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仲明

耿仲明

清初三藩之一
耿仲明(1604年-1649年),字雲台,時人又呼為“耿二”,清初三藩之一,生于遼東蓋州衛,毛文龍舊部。崇祯初為登州參将。袁崇煥督師薊遼,擅殺毛文龍,耿仲明被調隸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後與孔有德出兵抵禦後金(清),糧饷不至,怨憤不已,兩人遂于崇祯六年(1633年)率所部相偕渡海降後金,授總兵官。崇德元年(1636),封懷順王,屬漢軍正黃旗。從清兵入關,農民起義軍。[1]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靖南王,與吳三桂、尚可喜合稱清初三藩,不久因為私藏逃人,畏罪自缢于進軍廣東途中的江西吉安。
    本名:耿仲明 别名: 字:雲台 号: 所處時代:中國清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遼東蓋州衛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鎮壓農民起義軍、征讨廣東 民族:漢族 官位:懷順王,靖南王 出生時間:1604年 封爵:懷順王、靖南王 旗籍:漢軍正黃旗 兒子:耿繼茂 孫子:耿精忠

人物生平

早年從軍

耿仲明是清初的三藩之一,出生年不詳。早年就投降了後金,擔任千總。後率遼民投奔皮島,追随明朝總兵毛文龍。耿仲明深得毛文龍重用,被倚為心腹,收為養孫,賜名有傑,累至參将,并掌管軍中财務。耿仲明身材高大,面色黝黑,手掌卻潔白如玉,他不僅骁勇善戰,在毛文龍軍中還以狡猾多智聞名。

崇祯二年(1629年)毛文龍死于袁崇煥之手後,耿仲明不服陳繼盛管轄,投奔孫元化,随他去了山東登州,耿仲明都與孔有德在一起做事,孫元化以耿仲明為中軍參将。

當時明朝總兵黃龍鎮守皮島,他有一個部将李梅,是耿仲明的黨羽,私自通洋。事情被揭發,黃龍将他打入大牢。耿仲明的弟弟都司耿仲裕在黃龍的軍隊裡,于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底率領所部軍隊以索要軍饷為名,包圍了黃龍的衙門,把黃龍押到演武場,将其腿打斷并且割去耳鼻,并要殺掉他,因諸将勸阻而未遂。不久後,黃龍在尚可喜的幫助下恢複權力,捉到并殺了耿仲裕,并上疏請加罪于耿仲明;孫元化則彈劾黃龍貪污軍饷導緻發生兵變。崇祯帝派人查核耿仲明主使之狀。楊嗣昌後來表示此事實為撫(孫元化)、鎮(黃龍)之間的利益沖突。

作亂登州

崇祯四年(1631年)閏十一月,孔有德等出兵抵禦後金,途中發動吳橋兵變,率領軍隊回到山東攻打登州。孔有德初欲求撫,孫元化主撫,命耿仲明去城外教場負責安撫,他們打算将城外教場居住的遼兵家眷移入城内,以便步兵居住,但登州士紳出于對遼人的歧視,拒絕遼人入城,據說還搜戮城中遼兵。于是耿仲明就糾集了很多遼東的同鄉作為孔有德的内應,于翌年正月初三獻城。孔有德攻陷了登州之後,推舉孔有德為元帥,孔有德接受了耿仲明等人的部署設置,稱總兵官。同時耿仲明還殺死了登州城中的黃龍家眷。

此後孔有德等率軍攻打萊州,留耿仲明守護登州,耿仲明多次挫敗官軍進攻。天津的裨将孫應龍向别人自誇與耿仲明關系友善如同兄弟,能夠讓他捉拿孔有德來投降,天津巡撫鄭宗周信以為真,于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派遣他率領二千人從海上前往離間耿、孔。耿仲明将計就計,假裝有了孔有德的首級,等到水城的城門開了之後,孫應龍進入城裡,耿仲明率軍殺出斬殺了孫應龍,圍殲了他的部衆,得到了明軍的大型戰船,并且組成了水師。

降金封王

明朝的官軍越發急迫的攻打登州,叛軍不支,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孔有德、耿仲明等棄城逃海上,黃龍、周文郁等率各路官軍窮追不舍。耿仲明因為是後金逃将,起初不欲降金,而是“請修築南關、複金州自贖”,但因為他和黃龍結怨太深,所以求撫失敗,唯有投奔後金一途。四月,孔有德和耿仲明等渡海來到遼東,歸降後金,後金大汗皇太極親率諸貝勒出盛京10裡迎接,并給予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對待他們非常優厚,授予耿仲明總兵官的職務,并且稱呼他們帶來的軍隊為“天佑兵”。

投降後金之後,耿仲明侵奪孔有德的部衆,于是他的部衆向孔有德訴說。于是孔有德彈劾耿仲明,耿仲明于是引咎,上書請求将自己侵奪孔有德的那些部衆歸還孔有德。皇太極下诏嘉獎孔有德,并且下令孔有德好好安撫耿仲明;也下令耿仲明善待安撫自己的部下,不要貪念以前的惡習。當日皇太極就召他們入宮并賜宴。

過了不久,皇太極又派人賜羊酒,并且下诏說:“我聽說諸位漢官和你們一起在教場競技射擊,所以今天設宴款待你們,是想讓你們為國家效力。你們距離自己的家鄉遠,可以借這次賜宴作為教場競技射擊的答謝。”不久皇太極就讓耿仲明和孔有德一起駐守遼陽。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稱帝,改國号為大清,封耿仲明為懷順王,與另外兩名降将恭順王孔有德、智順王尚可喜合稱三順王。皇太極屢次出兵讨伐明朝,以及攻打朝鮮的時候,耿仲明都跟随着他。

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極将漢軍(烏真超哈)分為八旗,耿仲明隸屬于正黃旗。九月,耿仲明所部的甲喇額真石明雄彈劾耿仲明私自藏匿松山、杏山的人戶;有逃人被依法處決,耿仲明為其收屍并且設置祭祀;接着他的部衆又出現妄殺無辜的現象,情況被查實之後,耿仲明被罰白金千兩。

崇德八年(1643年)十一月,甲喇額真宋國輔、潘孝和明雄等人設計謀殺耿仲明,耿仲明聽說了這件事,查實之後,斬殺了宋國輔等人。

征戰南方

順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跟從睿親王多爾衮率軍入關,追擊李自成至望都而還;後來又跟從從豫親王多铎向西進入陝西征讨李自成的殘部,不久率軍南下平定江南,凱旋後受到豐厚賞賜,還鎮遼陽。

順治三年(1646年),孔有德為平南大将軍,率領大軍南征南明永曆政權,耿仲明、尚可喜率領部衆跟從孔有德南下。順治四年(1647年),耿仲明與明将楊國棟在牛皮灘大戰,耿仲明大破楊國棟的軍隊;接連攻克衡州、祁陽、武岡等郡縣;擒獲了明将郭肇基。耿仲明等占領湖南後,乘勝進攻廣西,卻在全州遭到南明何騰蛟、瞿式耜等人的迎頭痛擊,耿仲明退守永州。順治五年(1648年),因全州守将唐文曜、王有成投降耿仲明,清軍進占全州,與孔有德、尚可喜合軍直撲桂林,又被南明擊退。不久後,清廷命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班師回京。

順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改封為靖南王,并賜給他金冊金印。

自缢身死

耿仲明自從歸降了清朝之後,多次跟從外出征戰,這些出征都和孔有德在一起,從未獨自出征的時候。順治六年(1649年)開始耿仲明與孔有德分道出兵。孔有德南下攻打廣西,耿仲明與尚可喜征讨廣東。耿仲明率領原有的兵馬二千五百人、新增兵七千五百人,合為一萬人,以徐得功為左翼總兵,連得成為右翼總兵。就在耿仲明打算大顯身手、整軍出發的時候,刑部上奏耿仲明的部下梅勒章京陳紹宗等放縱自己的部下私自藏匿逃人,觸犯了逃人法,論罪應該被殺。

攝政王多爾衮于是詢問耿仲明,稽查私自藏匿逃人的随征将士。耿仲明查到了三百餘人,所以上書請罪,大臣們商議耿仲明應該被削去爵位,清廷說應該寬大處理,紹宗等人也免于死罪。然而,在順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來不及知道清廷寬大之命的耿仲明走到江西吉安的時候自缢而死。另有說法是總督張存仁受清廷密令,設計逼耿仲明自殺。

耿仲明死後,多爾衮說他不是令終,不予賜祭,亦不允襲爵,到順治帝親政後才讓其子耿繼茂承襲爵位。

主要影響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出師讨伐明朝,讨伐李氏朝鮮,耿仲明都跟從皇太極。順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跟從睿親王多爾衮入關,又跟從豫親王多铎進入陝西征讨李自成,不久又率領大軍平定江南。順治三年(1646年),耿仲明跟從孔有德南征,與明将楊國棟在牛皮灘大戰;連克衡州、祁陽、武岡等郡縣;擒獲了明将郭肇基。順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又與尚可喜征廣東。

人際關系

兄弟

弟弟:耿仲裕

兒子

耿繼茂,順治初授世職昂邦章京。仲明死,繼茂在軍中,代領其衆,請襲爵,睿親王方攝政,持不可。繼茂從可喜俱南,定廣東諸郡縣。八年,世祖親政,繼茂嗣為王。

孫子

耿精忠(和碩額驸)

耿昭忠(多羅額驸)

耿聚忠(和碩額驸)

人物争議

葬處争議

耿仲明墓在遼陽的梅家花園,這一觀點的産生,是源于民國時期的兩份地方史料,即《遼陽古迹遺聞》和《遼陽縣志》的相關記載。

遼陽觀點

1、民國十五年(1926年)編輯的《遼陽古迹遺聞》載:“耿仲明為明總兵官,子繼茂襲爵,葬仲明于遼陽城東南梅家花園村南。至今碑碣無存,墳墓湮沒,無迹可考矣”。

2、民國十六年(1927年)纂修的《遼陽縣志》載:“子繼茂襲爵,葬仲明于城東南梅家花園村南。康熙十年繼茂死,子精忠襲爵,十二年應吳三桂叛,十五年複降,二十二年滅族。今碑碣無存,邱壟頹圮矣”。

蓋州觀點

1、《清史稿·耿昭忠耿聚忠傳》的記載是:“(康熙)十七年,命昭忠以其祖、父之喪還葬蓋平。”

2、清·錢儀吉輯《碑傳集》收錄的徐幹學撰《額驸将軍勤僖耿公昭忠墓志銘》的記載是:“……方公之頌系也,以兩先王兆域在閩,慮底定之日,或不能無侵越之者;疏乞垂恤舊勳,保全返葬。上憐而許之。至是,始得奉兩世遺骸,歸窀穸于蓋平。”

3、民國九年(1920年)纂修《蓋平縣鄉土志·古墓》的記載是:“耿仲明墓,在城東連陰峪,所謂清初耿懷王墳是也。現尚有石人、石馬在焉。”

4、民國九年(1920年)纂修《蓋平縣鄉土志·名宦錄》載:“迄今邑東懷王墳前石人、石馬,欹側于荒煙蔓草間,尚有可考。”

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二百三十四·列傳二十一》

曆史評價

《清史稿》:有德、仲明,毛文龍部曲;可喜,東江偏将;志祥又文龍部曲之馀也。文龍不死,諸人者非明邊将之良欤?大壽大淩河既敗,錦州複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殘疆可盡守也。太宗撫有德等,恩紀周至,終收績效。其於大壽,不惟不加罪,并謂其“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推誠以得人,節善以勵衆,其諸為興王之度也欤!

上一篇:吳四寶

下一篇:王妍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