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财團

美國财團

美國金融資本
美國财團(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是美國金融資本的簡稱,指由極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的巨大銀行和巨大企業結合而成的壟斷集團。[1]美國财團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afgincl.com/。美國财團不僅要将美國經濟置于它們的統治下,而且還要向國外擴張勢力,在國際範圍内建立它們的壟斷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八大财團實力發生變化,新财團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團、摩根财團、第一花旗銀行财團、杜邦财團、波士頓财團、梅隆财團、克利夫蘭财團、芝加哥财團、加利福尼亞财團、得克薩斯财團等十大财團統治美國的格局。美國财團最初是按經濟部門發展起來的,具有專業化的特點。
    公司名稱: 外文名: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 所屬行業: 法定代表人: 總部地點: 經營範圍: 公司類型: 公司口号: 年營業額: 員工數: 中文名:美國财團 全稱:美國金融資本 釋義:金融壟斷集團

簡介

美國财團是美國金融資本的簡稱,指由極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的巨大銀行和巨大企業結合而成的壟斷集團。它們通常由一個或幾個家族集合而成。

在工業生産迅速集中的過程中,銀行資本更為集中。19世紀末,紐約出現了金融實力雄厚的3家人壽保險公司和兩家商業銀行(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和紐約花旗銀行,1955年合并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它們各自控制着幾十家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形成了強大的金融壟斷組織,開始與工業資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團和摩根财團就是這樣誕生的。20世紀初,洛克菲勒财團和摩根财團已控制了美國全部國民财富1200億美元的1/3左右。

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美國經濟發展較快,産業結構也随之發生深刻變化,大公司、大企業紛紛跨行業實行多種經營,生産和資本進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聯合企業的發展。各财團又互相滲透,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團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不清,但東部财團如摩根财團、洛克菲勒财團以及第一花旗銀行财團,仍處于統治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壟斷地位。

發展曆史

産生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經濟由于生産和資本的集中,促使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加速溶合,形成了許多壟斷财團。美國從19世紀初開始産業革命,比英、法等國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國工業總産值就超過英、法、德等國,躍居世界第一。工業的蓬勃發展加速了生産和資本的集中。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壟斷。1893年經濟危機,一些企業被兼并,一批壟斷企業因而産生,例如1901年創立的美國鋼鐵公司就是這次企業兼并的産物。它是美國第一家“十億美元公司”,控制700多家企業,壟斷了全國鋼的生産,年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65%。

戰前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有摩根—第一國民銀行财團、洛克菲勒财團、庫恩—洛布财團、芝加哥财團、梅隆财團、杜邦财團、波士頓财團以及克利夫蘭财團等八大财團。

戰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八大财團實力發生變化,新财團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團、摩根财團、第一花旗銀行财團、杜邦财團、波士頓财團、梅隆财團、克利夫蘭财團、芝加哥财團、加利福尼亞财團、得克薩斯财團等十大财團統治美國的格局。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美國經濟發展較快,産業結構也随之發生深刻變化,大公司、大企業紛紛跨行業實行多種經營,生産和資本進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聯合企業的發展。各财團又互相滲透,彼此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團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不清,但東部财團如摩根财團、洛克菲勒财團以及第一花旗銀行财團,仍處于統治美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壟斷地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财團獲得驚人的發展,由此産生的壟斷達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體表現在:

生産的高度集中

據美國《幸福》雜志的統計,1954—1969年美國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的産品銷售額,在産品的總銷售額中所占的份額,從46%增加到65%;雇用人數在全國雇員總數中所占份額,從46%增加到71%。全國工礦産品銷售總額的2/3集中在隻占企業總數的0.1%的大企業手裡。這500家最大的工礦企業約有86%屬于十大财團。

資本越來越集中

1901年首次出現“十億美元公司”時,銀行資本、工業資本均已相當集中,并已開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集中程度更高。金融界在80年代竟出現了千億美元的銀行,如第一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财團的壟斷勢力随着各财團的經濟實力迅速膨脹而日益加強,控制着美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新趨勢

由于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生産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戰後美國壟斷财團經曆了深刻的變化,最顯着的是:

财團經營多樣化、專業化的特點逐漸喪失

美國财團最初是按經濟部門發展起來的,具有專業化的特點。例如洛克菲勒财團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團依靠鋼鐵發展起來,杜邦财團則是依賴化學發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自70年代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及财團之間的競争加劇,各大财團轉向經營多樣化,成為綜合性的财團。随着經營多樣化的發展,各财團所控制的工商企業五花八門,各色俱全,彼此之間的利害不盡相同,甚至互相沖突,使财團無法代表它們各自的利益,更難進行統一的指揮,隻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團内部的關系日趨松散。

财團互相滲透

它們派遣人員互兼董事,使财團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界限不易劃清。過去美國的大公司、大企業一般隻受一家财團的控制,經過各财團的滲透,一家公司往往變成由幾家财團共同控制的公司。

财團資本進一步國際化

美國财團不僅要将美國經濟置于它們的統治下,而且還要向國外擴張勢力,在國際範圍内建立它們的壟斷地位。戰後以來,美國各财團大力擴大它們的經濟活動範圍,由一國擴展為多國。由于資本的進一步國際化,跨國公司不但獲得迅速發展,而且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美國各大财團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業、大銀行,幾乎沒有例外地都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

公司的經營權和所有權逐漸分離

“能人主義”在美國工礦企業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經理不再實行代代相傳的世襲制,而是選賢與能,聘請掌握生産技術而又擅長經營管理的“能人”當經理,财團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上一篇:莫幹山闆材

下一篇:蘇州金像電子有限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