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心經

般若波羅蜜心經

佛教經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全經隻有一卷,260字.屬于《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鸠摩羅什所譯的《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中文名:般若波羅蜜心經 外文名: 别名:心經

《般若經》

《般若經》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本處所用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可謂言簡而義豐,詞寡而旨深。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

名稱來曆

"般若"

此處的"般若",為梵語Prajna音譯,本義為"智慧"。但這智慧是指佛教的"妙智妙慧"。它是一切衆生本心所具有的。有色能見,無色也能見;有聲能聞,無聲也能聞。它能産生一切善法。至于凡夫的"智慧",則由外物所引生,必須先有色與聲,才會有能見和能聞。若無色與聲,即不能見不能聞,它不能直接生出善法。因而我們說,凡夫的"智慧",在佛家看來,也就成了愚癡,成了妄想。"般若"如燈,能照亮一切,能達一切,度化佛所指斥的那種有漏的"分别慧"。

“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盤彼岸"。所謂"彼岸"是對于"此岸"而言的。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内的衆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業,因而不得不輪回于生生死死當中,永住于煩惱苦海中。隻有修行才能擺脫輪回,永超生死地。

“三界”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共有二十八重天。下面六重為欲界。所謂"欲",指的是男女、飲食、睡眠三者。中間的十八重為色界,居于此界當中者已經離于三欲,但又保存了"質礙色身",仍然離不開物質元素。是中衆生,雖然有色欲等,但已經不必非有"物質基礎"了。至于那上面的四層屬于無色界。居于此界的衆生則沒有形色,他們已經修成了"空"與"定"。較之此一境界更高的則是所謂"涅盤"。就佛教說,可以認為涅盤境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僅指超出生死輪回世間,擺脫人生有限性和相對性。以傳統說法,指的是因修道而超出三界的聖人,他已經處于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态,獲得了不受垢染,永遠安樂的寂滅之體。

經法内涵

六度法門

凡任何修習佛教的人,按照經往的講法,隻要依法受持,就可以度脫生死苦惱,到達涅盤彼岸。一般認為,修習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屬于六種"到彼岸"的法門之一,又稱為"六度",具體說,這也就是大乘佛教修習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一、布施(檀那);二、持戒(屍羅);三、忍(羼提);四、精進(毗梨耶);五、定(禅那);六、智慧(般若)。《大品般若經》卷一說:"菩薩摩诃薩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以無所舍法應具足檀那波羅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應具足屍羅波羅蜜;心不動故,應具足羼提波羅蜜;身心精進不懈怠故,應具足毘梨耶波羅蜜;不亂不味故,應具足禅那波羅蜜;于一切法不着故,應具足般若波羅蜜.。"法相宗将六波羅蜜的"智慧"擴展為"方便善巧"、"願"、"力"、"智"等四波羅蜜,合稱"十波羅蜜",作為菩薩"勝行",以配合菩薩十地,說明修行的次第。這是題外的話了。總之,這六法門又可以喻之為船筏,它們運載修善衆生過渡到彼岸去。六度之中,又特别以般若波羅蜜多為最上法門。即是說,一旦深入般若甚深法門,便可以随機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諸度功德。

心經義理

"心經"的"心",意為"核心"、"綱要"、"精華",言下之意是說,此經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經的"精要"而成。

《心經》一卷,說盡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義理。佛教化衆生,随機引導,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門因人而異。若衆生有迷于色法遠甚于心法的,佛為之說五蘊合色而開心法門;若有迷于心法而遠甚于色法的,則說六入十二處合心而開法門;若有衆生迷于色法與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則為之說十八界的虛妄義;若衆生有不迷于色法及心法的,又為之宣說一切諸法因緣而生,因緣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義。

三智

總之,衆生有異,是因為心不能照見諸法實相,所以不能照見,是由于根塵識顯現且相互糾纏,所以執有執無,失卻般若光明,起惑造業,陷于六道輪回,受苦無窮。若能回光返照,依般若法修行,功夫純熟,自能自見本性,自顯聖性,從而照五蘊為當體空,照十二因緣為緣起空,照一切諸法為自性空。得三智,即一切智,一切種智,道種智。《大般若經·初品》中所說的:"欲以道種慧具足一切智,......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種智,當習般若波羅蜜。"《大智度論》上說:"此三智一心中得,若就其次第而言,則有道種智生一切智,由一切智生一切種智"。《摩诃止觀》說:"空、假、中,皆見實相,名一切種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但這是配合《中論》的三是偈中的空假中來說佛智的。按照我們的說法,一切智是關于一切對象的認識能力,若就佛教而言,它所把握的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性。《大智度論》卷二七說"總相是一切智,總破一切法中無明暗"。《大乘義章》卷十八說"知一切如,名一切智";至于一切種智,那是關于事物個性或别相的認識。《大智度論》卷二七說:"别相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觀種種法門,破諸無明";一切種智有時也被認為是綜合認識共直與别相,即共性與個性的智慧。《大品般若經·三慧品》說:"一相故名一切種智。謂一切法之寂滅相;複次,佛如實知諸法行類相貌,為顯示故說名字,以是故名一切種智";而道種智是一切智和一切種智的基礎,貫穿佛教修習的全部過程。《大智度論》說:"初發心乃至坐道場,于其中一切善潛心産名為道;此道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

三智觀諸法

以此三智觀待諸法,可以了然,聲聞四谛法、菩薩六度法、大乘菩薩的究竟解脫、佛的菩提大覺,都是真空所攝。一切法空,一切聖解脫法空。因為一切法原本不生不滅,也就不需要解脫,無需轉染成淨。世間與涅盤,生死與煩惱、佛與衆生平等一如,了無差别。得此三智,強以了直空妙有,得中道之旨,這也就是摩诃般若。至此,也就顯出了衆生本有心性和靈光,其所照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正是觀世音菩薩修行甚深般若的親證境界,也就是全部般若經類的義趣所在。

心經正文

佛說 摩呵 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全三卷)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心經上卷

佛說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上卷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

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磐。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締,揭締,波羅揭締,波羅僧揭締,菩提薩婆呵。

心經中卷

佛說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中卷

爾時,如來在大雷音宮,遙聞菩薩演說上經,即舍涅磐相,騰身虛空,

來投菩薩所在,化一長老,雜大衆中,手持優缽曲雲,視花微笑。

長老于大衆中起,合掌白言,菩薩,佛何以得空五蘊。

曰,以照故,以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以行深觀故,以自在觀故,

故得涅磐,得開一切微妙門,一切救苦難,一切真實不虛。

法究于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布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業證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果如是如是,乃真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乃真五蘊皆空時,不落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名曰諸法空相。

如來能隐能現,無往無來,能以芥子包納三千大千世界,能行止坐卧,無異常人。

隐則慧眼不能睹,現則肉眼不能翳,無死無生,萬劫圓明。

吾不得而名,強名之曰金剛,尊其号曰如來。

爾時,長老複白,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依阿舍慧達岸無訛。

菩薩曰,善哉善哉,是有發大信咒,發大慧咒,發大戒力咒,發無上定力咒,

一切邪魔脫離咒,一切吉神擁護災難消亡福田利益咒,是乃如來口授功德不可思議。

舍利子,樂依般若波羅蜜多者,謙持此咒曰: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旦者他,安,加羅伐哆,羅加伐哆,羅加伐哆,梭呵。

心經下卷

佛說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 下卷

是時,菩薩在大羅刹國紫金殿内,演說多心經已,複告諸舍利曰,昔我作王子時,

即對佛發願,三千大千世界,有一衆生,不聞正道,不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誓不成佛。何以故,一切衆生,皆可得道,其心即佛。

舍利子,汝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阿得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知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非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以故,大德不德,大明不明,大勤若惰,大淨若污。

舍利子,我今授汝密咒,名曰密咒,即非密咒,是亦密咒。

能除一切苦,即非能除一切苦,是亦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難,即非能除一切難,是亦能除一切難。何以故,

成法非法,法會于心,心融于法,法忘其法,法無其法,乃為大法,得渡衆生。

舍利子,彼岸無岸,強名曰岸,岸無成岸,心止即岸。

是故如來無定相,無往亦無來,

舍利子,汝知如來有慧劍否,無也,如來依般若波羅蜜多也。

菩薩曰,否,如來有慧劍,有戒刃也,如來無慧劍,無戒刃,不識般若。

何以故,般若即般若,衛之則存,矚之則明,存而明之,道假以成。

于是乃說大圓滿般若波羅蜜多心咒。咒曰:

安,佛羅闌牢連樓,薩哆蜜波耶,闌牢連樓,闌闌闌,哩尼耶,吻奈,

喝喇闌〔〕,喝喇喝喇闌〔〕,安,安,嘛尼叭彌哄,俞薩窪奇,哆答答,

怖叉薩波,安,委味尼夷,托波托波,悉律律,安,吐羅吐羅,安,安,安,

摩呵般若波羅蜜多梭呵。

(注意:〔〕:形似:介+齊,發聲不詳)

目錄n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靜。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故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锕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出一切苦。真實不許。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漢譯英

般若波羅蜜心經

Atha prajna paramita hrdaya sutram

這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Namah-Sarva-jnaya arya-valokite-svara-bodhisattvo

觀自在菩薩,

gambhirayam-prajna-paramitayam-caryam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caramano-vya-valokayati-sma-panca-skandhah-tamsca-svabhava-sunyan-pasyati-sma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iha-Sariputra! rupam-sunyata sunyataiva-rupam rupan-na-prthak-sunyata sunyataya-na-prthag-rupam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yad-rupam-sa-sunyata ya-sunyata-tad-rupam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evam-eva-vedana-samjna-samskara-vijnanani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iha-Sariputra! sara-dharmah-sunyata-laksana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anutpanna-aniruddha amala-avimala no-na-na-paripurnah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tasmac-Chariputra! sunyatayam-na-rupam na-vedana na-samjna na-samskara na-Vijnanam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na-caksuh-srotra-ghrana-jihva-kaya-manamsi

無眼、耳、鼻、舌、身、意;

na-rupa-sabda-gandha-rasa-sprastavya-dharmah

無色、香、聲、味、觸、法。

na-caksur-dhatur yavan-na-mano-vijnana-dhatuh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na-avidya na-avidya-ksayo yavan-na-jara-maranam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na-jara-marana-ksayo na-duhkha-samudaya-nirodha-marga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na-jnanam-na-praptih tasmad-apraptitvad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bodhisattvanam-prajna-paramitam-asritya-viharaty

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acitta-varanah citta-varana-nastitvad atrasto

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

viparyasa-atikranto nistha-nirvanah

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盤。

tryadhva-vya-vasthitah-sarva-buddhah-prajna-paramitam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asritya-anuttaram-samyak-sambodhim-abhi-sambuddhah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tasmaj jnatavyam-prajna-paramita maha-mantro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maha-vidya-mantro anuttara-mantra asama-sama-mantrah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sarva-duhkha-prasamanah satyam-amithyatvat

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prajna-paramitayam-ukto-mantrah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tadyatha gate-gate para-gate parasan-gate bodhi svaha

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iti-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m-samaptam以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圓滿完畢

上一篇:消音

下一篇:貨櫃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