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

窮人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著作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叙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病逝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的純樸善良、富有同情心和甯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别人的高尚品質。作者通過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在沙俄制制度下窮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美好的心靈。
    中文名:窮人 外文名: 别名: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類别:小說 出版社:浙江文藝 頁數:141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主要人物:桑娜 西蒙 定價:12元

内容梗概

“窮”字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然而正是因為“窮”,才更能顯示出窮人的高尚品質。文章中運用多種形式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描寫法、幻覺描寫法、景物襯托法,表現了桑娜崇高的品德。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段。第一部分(1、2自然段):講述了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魚的丈夫歸來。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講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講述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本文是短篇小說,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着。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丈夫和她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樂于助人,甯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别人的美好品質。小說用樸實、準确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美好淳樸的感情。這部小說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收錄在了第11冊的語文書第9課内、語文S版第12冊第16課(全文)、北京版語文書第10課,供學生們學習。

《窮人》

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曆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鬥争日見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産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堕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窮人》這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曆史時期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和他們的高尚品德。本文除題目之外沒有一個“窮”字,但無處不體現着桑娜一家的窮。在如此窮的情況裡,還能收養兩個孩子,其偉大不言而喻。

作者簡介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戰争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複活》等,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等。此外還創作有劇本《活屍》等。托爾斯泰的創作長達60餘年,作品深刻描繪沙皇俄國的社會生活,反映出以宗法社會為基礎的農民世界觀的矛盾,對世界文學産生深遠影響。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準備當外交官。期終考試不及格,次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業,迷戀社交生活,同時卻對哲學尤其是道德哲學發生興趣,喜愛盧梭的學說及其為人,并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在大學時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學的優越性。1847年4月退學,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這是他母親的陪嫁産業,在兄弟析産時歸他所有,他的漫長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在這裡度過。回到莊園後,他企圖改善農民生活,因得不到農民信任而中止。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應法學士考試,隻考了兩門課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為農民子弟興辦學校。11月起名義上在圖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職,次年12月被提升為十四品文官,實際上卻周旋于親友和莫斯科上流社會之間。但他漸漸對這種生活和環境感到厭倦,1851年4月底随同服軍役的長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願兵身份參加襲擊山民的戰役,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隊。克裡木戰争開始後,自願調赴塞瓦斯托波爾,曾在最危險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連長,并參加這個城市的最後防禦戰。在各次戰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軍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優秀品質,加強了他對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對農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爾斯泰在高加索時開始創作,在《現代人》雜志上陸續發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小說。1855年11月他從塞瓦斯托波爾來到彼得堡,作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歡迎,并逐漸結識了岡察洛夫、費特、奧斯特洛夫斯基、德魯日甯、安年科夫、鮑特金等作家和批評家。在這裡他以不谙世故和放蕩不羁而被視為怪人,他的不喜愛荷馬和莎士比亞也使大家驚異。不久,他同車爾尼雪夫斯基相識,但不同意後者的文學見解。當時德魯日甯等人提倡為藝術而藝術的所謂“優美藝術”,反對所謂“教誨藝術”、實即革命民主派所主張的暴露文學。托爾斯泰傾向于德魯日甯等人的觀點,但又認為任何藝術不能脫離社會生活。至1859年,他同《現代人》雜志決裂。1856年底以中尉銜退役。次年年初到法國、瑞士、意大利和德國遊曆。法國的“社會自由”博得他的贊賞,而巴黎斷頭台一次行刑的情景則使他深感厭惡。在瑞士看到英國資産階級紳士的自私和冷酷,也激起他很大的憤慨。但這次出國擴大了他的文學藝術的視野,增強了他對俄國社會落後的清醒認識。

對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農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勢,托爾斯泰的思想是極其矛盾的。早在1856年他曾起草方案,準備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農民,并在自己莊園試行,因農民不接受而未實現。他同情農民,厭惡農奴制,卻認為根據“曆史的正義”,土地應歸地主所有,同時因地主面臨的是要性命還是要土地的問題而深深憂慮。他不同意自由主義者、斯拉夫派以至農奴主頑固派的主張,也看到沙皇所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虛僞性質,卻又反對以革命方法消滅農奴制,幻想尋找自己的道路。由于無法解決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圖在哲學、藝術中逃避現實,但很快又感到失望;1860年因長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觀情緒。

1859至1862年間幾乎中辍創作,先後在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和附近農村為農民子弟辦了20多所學校,并曾研究俄國和西歐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還到德、法、意、英和比利時等國考察學校。後又創辦《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教育雜志。這些活動引起沙皇政府的注意。加之在農奴制改革中,他作為本縣和平調解人,在調停地主和農民的糾紛時,常常同情農民,又招緻貴族農奴主的敵視。1862年7月他外出時,家中遭到憲兵連續兩天的搜查。不久他關閉了學校。這段時間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蕩以及因同農民的頻繁接觸而接受的他們對事物的一些看法,成為他的世界觀轉變的契機和開端。複活列夫.托爾斯泰作品。

文章全文

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的海浪拍擊着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适。地掃得幹幹淨淨,爐子裡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闆上閃閃發亮。挂着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着。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隻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隻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桑娜傾聽着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在胸前畫着十字。

睡覺還早。桑娜站起身來,把一塊很厚的圍巾包在頭上,提着馬燈走出門去。她想看看燈塔上的燈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見。海面上什麼也看不見。風掀起她的圍巾,卷着被刮斷的什麼東西敲打着鄰居小屋的門。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個生病的女鄰居。“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她側着耳朵聽,沒有人答應。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隻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門,仍舊沒有人答應。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聲,心想,莫不是出什麼事了?她猛地推開門。

屋子裡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桑娜舉起馬燈,想看看病人在什麼地方。首先投入眼簾的是對着門的一張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鄰居。她一動不動。桑娜把馬燈舉得更近一些,不錯,是西蒙。她頭往後仰着,冰冷發青的臉上顯出死的甯靜,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就在這死去的母親旁邊,睡着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頭發,圓臉蛋,身上蓋着舊衣服,蜷縮着身子,兩個淺黃頭發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孩子的呼吸均勻而平靜,他們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裡。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回到家裡,她把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讓他們同她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門吱嘎一聲,仿佛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門突然開了,一股清新的海風沖進屋子。魁梧黧黑的漁夫拖着濕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魚網,一邊走進來,一邊說∶“嗨,我回來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來,不敢擡起眼睛看他。

“瞧,這樣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氣壞透了!哦,魚打得怎麼樣?”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裡做些什麼呢?”

漁夫說着,把網拖進屋裡,坐在爐子旁邊。

“我?”桑娜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說,“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沉默了一陣。

“你知道嗎?”桑娜說,“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哦?什麼時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着了。他們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别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寫作目的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讀者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課文開頭描寫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濤轟鳴,狂風怒吼,海上正起着風暴,桑娜的丈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隻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床上。屋裡又潮濕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作者展示了一幅西蒙死去的悲慘畫面:母親臨死的痛苦與孩子睡眠的甜美,母親的慈愛與孩子的無知。這一切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強烈地感染着讀者。這些描述,包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2.贊頌窮人富有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小說裡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裡,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後悔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叙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種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甯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别人的高尚品質深深地感染着讀者的心理情況。

作品續寫

桑娜與漁夫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後,已不知不覺地過了13年。在這13年裡,盡管他們一家過得很苦,隻能勉強地填滿肚子,但他們的生活還算過得美滿。

無情的歲月在桑娜和漁夫身上都留下了痕迹,他們的手腳已不太靈活了。盡管如此,多謝上帝保佑,他們一家都很健康。亞曆山大和庫克(西蒙兩個孩子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兄弟們都長得魁梧黧黑。他們每天都會跟父親出海打魚,直到傍晚時分便回家與桑娜一起吃晚飯,其實也說不上晚飯,隻是黑面包和當天所打獲到的魚,但他們仍吃得快快樂樂;在生活上他們相互關心,相互體貼。日子就如此流逝,直到有一天……

一天清早,柔和的太陽投進小屋裡,小屋裡顯得溫暖舒适,勤勞的桑娜如以往般将小屋整理得井井有條,地掃得幹幹淨淨,食具在擱闆上閃閃發亮。

亞曆山大和庫克一大早就到城裡去買面包了,五兄弟出海打魚了。此時,甯靜的小屋裡隻有桑娜與她的丈夫。

“是時候告訴他們了吧,他們遲早都會發現的。”桑娜忐忑不安地向丈夫說道。

“嗯,可他們接受得了這個殘酷的事實嗎?畢竟他們隻是十五歲啊!”漁夫說着,又給爐子裡添了些柴。

“但要我們要永遠欺瞞着他們嗎?但他們畢竟不是我們的孩子,是西蒙的孩子。”桑娜有些激動,聲音也随着提高了不少。

就在此時,門吱嘎地響了一聲,桑娜和漁夫一驚,雙雙轉頭向門外望去。啊!——亞曆山大和庫克回來了。

亞曆山大和庫克站在門口,表情充滿了驚訝,又帶有幾分不知所措,口微微張開,褐色的眼裡噙着淚水。他們并沒有大聲地責怪。

桑娜沉默了,正屏息等待着他們的回應,不過出于預料的是,亞曆山大和庫克緊緊地抱住了桑娜和漁夫,聲音有些顫抖地說:“謝謝,真的非常感謝您們将我們撫養成人,給予我們人世間的溫暖和愛。”說完,一顆顆冰涼的淚水悄然地滑過了亞力山大的臉頰。

桑娜和漁夫聽了,都非常感動,緊緊擁抱着兩個孩子。片刻之後,桑娜緩緩地推開了他們,表情變得嚴肅、悲傷,她當年那夜所發生的事,對兄弟倆娓娓道來。亞曆山大和庫克聽完後,神态悲痛,他們哽咽地對桑娜和漁夫說:“雖然我們不是您們的孩子,但在這13年裡您們像對親生孩子一樣愛護關心我們,真的非常感謝您們。我們一定會像親生父母一樣好好地孝順您們的!”桑娜和漁夫看到孩子們都這麼懂事,不禁流下了兩行熱淚。

太陽越升越高,燦爛的陽光射進

小屋裡,照在他們的臉上,身上,熠熠生輝……

上一篇:營銷總監

下一篇:中考語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