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

楤木

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楤木(學名:Aralia chinensis L.)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灌木或喬木,高2-5米,稀達8米,胸徑達10-15厘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長60-110厘米;葉柄粗壯,長可達50厘米;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分枝長20-35厘米,密生淡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傘形花序直徑1-1.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4厘米,密生短柔毛。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中國特有種,分布廣泛,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陝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淩雲)、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岩)、東部(福州);西起雲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生于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楤木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兩用山野菜,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極高,食用的嫩芽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具有除濕活血、安神祛風、滋陰補氣、強壯筋骨、健胃利尿等功效,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陽痿和糖尿病等衆多疾病。[1]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傘形目(Apiales,Umbellales) 科:五加科(Araliaceae) 族:楤木族(Aralieae) 屬:楤木屬(Aralia Linn.) 亞屬:楤木組 種:楤木(本草拾遺) 中文學名:楤木 中文别名:不踏(本草綱目),虎陽刺(浙江土名),海桐皮(蘇北土名),鳥不宿(蘇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 分布:分布廣,北自甘肅天水,陝西秦嶺南坡,山西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廣西西北部、東北部,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東部,西起雲南西北部,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灌木或喬木,高2-5米,稀達8米,胸徑達10-15厘米;樹皮灰色,疏生粗壯直刺;小枝通常淡灰棕色,有黃棕色絨毛,疏生細刺。葉為二回或三回羽狀複葉,長60-110厘米;葉柄粗壯,長可達50厘米;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紙質,耳廓形,長1.5厘米或更長,葉軸無刺或有細刺;羽片有小葉5-11,稀13,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片紙質至薄革質,卵形、闊卵形或長卵形,長5-12厘米,稀長達19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粗糙,疏生糙毛,下面有淡黃色或灰色短柔毛,脈上更密,邊緣有鋸齒,稀為細鋸齒或不整齊粗重鋸齒,側脈7-10對,兩面均明顯,網脈在上面不甚明顯,下面明顯;小葉無柄或有長3毫米的柄,頂生小葉柄長2-3厘米。  

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分枝長20-35厘米,密生淡黃棕色或灰色短柔毛;傘形花序直徑1-1.5厘米,有花多數;總花梗長1-4厘米,密生短柔毛;苞片錐形,膜質,長3-4毫米,外面有毛;花梗長4-6毫米,密生短柔毛,稀為疏毛;花白色,芳香;萼無毛,長約1.5毫米,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1.5-2毫米;雄蕊5,花絲長約3毫米;子房5室;花柱5,離生或基部合生。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毫米,有5稜;宿存花柱長1.5毫米,離生或合生至中部;花期7-9月,果期9-12月。  

産地生境

中國特有種,分布廣泛,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陝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淩雲)、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岩)、東部(福州);西起雲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生于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主要生長于向陽和溫暖濕潤的環境。  

繁殖方法

種子萌發

楤木的種子具有明顯的生理後熟現象,存在顯著的休眠特性,不通過種子休眠處理的解除,楤木種子的萌發率是很低的,而且發芽勢較低,種子萌動和出芽的一緻性較差,這種生理休眠特性大大增加了楤木人工種植困難,阻礙了其栽培、馴化和大面積的推廣。将采收後的新鮮楤木種子自然陰幹,用0.1%的洗衣粉水搓洗幹淨,洗去塵土與雜質,用流動的清水沖洗20分鐘,再用蒸餾水沖洗3 次。然後用無菌水沖洗3 次,吸幹水分,用事先配好的200毫克/升的GA3丙酮溶液浸泡楤木種子12小時,然後均勻點播100枚在墊有雙層濾紙的直徑為12厘米培養皿中,上面覆蓋一層細沙,表面适量灑水,保持濾紙濕潤,在智能培養箱13-15℃、12小時和低溫0-4℃、12小時交替變溫條件下層積處理36天,種子萌發率為67%。  

幼苗生長

挑選已萌發的健壯種子點播在裝有基質的花盆中,基質為腐熟的雞糞、腐熟的牛糞、細土按體積1:1:1的比例配制,基質用多菌靈毒土法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10克與配好的幹基質拌勻,在播種前将1/3藥基質撒在花盆上作墊土,将種子播在上面後,再将剩下的2/3 藥基質作覆土。撒後在基質土壤表面适量灑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免過幹産生藥害。在智能溫室25℃、75%相對濕度的條件下培養直至培育出幼苗。  

栽培技術

選地

幼小的楤木苗木根部屬于細弱肉質,喜好富含有機質、濕潤、通氣和排水良好的松軟土層。楤木又屬半陽性樹種,而且适應性強,在川地、坡地、荒地都可進行栽植,均可成活。所以,20-25℃的二陰坡耕地為楤木栽植的最佳條件。栽植時間一般選擇在4月12-15日,此時溫度回暖,光照、水分等自然條件成熟,養護的成本也會減少。  

栽植

開春3月栽植,栽植前進行整地,先根據種植面積計算所施基肥比例,撒施腐熟農家肥約為50000千克/公頃,然後進行30厘米左右的深耕,再根據地勢規劃做壟。深耕時要保證農家肥與土壤充分混合,達到栽植的土壤條件;坡地要人工整平,根據坡度和坡向興修“魚鱗坑”,以直徑60厘米左右的坑盤為宜,形成“外噘嘴裡流水”的小地形,以促進栽後保墒,陡坡順着坡向以行距2米提前畫出栽種線,平坦的川地先旋耕耙耱整平,再根據地勢規劃做壟,壟面寬1米,壟長同地長,壟間距1米。  

栽植時采用矮化密植技術,定植密度為株行距0.5米×0.5米。根據當地物候規律,最好選擇陰天,采用1年生苗,晚春4月12-15日進行栽植。栽植時先剪掉當年生長的主幹,主根和側根也要根據苗的大小适當剪短,然後埋根栽植,以掩埋住根部為宜,根際深度約20厘米,做到苗根的舒展,不窩根、不露根,土壤墒情好時少澆水或不澆水,其上覆土厚度2-3厘米為宜。植後可進行樹盤覆黑膜,也可進行全園黑膜覆蓋,在植株根部堆少量土,可起到壓膜、防積水等作用,确保苗木成活。  

中耕除草

除草是楤木栽培的一項重要工作,當楤木小苗栽植成活後,要根據季節和草情及時進行除草,每年4月、6月、8月和10月都是草情比較嚴重的時間,至少要集中徹底清除雜除草3-4次,還要定期進行坑内松土,保持土壤的通氣性。在雨水較多的季節,要及時開溝排水,确保定植的小苗根部不腐爛,穩固栽植成果,定植後第二年是關鍵撫育的一年,要及時除草、施肥2-3次,進行科學管理,促進植株及早郁閉成林。結合除草,追施有機肥連續3年,不能施用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氫铵等最易燒傷根系的化肥,特别是移植的第1年楤木小樹苗,根肉質,經受不起化肥的刺激。楤木幼期分枝能力很差,多呈單一主幹,長到3年時,要及時除萌蘖、整形和修剪,使樹體上保留3-4個粗壯枝條,形成主側枝匹配得體的樹形,有利日後提高産量。  

水肥管理

楤木定植和栽植成活後都要多注意水肥的科學管理,定植初期要适時澆水,加強水分管理,但不能澆水過量,以用手刨開土壤,捏土不沾手為宜,濕度約為60%,保證楤木移栽成活率。在5-6月的幹旱季節,每隔15天噴水一次,11-12月的幹旱季節每月澆水一次,保證水分的利用,每年3月、6月和10月初結合松土除草,追施腐熟的畜禽糞肥肥45000千克/公頃或油餅肥1500千克/公頃翻入土中,及時以氮、磷、鉀複合肥作追肥,也可以在楤木定植行間套種大豆、油菜籽、矮向日葵,翌年春季将套種的作物薅割,适當深度埋于楤木行間,腐熟育肥來為楤木種植提供綠肥,有利于楤木發芽、壯芽及植株營養生長,提高産量。  

摘心矮化

摘心矮化是木本經濟作物的主要栽培技術之一,楤木樹種本來就是灌木型和小喬木型,栽培主要采用灌木型的矮樹密植方式種植,通過摘心矮化處理後一般成型的後楤木樹高控制在50-100厘米,便于春季萌芽後的生産與采摘.到了秋天,9月要集中進行打頂摘心等技術操作成功使其矮化,不然錯過季節,生長過快,到了冬季,枝條野長使管理和修剪成本增大,同時對來年發芽和産量提高産生影響。通過技術手段成功使其矮化後,按照前提科學的管理和計劃,每一棵樹都要成功培養出2-3個側枝,以後加強繼續管理和修剪,促使其粗壯,通過兩年的管護,在每個側枝上再培育出2-3個枝條,到第三年采摘生産時最後培育10個以上成型的側枝,按照均勻分配的原則,讓保留的側枝向四面八方均勻分布,形成良好的采摘面,為第四年進入盛産期打好堅實的豐産基礎。  

采摘

楤木栽植2年後就可采收,但一般主要在3年後集中采收,防治破壞幼樹。楤木在木本植物中屬于較早萌發頂芽的類型,一般在4月末到5月上中旬,随着氣溫逐漸升高,溫度在15-20℃時,楤木枝條“彈頭狀”芽苞開始生長、膨大,這個時間楤木頂芽、側芽均長到10厘米左右,已有2-3枚鮮嫩葉,而葉片還尚未全部伸展,這時就可采收。采收不要過早,過早會對周圍還未萌發的芽點造成破損,同時産量較低,采收過晚,葉片全部展開,莖稈粗壯影響品質,口感變苦,商品價值嚴重下降。所以,要根據栽培的時間和技術要求做到科學适時采收,保證楤木芽菜的産量和質量。采收時要注意避免碰傷臨近未發的嫩芽,同時注意不能全部采完,要保留适當的生長後備芽,否則易造成死苗。  

病蟲防治

楤木由于體内富含皂甙、三萜皂甙、含醛類物質,生物堿以及揮發油,自身具有較強的抗病蟲能力,病蟲害相對較少,主要受小動物鼢鼠、昆蟲薊馬和蚜蟲等的危害。

在薊馬蟲害的防治上,可用噻蟲嗪配制成25%的藥液,在噴灑時稀釋至800倍,在晴天12:00-16:00噴霧防治,根據蟲害嚴重情況适時增加噴施次數,保證防治效果。  

蚜蟲防治可用吡蟲啉配制成10%的藥液,在噴灑時稀釋至2000-2500倍液,集中噴霧防治,防治時要錯開采摘期,堅決禁止在采摘前噴藥,最好在9-10月提前防治,确保産品的安全和質量。在積水嚴重的情況下,楤木植株會發生根腐、根爛病和鏽病,可根據病害的嚴重程度情況采用波爾多液噴治,噴治時要抛開坑盤土壤,小心的将根部病害露出,掏出腐爛的根部和周圍污染的土壤,進行噴灑,同時要及時開溝排水,保持根部周圍幹燥,等病情好轉後再進行水肥補充。  

鼢鼠主要危害地下植株根系,特别是新栽植株,容易造成大面積死亡,防治可采用灌水淹死,然後用濕土封嚴探孔,防治要把握好2個危害高峰期,即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開展集中防治。  

主要價值

藥用:楤木為常用的中草藥,有鎮痛消炎、祛風行氣、祛濕活血之效,根皮治胃炎、腎炎及風濕疼痛,亦可外敷刀傷。  

食用:楤木春季萌發的幼莖嫩芽為主要食用部分,它野味濃郁,味道香甜醇厚,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兩用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深受消費者的青睐,是出口創彙的主要野菜之一。楤木的嫩芽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上一篇:白湎草

下一篇:短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