季采收種子去皮陰幹後即行播種。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條播開溝,将種子播于溝裡,覆土。

二、田間管理:應立即用樹葉覆蓋株旁,以防烈日直射和幹旱,提高植株成活率。在頭兩年每年除草追肥。肥料以氮肥為主,适當施磷鉀肥,并噴施藥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産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

三、病蟲害防治:病蟲害一定要做好防治措施,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應遵循有病治病、有蟲殺蟲,無者則防的原則,并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以保來年的豐收。

采集

春、秋采挖,除去莖苗,去淨泥土及細須根,曬幹。一般以秋季采者質量為佳。

藥材

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頂端有地上莖殘基及細根殘留,其下着生數條或數十條支根。支根圓柱形而彎曲,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0.1~1厘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紋,栓皮較易剝落,而露出黃紅色本部。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紅色或淡紅色,有多數小孔。氣微,味微苦。以條粗長、表面紅棕色、内深紅色,分歧少、無莖苗及細須根少者為佳。

主産于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此外,湖北、江蘇、浙江、甘肅、遼甯、山西、廣東、廣西、四川等地亦産。以陝西、河南産量最大,品質最佳。

四川藥材中,尚以帶有老莖的根莖,與茜草根同等使用,商品稱為"茜草藤"。

江蘇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的根作茜草的代用品,藥材稱為"白茜草"或"土茜草根"。其外表顔色較淡;橫切面呈黃白色或淡黃褐色,粗者可見到淡褐色同心環紋;切片時如以熱水浸泡,可使水變成淡黃色,茜草根浸水則成淡紅色。參見"蓬子菜"條。

化學成分

茜草的根含紫茜素、茜素、僞紫茜素、茜草色素。

藥理作用

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劑有明顯止咳和祛痰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加酒精沉澱後,濾液即無效。

②對平滑肌的作用

對離體兔回腸,茜草根煎劑能對抗乙酰膽堿的收縮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産婦口服亦有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

③其他作用

茜素為一種色素(橘紅色),很早即由人工合成,口服能使尿、乳呈紅色。與其他醌類化合物相似,大劑量能降低動物血壓而不影響心髒,有某些利尿及興奮離體腸管(張力則略有降低)的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對膽道無滅菌作用。紫茜素對人型結核杆菌之作用很弱。紫茜素、茜素對蚯蚓、蝸牛、囊尾蚴、羊的大腸寄生蟲皆有毒性作用,但對鼠、兔、人等毒性很小。茜素能抑制大鼠皮膚結締組織的通透性,與蘆丁相似,可能有抗炎作用。在小鼠離體小腸試驗中。紫茜素、茜素皆無明顯解痙作用。茜素尚可用來測定腎功能、研究骨胳生長、檢定與分離細菌及作免疫學研究(抗體吸附劑)。

炮制

茜草:揀淨雜質,除去蘆苗,洗淨,潤透後及時切片,曬于。茜草炭:取茜草片,置鍋内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部老黃。

上一篇:西安涼皮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