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疣猴

紅疣猴

猴科紅疣猴屬動物
紅疣猴(Piliocolobus rufomitratus),又名塔納河疣猴,共有四個亞種。無頰囊,有比較複雜的消化系統,胃囊狀,體積比前者大3倍,齒尖高,主要食樹葉等植物性食物,拇指退化,而拇趾粗大,後肢通常比前直長。是近肯尼亞東南部塔納河長廊林中特有的一種瀕危猴子。它們以往被分類為西方紅疣猴的亞種,是最珍稀的靈長類。
    中文名: 拉丁學名:Procolobus rufomitrat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 目:靈長目 亞目: 科:猴科 亞科: 族: 屬:紅疣猴屬 亞屬: 種:紅疣猴 亞種:4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Peters,1879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紅疣猴 英文名:Eastern Red Colobus

外形特征

塔那河紅疣猴體型屬于中等水平,體長隻有47-63厘米,尾巴極為修長,最長可達80厘米,但它的體重較輕,隻有5-11公斤。

頭頂、背、上腕外側、額頭、大腿外側、尾巴等部位的毛為灰色到暗黑色;陰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的毛發則為淡橙色到橙紅色。頰囊也比一般猴子小,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故稱疣猴。

生活習性

非洲食葉猴的一種,栖息于亞熱帶和熱帶幹燥森林和沼澤地區。居住在森林的上層和中層,很少到地面上來,家庭由平均8-15隻成員組成,通常包括一隻成年雄性、幾隻雌性和它們尚未獨立的子女。

幾頭雌性會共同哺育家庭内年幼的小猴,雄性在成年前會離家獨立,雌性則留在家族裡。樹栖性、日行性。為了消化粗纖維,其胃部的構造如草食動物般分為四室,有反刍功能。

分布範圍

分布于布隆迪,中非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肯尼亞,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幹達。

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是非洲東部海岸森林熱點地區的一部分。據“保護國際”組織介紹,隻有不足1500隻紅疣猴仍然生存于僅存的一片片小森林中。貧瘠的土壤以及農業開墾等原因導緻了森林面積的大幅下滑。

繁殖方式

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婚姻方式為一夫多妻制,在發情期雌猴陰部腫脹,此行為是由雌性告訴雄性,它已經準備交配。懷孕期約五個月,每胎一仔。

種群現狀

在研究人員長達6年的森林調查裡,他們走遍迦納與象牙海岸兩國境内,卻依然無法發現紅疣猴的蹤影,

而這項調查計劃已于2014年正式畫下句點。其實,專家們對這個結果并不感到意外,畢竟上次證實發現紅疣猴已經是20年前的事,當初是在迦納的雨林裡找到她的身影,并于1988年列為瀕臨絕種的動物。

研究人員将紅疣猴的滅絕歸咎于人類的濫捕,以及伐木、開路與農墾等活動對她們生活環境的破壞而造成。這份宣布華氏紅疣猴絕種的報告,将刊載于10月号的《保育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當中。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低危(LC)。

上一篇:風輪菜

下一篇:多花黑麥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