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原雞

紅原雞

中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紅原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紅原雞的雄鳥和雌鳥的羽色也不同,雄鳥體羽華麗,頭頂為橙紅色,上體主要為金紅色,下體為黑褐色,尾羽黑色而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主要分布于雲南中部和南部。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 目:雞形目 亞目: 科:雉科 亞科: 族: 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紅原雞

形态特征

紅原雞的雄鳥和雌鳥在外形上有很多差别,雄鳥體形較大,體長為48—71厘米,體重672—1050克,雌鳥體形稍

小,體長38—46厘米,體重435—750克。雄鳥頭頂上具有一個鮮紅色的肉冠,喉下有兩個磚紅色的肉垂,雌鳥肉冠和肉垂均不發達;雄鳥頸和腰的羽毛長而呈矛狀,稱為矛翎,雌鳥則沒有矛翎。它們的臉和喉部裸出,兩翅短圓,尾羽呈側扁狀,雄鳥的中央尾羽特别延長,羽幹彎曲而呈鐮刀狀下垂,跗跖長而強,具有一個長而彎曲的距,雌鳥無距。

雄鳥和雌鳥的羽色也不同,雄鳥體羽華麗,頭頂為橙紅色,上體主要為金紅色,下體為黑褐色,尾羽黑色而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雌鳥頭、頸和下體大都為棕黃色,頸部具有黑色的斑紋,上體為黑褐色,密布細的黑色蟲蠹狀斑和淺黃白色的羽幹紋,尾羽為黑褐色,中央尾羽不特别延長,羽緣具有暗綠色的細斑。它們的虹膜為橙紅色;嘴角黃色或角褐色;腿、腳鉛褐色。

分布

紅原雞分布在中國南部、印度東部和北部、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紅原雞共分化為5個亞種,中國有2個亞種。

滇南亞種雄鳥頸部的矛翎較長,為金紅色或金橙色,雌鳥後頸的羽緣較黃,分布在雲南中部、西部和西南部;

海南亞種雄鳥頸部的矛翎較短,呈暗紅色,雌鳥後頸羽緣較棕,分布在廣東湛江、徐聞,雲南東南部、廣西和海南。

習性

紅原雞在雲南南部主要栖息于熱帶雨林、季雨林、落葉季雨林、混交林、次生林、灌叢、草坡、竹林等多種環境;在廣西則生活于人造馬尾松林、石灰岩山地常綠闊葉林及河谷闊葉林等;在廣東和海南,它們大多栖息于海拔較低的山地叢林、橡膠園的防護林帶及經濟作物區地緣的灌叢之中,栖息的海拔高度從50米一直到2000米都有。

它是喜歡結群生活的鳥類,除繁殖期外,大多結成7—8隻以上的群體,最多可達20多隻。性情機警,受驚後便迅速奔入樹林、灌叢中,或飛到山坡之下。夜間栖息于樹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動。

它的食性較雜,包括榕樹果、竹籽、幼嫩的竹筍,各種植物的花、嫩葉、嫩枝等,也吃昆蟲、白蟻及卵、蚯蚓等動物性食物,還常常到農田中啄食農作物的種子。取食的方式與家雞類似,邊走邊用嘴和腳扒開落葉、表土,然後用嘴啄食。

在雲南南部,人們把紅原雞叫做“茶花雞”,因為它的叫聲很像“茶花兩朵”。在繁殖季節,每天淩晨三四點鐘,雄雞便開始啼鳴,一呼百應,聲音尖細、急迫,最後一個音節短促,嘎然而止。白天在山坡上或空曠的草地裡,也常見到雄雞昂首引頸,頻頻鳴叫。據說,人們開始馴化紅原雞的時候,并不是為了吃它的肉和蛋,而是用于報時,做為“報曉的時鐘”。

雄雞的松果腺能夠分泌一種抑鳴激素,但這種激素分泌量的多少跟晝夜光線強弱的變化有關。例如在雄雞報曉時的光度下,抑鳴激素分泌量少,雄雞就啼鳴;在其他光度(特别是黑暗)的照射下,抑鳴激素分泌量多,雄雞就不啼鳴。

繁殖

紅原雞的繁殖期為2—5月,巢為地面簡陋的淺坑,墊有少量樹葉,直徑約16厘米,深約1厘米。每窩産卵4—8枚,最多為12枚,卵的顔色為淺棕白色或土黃色,光滑無斑。孵化期19—21天。

雌性紅原雞通過選擇與他們的卵融合的精子來避免近親繁殖。

紅原雞是家雞的祖先,因為這種公雞和母雞常常不會離開巢穴太遠,因此其近親繁殖的風險就較大。雄雞在同陌生的母雞第一次交配時,所排出的精液遠比它同熟悉的母雞交配時多。而且,雄雞在同雞冠大、“相貌好”的母雞交配時會排出更多的精液。

盡管較小的雌性紅原雞都不會抵抗亂倫,但由于母雞能夠儲存精子,所以它們可能對精子進行選擇。公雞和母雞應對近親繁殖的策略可能剛剛相反。因為公雞能夠制造出許多“廉價”的精子,如果它們與母親和姐妹交配并産生了一些“壞蛋”,這對它們來說算不得什麼大損失。但是母雞的情況則剛好相反,母雞産生卵需要花費很多力氣,因此他們必須努力避免近親繁殖。

即使公雞在和它們的姐妹交配時排出很多的精子,母雞儲存的它們兄弟的精子也很少,因此能夠到達卵的精子就更少。

馴化

過去受達爾文《物種起源》一書的影響,一些學者認為紅原雞是在印度被馴化成家雞後引入中國的。後來經過考察研究,特别是一些考古的新發現表明,中國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有馴養的雞,春秋時期就有很大的養雞場。中國與印度分别将紅原雞馴化為家雞成為絕大多數學者的共識。

現狀

紅原雞對環境的适應能力極強,森林、農田、灌叢、草坡、荒地、防護林帶它們都能栖息,隻要有食物和夜間栖息隐蔽的地方,紅原雞就能生存。加上紅原雞是一雄多雌的配對繁殖,每窩産卵數通常可達6~12枚,因此繁殖速度很快。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其捕殺的強度很大,紅原雞雖然沒有高度瀕危,但在野外的遇見率也不高。随着政府收繳民間槍支和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強,紅原雞的種群數量在短短幾年内得到迅速恢複。在雲南南部的一些保護區内,春天到處都能聽到紅原雞雄鳥的響亮啼鳴。一些位于保護區内和周邊地區的村寨,村子周圍的耕地附近常常可以看到紅原雞活動覓食,有人接近,它們才會連飛帶竄地逃遁,顯出“野雞”本性。

上一篇:三線閉殼龜

下一篇:玳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