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薔薇

突厥薔薇

古老的薔薇品種
大馬士革玫瑰(突厥薔薇)大馬士革玫瑰(學名RosaDamascena,常用名Damaskrose,有時也稱RoseofCastile),又名突厥薔薇,薔薇科薔薇屬,屬古典庭院玫瑰,叢生灌木植物,原産于波斯卡尚地區(現伊朗伊斯法罕省卡尚),後傳入叙利亞,,十字軍東征時傳入歐洲(因為當時十字軍從叙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帶回歐洲,故被歐洲人稱為大馬士革玫瑰)[1],14世紀開始在法國廣為栽種,大馬士革玫瑰是保加利亞種植的主要的玫瑰品種,也是世界公認的優質玫瑰品種。葉片為灰綠色,花莖上有硬毛,開重瓣花,花瓣邊緣顔色稍淺,有綢緞般的質感。[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超目: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薔薇亞科(Rosiodeae) 族: 亞族: 屬:薔薇屬(學名:Rosa) 亞屬: 組: 亞組: 種:突厥薔薇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突厥薔薇 中文别名:大馬士革薔薇 英文名:Rosa damascena 分布:原産于小亞細亞,十分耐寒。

形态特征

灌木,高約2米;小枝通常有粗壯鈎狀皮刺,有時混有刺毛;小葉通常5,稀7;小葉片卵形、卵狀長圓形,長2-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單鋸齒,無腺,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葉有時為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花6-12朵,成傘房狀排列;花梗細長,有腺毛;花直徑3-5厘米;萼筒有腺毛,萼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外面有腺毛,内面密被柔毛;花瓣帶粉紅色;花柱分離,被毛。果梨形或倒卵球形,紅色,常有刺毛。

原産小亞細亞,在南歐栽培悠久,供制香精原料,經濟價值很高。

我國各地近年已有引種栽培,供觀賞及提取香精用。

科屬簡介

保加利亞國花:突厥薔薇(Rosa damascena),又名大馬士革薔薇。薔薇科薔薇屬落葉灌木。株高1—2米,枝條拱曲,多刺。小葉5—7枚,通常灰綠色,葉被短柔毛。傘房花序,花粉紅色,内部花瓣小于外部花瓣,初開時淡香,後漸加濃。花期6月。原産于小亞細亞,十分耐寒。參與了現代月季雜交及品種演化過程。

熱愛薔薇的傳統深深根植于西方的文化當中。在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文藝複興後的歐洲,無論是世俗的還是宗教的,薔薇都扮演了一個非同一般的角色。即使是“黑暗的中世紀”,薔薇也沒有被完全忘記。更為重要的是,一旦強加給人們的禁锢被解除,喜歡薔薇的風俗便很快複興了。

沒有哪種花像薔薇這樣牽動着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以及古代中亞人的心和曆史。薔薇将它們的傳奇浪漫賦予伊甸園、巴比倫的空中花園(theHangingGardensofBabylon)和古波斯的花園(thegardensofancientPersia),在那裡,夜莺(nightingale)在歌唱,空中彌漫着突厥薔薇丁香般的香氣。薔薇是阿佛洛狄特(希臘愛與美的女神)和快樂之神Dionysus的象征;它甚至被獻給所有的女神。到了羅馬時期,它成了維納斯之花。從此,在古代的詩頌和吟遊詩人的歌謠中,薔薇代表女性的完美和愛的神秘。

荷馬(Homer)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有《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塞》(Odyssey)流傳。他是在希臘文學中第一個引述薔薇的人。從這些,我們可得出結論,當時薔薇在希臘已是大衆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可能廣泛種植。

Sappho,希臘著名的女詩人,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的Lesbos島上,第一次在詩文中推崇薔薇。她稱之為“花中女王”,這個稱謂後來被廣泛使用。

到了公元500年,希臘的薔薇栽培已到了相當大的規模,亞瑟王的宮廷詩人和樂師Pindar(520-447B.C.),曾經這樣描寫這個城市:

紫羅蘭甜甜的香味與陽光一道浸遍了整個城市,

香氣所及之處,薔薇為額頭加冕。

在薔薇十分普遍的古羅馬時期,人們甚至試圖通過限制薔薇的使用,以提高薔薇的神聖性。

MarcusPorciusCato是一位元老院議員和政治家,力圖阻阻止羅馬普遍的道德敗壞。他認為薔薇是榮譽的象征,但部分場合地使用會降低這種象征的價值。但他還是鼓勵在每個私人的花園種植薔薇,以滿足對薔薇的大量需求。

在戰争期間禁止帶薔薇花冠。第二次布匿(Punic)戰争時期(公元前218-201年),一位借貸者LuciusFlavius因為白天頭戴薔薇花冠被他立即送進監獄。

MarcusTulliusCicero(106-43B.C.),著名的演說家和政治活動家,指責不忠的西西裡總督CaiusCornelius生活奢侈,特别是每當他在鄉間旅行時總是坐在鋪滿薔薇花瓣的凳子上,并且頭戴薔薇花環,更使人不能忍受的是他鼻子底下老挂着一個有薔薇花瓣的嗅袋。

在恺撒時期(63B.C.-14A.D),薔薇仍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但很快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建一個私人薔薇園成了一種習慣,這樣即可聞到芳香又有足夠的鮮切花。當薔薇盛開時去Paestum度假成了一種時尚。人們的生活空間處處有薔薇。薔薇也被用在葬禮上,甚至為紀念死者确立了專門的薔薇節。

形态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8-2.8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軸有散生腺毛。花兩性;多,朵簇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cm;萼片5,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花瓣5,白色,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數;花柱結合成束。果實近球形,直徑6-8mm,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附方

①治關節炎,半身癱瘓,月經不調,小便失禁,白帶,口腔糜爛:野薔薇根五錢至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小兒遺尿,老人尿頻,婦女月經過多:鮮薔薇根一兩。炖瘦豬肉吃。

③治習慣性鼻衄:突厥薔薇根皮二兩。炖母雞服。每周一次,連服三周。

④治夏天熱疖:突厥薔薇根三兩。煎水代茶。(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⑤治燙傷(未破者):倒鈎刺根、斑鸠毛各等量。煨水洗傷處。

⑥治跌打勞傷:倒鈎刺根一兩。煨水成濃汁,兌酒服。

⑦治吐血或痔瘡出血:突厥薔薇一兩。煨水服。(⑤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1.《别錄》:止洩痢腹痛,五髒客熱,除邪逆氣,疽癞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複肌。

2.《日華子本草》:治熱毒風,癰疽惡瘡,牙齒痛,治邪氣,通血經,止赤白痢,腸風瀉血,惡瘡疥癬,小兒疳蟲肚痛。

3.《綱目》:除風熱濕熱,縮小便,止消渴。

4.《綱目拾遺》:治肺癰吐膿痰,酒煎服。

5.《浙江民間草藥》:活血調經,清下焦濕熱。

鑒别

性狀鑒别: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針形,密被絨毛;花瓣黃白色至棕色,多數萎落皺縮卷曲,平展後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3cm,寬約1cm,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見條狀脈紋(維管束)。雄蕊多數,着生于花萼筒上,黃色,卷曲成團。花托小壺形,基部有長短不等的花柄。質脆易碎。氣微香,味微苦而澀。

顯微鑒别:粉末特征:淡黃白色。①上表皮乳突呈饅頭狀或類三角形,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類方形。②螺紋導管直徑14-25μm。③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淡黃棕色,直徑28-42μm,可見3個萌發孔及1-3個萌發溝,外壁薄,光滑。④草酸鈣簇晶直徑28-42μm。

上一篇:愛玉子

下一篇:合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