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剛玉

紅剛玉

紫紅色、硬度強的礦石
紅剛玉的主要化合物為α-氧化鋁,又稱之為鉻剛玉、紅寶石。[1]紅剛玉顔色紫紅色,硬度較強,适合制作切割類的磨具。紅剛玉現多為人造制品。紅剛玉的成分主要為α-氧化鋁,也叫鉻剛玉,紅寶石。[2]韌性比白剛玉高,比棕剛玉稍低。用其制造的磨具适用于磨削高碳鋼,高速鋼及其薄壁零件,磨料還可作研磨、抛光材料、精密鑄造型砂、噴塗材料、化工觸媒載體、特種陶瓷、高級耐火材料等。
  • 中文名:紅剛玉
  • 外文名:
  • 用途:
  • 分類:
  • 别名:鉻剛玉、紅寶石
  • 顔色:紫紅
  • 光澤:玻璃光澤
  • 發光性:一軸晶負光性
  • 硬度:9
  • 主要成分:一氧化鋁

起源

1877年法國化學家弗雷米将純氧化鋁粉末、碳酸鉀、氟化鋇和少量重鉻酸鉀作原料,在坩埚中經高溫熔融8天,獲得小顆粒紅寶石晶體,這是人造紅寶石的開端。

1900年,科學家曾用氧化鋁熔後加入少量氧化鉻,Cr2O3,按重比0。7%添加的方法,制出了2g~~4g的紅寶石。現在,已經能制造大到10g的紅寶石和藍寶石。

1885年在瑞士日内瓦出現一些品質優良的人造紅寶石,據說是有天然紅寶石碎片,加上增強紅色的重鉻酸鉀等經高溫熔融制成,和天然品性質相同.然而真正實現人工制造寶石并能投入規模化生産的要歸功于法國化學家維爾納葉。

維爾納葉在1891年發明火焰熔融法,并用該法試制人造寶石,成功後又用純淨的氧化鋁試驗.在高溫馬弗爐中用倒置的氫氧吹管進行試驗,含有少量氧化鉻的純淨氧化鋁細末慢慢落入火焰中熔化,滴在基座上冷凝結晶.經過十年的努力,1904年維爾納葉正式制造出了人造紅寶石,以後火焰熔融法逐漸完善,生産出的紅寶石和天然品幾乎無差别.該法一直沿用到現代,至今仍是世界生産人造寶石的主要方法,人稱“維爾納葉法”。

現在隻要數小時就能制造出100克拉以上的紅寶石原石,外觀呈倒梨形或胡蘿蔔形的人造剛玉晶體,質地純淨,顔色透明度甚至超過天然品,經濟效益巨大.現代維爾納葉法不僅能生産從淺粉紅色至深紅色的紅寶石,還能生産各種顔色的藍寶石,甚至還能生産帶有星光的紅寶石和藍寶石,真是巧奪天工。

作用

剛玉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鋁。在地幔的高溫條件下,随岩漿噴出地表而形成。剛玉的顔色十分豐富,包括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顔色。其硬度十分高,僅次于金剛石。剛玉主要用于高級研磨材料、手表和精密機械的軸承材料。剛玉礦物主要有紅寶石和藍寶石。

剛玉是由富鋁岩漿岩與灰岩的接觸變質作用或富鋁貧矽岩石的區域變質作用形成,常産于結晶灰岩、雲母片岩和片麻岩中,也産于正長岩、霞石正長岩、偉晶岩和玄武岩中。由于剛玉的硬度高,抗風化,所以多出現在砂礦中。

不能作寶石的剛玉曾被用作磨料,通常稱為金剛砂,主要産在希臘、美國和澳大利亞;寶石級的剛玉主要産在斯裡蘭卡、泰國、柬埔寨等。

剛玉主要形成于高溫富鋁、貧矽的條件下。在内生作用中,産于富鋁、貧矽的岩漿岩和偉晶岩中,與長石、尖晶石等共生。在變質作用中,産于片麻岩中者與矽卡岩、磁鐵礦、白雲母等共生;産于岩漿岩與石灰岩接觸帶中者與方解石、磁鐵礦、綠簾石等共生,是岩漿岩去矽作用的産物。屬于三方晶系,晶形常呈完好的六方柱狀或桶裝,柱面上常發育斜條紋或橫紋,底面上有時可見三角形裂開紋;集合體呈粒狀。

剛玉具有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等性能。其硬度很大,僅次于金剛石;剛玉的熔點很高,有很高的高溫絕緣性,是很好的耐火材料。剛玉制品的氣密性很好,在電真空環境中得到了很大的應用。其優良的高溫性質以及機械強度,廣泛地應用于冶金、機械、化工、電子等重要領域。

紅剛玉的能量強大、猛烈而且後勁十足。紅剛玉可以補充血氣、治療手腳冰冷。可以讓害羞、膽怯、内向的人們,增加勇氣、自信,并且能敢于表達自己,不再畏畏縮縮。公關或者業務人員佩帶可以增加說服力、個人魅力、強化領導氣質。改善人際關系,加強勇氣,能增強自信心。具繁榮興盛的能量,有助健康長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