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宗

臨濟宗

中國佛教禅宗南宗流派
中國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屬南宗的"南嶽懷讓”系。唐義玄所創,因居河北鎮州(今河北正定)臨濟院,故名。提出"四料簡”、"四賓主”、"四照用”等範疇,用以引導不同對象的學人,通過不同的途徑,否定主、客觀世界之存在(即"人、境俱奪”),确立"心”、"性”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宗風機鋒峻烈,棒喝齊施。其對待學人态度,後世喻為"嚴父”,而與曹洞宗風迥異。至北宋石霜楚圓(987—1040)後,又分為黃龍、楊岐兩派。盛于五代,兩宋後,除黃龍一派數傳而絕外,仍遞流不衰。公元十二、十三世紀間,傳入日本。[1]
    中文名:臨濟宗 外文名: 别名: 宗教所屬:禅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 創始人:義玄大師 主張:"以心印心,心心不異” 禅學思想:無心說 門庭施設:"臨濟施設”、"臨濟門庭”。

簡介

禅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從曹溪的六祖惠能,曆南嶽、馬祖、百丈、黃檗,一直到臨濟的義玄,于臨濟禅院舉揚一家,後世稱為臨濟宗。義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孫。又臨濟六世孫為石霜之圓禅師。圓禅師以後分楊岐派、黃龍派。

希運禅師也提倡無心,"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内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

又說:"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希運繼承了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說。"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他從這一思想出發,主張"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後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說。

臨濟義玄主張"以心印心,心心不異”,是自本心,不生不滅,斯何别乎,本圓滿故。有别後世有"心心相印”一說。臨濟義玄上承曹溪六祖惠能,曆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蘖希運的禅法,以其機鋒淩厲,棒喝峻烈的禅風聞名于世。

現存《臨濟錄》和《祖堂集》卷十九、《景德傳燈錄》卷十二等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禅法。

臨濟寺,原稱臨濟院,現坐落于河北省正定縣城生民街東側臨濟路。最早建于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

正定臨濟寺是臨濟宗的祖庭。唐鹹通八年(867年)四月十日,義玄禅師圓寂。遺體火化後,其弟子将舍利分建二塔藏之,一塔建于河北大名(已毀);

一塔建于河北正定城内臨濟寺。唐懿宗賜谥"惠照禅師”,賜此塔為"澄靈塔”。

義玄禅師的語錄被編為《鎮州臨濟慧照禅師語錄》。原臨濟禅院位于河北鎮州城東南隅,臨滹沱河側,因之遂得臨濟之名,後遷于城内現址。

1949年後新中國成立,在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指導下,臨濟宗控制區域内宗教活動受到抑制。

直到1983年該寺被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而後于1984年正式交由佛教界管理,作為佛教活動的場所開放。

1979年5月,日本臨濟、黃檗兩宗聯合成立中日友好臨黃協會。

自1980年起,每年派遣代團訪華,朝拜臨濟禅師塔,并捐款維修。

1985年由日本臨濟、黃檗兩宗法侶資助及當地政府出資,修複"澄靈塔”,其後又逐步重建大雄寶殿、祖堂、寺舍等

1986年5月19日,寺内舉行了祖塔修複落成剪彩儀式佛像開光典禮和誦經法會,有日中友好臨黃協會訪華團一百人及當地佛教人士共同參加。

開光法會由中國佛協常務理事、廣東省佛協副會長、光孝寺住持、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本煥法師和日本臨濟宗永源寺派管長筱原大雄長老共同主持。

1988年5月15日,河北省佛教協會在寺内成立,淨慧法師任會長。

1990年10月14日,有明法師接任臨濟寺方丈,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傳人。

有青島湛山寺方丈明哲、洛陽白馬寺方丈海法、五台山善财洞監院能修法師等諸山長老及各地教徒300餘人參加了有明法師的升座儀式。

創立

臨濟宗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運禅師住持宜豐黃檗寺時暫露端倪。

希運(?-857),少時在家鄉福建福清縣随師出家。之後,參谒名師,得奉新百丈山懷海禅師(720-814)正傳,唐開成年間(836-840)到宜豐黃檗山駐錫, 宣講自己所悟得的禅宗新法,四

方僧侶趨往問法者甚衆。僧徒義玄(?-867)從希運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廣為弘揚希運所倡啟的禅宗新法。

這種禅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黃檗禅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與希運同時,另一高僧常觀也在宜豐五峰山開法堂。

常觀與希運同出百丈懷海門下,兩人在宜豐互倡禅學。常觀雖未創宗派,然而門裔繁衍不衰,黃檗山也成為禅門祖庭。

臨濟宗傳至石霜楚圓(986年-1039年)門下,又分出楊岐派、黃龍派。楊岐派開宗者為方會,因住楊岐山(在今江西萍鄉北)而得名。

黃龍派開宗者為慧南(1002年-1069年),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學雲門宗,後從臨濟宗。

發展

在南宋時,因為楊岐派傳人大慧宗杲的影響力,使得臨濟宗一支獨秀,成為禅宗與漢傳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派。

1187年,日僧明庵榮西将黃龍派引入日本,使臨濟宗在日本得到極大發展。1246年中國僧人蘭溪道隆東渡日本,又傳去楊岐派禅法。

日本鐮倉時代禅宗24派中,有20派出于楊岐派系。20世紀80年代,日本臨濟宗信徒逾500萬人。

祖庭黃檗山

黃檗山,原名鹫峰,坐落在宜豐縣西北部的黃崗鄉黃檗村境内,是中國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的祖庭。山高林密,層巒疊嶂,飛瀑鳴泉,極稱幽靜。山中古迹主要有古寺、塔林、虎跑泉、龜石、飛瀑等。

黃檗山不僅是佛教五大禅宗之一臨濟宗的祖庭聖地,而且是贛西北著名的風景名勝。山高林密,層巒疊嶂,飛瀑鳴泉,是贛西北著名的風景名勝。寒婆泉位于黃檗山下,天然清純,冬暖夏涼,味道甘洌。

這甘洌的泉水在當地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上古時候鹫峰山下有戶人家,母親寒婆與兒子喜來相依為命,母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寒婆每日到泉井洗衣洗菜都和兒子在一起,寸步不離。可是不幸兒子夭折,寒婆再到泉井洗衣洗菜隻是孤單一人,思子心切,整日哭泣,井泉同悲,泉水漸退,幹涸見底。

寒婆更是悲戚,從此每天以淚洗臉,坐在泉井旁呼喊兒子名字。她的哭喊聲驚天地泣鬼神,感動了神靈。幹涸的泉井又汩汩的湧出了泉水,清洌晶亮,泛出了她兒子喜來的影像。

寒婆的心從此也得到了安慰,泉水也變的更加清涼甘洌。凄美的母子連心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後人就把這口井叫做寒婆井。

後來,唐皇叔(即李忱,是唐憲宗第13子)在黃檗寺随希運法師學佛時也到寒婆井飲寒婆泉水,對泉水的清涼甘洌而大為贊賞。

"尋迹依稀寒婆井,千載未改是甘泉”。雖然今天的寒婆井隻剩下遺址,但甘洌的泉水仍在滋養着一方水土和人們。

據《江西通志》載:"黃檗山在新昌(今宜豐)西,山使絕頂有寺曰鹫峰。”《新昌縣志》雲:"黃檗寺,唐名靈鹫,斷際禅師道場也。

臨濟宗風遍于海内外,實于茲得法。”斷際禅師即希運,福建福清人,出家後,雲遊到靈鹫寺,在此宣揚直指單傳的心要,創立了新的禅宗之旨。

其弟子義玄,在黃檗習禅多年後,去河北正定的臨濟院,闡揚希運旨義,創立了臨濟宗。宋代,日本僧人榮西和俊艿,先後來華學佛,将臨濟宗旨傳到日本,至今日本有門徒500萬之衆,朝鮮、越南及東南亞諸國,皆不乏臨濟信徒。

希運禅學思想

希運所倡立的禅宗新學主旨是無心,即"無心說”。對此,希運曾這樣解釋:"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内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

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又說:"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稱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傳心法。希運繼承了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說。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運心佛一如的思想。他從這一思想出發,主張"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異”,後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說。

希運不主張讀佛經,而主張讀"公案”(即禅祖行止記述及語錄);不主張苦苦修行,而注重頓悟。他接引信徒的方式單刀直入,機鋒峻烈,常以手啟或警句使人悟省。

凡是向希運問法的人,入門之前必遭當頭一棒,能對棒擊領悟者,方納為弟子。義玄曾三度向希運求問禅義,三度被希運當頭棒打,隻得離開黃檗。

經大愚禅師指點,義玄得省悟,又重返黃檗,終得師從希運。後來義玄在臨濟院接引僧徒,也襲用希運"當頭一棒”的接引法,同時伴之一聲大喝,後世故又有"當頭棒喝”之語。

唐會昌二年(842),希運應觀察使裴休之邀到洪州隆興寺宣講禅法,旦夕問道。從學者逾千人。大中二年(848),裴休移鎮宛陵,又迎希運至開元寺,常去參問,并錄其所說輯成冊,題名《黃檗希運禅師傳心法要》,廣為印行。

這本書被後世臨濟宗僧徒奉為必讀公案。希運另有《語錄》、《宛陵錄》各一卷傳世。

希運認為自己的禅學思想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在圓寂彌留之際留言說:"前後之際,前際無去,今際無往,後際無來”,唐宣宗李忱聞其言甚為稱賞,于是谥與"斷際禅師”法号,尊其為空前絕後的高僧。

門庭施設

義玄按照自己的禅法思想接引、教誨弟子和來自各地的參禅者,有一套獨特的方式方法,禅宗史書稱之為"臨濟施設"、"臨濟門庭"。

自從臨濟法系的宋代風穴延沼、首山省念和汾陽善昭在傳法中大力舉揚玄義當年提出的所謂"四料簡"、"三句"、"四賓主"和"三玄三要"等以後,禅宗界幾乎将這些傳授禅法的方式方法當成了臨濟禅法的主要特色了。

南宋臨濟宗楊岐派禅僧智昭所着《人天眼目》六卷,編錄禅門五宗創始人及其後著名禅師的語錄、偈頌,介紹禅門五宗各自的禅法思想和傳法的獨特風格。

其中在介紹臨濟宗的部分,着重介紹義玄的所謂"四料揀(簡)"、"三句"和"三玄三要"等等,在題為<臨濟門庭>的部分對臨濟宗的禅風作了如下概述:

臨濟宗者,大機大用,脫羅籠,出窠臼,虎驟龍奔,星馳電激,轉天關,斡地軸,負沖天意氣,用格外提持,卷舒擒縱,殺活自在。

是故示三玄、三要、四賓主、四料揀、金剛王寶劍、踞地師子、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

大約臨濟宗風,不過如此。要識臨濟麼?青天轟霹靂,陸地起波濤。

前一部分是說臨濟禅法非凡絕妙,蘊含巨大禅機(禅智、機鋒,具有巧妙昭示解脫之道的功能),可以适應情況不拘一格地運用各種語言、動作等來傳遞佛法信息,與學人交流思想、悟境(所謂"大用");

靈活自如,具有斷除執着、迷誤和煩惱的無限威力。

後一部分是講義玄接引學人,傳授禅法采取過的方式方法,即所謂"臨濟門庭"。這一部分成為此書的主要内容。這樣編寫雖可作為此書的特色,但卻會誤導讀者認為臨濟禅法不過如此。

實際上,所謂"臨濟門庭"或"臨濟施設"隻不過是臨濟義玄為傳授自己的禅法所采用的一些具體做法罷了。

後世禅宗經常引述的"三句"、"三玄三要"、"四料簡"、"四照用"、"四賓主"等,到底具有怎樣的具體含義?

當初義玄并沒有作出解釋。後世的很多引述者一般也隻是用籠統的語言進行發揮,回避具體解釋。

這大概是認為用越抽象,越使人捉摸不透的語言說禅才是所謂"活句",否則就是"死句"的緣故吧。下面主要依據《臨濟錄》的思想盡可能用易為現代人理解的語言對此試作解釋。

臨濟正宗僧譜(字輩)

智慧清靜,道德圓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廣續,本覺昌隆。能仁聖果,常演寬宏。惟傳法印,正悟會融。堅持戒定,永繼祖宗。

主要影響

在禅門五宗中,臨濟宗流傳時間長,影響大,與臨濟宗創立者義玄的禅法思想有密切關系。概略地說,義玄要求弟子和信徒首先必須建立對佛法、解脫和修行的"真正見解”;

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本心”與佛、祖無别,無需向外求佛求祖,尋求解脫成佛;主張修行不離日常生活。

日本派系

建仁寺派

1202年(建仁2年),始于日本臨濟宗之祖榮西。大本山是京都的建仁寺。

東福寺派

1236年,始于圓爾(弁圓)。本山是京都的東福寺。戰國時代,毛利家的外交僧安國寺惠瓊屬于此派。

建長寺派

1253年,始于蘭溪道隆。本山是鐮倉的建長寺。

圓覺寺派

1282年,始于無學祖元。本山是鐮倉的圓覺寺。

南禅寺派

1291年,始于無關普門。本山是京都的南禅寺。

國泰寺派

1300年頃,始于慈雲妙意。總本山是富山縣高岡市的國泰寺。由山岡鐵舟在明治時代再興。

大德寺派

1315年,始于宗峰妙超。本山是京都的大德寺。因室町時代的應仁之亂而荒廢,由一休宗純複興。

妙心寺派

1337年,始于關山慧玄。本山是京都的妙心寺。塔頭寺院有桂春院┰光院0藏院等。末寺有3,400餘寺,臨濟宗的最大宗派。

天龍寺派

1339年,始于夢窗疏石。本山是京都岚山的天龍寺。

永源寺派

1361年,始于寂室元光。本山是滋賀縣東近江市的永源寺。末寺以滋賀縣為中心約150寺。明治13年(1880年)以前屬于東福寺派。

向嶽寺派

1378年,拔隊得勝入甲斐國。1380年,創立向嶽庵(向嶽寺)。本山是山梨縣甲州市的向嶽寺。

方廣寺派

1384年,始于無文元選。本山是濱松市北區引佐町的方廣寺。末寺以靜岡縣為中心約170寺。明治37年(1904年)以前屬于南禅寺派。

相國寺派

1392年,始于夢窗疏石。本山是足利義滿在京都建立的相國寺。末寺在日本各地約100寺。鹿苑寺(金閣寺)慈照寺(銀閣寺)屬于此派。

佛通寺派

1397年,始于愚中周及。本山是廣島縣三原市的佛通寺.末寺以廣島縣為中心約50寺。明治38年(1905年)以前屬于天龍寺派。

興聖寺派

1603年,始于虛應圓耳。本山是京都的興聖寺。昭和28年(1953年)以前屬于相國寺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