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咬鵑

綠咬鵑

咬鵑科綠咬鵑屬動物
鳳尾綠咬鵑(學名:Pharomachrus mocinno)屬咬鵑目咬鵑科的鳥類,小型攀禽,是南美洲叢林中最漂亮的鳥,有着極其華麗的外表,雄性綠咬鵑有平滑的長尾覆羽,如同鳳凰一樣的尾羽。瀕危物種,屬于《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栖息于森林地帶。以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營巢于樹洞中,是熱帶森林中的攀禽。鳳尾綠咬鵑是危地馬拉的國鳥。
    中文名: 拉丁學名:Pharomachrus mocinno 别名: 界:動物界 門: 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咬鵑目 亞目: 科:咬鵑科 亞科: 族: 屬:綠咬鵑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綠咬鵑

簡介

綠咬鵑,或者咬鵑(Quesal),是生活在美洲中部和墨西哥地區的一類迷人的鳥類的通稱。在古代瑪雅和阿茲特克文化中,鳳尾綠咬鵑被認為是羽蛇神(格查爾神)的化身,享有神聖的地位。

綠咬鵑在瑪雅人(Maya)、奎契人(Quiché)、塔爾迪克族(Toltec)、墨西哥和危地馬拉(Guatemala)的那瓦特部落(Nahuatl tribes)的神話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雄性的尾羽是羽蛇神(Quetzalcoatl)和托爾特克自然神(Toltec nature god)的象征,這些鳥也因它們而得名。危地馬拉的貨币單位叫做格查爾(Quesal),與綠咬鵑的英文相同。

形态特征

凸尾,尾羽12枚,尖端方形。尾下覆羽具黑、白花紋(如同杜鵑那樣)。翅圓形,腿短,腳弱。第二趾(内趾)固定向後。嘴短,彎曲且寬,基部有嘴須;許多種類的嘴具鋸齒。眼周有一圈彩色的裸露皮膚。

生态習性

多數種生活在低地的熱帶森林中,有些種亦見于山上。在樹洞中營巢,利用天然樹洞,有些種類在朽木上挖穴巢或挖進樹中的蟻窩或白蟻窩中築巢(吃其卵,不畏其叮咬)。

産2∼5枚卵,卵球形,白色或略有色調。孵化期2∼3周。幼雛出殼後2∼3.5周長出羽毛。雌雄共同育雛。綠咬鵑(從墨西哥南部至玻利維亞)是古代馬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的聖鳥;今天其形象見與危地馬拉的國徽;該國貨币名格查爾(quetzal),意即綠咬鵑。

分布區域

見于新大陸(從美國最西南部和西印度群島到阿根廷)、整個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及從印度到馬來亞和菲律賓。美洲熱帶地區數量和種類最多。

上一篇:雲南紅豆杉

下一篇:牽牛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