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書所見

舟夜書所見

清代五言絕句
《舟夜書所見》是清代詩人查慎行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寫黑夜舟中見漁燈,茫茫黑夜隻有河中一盞漁燈,明暗鮮明且顯得神秘、深沉;後兩句寫孤燈倒影的美景,微風吹起波浪,燈影随即散開像散落在滿河的星星。全詩純用白描,以大景襯小景,以暗景襯亮景,刻畫細膩,生動形象。
  • 作品名稱:舟夜書所見
  • 作者:查慎行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
  • 文學體裁:詩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②簇:擁起。

作品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隻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微風陣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好象撤落無數的星星。

創作背景

這首五言絕句是詩人在船上過夜時,寫下的所見到的景物,所以題目叫做“舟夜書所見”。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好似一幅速寫,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漁火化作滿天星星的片刻,幾筆勾勒,立即捕捉住了這轉瞬即逝的景物。這首詩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點漁火,黑白對比,反差特别鮮明。

前兩句是靜态描寫,把暗色和亮色聯系在一起,顯得形象鮮明。

第一句“月黑見漁燈”,“月黑”兩字很有特色。這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卻沒有光,人們見到的隻是月亮的輪廓和黑影。“見漁燈”的這個“見”,是不見中的“見”,寫的是視像,有突然發現的意思。因為月黑無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見到河中的一盞漁燈,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點螢”,寫如豆燈光像江岸邊一點螢火,是意中之象,描寫漁燈的形象。河面幽黑,隻有孤零零的一點燈光閃爍着,仿佛是一隻螢火蟲在原野裡發出微弱的光。

“孤”表現了環境的寂寞、單調,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種茫然無奈的情感襲上詩人的心頭。

後兩句為動态描寫。不難想象,當詩人見到微風騰起細浪,燈影由一點散作千萬這動人一幕的時候,心情是何等地興奮。

第三句“微微風簇浪”抛開了燈光,一轉而寫夜風。微風從河面陣陣吹來,河水嘩嘩作響,輕輕的掀起浪花。這句寫聽覺為下句張目。“微微”二字又體現了風是如此的小,“簇”說明了就算是微風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種甯靜舒适的氣氛。

第四句“散作滿河星”猶如天外奇峰,劈空而來。那如螢的孤光,刹那間似乎變成萬船燈火,點綴河中,又如風吹雲散,滿天明星,倒映水中,使這靜谧的黑夜,單調的河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壯觀。風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螢般的燈光攝進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燈光。同時此句的描寫為詩詞增添了畫面感,使枯燥無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麗浪漫帶有一絲絲的安逸甯靜的景象,使詩人流連其中。

名家點評

張維屏:“極清真,極隽永,亦典切,亦空靈,如明鏡之肖形。如化工之賦物,奇妙隻能達。”

作者簡介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詩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後改名慎行,字悔餘,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奄,所以又稱查初白。海甯袁花(今屬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裡,家居10餘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是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

上一篇:

下一篇:火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