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縣

紹興縣

現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
紹興市柯橋區(原紹興縣)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紹興市西部,東與上虞區界,東南和西南分别與嵊州市、諸暨市為鄰,東西寬46.6千米,南北長68.5千米,周邊長356.59千米,總面積1202.54平方千米。柯橋街道街域面積16.5平方公裡,街道下轄29個社區(居委會),1個社區服務中心,總人口8萬餘人。柯橋街道為柯橋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柯橋街道南屏會稽山,北為平原水鄉,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濕潤,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素有“金柯橋”之美稱,極具“東方威尼斯”之特色。柯橋憑着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有利條件,現已發展成為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可謂"赤橙黃綠紫五彩缤紛,東西南北中萬商雲集"。于2013年11月8日正式更名為柯橋區。紹興縣其下行政區劃有: 柯橋街道、 柯岩街道、 華舍街道、 湖塘街道、 齊賢鎮、 錢清鎮、 孫端鎮、 福全鎮、 馬鞍鎮、 平水鎮、 安昌鎮、 王壇鎮、 蘭亭鎮、 稽東鎮、 楊汛橋鎮、 漓渚鎮、 富盛鎮、 陶堰鎮、 夏履鎮 。[1]
    中文名:紹興縣 外文名:shaoxi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紹興市 地理位置:北緯29°42′02"-30°19′15"、東經120°46′39" 面積:1202.54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齊賢鎮、錢清鎮、孫端鎮、福全鎮、馬鞍鎮、平水鎮、安昌鎮、王壇鎮、蘭亭鎮、稽東鎮、漓渚鎮、富盛鎮、陶堰鎮、夏履鎮、楊汛橋鎮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柯岩風景區,羊山風景區,安昌古鎮,印山越國王陵,魯鎮,五百崗,秦望山,香爐峰,錢清江,浙東運河,鑒湖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建立時間:1912年 人口:70.47萬人(2005年) GDP:608億人民币(2008年) 主要街道:柯橋街道、柯岩街道、華舍街道、湖塘街道 地域名人:魯迅,錢三強,董秋芳,周恩來,孫越崎,陳建功,秋瑾,蔡元培 地方特産:紹興老酒,紹興花雕,紹興菱,貢瓜,黃酒 知名産業:農林牧漁業,紡織業,釀酒業 電話區碼:0575 郵編區碼:312030

基本概況

柯橋由原紹興縣撤縣設區而成,是紹興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面積104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109.89萬人。下轄16個鎮街,擁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柯橋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紹興蘭亭文化旅遊度假區,2個省級開發區——濱海工業區、鑒湖旅遊度假區。柯橋地處長三角南翼,浙江省中北部,位于杭州0.5小時經濟圈和上海1.5小時交通圈,是紹興接軌滬杭都市圈的橋頭堡,杭州甯波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節點區,區位優勢明顯。

紹興縣距杭州國際機場僅30公裡,是我國著名的水鄉、酒鄉、橋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這裡氣候溫和,資源豐富,曆史悠久,全縣有1個國家AAAA旅遊區、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8個縣級名勝風景區,有柯岩風景區、羊山風景區、安昌古鎮、印山越國王陵、魯鎮等著名景點和名勝古迹,自古為受人稱頌的旅遊勝地。

紹興縣是全國首批24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時代,屬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紹興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區域。從秦漢(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紹興一直是中國南方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曆代名人荟萃,代有人傑。素有“江南明珠”、“絲綢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鄉”之美譽。

自然地理

縣境背靠會稽山,北瀕海,故呈西面高、東北低的階梯形地勢,山脈、平原、海岸兼有,山丘與平原間界線明顯。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河谷區,占全縣總面積約51%,中北部為水網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約30%,平均海撥6-7米,偶有孤山、殘丘分布其間,其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史稱山會平原。東北部為濱海平原區,占全縣總面積11%,海撥5米左右,系淤漲型灘塗,地勢平坦。

紹興縣境内有地望名稱并經實測高程的山崗共273座,嶺24座,為五百崗、木窩尖、獨子尖、化山、東幹山、秦望山、西幹山、香爐峰等,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間。駱家尖海拔747米,為境内最高峰。

五百崗

五百崗屬浙中山脈會稽山系,海拔692米,屬江南少見的火山群地貌。山體由安山岩構成,有多座火山錐分布于噴出岩構成的高台地上,其中以主峰雌鵝凸(660米),雄鵝凸(637米)最為典型。

秦望山

秦望山在紹興東南約20公裡處,據“輿地廣記”記載:“秦望山在州城正南,為衆峰之極,始皇登之,以望東海”,故名。《水經注》記述“秦始皇登會稽山,刻石紀功尚在山側”。這山即秦望山。海拔500餘米,周圍丘陵起伏,多條河溪發源于此。

香爐峰

香爐峰,又名宛委山、石匠山、玉笥山,亦稱天柱山,與大禹陵所在的會稽山相連。相傳山上有“金簡玉字之書”,夏禹發之,得“知山河體勢”,終于治平洪水。香爐峰高354米,峰頂數十米見方,形似香爐,峰由此而得名,是一處佛教寺院與風景名勝兼有的遊覽勝地。

發源于南部會稽山脈的石洩江、富盛江、攆宮江、平水江、直落江(若耶溪)、南池江、坡塘江、婁宮江、漓渚江、秋湖江、項裡江、型塘江、陌塢江、夏履江等10餘條江河溪流,史稱鑒湖36源。實有43條。北向湧入北部平原,與浙東運河、鑒湖、西小江相交,或溢而為江,或渚而為湖,或為沼為池,為為蕩,形成河道交叉縱橫,湖泊星羅棋布的平原河湖網,鑒湖、湖、瓜渚湖、賀家池、白塔洋、芝塘湖、大闆蕩等等18個湖泊點綴其中,平靜如鏡,蕩漾其間。

西小江

西小江,又名錢清江,原為潮汐河流,宋、明間,多次成為浦陽江下遊幹道,直通杭州灣。明宣德年間(1426~1435)被疏歸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體系。其上遊為進化溪(古稱麻溪,今屬蕭山),源于螽斯嶺,經晏公橋進入紹興縣江橋上闆。經楊汛橋,在錢清鎮穿越浙東運河,折東北經南錢清、新甸、管墅、華舍、嘉會、下方橋、湖,于荷湖與直落江彙合,經三江閘,入新三江閘總幹河,注入曹娥江入海。境内河道總長58公裡。

浙東運河

浙東運河,古名漕渠,又名西興運河,疏鑿于晉代賀循。西起蕭山西興,東至上虞曹娥,過曹娥江經梁湖、壩頭與姚江、甬江會合,直達明州(今甯波),全長約78.5公裡,與杭溫公路、蕭甬鐵路平行。境内西起錢清鎮,經柯橋入城區西郭門,出都泗門,迤東經臯埠、陶堰,于泾口入上虞,長41公裡,為連接蕭山、上虞至甯波的主要航道。

鑒湖

鑒湖,又稱鑒湖大江,為我國東南地區最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于東漢永和五年(140)太守馬臻疏築,具有蓄洪、灌溉、排澇等多種功能,為紹興黃酒的特質水源。面積曾達189.95平方公裡(包括湖中州島),自唐以後,幾經圍墾,面積日漸縮小。現主湖自湖塘西跨湖至城郊東跨湖橋,長19.2公裡,面積2.95平方公裡,容積895.90萬立方米。

城市榮譽

紹興縣在“2012第七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再次榮獲“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稱号。

行政區劃

紹興縣轄4個街道、15個鎮:柯橋街道、柯岩街道、華舍街道、湖塘街道;齊賢鎮、錢清鎮、孫端鎮、福全鎮、馬鞍鎮、平水鎮、安昌鎮、王壇鎮、蘭亭鎮、稽東鎮、漓渚鎮、富盛鎮、陶堰鎮、夏履鎮、楊汛橋鎮。縣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号。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為越國都城。秦時,山陰隸會稽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異姓王韓信王楚,屬楚;六年封同姓王劉賈為荊王,屬荊;十二年劉濞為吳王,屬吳;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吳國除,複會稽郡,屬郡。晉太康二年(281年),改郡為國,屬會稽國;永甯二年(301年)國除,屬會稽郡;太甯二年(324年)去郡複國,屬會稽國;永初二年(421年)複為郡,屬之。南朝陳永定年間(557—559年),析山陰縣東部地置會稽縣,後時有廢複。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會稽郡為吳洲,大業無年(605年)改越州,越二年複稱郡,會稽縣屬之。唐武德四年(621年)去郡複越州,天寶無年(742年)去州複郡,乾元元年(758年)仍改越州,山、會屬焉(直至北宋末年)。元和十年(815年)後,設山陰、會稽,以城河為界,東會稽,西山陰,且同城而治(直到清末)。

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升越州為紹興府,山、會屬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府稱路,山、會屬紹興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路複府,自此由明及清,山、會屬紹興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并縣,并山會兩縣設紹興縣,直屬省。三年(1914年)6月,屬會稽道。十六年(1927年)4月道廢,直隸省。二十四年(1935年)6月設紹興行政督察區,次年(1936年)4月改第三行政督察區,三十七年(1948年)4月改名第二行政督察區,紹興縣屬區。

1949年5月紹興解放;6月設第十專區,紹興縣屬之際;10月,析紹興縣城區為紹興市,駐城;析紹興縣東部為會稽縣,駐臯埠;西部仍紹興縣,移駐柯橋,柯橋為縣治始此。1950年5月9日,兩縣一市合并,仍紹興縣,治城區。9月15日又析城區複置紹興市(縣級),縣、市同城而治。1952年1月撤紹興專區,紹興縣直屬省。1953年2月改屬甯波專區。1958年2月21日,撤市并入紹興縣。1962年1月11日,再析城區置市(縣屬)。1963年1月3日又撤縣屬市建制,稱紹興縣城關鎮。1964年9月,複紹興專區,1968年5月改名紹興地區,1978年9月改名紹興地區行政公署,紹興縣屬之。1981年3月31日,撤紹興縣,建紹興市,仍縣級。

1983年7月23日,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紹興地區,設立紹興市(地級),撤縣級市,恢複為紹興縣,駐市。是年9月20日,省府辦公廳通知,析紹興縣城區和周邊亭山、禹陵、靈芝、城東,梅山5鄉和東湖1鎮建越城區(縣級),隸紹興市;市、縣、區同城而治。

2000年10月,紹興縣行政中心搬遷柯橋試運行。2001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遂于3月23日舉行紹興縣人民政府駐地遷至柯橋揭牌儀式。

風土人情

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層要從家庭和諧做起,從個人做起。紹興方言中有着許多關于和諧團結的話語,現錄幾句如下:

“得人意”——“人”讀“銀”。意謂讨人喜愛。例如說:這個小孩天真活潑,又有禮貌,很是“得人意”。

“公中意,婆歡喜,丈夫看得笑嘻嘻”——講的是新媳婦進門之後,公婆内心喜悅,丈夫呵護,一家人生活和和美美。

“一朵如花”——稱贊語。意謂像一朵鮮花的樣子。例如說:他做了幾件好事,被人們稱贊得“一朵如花”哉!

“打圓場”——人與人之間有時難免意見相左,或口角糾紛。舊時,往往有長輩或年高德劭者出面調解,稱為“打圓場”。意謂平息事端、解決問題、雙方和解,大家滿意。因此打圓場是一種圓滿地化解矛盾的美稱。

“三支橹齊着力”——意謂用三支橹(大橹、小橹、摧梢橹)搖船,必須一齊配合,船舟方能順利行進。引申辦事須齊心協力;如一家子父子等幾人一齊出力賺錢,使家業興旺發達起來,就叫“三支橹齊着力”。

“紅花還須綠葉襯”——意謂凡事要有個互相幫助、互相配合,事物才能夠達到圓滿和完美。

農業發展

全縣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生産穩定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51萬畝,總産量16.34萬噸,分别比上年增長5.6%和0.3%,糧經面積比由上年的53:47調整為55:45。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7萬畝,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0.10萬畝,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種面積4.47萬畝,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漁業生産穩步發展。林特基地不斷鞏固擴大,全年新發展林特基地1.22萬畝,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态公益林22.95萬畝,茶葉産量9223噸。農莊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莊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漁業生産繼續保持穩定,全縣有效控制了禽流感沖擊,全年生豬飼養量56.25萬頭,比上年增長3.2%,肉類總産量3.29萬噸,比上年增長6.9%,家禽飼養量603.38萬羽,比上年減少11.0%,淡水産品産量2.44萬噸,比上年增長4.2%。

科技興農進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纖維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進入規模化生産,全縣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生态農業建設全面啟動推廣,創新一批生态農業模式,“稻鴨生态共育标準”成為紹興縣首隻省級地方标準,新增國家綠色食品4隻,國家級無公害農産品20隻,省級無公害農産品12隻。農業産業化不斷推進,農産品加工企業實現産值3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

外向型農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萬畝,累計達到84.80萬畝,擁有外建加工企業18家,其中2家被當地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外設市場及農産品直銷點205個,境外貿易公司7家,境外農貿市場1家。

農業生産條件不斷改善。“清水河道”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完成水利總投入2.65億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3.95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4.54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7萬噸。

工業發展

全年完成工業總産值1403.48億元,工業産品銷售收入1363.25億元,利潤總額52.67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長24.5%、23.8%、0.6%,其中國有及年産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産值1160.56億元,産品銷售收入1127.02億元,利潤總額40.88億元,分别比上年增長23.9%、23.7%、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産品産量保持較快增長,布及絲織品35.92億米,比上年增長14.4%;印染布113.51億米,比上年增長17.3%;化學纖維127.7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

大紡織業升級勢頭良好,印染後整理技術加速推廣應用。規模以上非紡與大紡織業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調整為28.7:71.3。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省級以上新産品産值率達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數綜合得分196.34分,萬元産值電耗497.53千瓦時/萬元,比上年下降4.4%,萬元産值綜合能耗下降13.1%。

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産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2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超60億元的企業1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縣上市企業累計達到8家,企業管理創新在全縣面上不斷推廣。

建築業發展迅速。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6.4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利潤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稅金總額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5萬平方米。年末擁有特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家,一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0家,二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8家。2005年,共創建省級及以上優質工程36項,其中“魯班獎”(含參建)3項、“國優工程”2項、“鋼結構金獎”8項、“白玉蘭獎”5項、“錢江杯獎”10項。

城市建設

《紹興縣城鄉一體化規劃》、《縣城2006-2010年近期建設規劃》等各種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建成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裡,城市化水平由上年46.7%提高到54.1%,城市道路、市政環衛設施、環境景觀、河道整治和經濟适用房建設等“五大”工程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穩步實施,全縣已有18個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26個村成為市級示範村。2005年,全縣各級投入資金2.6億元,新建小康住宅13.93萬平方米,新增村莊道路面積79.24萬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10.62公裡,新增綠化面積61.82萬平方米,新建公廁145隻。累計建成移民安置房3.46萬平方米,安置落實下山移民191戶。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等各類活動和展會。城市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城市道路路燈198盞,燈箱廣告457隻,建成區範圍内實有鋪裝道路長度89.06公裡,鋪裝道路面積235萬平方米,排水管道長度183公裡,日供水綜合生産能力達51萬立方米。城市衛生治理能力日益加強,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60萬噸,垃圾無害化年處理量10.95萬噸,道路清掃面積已覆蓋250萬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