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戰争

第二次布匿戰争

羅馬決定性的勝利戰争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争失敗之後,因失去地中海裡的西西裡島,開始向歐洲西部的伊比利亞半島發展。羅馬警告漢尼拔不可穿過埃布羅河。漢尼拔無視此警告,繼續領軍向東北進軍。羅馬令迦太基交出漢尼拔受審,被拒絕之後宣戰。這次戰争是三次布匿戰争中最長也最有名的一場戰争,最後以羅馬的勝利宣告結束。這場戰争中迦太基名将漢尼拔的出色表現奠定了他在西方軍事史上的地位;同時,漢尼拔在紮馬之戰中的失敗也成就了大西庇阿的威名。[1]
  • 名稱:第二次布匿戰争
  • 地點:意大利本土,西西裡,希臘等
  • 時間:公元前218年-前201年
  • 參戰方:羅馬共和國,迦太基
  • 結果:羅馬決定性的勝利
  • 主要指揮官:西庇阿、費邊、瓦羅,漢尼拔

戰争背景

第一次布匿戰争失敗之後,迦太基因失去地中海裡的西西裡島,迦太基人在哈米爾卡·巴卡的帶領下,開始向歐洲西部的伊比利亞半島發展。公元前226年羅馬和迦太基簽訂和約,規定兩國以埃布羅河為界,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劃分勢力範圍,條約規定埃布羅河南岸城市薩貢托享有自治權。

但在公元前219年,漢尼拔出兵攻打薩貢托,該城向羅馬求援,但羅馬忙于與伊利裡亞人交戰未出兵相助,迦太基軍隊在圍困該城8個月,占領該城。事後羅馬令迦太基交出漢尼拔受審,被拒絕之後向迦太基宣戰,迦太基政府也下令漢尼拔對羅馬開展軍事行動。

戰争準備

漢尼拔制訂的戰略計劃是,在公元前237年—前219年征服的伊比利亞境内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從北面對羅馬實施突然的猛烈突擊。

與此同時,羅馬方面也積極開展對迦太基的進攻,羅馬元老院決定派遣一支以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為主将,并以卡爾弗斯為副将的軍隊前往伊比利亞。這支軍隊包括60艘艦船,10000步兵,7000騎兵。

跨越阿爾卑斯山

公元前218年春,漢尼拔率領迦太基軍隊自迦太基在伊比利亞的基地新迦太基出發,沿着海岸向北東北方向進軍。在埃布羅河,他将他的軍隊一分為三,漢尼拔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通過軍事或外交手段征服了比利牛斯山和埃布羅河之間的各個部落,但在這些戰鬥中迦太基軍隊減員嚴重。在比利牛斯地區,在他讓大約11000名左右不願離家的伊比利亞士兵駐守在這些新征服的領土,并把伊比利亞的兵權交與其弟哈斯德魯巴。随後, 漢尼拔率領大約50000名步兵和9000名騎兵開始進軍。

普布利烏斯得知迦太基軍隊已經開始行動,他将伊比利亞的兵權交與其弟,親自率領一部分軍隊前往阻擊漢尼拔,防止他入侵意大利本土。漢尼拔避開了羅馬的軍隊,帶領他的軍隊到達阿爾卑斯山腳下,這時已是公元前218年的秋季了。漢尼拔在阿爾卑斯山中開路架橋,克服種種困難,率軍越過了險峻的阿爾卑斯山脈,進抵到陶拉西亞一帶帕杜斯河谷地。

戰争經過

波河流域

迦太基軍隊在五個半月的時間内行軍1600餘公裡,沿途克服了險惡的天然障礙和許多部落的抵抗到達波河。普布利烏斯在聞得漢尼拔的行蹤後,率軍前來。雙方軍隊在提契諾河畔開戰(提基努斯河戰役),迦太基軍隊擊敗羅馬軍隊,這是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後的第一戰。

這時,執政官隆加斯得知漢尼拔的消息後前來支援。雙方沿着特雷比亞河對峙,時為公元前217年初春。第二天,羅馬人渡過特雷比亞河,雙方正式開戰,在戰鬥中迦太基軍隊裡的戰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漢尼拔擊潰了羅馬軍隊。

這些勝利的取得,使漢尼拔鞏固了後方。羅馬元老院決定由蓋烏斯·塞爾維利烏斯·格米努斯和蓋約·弗拉米尼烏斯(Gaius Flaminius)分别出任公元前217年的執政官。同時在羅馬公民中征兵,和在特雷比亞河戰役後剩餘的兵力組成13個軍團。這些軍隊分别被派往各個戰線,蓋約·弗拉米尼烏斯率30000步兵,3000騎兵駐守在意大利本土。蓋烏斯·塞爾維利烏斯·格米努斯率40000士兵駐守波河流域。前任執政官普布利烏斯被任命為代執政官,重新派到伊比利亞去。

意大利中部

公元前217年春,迦太基軍隊越過亞平甯山脈,秘密侵入伊特魯裡亞,進入意大利本土。鑒于迦太基軍隊在該地的存在将嚴重威脅到羅馬城的安全,執政官蓋約·弗拉米尼烏斯火速領兵前往,他們在特拉西梅諾湖附近相遇。漢尼拔利用蓋約·弗拉米尼烏斯急于求戰的心理,在特拉西梅諾湖畔的狹窄隘口巧妙設伏。蓋約·弗拉米尼烏斯不顧軍隊在急行軍之後的疲憊,和漢尼拔開戰。迦太基軍隊成功将羅馬軍隊引入埋伏中,加以殲滅,特拉西梅諾湖戰役中40000名羅馬士兵全部戰死,蓋約·弗拉米尼烏斯也在戰鬥中陣亡。随後,漢尼拔殲滅了在伊特魯裡亞駐守的8000羅馬士兵。

得知此消息後,羅馬城中人心惶惶,将一切人員都武裝起來,并推薦費邊為獨裁官,積極準備防禦戰。但是漢尼拔卻領軍前往亞得裡亞海沿岸,在那裡他大肆劫掠,獲得了很多戰利品。蓋烏斯·塞爾維利烏斯·格米努斯率領駐守在波河流域的40000士兵趕來。費邊清楚的認識到漢尼拔的軍事能力,故而在取得了蓋烏斯·塞爾維利烏斯·格米努斯軍隊的兵權後,僅僅跟随漢尼拔,但不與其正面決戰,并通過打擊漢尼拔的補給線來消耗迦太基軍隊的作戰能力。這種戰術在後世被稱為“費邊戰術”。漢尼拔攻下基羅尼亞城,并在那裡過冬。費邊的這種拖延做法引起了羅馬人不滿,他們迫切的希望消滅漢尼拔和他的軍隊。适逢費邊的獨裁官六個月任期已滿,羅馬人在羅馬城内重新組織了4個軍團,推舉盧基烏斯·埃米利烏斯·保盧斯和蓋烏斯·特雷恩蒂烏斯·瓦羅為公元前216年的執政官。

意大利南部

兩位執政官率領大約80000名士兵前去和漢尼拔作戰,雙方将軍隊駐紮在一個叫坎尼的地方。

公元前216年8月2日早晨,迦太基軍隊和羅馬軍隊都做好準備,羅馬軍隊排成三排,埃米利烏斯·保盧斯指揮中路軍,瓦羅指揮右翼,塞維利阿指揮左翼。迦太基軍隊中路向外突出,騎兵部署在兩翼。坎尼會戰正式開始後,漢尼拔運用鉗形戰術,下令中路軍不斷後撤,誘使羅馬軍隊深入,最後由兩翼軍隊順勢包夾,其置于兩翼的精銳騎兵從後路包抄,成功完成了對羅馬軍隊的包圍。在戰鬥中漢尼拔派遣500名士兵假投降到羅馬軍隊中,伺機而起,大大地擾亂了羅馬軍隊。是役,羅馬軍隊陣亡78000名士兵,包括羅馬軍隊的統帥、執政官埃米利烏斯·保盧斯與兩位前任執政官,兩位刑事推事,四十八位軍團将校裡的三十九位,與一百八十位羅馬元老,而迦太基方面僅有2000士兵傷亡。

之後漢尼拔轉向亞平甯半島南部。公元前216-214年,漢尼拔三次進攻諾拉城,均被馬塞拉斯擊退(諾拉之戰)。迦太基軍隊相繼攻占了培提利亞、亞壁、普利亞等城市。

公元前213年,漢尼拔攻克了南意大利城市塔蘭托(塔蘭托襲擊戰),又趁勝控制了除利吉姆外的全部大希臘區城市,開始了迦太基和羅馬在意大利南部的争奪戰。

山南高盧與撒丁

公元前216年秋,讨伐山南高盧的羅馬共和國老将盧基烏斯·波斯圖米烏斯·阿爾比努斯在席爾瓦利塔娜戰役中慘敗并被殺。

公元前215年,迦太基将領秃頭的哈斯德魯巴率軍支援撒丁人漢普西科拉發起的反羅馬起義,戰敗于德西馬努戰役,漢普西科拉戰死,秃頭的哈斯德魯巴被俘。

伊比利亞戰役

公元前218年秋,羅馬人在西班牙首戰獲勝,老西庇阿的兄弟格涅烏斯·西庇阿在西薩戰役中擊敗并活捉了主将漢諾(漢尼拔的外甥),随後,哈斯德魯巴·巴卡及其副将希米爾科也在埃布羅河戰役中被格涅烏斯·西庇阿打敗。

但此後,羅馬軍隊遭到慘敗,羅馬在西班牙的軍隊被哈斯德魯巴·吉斯戈和馬戈·巴卡全殲,兩名統帥都在戰鬥中陣亡。這場災難後不久,羅馬元老院作出了一個決定,派遣24歲的大西庇阿率領羅馬軍隊遠征西班牙。

大西庇阿随後在那裡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

公元前209年攻占了迦太基人在伊比利亞的主要基地之一新迦太基城(新迦太基之戰)。

公元前208年在巴埃庫拉戰役擊敗漢尼拔之弟哈斯德魯巴·巴卡。

公元前206年的伊利帕戰役對西班牙的迦太基軍隊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反攻迦太基城

公元前212年起,主動權轉到羅馬人手中。他們采取積極的行動奪回原在意大利、西西裡、伊利裡亞和馬其頓的失地。馬塞拉斯在公元前212年的叙拉古戰役中攻占了背叛羅馬的叙拉古。

公元前211年,羅馬執政官執政官普爾凱爾和弗拉克斯又攻克了投靠漢尼拔的卡普阿(卡普阿之戰)。

哈斯德魯巴企圖從伊比利亞馳援漢尼拔,但因在公元前207年的梅陶羅河戰役中被擊潰,而告失敗。反羅馬同盟因羅馬人屢屢獲勝而日趨瓦解。

公元前204年,年僅33歲的大西庇阿率羅馬軍隊在迦太基附近登陸,迦太基急忙召漢尼拔回軍救援。

公元前202年的紮馬戰役中,漢尼拔仍按常規列隊和戰法,西庇阿則不循常規,他把一、二、三線各部隊重疊配置,中間留出空道,以便讓戰象通過,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出兵相助。交戰開始以後,當漢尼拔軍的戰象沖到西庇阿軍前沿時,西庇阿的一線部隊突然鼓角齊鳴,喊聲大作,漢尼拔軍的戰象受到驚吓,有的停滞不前,有的轉身向自己的戰陣沖去,還有的受羅馬軍的投槍擊傷後逃跑。西庇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命令騎兵迂回包抄,同時将3線兵力集中起來,向漢尼拔軍正面猛攻,一鼓作氣,終于取得了勝利。漢尼拔軍戰死約2萬人,漢尼拔落荒而逃。這是漢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了敗仗。迦太基人戰敗。

結果

迦太基戰敗。

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羅馬人簽訂了苛刻的和約。根據和約規定,迦太基撤離西班牙、地中海諸島,迦太基人失去北非本土以外的一切領地,并完全解除武裝、自衛隊不得赴海外作戰,将整個艦隊交給羅馬,且任何自衛戰争必須先和羅馬協商等,并償付巨額戰争賠款,迦太基失去所有伊比利亞半島的領土,海軍解散,隻能有10艘防海盜的船。同時選100名14歲以上30歲以下男子赴羅馬充當人質。

戰役影響

迦太基此後實力大損,再無力量對抗羅馬。數十年後的第三次布匿戰争,羅馬滅亡迦太基。

上一篇:

下一篇:柳含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