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臉鴨

花臉鴨

一種喜歡集群的鴨類
花臉鴨(學名:Anas formosa)屬小型鴨類,個體較綠翅鴨稍大,而較針尾鴨稍小。體長37-44厘米,體重0.5千克左右。雄鴨繁殖羽極為豔麗,特别是臉部由黃、綠、黑、白等多種色彩組成的花斑狀極為醒目。胸側和尾基兩側各有一條垂直白帶,可以明顯區别于其他野鴨。非繁殖羽似雌鳥。花臉鴨是一種喜歡集群的鴨類,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鴨混群。白天常成小群或與其他野鴨混群遊泳或漂浮于開闊的水面休息,夜晚則成群飛往附近田野、溝渠或湖邊淺水處尋食。主要以輪葉藻、柳葉藻、菱角、水草等各類水生植物的芽、嫩葉、果實和種子為食。繁殖于整個東西伯利亞地區,西到俄羅斯安加拉河,北到北極海岸,南到貝加爾湖,東到堪察加半島。越冬日本南部,偶爾到印度東北部地區。
    中文名:花臉鴨 拉丁學名:Anas formosa 别名:巴鴨、黑眶鴨、眼鏡鴨、黃尖鴨、王鴨、晃鴨、元鴨 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花臉鴨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Georgi,1775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雄鳥繁殖羽頭頂至後頸上部黑褐色,具淡棕色羽端。臉部自眼後有一寬闊的翠綠色金屬帶斑延伸至後頸下部;綠帶與頭頸部黑褐色之間有一白色狹紋,其餘臉部呈乳黃色;在綠色帶斑與乳黃色斑之間夾有黑色細線,并向頸側下方延伸;黑色線與黃色臉斑之間還有白色細線;眼周黑色,并有一黑紋自眼周向下至喉部,從而将臉部乳黃色斑分割為前後兩塊。上背和兩脅藍灰色,密布以黑褐色波狀細紋;下背至尾上覆羽暗褐色,具淡色羽緣;尾上覆羽尤淡,尾羽褐色,具細狹的棕白色羽緣;肩羽長而細,内翈棕白色,外翈絨黑色,具寬的棕紅色羽緣。翅上覆羽暗褐色,大覆羽具寬的棕色端斑,形成翼鏡前面棕色邊緣。翼鏡銅綠色,後面轉為黑色,再後白色。颏、喉和前頸上部黑褐色,胸淡棕色,滿雜以暗褐色點狀斑,下胸兩側各具一寬闊的白色橫帶。腹白色,尾下覆羽黑褐色,中部具棕白色端斑,兩側具暗棕色羽緣,尾下覆羽兩側前面各有一白色寬帶。腋羽白色。非繁殖羽似雌鳥。

雌鳥上體暗褐色,羽緣稍淡。頭頂褐色較濃,近黑色,密綴以棕色羽端。翅上翼鏡較雄鴨為小,且銅綠色輝亮光澤亦差。頭側和頸側白色,雜以暗褐色細紋,眼先在嘴基處有一棕白色或白色圓形斑,眼後上方具棕白色眉紋;颏棕白色,喉與前頸白色。胸與雄鴨相似,但斑點較少,腹亦為白色,下腹中央微具淡褐色粗斑,兩脅暗褐色,具淺棕色羽緣;尾下覆羽白色,具褐色羽幹紋。

虹膜棕色或棕褐色,嘴黑色,腳趾闆藍黑色。幼鳥似雌鳥,但臉斑不明顯,羽色較暗褐,少棕色;上體具淡灰褐色羽緣;下體中部斑雜狀。

大小量度:體重♂360-520克,♀400-505克;體長♂402-431毫米,♀378-423毫米;嘴峰♂35-40毫米,♀34.6-39毫米;翅♂201-228毫米,♀179-210毫米;尾♂81-103毫米,♀69-97毫米;跗蹠♂31-35毫米,♀29-33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環境

花臉鴨是一種喜歡集群的鴨類,特别是冬季常集成大群,也常和别的鴨混群。繁殖期主要栖息在泰加林或苔原帶的沼澤、河口三角洲、湖泊和水塘中,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各種淡水或鹹水水域,包括湖泊、江河、水庫、水塘、沼澤、河灣以及農田原野等各類生境。

國内分布

冬季栖息于長江以南的熱帶和亞熱帶地方;春季遷徙經華北、東北各省,到蘇聯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可能也在我國東北部繁殖。

上一篇:紅尾伯勞

下一篇:黃頰山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