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脾胃論

李杲創作中醫書籍
《脾胃論》,古代漢族醫學着作之一(公元1249年)金.李杲(東垣、明之)着。依據臨床實踐,結合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重要,提出“内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1]上卷分别闡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變化,及在發病學上的認識意義,宗《内經》、《難經》之旨而發揮之,并附升陽益胃湯等諸方論述各證治療之法;中卷就氣運衰旺、飲食勞倦熱中證等專題作進一步闡發;下卷着重論述脾胃虛損與其他髒腑、九竅的關系,以治療飲食傷脾等證諸方、有關治驗。
    書名:《脾胃論》 别名: 作者:李杲 類别:中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共3卷 定價: 開本:32 裝幀: ISBN:9787802312807 語種:簡體中文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日 類型:醫學

醫書簡介

《脾胃論》内科着作。三卷。金·李杲撰。約刊于13世紀。本書是作者創導脾胃論學說的代表作。李氏根據《内經》:“人以水谷為本”的觀點,強調補益脾胃的重要性。全書圍繞這一中心議題結合内科雜病的辨證論治予以闡析。書中對于飲食勞倦等引起的脾胃病,提出甘溫除大熱的學術理論,創用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等治療方劑,具有較好的療效,對後世有較大的影響。1949年後有影印本。

基本内容

《脾胃論》,李杲撰,三卷,1249年成書,為其晚年之作,也是集中反映他學術理論的代表着作,刊行于李氏身後。

全書遵崇《内經》“人以水谷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氣為本’的思想為基礎,着力闡發“内傷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機理論,倡導培補脾土、潛降陰火的治則思想,形成較為系統的脾胃内傷病的辨證論治理論體系。書中用方雖多延用《内外傷辨惑論》,但又作了進一步的理論闡發,總以培土補中,甘溫除熱,甘寒瀉火為原則。

脾胃虛實傳變論

圖書信息

書名:脾胃論

作者:李東垣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ISBN:9787506745871

開本:16開

作者:(金)李東恒着,張年順校注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8-1

版次:1

頁數:96

字數:62000

印刷時間:2007-8-1

開本:32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802312807

包裝:平裝

内容簡介

《脾胃論》,3卷,金·李東垣撰。書成于1249年。卷上七論,為《脾胃論》的基本部分。每論均首列《内經》原文,而後說明本人觀點。卷末複以“仲景引内經所說脾胃”重申之。卷中十二論,主要闡述了在“内傷脾胃,百病由生”之後,對各種病證的證治原則及方法。卷下十五論,或對卷上、卷中的重點部分進一步發揮,或對其論述不足部分進行補充.後附“脾胃将理法”、“攝養”、“遠欲”、“省言箴”四論,既是病時的飲食調理宜忌,也可作為平人日常調理方法。《脾胃論》是李東垣在完成《内外傷辨惑論》以後,恐世俗不悟而作,是補土學派的代表着作。

作者簡介

作者:(金代)李東垣注釋 解說詞:靳國印

作家簡介

《脾胃論》為金·李杲(1180-1251)所撰。李杲,字明之,晚年号稱東垣老人,金朝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是我國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晚年,李杲總結自己一生的行醫經驗,寫成《脾胃論》一書,共三3卷。此書認為,脾胃對人體的生理活動極為重要,如果脾胃受到傷害,那麼人體的陰、陽、氣、血,都将受到損害。提出“諸病從脾胃而生”,脾虛則“氣促憔悴”、“血氣虛弱”、“皮毛枯槁”等觀點,認為脾胃氣衰是導緻衰老發生的主要原因。

調養脾胃之氣,維護後天之本,是防病抗衰,延年益壽的一條重要原則。李杲調養脾胃的方法主要概括為三個方面,即調節飲食護養脾胃,調攝情志保護脾胃,防病治病顧護脾胃。東垣以顧護脾胃而益壽延年的精辟理論為養生别樹一幟,另辟一途,為後世實踐所肯定。

上一篇:犁頭尖

下一篇:我彌留之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