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梅

石竹梅

石竹科石竹屬植物
石竹梅(拉丁學名Dianthus chinensis.)是石竹科下的多年生草本,對生。聚傘花序,大形,頂生而呈傘房狀;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莖光滑多分枝。喜陽、耐寒,耐幹旱,忌澇,喜排水良好、肥沃沙質壤土。
    中文名: 拉丁學名:Dianthus chinensis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 亞門: 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石竹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石竹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石竹梅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石竹梅 别稱:中國石竹、洛陽石竹、石菊、繡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無毛,帶粉綠色。莖由根頸生出,疏叢生,直立,上部分枝。

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2-4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稍狹,全緣或有細小齒,中脈較顯。花單生枝端或數花集成聚傘花序;花梗長1-3厘米;苞片4,卵形,頂端長漸尖,長達花萼1/2以上,邊緣膜質,有緣毛;花萼圓筒形,長15-25毫米,直徑4-5毫米,有縱條紋,萼齒披針形,長約5毫米,直伸,頂端尖,有緣毛;花瓣長16-18毫米,瓣片倒卵狀三角形,長13-15毫米,紫紅色、粉紅色、鮮紅色或白色,頂緣不整齊齒裂,喉部有斑紋,疏生髯毛;雄蕊露出喉部外,花藥藍色;子房長圓形,花柱線形。蒴果圓筒形,包于宿存萼内,頂端4裂;種子黑色,扁圓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原産我國北方,現在南北普遍生長。生于草原和山坡草地。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朝鮮也有。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5月間播種于冷床或木箱。種子每克1200粒,發芽率65%。根據氣候情況,于第5天或更長一些時間出苗,經移植一次,于8月間定植于露地。

栽培管理

石竹梅是叢生性的多年生草本,一般作為二年生花卉栽培,性喜光,要求栽在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濕潤地方。石竹梅的耐寒力很強,在寒冷地略行複蓋也能安全越冬,但須注意防止田鼠噬食其根株。次年在6~7月開花最盛,開過一年花以後,殘株便失去保留價值。染色體數是2n=30。應注意的是石竹梅栽在排水不良地點時,易發生白絹病和立枯病。

主要價值

有利尿、降低血壓和抑制某些細菌的作用。

植物文化

石竹在中國栽培曆史悠久,唐代司空曙在《雲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争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

”作者以悠閑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态,以蝶、榴顯示出石竹的重視。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

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明《花史》載“石竹花須每年起根分種則茂。”扼要地總紹了石竹宜經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鏡》也提到“枝葉如苕,纖細而青翠。”石竹花雖不是名貴花卉,但五彩缤紛,變化萬端,性強勁,耐寒,從暮春季節可開至仲秋。園林中可用于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

上一篇:蟲子雞

下一篇:比格獵犬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