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币

王莽币

西漢末年到新朝時期的一系列錢币
王莽币為西漢末年到新朝時期王莽币制改革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币。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财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複,但從形态上與春秋戰國時的并不相同。由于币制複雜混亂,導緻民間交易很不順暢。并且每次改制的錢币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衆的财富。币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币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币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制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匮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 中文名:王莽币
  • 外文名:
  • 别名:
  • 徑:2.8厘米
  • 厚:厚0.3厘米
  • 年代:新朝

發明者簡介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中國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王莽出身于西漢末年的王氏外戚,于公元9年,代漢而立,國号“新”,建元“始建國”。王莽實行了廣泛的社會改制。其中以解決土地和奴婢問題的“王田令”與“私屬令”為其核心内容。新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起義軍推翻新朝,王莽被殺。公元9年—23年在位。王莽自漢哀帝駕崩之後實際掌握朝政大權,至地皇四年覆滅,王莽在位共15年,前後執掌天下共20年之久,死時69歲,而新朝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王莽同時也是一位在曆史上備受争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小常識

新莽錢币

“大泉五十”鑄行時間雖然僅有13年,但其卻是王莽新朝通行貨币中流通

時間最長、鑄量最大的貨币。“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單一,但其版别多,内涵豐富,近年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尤其是背有紋飾、吉語及動物圖案的版别發現極多。

“大泉五十”

品種從币值形态分有二大類四種。官鑄的“大泉五十”錢徑約28毫米,質重十二铢,出土實物合今制8克;厚重型多系盜鑄币,重量10克左右,實物中有重達15克者。另一類系天鳳元年(公元14年)王莽廢止寶貨制允許“大泉五十”貶值、“枚俱值一,與新币并行流通”期間,民間熔毀厚重“大泉五十”盜鑄的薄小“大泉五十”,實物徑在26毫米,重在3克左右。還有一種系王莽新朝末年動亂時期私盜鑄的“大泉五十”麼荷錢,實物質重在o.5克左右(圖1)。上述四種,厚重型及麼荷錢比較少,其他兩種出土量較大,為常見普通品種。

重輪錢

始于王莽時期。重輪版式的“大泉五十”除有雙層輪廓特點外,文字也很有特

點:其“大”字如同飛翔的家燕,似如燕頭的頂端由雙線構成,下伸波折如同飛翔中的雙翅,撇捺如同燕尾;“泉”字頂端呈波浪狀(非重輪品一般較平)形如“山”字。沖壓刻劃輪廓的假重輪錢,文字無止特點。

概述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财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複,但從形态上與春秋戰國時的并不相同。由于币制複雜混亂,導緻民間交易很不順暢。并且每次改制的錢币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衆的财富。币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

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币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币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制作十分精美。史籍失載的國寶金匮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極少。

2006年西安還曾出土過國珍金匮五千等西漢末期及新朝的貨币。據考證,這兩種币均可能為西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第一次貨币改革時的産物,未流通,屬試鑄品。

2012年12月,在對濟南市章丘市曹範鎮于家埠一考古工地的發掘中,不僅發現少見的兩漢之交墓葬群,而且出土文字清晰的“王莽币”,證實該墓或為少有的有文字證據的王莽時期墓葬群。

種類

第一次改革(居攝二年,即公元7

年)

大泉五十契刀五百金錯刀

第二次改革(始建國一年,即公元9年)

小泉直一

第三次改革(始建國二年,即公元10年)

五物(金、銀、龜、貝、銅)六名(錢貨、金貨、銀貨、龜貨、貝貨、銅

貨)二十八品

六泉十布

第四次改革(公元20年)

禁止大小錢,鑄造貨泉與貨布。

價值

王莽币由于大多工藝細緻,十分精美,又兼其中個别貨币存世量極少,所以受到中外錢币研究者和收藏家的喜愛。其中有些還榮登古泉五十名珍等曆代珍稀古錢币名錄。存世的王莽币也為學者研究西漢末年、新朝及東漢初年的經濟史、金融史、貨币史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