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

箍筋

建築材料
箍筋:(gujin、hoop、stirrup)是指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并聯結受力主筋和受壓區混筋骨架的鋼筋。箍筋分為單肢箍筋、開口矩形箍筋、封閉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邊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圓形箍筋等。箍筋應根據計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徑與梁高h有關,當h≦800mm時,不宜小于6mm;當h>800mm時,不宜小于8mm。梁支座處的箍筋一般從梁邊(或牆邊)50mm處開始設置。支承在砌體結構上的鋼筋混凝土獨立梁,在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Las範圍内應設置不少于兩道的箍筋,當梁與混凝土梁或柱整體連接時,支座内可不設置箍筋。[1]
    中文名:箍筋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Stirrup 拼音:gu jin 作用:用來滿足斜截面抗剪強度

下料計算

1.矩形度計算公式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式中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結構箍筋彎鈎平直段長度Lp箍筋直徑

HPB235級HRB335級CRB550級

90°/90°一般結構Lp≥5d5d6d5.28d

3040506050607030304040

135°/135°抗震結構Lp≥1018d20d18.4d

1101401802201602002409011013015

抗震結構中箍筋長度的計算。

設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護層厚度c,箍筋直徑d,鋼筋按外皮計算,彎鈎為135°,那麼

箍筋長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難理解,讀者隻要畫出草圖就可以分析出來,箍筋計算的關鍵是彎鈎及彎鈎平直段應該取多長才合适的問題。

在本式中,1.9d*2為箍筋的兩個彎鈎因為彎曲135°而産生的弧度增加值,因為我這裡沒有圖片,就不再贅述。

max(10d,75mm)的由來,砼結構驗收規範規定,抗震結構箍筋彎鈎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10d,且最低不小于75mm。

讀到這裡,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線計算的話,公式為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分析下這兩個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應是兩段

箍筋長度=(b-2c+d)*2+(h-2c+d)*2+(1.9d+10d)*2

制作要求

用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應有彎鈎(半圓形、直角形或斜彎鈎)。彎鈎的彎曲内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對一般結構,箍筋彎鈎的彎折角度不應小于90°,彎鈎平直部分的長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結構構件,圓形箍筋的接頭必須釆用焊接,焊接長度不應小于10倍箍筋直徑;矩形箍筋端部應有135°彎鈎,彎鈎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20cm。

箍筋肢數

箍筋的肢數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數

小截面梁因寬度較小,相應産生的梁内剪力較小,采用單肢箍即可,類似于一個S鈎。

像一般的單個封閉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兩根鋼筋,屬于雙肢箍。

再如,截面寬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兩個封閉箍并相互錯開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鋼筋,屬于四肢箍。

以此類推

上一篇:回程誤差

下一篇:吹風造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