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

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
粟(學名:Setaria italica var. germanica (Mill.) Schred.)是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一年生,須根粗大;植物體細弱矮小,高20-70厘米;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葉舌為一圈纖毛;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厘米,寬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緊密,長6-12厘米,寬5-10毫米,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毫米,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粟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朝鮮半島、東南亞各地、南亞的印度半島、歐亞草原直迄東歐也有分布。适于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粟的谷粒可食;種仁可入藥,藥性味甘、鹹,性涼,功能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稈、葉是騾、馬、驢的良好飼料。[1]
  • 拉丁學名:millet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狗尾草屬
  • 分布區域:中國、日本、歐洲、阿拉伯、印度、巴基斯坦、朝鮮、法國、埃及
  • 中文學名:粟
  • 别稱:谷子、小米、狗尾粟
  • 命名者:P.Beauv.
  • 原産地:中國
  • 顔色:白、紅、黃、橙、黑、紫

植物學史

粟是起源于中國或東亞的古老作物,栽培曆史悠久,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主要的栽培作物。黃河流域史前考古發掘的糧食作物以粟為多。直到唐代以前,粟一直是中國北方民衆的主食之一,通稱“谷子”或“谷子”。至秦漢時期,粟是種植最多的谷物,唐宋時期也在中國南方提倡種粟。直到宋末,稻、小麥逐漸發展,粟才退居二線。  

經長期選擇培育,粟已發展出許多品種,《詩經》中出現的“粱”與“粟”,指的就是俗稱的“谷子”或“小米”。小米“粱”的米粒蒸煮後較黏,而“粟”為“粱”之不黏者,植株較細弱矮小,粟後來被處理為粱(Setaria italica (L.) Beauv.)的變種。  

形态特征

一年生,須根粗大。植物體細弱矮小,高20-70厘米。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毛以近邊緣及與葉片交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一圈纖毛;葉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厘米,寬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圓錐花序呈圓柱狀,緊密,長6-12厘米,寬5-10毫米,常因品種的不同而多變異,主軸密生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2.5毫米,黃色,剛毛長約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二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其内稃薄紙質,披針形,長為其2/3,第二外稃等長于第一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後,自第一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穎果。    

産地生境

分布于中國南北各地   ,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北、東北、西北   ;朝鮮半島、東南亞各地、南亞的印度半島、歐亞草原直迄東歐也有分布。   适于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微酸和中性土壤中,喜幹燥,怕澇。    

距今約5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的史前人類已經開始從事以粟為主的旱作農業。  

育殖技術

栽前準備

地塊選擇:粟在粘土、砂土均可種植,要達到高産、穩産、優質效果,則需良好的土壤條件以滿足其對水、肥、氣、熱的要求。粟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生長,喜幹燥、怕澇,尤其在生育後期,土壤水分過多易發生爛根。因此,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質地松軟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  

精細整地:整地質量高低直接影響粟播種、出苗以及整個生育期的生長狀況。通過精細整地,為粟創造水、肥、氣、熱協調的土壤環境。播前應達到“早、深、松、碎、平”的質量标準,以利于粟出苗和根系下紮,使植株生長健壯,為提高産量打下基礎。“早”,前茬作物收獲後,及早整地,改善土壤理化狀況;“深”,适當加深耕作層,深度20厘米左右;“松”,表土疏松不闆結,達到上虛下實;“碎”,土團細小,無大的前作稭稈、根兜;“平”,廂平溝直,地面平整。  

品種選擇:不同的粟品種有其自身的特性,生産中應根據自然條件、肥力水平、栽培技術、茬口以及生産用途等選擇品種。坡台地、二台地宜選用耐瘠薄抗旱品種;煮稀飯則需選用小粒、口感好、有自然香味的品種。總之以高産、優質、商品性好、适口性佳的品種最好。  

種子處理:在播種前對自留種子做精選和晾曬處理是提高種子質量,保證苗全、苗壯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是精選種子,通過風選或水選,剔除秕谷、雜質。其次是晾曬,播前将種子晾曬1天。建議使用包衣種子,具有出苗率高、防治苗期病蟲害效果好的特點。  

搶時早播

播期:應根據自然條件、品種特性和茬口确定。春播一般在土壤10厘米深處地溫達到10-12℃時即可播種;夏播在前作收後及時播種。  

播量:根據耕作制度、品種特性、茬口等确定播種量,以一次保證全苗為原則。粟播種量過少易造成缺苗斷壟,基本苗不足;過多時,幼苗密集,生長纖細,間苗費工費時。如種子發芽率高,種子質量好,土壤水分充足,整地質量高,播種量可少些,反之,宜大。一般每公頃播種量為15-22.5千克。  

深度:播種深度對幼苗生長影響很大。粟粒小,胚乳中貯藏的營養物質少,如播種太深,在出苗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導緻幼苗生長弱,出苗晚,甚至不能出土,田間出苗率低;播種過淺,則會因表土幹旱,影響出苗。播種深度以4-5厘米左右為宜。  

合理密植

根據各地經驗,在不同密度、不同栽培條件下,粒重變異較小,穗粒數變異大,因此在合理密植的基礎上,穗粒數是決定産量高低的主導因素。合理密植是通過采用适宜的播種量和栽培管理技術,使單位面積内有足夠的苗數(分蘖數)和穗數,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三因素協調發展,從而達到高産、優質的目的。  

土壤肥力、施肥水平與密度:土壤的肥力、物理特性等對密度都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最大的是肥力因子。有機質、全氮、速效磷、速效鉀等養分含量較高的土壤,粟生長發育健壯,适宜密植;反之,有機質、全氮、速效磷等養分缺乏的土壤,粟生長不良,抗逆性差,适宜稀植。  

品種與密植:一般晚熟、高稈、大穗、分蘖型品種,密度宜稀;反之,宜密。穗直立、莖葉夾角小、株型緊湊的品種,适宜密植;反之,穗下垂,葉片披垂,株型松散的品種,株距要适當加大。  

播期與密度:春播粟生長旺盛,穗分化曆時長、株高、穗大、粒多,密度宜小。夏播粟出苗後即處于高溫環境,穗分化時間縮短,株矮、穗小、粒小,單株葉面積較小,依靠群體增産,密度宜大。總之,粟栽培密度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與肥水狀況、茬口及品種特性密切相關。對不分蘖的品種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壩地宜密,台地宜稀。早熟矮稈品種宜密,晚熟高稈品種宜稀。夏播宜密,春播宜稀。在一般栽培條件下,中等水平肥力土壤以每公頃45萬株為宜,肥力較高的以每公頃60萬株為宜。  

科學施肥

據測定,每生産100千克粟需要氮肥2.5-3.0千克、磷肥1.2-1.4千克、鉀肥2.0-3.8千克,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要求不同。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種類很多,如人畜糞、堆肥、沼渣等。中産田每公頃施用15-30噸,高産田45-75噸,均勻撒施或集中施用。  

底肥:每公頃施用尿素120-150千克,過磷酸鈣600-750千克,氯化鉀180-225千克。  

追肥:孕穗-抽穗階段是追肥作用最大的時期,宜追施速效氮素化肥。每公頃追施尿素150-300千克。生長後期粟根系生活力減弱,如缺肥可進行根外噴施,以促進結實和籽粒灌漿,提高産量。可用2%尿素+0.2%磷酸二氫鉀+0.2%硼酸溶液,每公頃600-750千克,于開花灌漿期葉面噴施,抽穗始期與灌漿前各噴1次。  

田間管理

幼苗期:從種子萌發出苗到分蘖為幼苗,以“早疏苗、晚定苗、保全苗”為原則,培育壯苗,為高産打下基礎。早間苗個體營養面積大,根系發達,植株穩健,是增産的重要措施。在3-4片葉時進行間苗,留苗量是計劃密度的3倍左右;5-6葉時定苗,留苗方式以丁字形、直線形為佳。  

拔節期-孕穗期:拔節期-孕穗期是粟生長中最抗旱的時期,也是生長和發育最旺盛時期,主攻方向是攻壯株促大穗。粟拔節前需肥較少,拔節後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幼穗開始分化,拔節到抽穗階段需肥最多。這時土壤養分的供給能力最低,因此要适量追肥。粟是比較耐旱作物,一般不用灌水。  

抽穗成熟期:主攻方向是攻籽粒,重點是防止葉片早衰,延長葉片功能期,促進光合産物積累,促大穗,争粒數,促進光合産物向穗部籽粒運轉積累,增加結實率,減少砒籽,提高粒重。  

适時收獲

粟在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應及時收獲,脫粒後及時晾曬,幹燥保存,以确保豐産豐收。收獲過早,籽粒不飽滿,影響千粒重,産量下降;過晚,易落粒,遇雨天可能發生黴籽及穗發芽等,影響産量和品質。  

主要價值

食用:粟的谷粒可食,為中國北方重要糧食作物之一;谷粒去皮後稱為“小米”,煮粥、煮飯都可以,又是制饴糖和釀酒的原料。   

飼用:粟的稈、葉是騾、馬、驢的良好飼料。  

藥用:粟的種仁可入藥。藥性:味甘、鹹,性涼。功能:和中,益腎,除熱,解毒。成分:種子含蛋白質、脂肪、澱粉、糖類、維生素B、維生素B2、胡蘿蔔素;其中蛋白質有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多種,蛋白質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和少量賴氨酸,糖類有蔗糖、棉子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從種子中還分得α-粟素、β-粟素、甘油單葡萄糖酯、甘油二葡萄糖酯、非澱粉多糖;種子中還含無機元素钼。  

上一篇:冠捷科技

下一篇:玻璃鋼沼氣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