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脔

禁脔

詞語
禁脔(jìn luán),禁是“禁止”。 脔是“肉”的意思。 禁止染指的肉,可以說是最美的肉,是皇家專享的。比喻某種珍美的、僅獨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東西。典故源自晉元帝時,《世說新語·排調》上的記載。
  • 中文名:禁脔
  • 拼音:jìn luán
  • 注音:ㄐㄧㄣˋ ㄌㄨㄢˊ
  • 含 義:獨占并且不與他人分享之物

由來

晉元帝,初為安東将軍,鎮建康,立為帝,史稱東晉。

東晉建立初期,經濟落後,物質貧乏。所食之物,量少質粗,達官貴人也難吃到肉,視豬肉為珍品。每得到一頭豬,他們便割下豬項上的一塊肉,送給晉元帝。

他們認為,豬項上的肉肥美異常,是珍膳中的極品,隻有晉元帝才配品嘗,群臣百官都不敢私自享用,被時人稱為“禁脔”。

後世便以此比喻他人不得染指之物,或直接比喻珍美的馔肴。東晉孝武帝替自己的女兒求婿謝混。孝武帝死後,袁山松想讓謝混作自己女婿,人戲說:“卿莫近禁脔。”宋代蘇轼道:“嘗項上之一脔,如嚼霜前之兩螯。”

示例

唐 杜甫 《八哀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前後百卷文,枕籍皆禁脔。”

清 趙翼 《李郎曲》:“生平不吃懶殘殘,偏是人間禁脔難。”

宋慶齡 《為新中國而奮鬥》:“現在廠裡有數千名工人,許多最複雜的工作都由中國技師和工程師擔任,過去這些工作是被日本人看作禁脔的。”

出處

據《晉書▪謝安傳》附《謝混傳》記載:

元帝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每得一豘,以為珍馐。項上一脔尤美,辄以薦帝,群下未敢先嘗,于時呼為“禁脔”。

元帝就是司馬叡,在西晉時為琅琊王,西晉亡國後逃到江南,在衆人輔佐下在建業,也就是南京建立了東晉王朝。“元”,是《谥号解》中說,就是“始建國都”的意思,也就是因為他“始鎮建業”。“公私窘罄”是說這些人生活窘迫。“每得一豘”,“豘”與“豚”相同,亦即“小豬”。古人以羊肉為上等,但因為經濟窘迫所以認為豬肉最好。“脔”是小塊兒的肉,這些人認為豬脖子上的肉最珍貴,是給皇上吃的,大家都不敢嘗。禁,就是“宮廷的”、“皇帝的”,我們21世紀所說“紫禁城”、“禁衛軍”、“宮禁”,都是這個意思。

以上可見,“禁脔”是指“豘”的“項上一脔”,意思是皇帝吃的東西。

相關故事

孝武帝為女求婿

《世說新語》下卷下《排調》

孝武屬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砢之流,既不可複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正如真長、子敬比,最佳。”珣舉謝混。後袁山松欲拟謝婚,王曰:“卿莫近禁脔。”

《晉書 列傳四十九》

初,孝武帝為晉陵公主求婿,謂王珣曰:“主婿但如劉真長、王子敬(王獻之)便足。如王處仲、桓元子誠可,才小富貴,便豫人家事。”珣對曰:“謝混雖不及真長,不減子敬。”帝曰:“如此便足。”未幾,帝崩,袁山松欲以女妻之,珣曰:“卿莫近禁脔。”

全唐詩 卷767_21 【晉·謝混】孫元晏

尚主當初偶未成,此時誰合更關情。

可憐謝混風華在,千古翻傳禁脔名。

解釋:

東晉的孝武帝張羅着給女兒晉陵公主找丈夫。他指派王珣主管選婿工作,而且提出标準說:“比着劉真長、王獻之(這二人都是驸馬)就可以了。不要比着王敦和桓溫(這二人也是驸馬)。後面兩人一旦得勢,就要幹預别人家(就是指皇家)的事情。

王珣選啊挑啊,最後覺得最好的驸馬人選非謝混莫屬了。他進宮報告選婿的結果:“謝混雖然不如劉真長,但是絕對不會比王獻之差。”王珣是王獻之的堂弟,他肯擡高外人,把謝混說得比堂哥還好,可見謝混是真好。

皇帝很高興地說:“可以了”

可是,晉陵公主還未正式出嫁,晉孝武帝就死了!

有個叫袁山松的官,平時行為不羁,遊山玩水的時候最愛唱挽歌。他很欣賞謝混,跟謝混也比較熟,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謝混。

媒人王珣可不幹了,對袁山松說:“你别打‘禁脔’的主意!”

後來,三年的守喪期過後,晉陵公主嫁給了謝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