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

生物學術語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在生物學裡是胞内信号分子,負責細胞内的信号轉導,是第一信使分子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後,在細胞内産生或釋放到細胞内的小分子物質,有助于信号向胞内進行傳遞。第二信使學說是E.W.薩瑟蘭于1965年首先提出。他認為人體内各種含氮激素(蛋白質、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都是通過細胞内的環磷酸腺苷(cAMP)而發揮作用的。第二信使包括環磷腺苷、環磷鳥苷等。[1]
    中文名:第二信使 外文名:secondary messenger 提出時間:1965年 提出者:E.W.薩瑟蘭 包括:環磷腺苷,肌醇磷脂等。 特性:分子或離子

簡介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在生物學裡是胞内信号分子,負責細胞内的信号轉導以觸發生理變化,如增殖,細胞分化,遷移,存活和細胞凋亡。因此第二信使是細胞内的信号轉導的啟動組成部件之一。第二信使分子的例子包括:環腺苷酸(cAMP),環磷酸鳥苷(cGMP),肌醇三磷酸(IP3),甘油二酯(DAG),鈣離子(Ca2+)。細胞釋放第二信使分子是響應于暴露在細胞外的信号分子-第一信使。第一信使是細胞外因子,通常是激素或神經遞質,如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血清素。

厄爾·威爾伯·薩瑟蘭(Earl Wilbur Sutherland Jr.)發現的第二信使,為他赢得了197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薩瑟蘭看到,腎上腺素會刺激肝髒把肝細胞的糖原轉化為葡萄糖(糖),但腎上腺素單獨不會将糖原轉化成葡萄糖。他發現,腎上腺素必須觸發一個第二信使,環磷酸腺苷,才把肝髒的糖原轉化為葡萄糖。該機制被馬丁·羅德貝爾(Martin Rodbell)和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Alfred G. Gilman)詳細研究,他們赢得了199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定義

第二信使(secondary messenger)

已知的第二信使種類很少,但卻能轉遞多種細胞外的不同信息,調節大量不同的生理生化過程,這說明細胞内的信号通路具有明顯的通用性。

能将細胞表面受體接受的細胞外信号轉換為細胞内信号的物質稱為第二信使,而将細胞外的信号稱為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

第二信使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細胞後在胞漿内産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獲得的信息增強,分化,整合并傳遞給效應器才能發揮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藥理效應。

第二信使包括:環-磷腺苷(cAMP),環-磷鳥苷(cGMP),三磷酸肌醇 (IP3),鈣離子(Ca2+),二酰甘油(DG),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謝産物(AA)廿碳烯酸類,一氧化氮等。

作用方式

第二信使的作用方式 一般有兩種:①直接作用。如Ca能直接與骨骼肌的肌鈣蛋白結合引起肌肉收縮;②間接作用。這是主要的方式,第二信使通過活化蛋白激酶,誘導一系列蛋白質磷酸化,最後引起細胞效應。

基本特性

①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體結合後最早在細胞膜内側或胞漿中出現、僅在細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

②能啟動或調節細胞内稍晚出現的反應信号應答。 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離子。細胞内有五種最重要的第二信使:cAMP、cGMP、1,2-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DAG)、1,4,5-三磷酸肌醇(inosositol1,4,5-trisphosphate,IP3)、Ca2+ 等。第二信使在細胞信号轉導中起重要作用,它們能夠激活級聯系統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

第二信使在細胞内的濃度受第一信使的調節,它可以瞬間升高、且能快速降低,并由此調節細胞内代謝系統的酶活性,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包括: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脂肪的儲存和移動以及細胞産物的分泌。第二信使也控制着細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參與基因轉錄的調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