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

神舟十四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四艘飛船
神舟十四号(英文:Shenzhou-14 ,英文又稱:Shenzhou XIV ,簡稱:神十四),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四艘飛船 ,是中國空間站組合體之一。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任務主要目的為: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完成空間站艙内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進行日常維護維修等相關工作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态良好,發射取得成功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曆時約7小時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完成與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的“太空會師”。[2]12月4日11時01分,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成功分離。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3]
  • 中文名:神舟十四号
  • 别名:神十四
  • 所屬國家:中國
  • 發射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
  • 搭載火箭:長征二号F遙十四運載火箭
  • 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
  • 指令長:陳冬
  • 發射地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外文名:Shenzhou-14

研制曆程

神舟十四号是神舟十三号的備份,神舟十四号及其後續飛船在太空中停留的時間更是要長達半年 。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長征二号F遙十三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成功将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在神舟十三号成功發射的同時,神舟十四号也已經完成發射前的全部工作,進入應急發射待命狀态 。

2022年4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将實施6次飛行任務。其中:6月發射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并在軌駐留6個月;随後将發射天舟五号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神舟十五号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與神舟十四号航天員在軌輪換 。

2022年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與長征二号F遙十四運載火箭組合體已轉運至發射區 。同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正式發布本次飛行任務标識 。

2022年5月3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誓師動員大會 。

系統組成

神舟十四号飛船由14個分系統構成,其中包括結構與機構、熱控、測控、儀表與照明、環控生保等分系統。

飛船結構

神舟十四号延續了以往神舟飛船的三艙構型,也就是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構成。

•t軌道艙

神舟号飛船的總高度9米,起飛重量8噸多,最大直徑是2.8米。最上面是軌道艙,也是航天員的生活區,航天員在軌的支持設備,包括交會對接的敏感器,都要裝在軌道艙中。在飛船單獨運行的時候,也是航天員生活的地方。軌道艙的主要作用就是它配置了很多交會對接的敏感器,是負責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的,同時也提供了航天員獨立飛行期間在軌生活和工作的環境 。

•t返回艙

位于飛船中間的艙段是返回艙,是僅有的一個将返回地面的艙段,也是整個飛船的控制中心。飛船的控制計算機,各種通信設備都主要集中在返回艙,航天員就是乘坐在這裡往返天地。返回艙艙體内部都是一些核心的控制組件,包括姿态的測量,返回艙的姿态控制等方面的設備。同時航天員一些儀表設備也都在返回艙,航天員在獨立飛行期間主要也是在返回艙進行操作 。

•t推進艙

飛船最下面的艙段叫做推進艙,裝載着飛船的推進系統、電源、熱控、測控等設備,為飛船提供能源、動力和通信保障。飛船在軌飛行主要的姿态變化的發動機全部在推進艙。主電源都在推進艙,整個飛船入軌之後,它的供電系統就是靠推進艙的這些能源系統來供電 。

神舟十四号飛船充分繼承了神舟十三号飛船的技術狀态,主要功能和技術指标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根據空間站的任務要求,研制人員對神舟十四号進行了适應性改進,使這艘飛船更加安全可靠,為航天員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神舟載人飛船的設計理念就是以航天員的安全性為核心,所有的設計和改進,都是以确保航天員更加安全,飛行任務更加可靠為目的。随着載人飛船技術不斷成熟,其設備及零部件也在不斷進行升級換代,産品的技術成熟度、質量與可靠性也在随之提高。神十四主要是從原材料原型件的國産化,提高産品的可靠性等方面改進,進一步提升飛船的可靠性安全性。

如果飛船自主飛行過程中發生緊急故障,神舟飛船可以随時應急返回地球,既可以在地面人員的控制下計算返回參數,也可以由飛船自主控制返回。神舟飛船在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自動對接過程中,如果發生相對位置、相對姿态的測量控制設備故障,導緻不能進行自動對接時,神舟飛船可轉由航天員手動控制飛船完成對接。

在停靠空間站期間,如果空間站發生嚴重威脅航天員生命的事故,神舟飛船具備随時緊急撤離空間站,安全返回地球的能力。神十四飛船的關鍵環節都進行了冗餘的備份設計,不會出現由于一台設備突然失效,就導緻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受威脅。同時對于所有的危險源,包括火工品、高壓氣體都做了嚴格的過程控制來确保飛船的絕對安全 。

火箭系統

神舟十四号飛船搭載的是中國研制長征二号F遙十四運載火箭。

長征二号F(CZ-2F)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是在長征二号捆(CZ-2E)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為目标研制的運載火箭,可靠性超過97%(置信度0.7),是中國現役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主要用于發射神舟飛船和大型目标飛行器到近地軌道。

長征二号F火箭全長58.4米,一、二子級直徑3.35千米,起飛質量約480噸,可以把8.8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50千米、傾角42°的地球近地軌道。

長征二号F有箭體結構、控制系統、動力裝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逃逸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推進劑利用系統、附加系統、地面設備等十個分系統,為兼顧衛星的發射,保留了有效載荷調姿定向系統的接口和安裝位置。故障檢測處理系統和逃逸系統是為确保航天員的安全而增加的,其作用是在飛船入軌前,監測運載火箭狀态,若發生重大故障,使載有航天員的飛船安全地脫離危險區 。

作為中國僅有一型載人運載火箭,高可靠、高安全、高适應性是長二F火箭始終不變、擺在首位的目标。研制團隊持續對其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使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再上新台階。長二F火箭的可靠性評估值達到0.9894,安全性評估值達到0.99996的國際先進水平 。

長二F遙十四火箭擔負發射“神十四“”任務,同時也是“神十三”任務的應急救援火箭。随着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任務乘組成功返回,遙十四火箭也結束了應急救援值班任務,由應急狀态轉入正常任務狀态,再加上發射準備時間,遙十四火箭站立時長達近10個月,刷新了此前遙十三火箭創下的站立6個多月的紀錄。盡管相比遙十三火箭,遙十四火箭站立時間更長了,但仍然在火箭的能力範圍内。研制團隊不僅提前對長期豎立狀态下火箭諸如火工品承載能力、螺栓預緊力等開展了專門的試驗驗證,并且保證火箭豎立時的溫濕度等環境條件,還在火箭轉入正常任務狀态後,對箭上螺栓擰緊力矩、密封産品的密封性等進行複測 。

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自1999年首飛至2022年6月,已成功發射13艘神舟飛船和2個空間實驗室,其中包括8次載人發射任務,成功率100% 。

輔助系統

•t中繼終端

神舟十四号飛船的中繼終端是地面對飛船進行測控和通信的重要設備。當神舟十四号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飛船中繼終端便開始工作,完成對天鍊衛星的捕獲跟蹤,建立從飛船到天鍊中繼衛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鍊路,确保地面的測試人員實時掌握飛船的飛行狀态。通過中繼終端與天鍊中繼衛星建立的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可将地面對神舟十四号飛船的測控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 。

•t天線網絡

神舟十四号飛船上的天線網絡雖然“身闆小”,但卻是飛船天線信号的樞紐,飛船上10餘副天線的信号接收和發送都是通過天線網絡來為其提供信号通路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發揮着随身“秘書”的重要作用,能将神舟十四号飛船上所有分系統的數據進行彙總,并轉換為航天員可以直觀識别和操作的内容顯示在儀表上 。

•t儀表控制

神舟十四号飛船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發揮着随身“秘書”的重要作用,能将神舟十四号飛船上所有分系統的數據進行彙總,并轉換為航天員可以直觀識别和操作的内容顯示在儀表上。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采用獨特的圖形顯示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動畫的方式,顯示出飛船軌迹、姿态、飛行狀态以及各分系統信息 。

•t環控生保系統

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近期已經完成了問天實驗艙内環控生保系統在軌組裝設備的安裝和測試工作。問天實驗艙作為天和核心艙的備份,在空間站日常運行中配合核心艙統一管理與控制整個空間站的載人環境,其中就包括了再生生保功能。中國空間站的再生式環控生保系統共包括6個再生子系統,分别是電解制氧子系統、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統、微量有害氣體去除子系統、尿處理子系統、水處理子系統和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 。

•t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

在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曆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再生生保系統通過前5個子系統的運行,已經實現了空間站氧氣、水等資源的再生利用,使水資源的物質閉合度超過了80%。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後,三名航天員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的是天舟四号上行攜帶的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的組裝和測試工作。這個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能将航天員呼吸産生的二氧化碳進一步重新利用,并作用于空間站。通過該系統的穩定運行,空間站内每天可多回收一公斤左右的水,使水資源的物質閉合度提高到90%以上 。

空間布局

中國空間站未來将形成“三艙三船”構型,其中的“三船”包括:天舟五号貨運飛船、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

飛行曆程

飛行乘組

2022年6月4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瞄準6月5日10時44分發射。經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将執行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由陳冬擔任指令長 。

神舟十四号乘組3人均為“75後”,全部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他們也是中國載人飛行任務以來平均年齡最年輕的乘組。

其中,陳冬參加過神舟十一号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九号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是首次飛行。這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乘組第一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員組成。

他們進入太空之後,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及其他公益活動 。

發射對接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7秒後,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态良好,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鄒利鵬宣布“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6次變軌,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曆時約7小時。随後,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 。中國在2011年11月3日的神舟八号飛船與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成功對接,經曆近43小時飛行和5次變軌實現。而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完成自主交會對接大大縮短了時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

空間飛行

•t進入各艙

北京時間2022年6月6日11時9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天舟四号貨物艙艙門,在完成環境檢測等準備工作後,于12時19分順利進入天舟四号貨運飛船 。

2022年7月25日10時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進入問天實驗艙 。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7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号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陳冬、航天員蔡旭哲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成功 。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20時50分,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依次全部進入天和核心艙 。6月,神舟十四号乘組将首次進駐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建立載人環境,完成10餘個科學實驗機櫃解鎖、安裝 。

北京時間2022年6月6日11時9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天舟四号貨物艙艙門,在完成環境檢測等準備工作後,于12時19分順利進入天舟四号貨運飛船 。

北京時間2022年6月6日11時9分成功開啟天舟四号貨物艙艙門,在完成環境檢測等準備工作後,于12時19分順利進入天舟四号貨運飛船 ;

2022年6月15日報道,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入核心艙後,迅速适應了微重力環境下的太空之家。在軌六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将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 。

•t飛行經曆

2022年6月16日,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并已出差十天,在太空中開展相應工作 。

2022年6月23日,三名航天員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了二氧化碳還原系統的組裝和測試工作。問天實驗艙将于本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并與空間站組合體實施交會對接。

2022年7月4日下午,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空間站組合體發出調相指令,空間站組合體将做好迎接問天實驗艙來訪的準備 。

2022年7月5日,在軌駐留一個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每周工作6天,航天員乘組狀态良好,各項工作推進順利。在出發之前劉洋表示将會在太空當中每天寫下一句寄語和感悟在紙條上,疊成星星。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先後完成了核心艙載人環境建立、物資整理與轉移等各項工作 。

在軌迎航天器

北京時間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号B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後,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員将首次在軌迎接航天器的到來 。

進入實驗艙

2022年7月25日10時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艙門,順利進入問天實驗艙。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進入科學實驗艙 。

•出艙工作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18時26分,航天員陳冬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至19時09分,航天員陳冬、航天員劉洋成功出艙 。

北京時間2022年9月2日0時33分,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号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陳冬、劉洋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航天員首次從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由小機械臂輔助實施的出艙活動。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天地間周密協同、艙内外密切配合,先後完成了問天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艙全景相機擡升、艙外自主應急返回驗證等任務,全過程順利,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持設備的功能性能 。

北京時間2022年9月17日13時35分,航天員蔡旭哲成功開啟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出艙艙門,實施神舟十四号乘組第二次出艙活動。本次出艙活動有兩個“首次”,分别是首次安裝問天氣閘艙艙外助力手柄,以及首次進行艙外救援驗證。 同日17時47分,經過約5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号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密切協同,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陳冬、航天員蔡旭哲已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出艙活動取得成功。航天員出艙活動期間,先後完成了艙外助力手柄安裝、載荷回路擴展泵組安裝、艙外救援驗證等任務,全過程順利圓滿,進一步檢驗了航天員與小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驗證了問天實驗艙氣閘艙和出艙活動相關支持設備的功能性能 。9月30日,問天實驗艙完成轉位後,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兩艙“一”字構型轉變為兩艙“L”構型。慶祝新中國成立73周年,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也送出了祝福 。2022年國慶佳節,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度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發布神舟十四号乘組航天員在軌拍攝的攝影作品。 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組進行第三次出艙活動,主要安排有艙間連接裝置安裝、艙外全景攝像機擡升以及艙外工具的調整,并需要在小機械臂上再安裝一個助力把手 。截至北京時間11時16分,已成功開啟氣閘艙出艙艙門。航天員陳冬已出艙,蔡旭哲即将出艙,航天員劉洋在核心艙内配合支持。 本次出倉是首次使用兩個機械臂支持的出艙活動。 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

•天宮課堂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宮課堂”第三課定于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由神舟十四号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将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 。

2022年10月12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亮相問天實驗艙,給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科普講堂,“太空教室”又發生了變化,從“天和核心艙”到“問天實驗艙” 。

•拍攝祖國美景

2022年10月,神舟十四号乘組航天員近期在軌拍攝作品“上新” 。

    夢天實驗艙

    在太空值守了150多天的神舟十四号飛行乘組,迎來了組成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的最後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日15時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入夢天實驗艙,他們圍繞夢天實驗艙載人環境建立、開展組合體關系功能測試、拆解貨包等一系列工作。

    2022年11月7日,神舟十四号乘組兩度從實驗艙氣閘艙出艙,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務。

      進入天舟五号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3日14時18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成功開啟天舟五号貨物艙艙門,在完成環境檢測等準備工作後,于15時03分進入天舟五号貨運飛船,航天員乘組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

      中國空間站未來形成“三艙三船”構型,其中的“三船”包括:天舟五号貨運飛船、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

        準備交接

        按照計劃,神舟十四号乘組返回前還有不少工作要做,他們要把空間站設置為六人在軌模式,為新乘組入駐做好準備。乘組輪換期間,主要完成空間站組合體與物資狀态以及實驗項目的工作交接。同時,神舟十四号乘組還将為返回地面繼續開展相關針對性準備工作。

          多個首次

          神舟十四号任務期間,神舟十四号乘組與地面配合完成了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的組裝建造,經曆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2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乘組開展了大量空間站平台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進行了兩個實驗艙多個實驗機櫃的解鎖安裝,按計劃實施了多項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完成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載人航天又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實現兩個20噸級的航天器在軌交會對接;首次實現空間站艙段轉位;航天員乘組首次進入問天、夢天實驗艙,開啟中國人太空“三居室”時代;首次實現貨運飛船2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并創造了一次飛行任務3次出艙的紀錄;首次使用組合機械臂支持航天員出艙活動;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迎來貨運飛船來訪。此外,即将首次開展飛行乘組在軌輪換,迎來六名中國航天員同時在軌飛行的曆史時刻。

          太空會師

          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0日7時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完成與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的“太空會師”。

          在軌交接

          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号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兩個乘組的6名航天員分别在确認書上簽字,中國空間站正式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飛船返回

          2022年12月1日晚,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務組織最後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進一步檢驗了着陸場系統搜救回收任務組織能力、着陸現場航天員救援的組織實施能力。根據計劃,與神舟十五号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任務後,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将于近日返回東風着陸場。

          截至2022年12月2日,東風着陸場已經分階段組織了多次訓練演練。東風着陸場直升機搜救分隊、空運機動搜救分隊、地面搜救分隊、着陸區周邊民兵分隊等各方搜救力量已經就緒,東風着陸場做好了迎接神舟十四号飛船返回的各項準備工作。

          2022年12月2日晚,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号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将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飛船返回東風着陸場。

          北京時間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确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狀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9時20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後,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着陸後,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标并抵達着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監醫保人員确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于2022年6月5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随後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期間,先後進行3次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艙内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開展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在軌迎接2個空間站艙段、1艘載人飛船、1艘貨運飛船的來訪,與地面配合完成了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建造,與神舟十五号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交接班,見證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最快世界紀錄等衆多曆史性時刻,并利用任務間隙,進行了1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播活動。

          陳冬成為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

          返回進程

          19時37分: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員正在返回,飛船軌道艙與返回艙已分離。

          19時48分:神舟十四号三名航天員正在返回,飛船推進艙與返回艙已分離。

          19時49分:返回艙落點第二次預報發出。

          19時52分:返回艙進入“黑障區”。

          19時55分:返回艙出“黑障區”。

          19時56分:三名航天員報告感覺良好。

          19時58分:返回艙主降落傘打開。返回艙的降落傘分為引導傘、減速傘、主傘。

          19時59分:返回艙落點第三次預報發出。

          20時00分:距離地面6公裡左右,返回艙抛防熱大底。

          20時09分: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着陸。

          任務載荷

          飛行任務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第二次飛行,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将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開展空間站平台維護與照料、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以及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等 ,主要任務為:

          1.配合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核心艙的交會對接和轉位,完成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

          2.完成空間站艙内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3.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4.進行日常維護維修等相關工作 。

          •t空間站建造

          神舟十四乘組将配合地面完成空間站組裝建設工作,要經曆9種組合體構型、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和2次轉位任務;将首次進駐“問天”“夢天”實驗艙,建立載人環境;配合地面開展兩艙組合體、三艙組合體、大小機械臂測試,氣閘艙出艙相關功能測試等工作;首次利用氣閘艙實施出艙活動;完成兩個實驗艙14個機櫃解鎖、安裝等工作 。

          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後,三名航天員在地面人員的配合下,完成天舟四号上行攜帶的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的組裝和測試工作。該二氧化碳還原子系統能将航天員呼吸産生的二氧化碳進一步重新利用,并作用于空間站。通過該系統的穩定運行,空間站内每天可多回收一公斤左右的水,使水資源的物質閉合度提高到90%以上。也就是說,在軌航天員的飲用水已有90%以上都通過再生水産生,僅有不到10%由地面通過貨運飛船上行補給 。

          •t設備安裝調試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入軌後,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号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将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号貨運飛船、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并與神舟十五号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 。

          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進行第一次出艙活動,航天員陳冬打開問天實驗艙氣閘艙艙門。後續,陳冬、劉洋在艙外作業,蔡旭哲在核心艙内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問天實驗艙擴展泵組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擡升等各項既定任務 。為了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航天員還會進行各類設備安裝、調試及維修 。

          •t空間科技試驗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包括高微櫃懸浮實驗系統櫃内磁懸浮實驗、高微櫃懸浮實驗系統櫃内噴氣懸浮實驗、無容器櫃材料科學實驗、醫學樣本處理和分析項目等 。

          神舟十四号在軌将開展三大類共24項醫學實驗:第一類是從生理上更多地認識失重環境和空間飛行對人的影響;第二類是看空間飛行對人能力的影響,研究人的能力變化特征;第三類是從機制、理論上更多地理解和認識空間環境發生變化的機制 。

          •t日常維修維護

          神舟十四号乘組要建立駐留環境:進入“太空家園”,首先要做的事情,當然是把家裡布置一番;微生物采樣工作:航天員入駐“太空家園”後,會對貨物艙區域廢棄物進行狀态确認,還會對空間站進行各種環境采樣工作,包括水微生物采樣、空氣微生物采樣、表面微生物采樣等 。神舟十四号還開展在軌健康監測與檢查、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演練,以及大量空間站平台巡檢測試、設備維護、維修驗證、物資管理和站務管理等工作 。

          •t夢天實驗艙

          在太空值守了150多天的神舟十四号飛行乘組,終于迎來了組成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合體的最後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

          2022年11月,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2年11月3日15時12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員乘組順利進入夢天實驗艙, 他們将圍繞夢天實驗艙載人環境建立、開展組合體關系功能測試、拆解貨包等一系列工作。 2022年11月7日消息,神舟十四号乘組兩度從實驗艙氣閘艙出艙,圓滿完成了全部既定任務。 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乘組正在實施第三次出艙活動,陳冬、蔡旭哲執行出艙,劉洋艙内支持。航天員陳冬安裝腳限位器及操作台。

          •t天舟五号

          2022年11月13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員進入天舟五号貨運飛船。後續,航天員乘組将按計劃開展貨物轉運等相關工作。

          設備載荷

          •t攜載儀器設備

          "神十四"乘組帶上了基于骨液流振動原理的"骨丢失對抗儀",實驗通過低幅高頻的震動刺激骨細胞和骨液流來對抗骨丢失。"像這樣的設備,與地面退行性的骨質疏松也是同樣的一個原理、也是有效的。對地面多年試驗和積累的大量數據,神舟十四号的空間試驗是很好的補充 。

          •t搭載種子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搭載項目中,有來自湖南湘陰縣樟樹鎮陽雀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提供的樟樹港辣椒種子。樟樹港辣椒是湖南獨特的辣椒品種,其味道香軟微辣、皮肉不分離、清爽可口,獲評“國家地理标志認證産品”“國家名特優新農産品” 。

          航天育種實驗項目清單

          2023年1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公布了公布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航天育種實驗項目清單。據悉,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載人飛船共搭載 112 家單位 1300 餘份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航天育種材料。

          任務标識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行任務标識。星辰大海,征途萬裡。

          技術創新

          自主對接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6次自主變軌,于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整個對接過程曆時約7小時 。

          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與中國空間站成功“牽手”。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達與安裝在空間站核心艙上的微波應答機配合工作,為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保駕護航。該雷達承擔着中遠距離空間飛行器之間距離、速度、角度等相對運動參數的精确測量任務,是空間交會對接的關鍵測量敏感器。

          同樣在交會對接任務中發揮作用的還有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以下簡稱“高加組合”)及多隻加速度計。它們出色完成了微重力環境下加速度的測量任務,幫助飛船精準把握速度和位置,讓交會對接又穩又準 。

          溫度控制

          在空間站建造階段,神舟飛船面臨長周期大溫差下的艙體溫度控制的難關。空間站組合體飛行時,神舟飛船可能會被其他艙體持續遮擋,造成飛船長時間處于太陽無法照射下的極低溫度環境下,最低溫度甚至低于零下100攝氏度。而當空間站處于某些構型時,飛船的局部區域又會持續受到太陽輻照,最高溫度超過100攝氏度,為航天員的健康和飛船設備的正常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

          針對這一控溫難題,五院開展技術攻關,設計并研制了一款神奇的控溫“外衣”——低吸收-低發射型熱控塗層,既能有效減弱太陽輻照導緻的溫度升高,又能有效阻隔飛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環境的輻射漏熱,避免艙内溫度的不斷降低,保障神舟飛船在長期的極端高低溫外部環境下,依然能夠讓艙内處于适宜的溫度範圍 。

          生活保障

          在太空,航天員能品嘗可口的中國味道、享受太空按摩、進行實時健康監測,都離不開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紅峰公司自主設計生産的“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和“太空空調”系列産品,它們為航天員舒适的太空生活提供保障。

          神舟十四号攜帶的食品加熱裝置、氣體流量調節閥、液路截止閥、生理信号測試盒、心電記錄裝置等5種産品,主要用于神舟飛船環控生保分系統和醫監醫保設備分系統,它們是“太空廚房”“太空醫院”“太空空調”的一部分,為航天員營造了舒适的太空之家。

          在“太空廚房”中,有一個食品加熱裝置,内有3層加熱空間,航天員隻需等待少許時間,便可在太空中享受到熱乎乎的飯菜。另外,航天員出征時佩戴在大腿外側的生理信号測試盒、心電記錄裝置是“太空醫院”産品,全程陪同航天員完成整個飛行任務,可實時監測航天員飛行過程中的心電、呼吸、體溫3項生理指标,并下傳至地面指揮中心,由地面醫護人員進行監護 。

          實驗樣品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号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着陸場成功着陸。随艙下行的載人空間站第三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在着陸場交付空間應用系統。返回樣品中,水稻和拟南芥種子,經曆了120天的空間培育生長,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發育全過程,是國際上首次在軌獲得水稻種子。

          在本次返回的無容器樣品袋中,還裝着4盒無容器材料實驗樣品,這是空間站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實驗産生的樣品。無容器材料實驗櫃是國内首個、國際上第二台在軌成功運行的同類實驗設施,到目前為止已實現在軌穩定運行590餘天,順利完成了7盒材料樣品在軌實驗,成功加熱樣品73顆。

          總體評價

          神舟十四号出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意味着,中國離實現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越來越近。2022年是中國完成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飛天逐夢,不僅在于“騰空”瞬間,更在于曠日持久的付出奉獻;飛天逐夢,不僅遠在天際,更改變着人們的日常;飛天逐夢,不僅讓飛行器深入太空,更讓科學精神紮根廣大青少年心中。“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一代代航天人在浩瀚太空留下越來越多中國身影,全體中國人民也在共同見證中華民族的航天強國夢想。期待神舟十四号乘組順利完成任務,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也期待航天夢能點燃更多激情,彙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央視新聞 評)

          創5個首次

          •t神舟十四号是中國空間站任務轉入建造階段後的首次載人任務。

          •t神舟十四号與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将首次迎來其他航天器“訪問”。

          •t神舟十四号将在太空迎來神舟十五号飛船對接空間站,首次實現兩艘載人飛船同時在軌。

          •t神舟十四号将首次實現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神舟十四号與神舟十五号航天員乘組将同時在軌駐留,6名中國航天員齊聚太空。

          •t神舟十四号作為神舟十三号的應急救援飛船,于2021年8月進駐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創造了待命長達7個月的紀錄。 (人民網 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