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

短蛸

小型章魚
短蛸是一種小型章魚,一般體長15~27厘米。胴部卵圓形或球形。胴背面粒狀突起密集。各腕較短,其長度大體相等,腕長相當于腦部近2倍。背部兩眼間具一淺色紡錘形或半月形的斑塊,兩眼前方由第2對至第4對脫的區域内各具一橢圓形的金色圈。腕吸盤2行。體黃褐色,背部較濃,腹部較淡。肉鳍退化,腕8隻,内殼完全退化。雄性右側第三腕莖化。漏鬥器W形。鰓片數約7-8個。記錄最大全長0.3m,最大體重0.5kg。廣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是中國北部沿海蛸類中最重要的經濟種之一。[1]主要作業漁場在黃海、渤海、日本濑戶内海和朝鮮半島西海岸,産量不高,主要為鮮食。
    中文名: 拉丁學名:Octopusocellatus(Gray 1849) 别名: 界:動物界 門: 亞門: 綱:頭足綱 亞綱:鞘亞綱 目:八腕目 亞目:無須亞目 科:蛸科 亞科:蛸亞科 族: 屬:蛸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短蛸 英文名稱:Shortarmoctopus

地方名

章魚、八帶、短腳峭、母豬章、長章、坐峭、石櫃、八帶蟲,短峭又名飯峭,長蛸又名望潮。

形态特征

胴部短小,亞圓或卵圓形。頭足部具有肉腕4對,一般腕的長度相當于胸部的2~5倍。腕上有大小不一的吸盤。無肉鳍,殼退化。體卵圓形,體表具很多近圓形顆粒,第2和第3腕腕間膜基部具1對眼點,背面兩眼附近生兩個近紡錘形的淺色斑。漏鬥形W形。腕短,腕長約為胴長的4-5倍,各腕長相近,腕吸盤2列。雄性右側第3腕莖化,較左側第3腕短,端器錐形,約為全腕長的10%。

真蛸體中型,一般全長50厘米。們部橢圓形,背部有疣突起。各腕長度相近,側腕稍長,腹腕稍短,腕上具吸盤4個。體褐色,胭背具十分明顯的灰白色斑點。

長蛸體中型,全長50~70厘米。眼部呈長橢圓形,表面光滑。頭部狹,眼小。眼長,各腕長短懸殊。其中第1對腕最粗最長,約40~50厘米,是第4對腕長度的2倍。腕上有吸盤2行。體粉紅色。

産地、産季

短蛸、長蛸在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中長蛸在黃、渤海産量較大,遼甯的大連、營口,山東的煙台、青島,河北的樂亭産量較多。真蛸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以浙江舟山,福建平沄、霞浦、廈門,廣東汕頭、台山、電白、湛江,廣西北海等地較多。漁期分春秋兩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

經濟價值

章魚肉味鮮美,可鮮食,也可曬成章魚幹,其中以真蛸制成的章魚幹質量最好,在廣東、廣西等地被列為海味佳品。章魚可以入藥,具有補氣養血、收斂生肌的作用,是婦女産後補虛、生乳、催乳的滋補品。長峭和其他小峭也是釣漁業的餌料。

短蛸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shortarm octopus。輸往國别:日本、意大利。出口口岸:山東、河北、遼甯。

生活習性

每年早春,在沿岸或内灣較深處越冬的個體,集群遊至沿岸或内灣淺水處交配、産卵。繁殖行為有追偶、交配、産卵、護卵等。交配後不久就産卵,産卵行為較烏賊簡單,不具有紮卵結卵過程。卵分批成熟,分批從漏鬥中産出,各個卵子由細長的卵柄互相纏繞在一起,形成一穗一穗的狀态。卵多産于空貝殼、石縫或海底凹陷等較陰暗處。雌性有明顯的護卵習性,常以腕部輕撫卵子,并以漏鬥噴水,清除卵膜上的附着物,護卵過程中,不攝食。

繁殖行為及胚胎發育

在人工養殖環境下,選用成體短蛸培養1個月後(五月份)即産卵。觀察發現,雌蛸一直對其卵子進行看護,直到幼體孵化出膜,随後兩周之内雌蛸相繼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為盤狀卵裂。根據Naef的劃分标準,短蛸胚胎發育過程劃分為20期,期間胚胎經曆2次翻轉,受精卵的孵化水溫為16~21℃時,第1次翻轉發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動物極轉向植物極;第2次翻轉發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轉向卵柄相對端;從受精卵到幼體孵化出膜共經曆41d;剛孵化出的幼體為浮遊型,浮遊期12d左右,之後營底栖生活。

上一篇:楤木

下一篇:細葉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