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

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

中國境内流通貨币
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主色調為橄榄綠色,票幅長130毫米、寬63毫米。正面主景圖案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中國人民銀行”、阿拉伯數字“1”、“壹圓”字樣和花卉圖案,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左下角印有雙色橫号碼,右下角為盲文面額标記。
  • 中文名: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
  • 外文名:
  • 别名:
  • 發行時間:1987年4月27日
  • 材質:紙币

簡介

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主色調為橄榄綠色,票幅長130毫米、寬63毫米。正面主景圖案為毛澤東頭像,左側為“中國人民銀行”、阿拉伯數字“1”、“壹圓”字樣和花卉圖案,左上角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左下角印有雙色橫号碼,右下角為盲文面額标記。背面主景圖案為杭州西湖,左上方印有阿拉伯數字“1”,左下方印有面額“1YUAN”,右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漢語拼音和蒙、藏、維、壯四種民族文字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面額,右下方為年号和“行長之章”印鑒。

另外在背面下方膠印圖案中,印有縮微文字“人民币”和“RMB1”字樣。而且該币正面印有雙色橫号碼,左側部分為紅色,右側部分為黑色。

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的防僞特征

1、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側空白處,迎光透視,可以看到立體感很強的蘭花水印。

2、手工雕刻頭像: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形象逼真、傳神,凹凸感強,易于識别。

3、隐形面額數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裝飾圖案,将票面置于與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對光源作上下傾斜晃動,可看到面額數字“1”字樣。

4、膠印縮微文字:背面下方膠印圖案中,印有縮微文字“人民币”和“RMB1”字樣。

5、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澤東頭像、“中國人民銀行”行名、面額數字、盲文面額标記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觸摸有明顯凹凸感。

6、雙色橫号碼:正面印有雙色橫号碼,左側部分為紅色,右側部分為黑色。

第五套人民币1元紙币票樣為

曆套人民币一元券

第一套人民币一元券

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進入流通領域。鈔票上的“中國人民銀行”等字由當時的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題寫。票版是由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王益久和沈乃庸設計的。該套人民币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共印制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别的人民币,最小面額隻有1元,最大面額則是50000元。到第一套人民币發行後期,1元券幾乎退出流通領域。

第二套人民币一元券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開始發行。當時已消除戰争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商品經濟日益活躍, 市場物價穩定。為了改變第一套人民币面額過大等不足和提高印制質量,進一步健全我國貨币制度,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發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為:第二套人民币1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币1萬元。

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

第三套人民币從1962年4月20日發行1960年版棗紅色1角券開始,到1974年1月5日發行最後一張1972年版5角券止,經過近12年時間。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雕刻師們共同會戰,充分發揮各自雕刻特長,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币的藝術性和防僞性更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

第四套人民币一元券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開始陸續發行的“1980年版”人民币,采用了十幾種防僞技術,人們耳熟能詳的包括:固定人像水印、安全線等。同時,通過驗鈔機,人們還可以有無磁性油墨印刷圖案、有無熒光反應等,來判别鈔票的真僞。面額有壹角、貳角、伍角、壹圓、貳圓、伍圓、拾圓、伍拾圓和壹百圓9種,與第三套人民币等值混合流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