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市轄縣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簡稱石柱縣,位于重慶市東部、長江南岸、山峽庫區腹心,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于一體的特殊縣份。石柱縣東接湖北利川市,南連重慶彭水縣,西南臨重慶豐都縣,西北界重慶忠縣,北與重慶萬州區接壤。截至2015年10月10日,石柱縣幅員面積3012平方公裡,轄3個街道、16個鎮、14個鄉。以土家族為主,另有漢族、苗族、獨龍族等民族,共29個民族。[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389001人。[2]2020年,石柱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1.05億元,可比價增長2.5%。按産業分,第一産業增加值31.30億元,增長5.0%;第二産業增加值48.63億元,增長2.1%;第三産業增加值91.12億元,增長2.0%。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8.3:28.4:53.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5.02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55.6%。旅遊産業增加值7.63億元。“大康養”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0.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為44080元。[1]石柱縣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态環境建設示範縣,獲得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農業标準化辣椒生産示範區”等榮譽稱号。2016年11月,石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中文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外文名:ShiZhu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00240 行政區類别:自治縣 所屬地區:重慶市 地理位置:長江上遊南岸、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 面積:3014 下轄地區: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 政府駐地:新開路19号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409100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 人口數量:38.9001 著名景點:黃水國家森林公園、西沱古鎮、千野草場、萬壽山、銀杏堂 機場:萬州五橋機場 火車站:石柱縣站 車牌代碼:渝H 地區生産總值:171.05 方 言:西南官話-重慶方言

建制沿革

石柱之地,古為《禹貢》梁州之域。

西周、春秋時,屬巴國“南極黔涪”領地。

戰國時期,先後分屬楚黔中地、秦黔中郡。

秦至東漢年間,以境内七曜山為界,分屬巴郡、黔中郡和臨江縣(今重慶忠縣)、涪陵縣(今重慶彭水縣)。

三國至十六國成(漢)時期,屬涪陵郡涪陵縣。

南北朝宋時,縣地改屬巴郡。齊,屬巴郡臨江縣。梁,屬臨江郡。北周,初屬臨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年)屬臨江地分置的南都郡源陽縣,建德四年(575年),屬南都郡源陽縣改名的懷德郡武甯縣(今萬縣武陵鎮)。

隋,縣地屬臨州武甯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重慶萬州區)之武甯縣西界地置南賓縣,為石柱建縣之始。

五代十國、前蜀、後蜀循唐制。

北宋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循唐制,隸忠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石砫安撫司,馬定虎受封石砫安撫使,建立局勢機構,節制九溪十八峒。

元初,在南賓縣地設立為石砫軍民府,後升為石砫軍民宣撫司。元末,明玉珍據蜀,建立夏政權,改為石砫安撫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砫宣撫司,隸重慶衛;十四年(1381年),撤銷南賓縣,改為南賓裡。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改隸夔州衛。天啟元年(1621年),石砫女宣撫使秦良玉勤王有功,升石柱宣慰司,隸夔州府(今重慶奉節縣)。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宣慰司隸川東道夔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歸流,置石砫廳,仍隸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年),升為石砫直隸廳,直隸四川省。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石砫縣,隸川東道。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隸四川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酉陽。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隸四川省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萬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于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縣人民政府,隸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1952年,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9年,改為石柱縣。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隸四川省涪陵地區。1988年,改隸四川省黔江地區。

1997年6月18日,重慶恢複中央直轄市,随黔江地區改隸重慶。

2000年7月,直隸重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13年,石柱縣撤銷黃鶴鄉,設立黃鶴鎮。

2015年,石柱縣撤銷南賓鎮、下路鎮,設立南賓街道、萬安街道、下路街道。

2016年11月21日,重慶市政府撤銷石柱縣楓木鄉,設立楓木鎮。

區劃詳情

2018年,石柱縣下轄3個街道、17個鎮、13個鄉:南賓、萬安、下路3個街道,西沱、黃水、悅崃、臨溪、馬武、沙子、王場、沿溪、龍沙、魚池、三河、大歇、橋頭、萬朝、冷水、黃鶴、楓木,黎場、三星、六塘、三益、王家、河嘴、石家、中益、洗新、龍潭、新樂、金鈴、金竹13個鄉,205個村、37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91個村民小組、166個社區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柱縣地處長江上遊南岸、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介于東經107°59'-108°34'、北緯29°39'-30°33'之間。東接湖北省利川市,南臨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西南靠重慶市豐都縣,西北連重慶忠縣,北與重慶市萬州區接壤。縣境南北長98.30千米,東西寬56.20千米,總面積3014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石柱縣地處渝東褶皺地帶,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境内地勢東高西低,呈起伏下降。縣境為多級夷平面與侵蝕溝谷組合的山區地貌,群山連綿,重巒疊嶂,峰壩交錯,溝壑縱橫。地表形态以中、低山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鬥山背斜、東南老廠坪背斜,順北東、南西近似平行縱貫全境,形成“兩山夾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

按海拔高度分為中山、低山、丘陵3個地貌大區:海拔1000米以上為中山區,面積為1940.4平方公裡,約占石柱縣幅員的64.4%;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為低山區,面積有885.1平方公裡,約占石柱縣幅員的29.4%;海拔在500米以下的為丘陵區,面積為187平方公裡,約占石柱縣幅員的6.2%。海拔相對高差1815.1米,最高點為黃水鎮大風堡(1934.1米),最低點為西沱鎮陶家壩(119米)。

按類型分為黃水山原區、方鬥山背斜中山區、老廠坪背斜中山區、石柱向斜低山區、西沱向斜丘陵區5個地貌單元;單個地貌主要有山、嶺、洞、坪、槽、溝散布石柱縣境内。

氣候特征

石柱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長、秋短、冬遲特點。日照少,氣候垂直差異大,災害性天氣頻繁。年平均溫度16.5℃,極端高溫40.2℃,極端低溫-4.7℃。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石柱縣幅員面積中,陸地占總面積的98.11%,水域占1.89%。2008年末,常用耕地2.97萬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83畝,林地面積18.12萬公頃,園地面積4971.6公頃。

礦産資源

石柱縣探明的金屬礦有鉛、鋅、鐵、硫鐵礦、銅、砂金、镉、鍺、銀;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雲石岩、磷、含鉀頁岩、螢石、重晶石、鹽鹵水、陶瓷粘土、高嶺土、泥岩、頁岩、煤、天然氣,尤以石灰岩、石英砂岩、鉛鋅、煤、天然氣儲量較大,分别為200億噸、1.37億噸、167.60萬噸、1.61億噸、155億立方米,頗具工業開發價值。

生物資源

石柱縣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種,其中國家保護植物有荷葉鐵線蕨、水杉、紅豆杉、珙桐等40種;有馬尾松、柏木、紅色薄皮馬尾松、珙桐、白桦等樹種715種,樹齡在500年以上的一級保護古樹128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類24種;中藥材1700餘種,其中常用中藥材206種。

有野生動物470種,其中魚類124種,屬國家保護動物有小鸨、白鹗、水獺、中華鲟、岩原鯉等52種。

水能資源

除長江過境水流量外,石柱縣年平均徑流量22.8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23.51萬千瓦,可開發量8.70萬千瓦,已開發2.57萬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石柱縣是以古代巴人為主體,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

2020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19.39萬戶,總人口 54.88萬人,其中男性28. 34萬人,女性26.54萬人,男女性别比為106.77 (以女性為100,男 性對女性的比例)。年末常住人口 37. 9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 17. 20萬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45. 38%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44個百分 點。公安戶籍口徑出生人口 5368人,出生率9. 78%o,死亡人口 3501人, 死亡率6. 38%o,人口自然增長率3.4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389001人。

民族

石柱縣共有民族29個,包括土家族、漢族、苗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獨龍族、侗族、哈尼族、瑤族、朝鮮族、滿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壯族、彜族、黎族、傣族、鄂溫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門巴族、基諾族、撒拉族。

政治

縣委書記:張華

經濟

綜述

2018年,石柱縣地區生産總值175.97億元,較2017年增長4.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4.38億元,增長5.2%;第二産業增加值74.88億元,增長2.1%;第三産業增加值76.71億元,增長7.2%。三次産業對地區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别為15.3%、19.2%和65.5%。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3.9:42.6:43.5。民營經濟增加值99.77億元,增長4.7%,占地區生産總值的56.7%。

2018年,康養經濟增加值84.11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的47.8%,其中康養休閑生态旅遊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8.4%。有機農業和生态養殖業産值10.31億元。縣外遊客消費額55.74億元,縣外遊客消費額占全縣旅遊總收入比重86.4%。康養項目投資額25億元。旅遊地産銷售額8.49億元,旅遊地産銷售額占全縣銷售額比重30.9%。

2020年,石柱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1.05億元,可比價增長2.5%。按産業分,第一産業增加值31.30億元,增長5.0%;第二産業增加值48.63億元,增長2.1%;第三産業增加值91.12億元,增長2.0%。三次産業結構比為18.3:28.4:53.3。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95.02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55.6%。旅遊産業增加值7.63億元。“大康養”經濟占GDP比重達到50.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為44080元。

第一産業

2018年,石柱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8.06億元、增長9.5%,農業産值27.38億元,林業産值1.95億元,牧業産值6.82億元,漁業産值1.4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産值0.43億元。糧食種植面積45011公頃,減少109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3511公頃,減少85公頃;煙葉種植面積2160公頃,減少181公頃。

2018年,石柱縣糧食産量22.17萬噸,夏糧産量6.05萬噸,秋糧産量16.12萬噸,其中稻谷産量8.21萬噸、玉米産量5.40萬噸、薯類産量7.96萬噸。油料産量0.64萬噸,煙葉産量0.39萬噸,蔬菜産量43.61萬噸。肉類産量2.56萬噸,其中豬肉産量1.74萬噸、牛肉産量0.41萬噸、羊肉産量0.11萬噸、禽肉産量0.30萬噸。生豬存欄15.39萬頭、出欄23.08萬頭。禽蛋産量0.32萬噸。水産品産量0.40萬噸。

2018年,石柱縣建成莼菜、辣椒、黃連、天麻、水稻等有機農業示範基地31個,建設規模2.416萬畝,莼菜、天麻、水稻等1.31萬畝有機示範基地被中國綠色食品中心批準為“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全年獲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重慶名牌農産品認證17個,全縣“三品一标”等品牌農産品和農産品産地累計達210個。石柱辣椒、石柱黃連産業先後被認定為中國特農産品優勢區,石柱莼菜産業被認定為重慶特色農産品優勢區,“三星香米”榮獲重慶“十大好吃米”第二名。

第二産業

2018年,石柱縣工業增加值48.60億元,增長1.8%,工業經濟比重為27.6%。

2018年,石柱縣建築業總産值79.08億元,建築業增加值26.29億元,同比增長2.6%。注冊地建築企業22家,其中資質等級二級3家、資質等級三級19家。注冊地建築企業建築業總産值11.41億元,利潤總額1.60億元。

第三産業

2018年,石柱縣接待遊客106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4.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9.2%、51.6%。旅遊投資23.8億元,旅遊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8.4%。文化産業增加值4.19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4%。

2018年,石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6億元,同口徑增長13.0%。按經營地劃分,城鎮零售額34.68億元,增長13.2%;鄉村零售額22.18億元,增長12.6%。按消費形态劃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6.56億元,增長14.1%;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0.30億元,增長8.2%。

2018年,客運周轉量(不含鐵路)3.24億人公裡,增長8.8%。貨運周轉量4.70億噸公裡,增長1.7%,其中公路貨運周轉量4.43億噸公裡。鐵路旅客發送量138.81萬人次。公路總裡程4995公裡。郵政業務總量0.93億元,同比增長15.6%;郵政業郵政函件業務4.38萬件,快遞業務62.85萬件。電信業務總量2.67億元。年末電話用戶45.50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42.20萬戶。固定寬帶用戶14.32萬戶。

2018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36.18億元、增長9.1%,貸款餘額162.14億元、增長25.5%,存貸比68.7%,較2017年提高9個百分點。

社會事業

教育

2020年,全縣共有學校182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2所,普通中學20所,普通小學71所,幼兒園88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通高中招生4712人,在校生12636人,畢業生3730人,專任教師844人;普通初中招生5609人,在校生18102人,畢業生7276人,專任教師1537人;普通小學招生4232人,在校生28177人,畢業生5680人,專任教師2274人。

科技

2020年,共受理專利申請226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4件。獲得專利授權19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8件。截至年底,全縣市級研發機構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企業201家。全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18.22億元。

文體

2020年,舉辦“中國夢·巴渝風”2020年新春民族音樂會等大型群衆文化活動26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28場,政府購買流動文化服務進村1000場。開展“奉獻人民·放歌巴渝”送演出進基層10場;開展送戲曲進校園20場、送戲下鄉35場;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與宣講活動100餘場。高規格舉辦中國·重慶(石柱)第四屆康養大會,集中簽約15個、計劃總投資410億元的康養項目,涉及康養制造領域項目7個、計劃投資68.4億元。“黃水人家”分社達到25家,社員總數達到1200家。年末全縣擁有國家A級景區7個,其中4A級景區4個。全年共接待遊客16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6.6%,其中過夜遊客947萬人次、增長10.1%;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19.72億元,比上年增長28.4%。

衛生

2020年,石柱縣衛生系統實現總收入12.04億元,增長6.8%。年末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3個。其中,醫院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個,鄉鎮衛生院30個,村衛生室213個。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3894張。其中,醫院床位2530張,鄉鎮衛生院床位1154張。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699人。其中,執業醫師790人,執業助理醫師248人,注冊護士1214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93人。

體育

2020年,新增公共體育面積7.17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達2.2平方米。舉辦中國體育彩票2020年石柱縣象棋比賽、足球比賽、“農旅杯”籃球賽等各類全民健身賽事共17項次,參與群衆近萬人;舉辦石柱縣網絡象棋比賽、網絡太極拳比賽、網絡健身氣功比賽等線上體育賽事,參與人數7000餘人次,浏覽量達3萬餘次;舉辦石柱“熊貓杯”中國慢投壘球企業聯賽重慶石柱農旅分站賽、“農旅杯”重慶市第五屆棒壘球公開賽、全國鐵人三項賽、第八屆冉氏杯象棋公開賽等品牌賽事。全年體育賽事帶來旅遊消費收入700萬元。全縣共有體育産業企業46家,實現營業收入4000萬元以上。體育彩票銷售總額達1.3億元,募集公益金超過1400萬元。

交通

公路

滬渝高速公路、滬渝南線高速公路(涪豐石高速公路)穿過石柱縣。

2018年末,石柱縣公路裡程4995公裡,技術等級公路裡程分别是:國道320公裡、省道252公裡、縣道263公裡、鄉道514公裡、村道3646公裡。

鐵路

渝利鐵路穿過并設石柱縣站、沙子站。

水路

長江水道流經石柱縣境西北,縣城西出長江高家鎮港28公裡、北出長江西沱港62公裡。

名優特産

石柱黃連

石柱黃連,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特産,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

石柱黃連産于石柱縣黃水森林公園,也稱“黃水黃蓮”。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藥材商品為“味連”,系常用名貴中藥,石柱縣是黃蓮的原始産區、中國黃蓮之鄉,所産因品質優良,被确定為“國藥”“地道黃蓮”。

2004年10月10日,國家質檢總局對石柱黃連實施原産地域産品保護。

石柱莼菜

石柱莼菜,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

石柱莼菜葉表綠色,葉背淡暗紅色,漂浮于水面;晶瑩剔透的果膠包裹新芽、新葉、花蕾,果膠厚實,口感細嫩、清香爽口。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石柱莼菜”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石柱辣椒

石柱辣椒,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特産,全國農産品地理标志。全國十大名椒之一。

石柱縣辣椒種植曆史悠久,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就已成為出口産品。石柱辣椒顔色鮮豔,光澤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濃,果實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2016年11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石柱辣椒”實施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登記保護。

石柱蜂蜜

石柱縣中蜂養殖曆史悠久,是“中華蜜蜂之鄉”。創建 “石柱中華蜜蜂”地理商标,積極打造中益鄉蜜蜂特色小鎮。2018年,中蜂産業已覆蓋全縣33個鄉鎮(街道)、179個行政村,蜂農6879戶,飼養規模達11萬餘群,年産值高達2.0億元。建成中華蜜蜂保種場2個、良繁場5個、中蜂養殖家庭農場36個、高品質蜂蜜溯源基地5個、蜂蜜加工企業2家。

土家鞋墊

土家鞋墊俗稱土家花襪墊,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挑花刺繡品。圖案有繡給友人的“八角回”、“四葉草”;繡給戀人的“紅豆花枝”、“龍鳳呈祥”;繡給丈夫的“萬字格”、“鴛鴦戲水”等等,是土家女子智慧和情感的結晶。

土家咂酒

土家咂酒源于隋末唐初,以糯米或高粱、玉米、小麥為原料發酵釀成,貯藏于瓦壇子,濃度低、味甘甜,用竹、麥、蘆管吸吮。土家咂酒是土家族人慶祝喜慶節日、歡迎貴賓的“喜慶酒”。

西蘭卡普

土家語“西蘭卡普”是一種土家織錦。1957年土家族織花能手精心制作的“開發山區”圖案的“西蘭卡普”,融會了傳統技藝,傾注了對黨、對新生活的熱愛,被選入中國工藝美術品展銷會,到東歐各國展出,獲得各國人民和專家的贊賞。

石柱“倒流水”豆腐幹

“倒流水”豆腐幹,“制作傳統、精于泉水、工藝講究”。 整個制作工藝要求步步到位,力求精細,主要精華還在于在流水鄉場邊上“水井灣”竹林山中有一龍洞泉水井,夏天冰冷刺骨,清涼爽口,在炎熱夏季凡路過此地行人便有涼爽之感,并喝上一口以解熱止渴,其水制成的豆腐幹,味道獨特,品質細嫩,清香撲鼻,口感可佳。是食用和送親饋友的佳品,可切片、絲、丁熱炒、涼拌、燙用,或烤着吃都十分惹人喜愛。

都巴

“老深山”純天然都巴粉,又名蕨根粉,是用珍稀植物———野生蕨的根制作的澱粉。被人們譽為“黑色食品”,古人以“堆盤吹熟紫瑪瑙,入口嚼碎明琉璃”的詩句贊美。它不僅粘糯爽口,還有清熱解毒健脾開胃、潤肺止咳、防癌、降血壓之食療功效。是土家山寨的土家人招待貴賓和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味。

椒鹽洋芋

将洋芋刮皮洗淨,放在鍋裡煮一煮,不等全熟撈起來,放進菜油,放在鍋裡炕,翻來覆去将表皮炕得焦黃,再放進鹽,蒜末、辣椒粉,拌勻即可食用,微泛油光的土豆吃入口中卻不會覺得油膩,土豆的香味與佐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真是松軟香甜。

土家陰米茶

每年冬季,土家山寨的農戶都将今年收成的糯米經過蒸、曬、搓、揉、陰等工序,陰幹而成“陰米”,食用時,用油炒煮陰米,混上甜蜜的米糟,土家人還煮上幾個荷包蛋,起鍋即成“陰米茶”。陰米茶香氣濃郁,味道鮮美,工藝奇特,是渝東南武陵山區石柱土家山寨奇特的風味小吃,具有滋陰補腎、增進食欲的功效。

風景名勝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屬巫山沉積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600米,總面積4200公頃。2017年12月獲國家林業局《森林與人類》雜志評選的第三屆“中國森林氧吧”稱号。

黃水風景名勝區

黃水市級風景名勝區于2000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總面積10160公頃。是集山地、森林、奇石、溪谷等自然景觀于一體,以觀光遊覽、休閑度假、科考教育為主要功能,并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山嶽型市(省)級風景名勝區。包括景象萬千的地貌景觀、瑰麗多姿的水體景觀、蒼郁婀娜的森林景觀、豐富多彩的動物景觀、土家族民族特色5大類32個景點。

黃水藥用植物園

黃水藥用植物園位于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中,是重慶首個以“藥”為主題的植物園,也是重慶首個集中藥材種植加工、科研科普、标本陳列、黃連苦文化和土家風情展示為一體的多功能的生态旅遊景點,為國家AAA(3A)級旅遊景區。

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

大風堡原始森林風景區屬巫山山系七曜山餘脈,主峰海拔1934米,是石柱縣最高峰和重慶東部最高山峰,有“渝東第一峰”美譽。景區内有“十二花園姊妹山”、小風堡、卧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層岩、獅子岩及牛路口古蜀道、萬勝壩土家民居、新開寺遺址、大石橋、跳墩河、八角廟等自然人文景觀20餘處,為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

土家樂園畢茲卡綠宮

畢茲卡綠宮位于黃水鎮,海拔1560米。區内森林茂密、蒼挺蔥綠、瀑飛溪碧、溝壑縱橫,有森林迷宮、土家樂園、山路十八彎、擺手堂、樹屋、旱冰場、彈琴蛙池、森林拓展訓練等景點,為國家AAA(3A)級旅遊景區。

千野草場

千野草場景區位于方鬥山山脈岩口至瓦屋沿線,全長22公裡,離長江口岸西沱鎮僅30公裡。平均海拔1300米,區域面積3300公頃。景區内資源類型獨特,具有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牙、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遊資源,為國家AAAA(4A)級旅遊景區。

萬壽山

萬壽山地處石柱縣城東部,平均海拔 800 米、最高海拔 1530 米,位于神秘的北緯 30 度,山體奇峰突兀、巍峨挺拔,山頂平闊、四周險峻,是明末清初著名巾帼英雄秦良玉築寨禦敵的古戰場,獨占石柱“老八景”中的“石柱擎天”“萬壽連雲”兩項美稱。有懸崖棧道、歇馬台、秦良玉兵寨遺址公園等景點。

秦良玉陵園

秦良玉陵園位于重慶石柱縣城東3公裡,始建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是秦良玉陵寝墓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陵園區和秦良玉家廟三教寺兩部分組成。三教寺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由大山門,藏經樓,三清殿,玉皇殿,大佛殿及廂房等建築組成。

龍骨寨風景區

龍骨寨風景區位于重慶石柱縣東南部,毗鄰萬壽山景區,與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遙相呼應,是集避暑休閑、動植物觀賞、科普考察、生态環境保護、佛教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山嶽型森林佛教旅遊勝地。

西沱古鎮

西沱古鎮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原名西界沱,古為“巴州之西界”,因地臨長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北與忠縣石寶寨隔江相望。西沱古鎮雲梯街有“萬裡長江第一街”的美譽,是因鹽而興的古街道,沿線分布有生記客棧、張爺廟、萬天宮、上鹽店和下鹽店、二聖宮、禹王宮、食品站、永成商号等明、清、民國建築遺址。西沱古鎮2003年被列為首批十大“中國曆史文化名鎮”,2008年被評為“巴渝新十二景”之一,2009年被評為“重慶市最具活力小城鎮”,2015年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2016年入選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欄目拍攝地。

雲中花都

雲中花都位于重慶市土家族自治縣冷水鎮八龍村,處處洋溢着現代生态農業觀光、休閑、度假園的氣息。雲中花都地處七曜山山脈,屬于原始森林地區,是湖北進渝的首站。現擁有5D雲端吊橋、3D空中漂流、藍莓園、軟鎖懸橋等體驗項目。

七曜山國家地質公園

七曜山地處重慶東南部,綿延千裡,因山系中有七座高聳的山峰,似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而得名,是以七曜山侏羅山式褶皺構造為主體,以地貌景觀為主要地質遺迹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園内分布七曜山景區、金鈴景區、馬盤溪景區,以及大小鍋圈地質遺迹保護區。2018年2月,國土資源部公布了拟授予的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重慶石柱七曜山地質公園入選其中。

萬壽古寨

萬壽古寨以土家山寨與吊腳樓建築為載體,曆時3年時間完成主體建築。2013年初,土家特色餐飲、土家民俗歌舞表演、健身步遊道開始行對外接待遊客。萬壽古寨現已建成集“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寨内設有石柱土司文化陳列館、土家族民俗陳列館和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區,是重慶市第一家少數民族特色山寨,國家AAA(3A)級旅遊景區。

銀杏堂

銀杏堂,坐落于河嘴鄉銀杏堂村盤龍山,素有“渝東名刹”之稱,為石柱佛教的祖庭,宗教地位極高,曆史上與著名的西南佛教祖庭梁平雙桂堂齊名,并稱“川東二堂”。銀杏堂是石柱境内規模最大的佛教建築群,是典型的巴蜀山地寺廟建築,大量使用石雕、木雕、壁畫、灰塑等建築裝飾手法,襯托出佛寺的威嚴莊重。銀杏堂也是渝東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佛教建築群,整體結構保存完整,建築裝飾精美,是川渝地區山地寺廟建築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曆史、建築、藝術價值,對研究渝東南地區的宗教文化、建築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199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被列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冷水Let's go遊樂世界

冷水Let's go遊樂世界以“森林康養,四季遊樂”為主題,總體規劃面積6000餘畝,項目主體為冰雪運動場,建成戲雪道、雪圈道、初級道、中級道、高級道等10餘條,以及雪道緩沖和兒童遊樂區共3萬餘平方米,并開設夏季露營、業餘高爾夫、原真滑草、七彩速滑、水上遊樂等多個娛樂項目。

冷水服務區生态旅遊自駕營地

冷水服務區生态旅遊自駕營地以先行者的身份拉開了全國“服務區+旅遊”發展新模式的序幕,是中國高速第一自駕營地,包括綜合接待服務區、景觀休閑區、森林度假區、房車露營區和戶外運動區等功能闆塊,内設木屋别墅、集裝箱酒店、浪漫帳篷酒店、房車酒店及戶外露營五大主題,是集生态旅遊﹑會議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運動休閑、露營、攝影等多業态于一體的旅遊目的地。

城市榮譽

2007年,榮獲“全國綠色小康縣”稱号。

2007年,獲得“中國辣椒之鄉”、“中國辣椒百強縣(市)”稱号。

2008年,中藥材産業獲得“全國縣域産業集群競争力百強”殊榮。

2010年,被中國調味品協會授予“中國調味品原輔料(辣椒)種植基地”。

2012年,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石柱縣“全國農村中醫藥先進單位”。

2015年,被評為國家級出口莼菜質量安全示範區。

2016年,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

2017年,石柱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2017年,被評為國家級出口黃連質量安全示範區。

2017年,獲評“最美中國旅遊目的地城市”“重慶市避暑休閑首選地”“中國康養美食之鄉”稱号。

2017年,榮獲“中國森林氧吧”稱号。 

2016年10月11日,入選全國農業綜合标準化示範縣。

2019年9月2日,入選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3月6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入選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2019年7月,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8月,榮獲“中國(重慶)氣候旅遊目的地”。

2019年8月23日,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2019年9月20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2019年11月,被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6月,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第一批)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财政部确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

2020年11月,被評為重慶市第七屆雙擁模範城(縣)。

2020年12月2日,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上一篇:百丈漈風景區

下一篇:安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